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受家庭、学校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一些高校学生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反应以及心理障碍,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提出针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法。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形式解决方法大学生的生理、心理正处在转型和塑造期时期,由于学习角色、生活环境的变换,在学习生活中常面临着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等多方面的矛盾,如果不及时得到解决,长久在心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面对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以及来自学校、学习、专业、就业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时,他们往往会力不从心,导致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
(一)生活环境变迁引起的心理不适应
现在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基本没吃过苦,自理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更差,由原来家庭环境进入到大学,一切生活起居皆要自行处理,此时,如果生活上不能很快自理和适应集体生活,就会产生诸如自卑、困惑、手足无措、无助等心理。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远离家乡来到喧嚣和繁华的城市环境,会因为语言、气候、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差异而产生不适应。
此外,大学阶段,就交往环境来说,群体生活成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点,大学生来自天南地北,思维方式、生活习俗相差很大,个性的多样化难免会产生交际和集体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摩擦,如果不能尽快适应学校及社会环境,不能及时处理好各种矛盾,心理及容易受到挫伤,这种心理创伤对人的影响极大,进入大学后对挫折没有准备,或准备不足,再加上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当真正面对较大问题时,很容易产生过激行为。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2002年,清华大学的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向黑熊泼洒硫酸,致使黑熊严重烧伤,2004年,云南大学生物技术系学生马加爵与同学发生多次摩擦,后来在一次矛盾中将同宿舍的四名同学杀害后潜逃。另外还有多起在校大学生因各方面的心理问题而跳楼的事件。
(二)大学文化课学习障碍
主要表现为厌学、考试前突击复习和考试焦虑症状。在学习环境和时间宽松的大学校园里,学生之间的竞争较高中更为激烈,他们看重各种奖、助学金的评比、英语和计算机的等级证书等。但部分学生由于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等的影响,不适应大学课程学习的要求,虽然尽力了,但是达不到预期预定的目标和效果,就会产生平时不求上进,不学习,考试前突击复习,只求60分及格的厌学心理,还有一些心理承受力比较弱的学生,久而久之,对自己缺乏信心,怀疑自己能力,而自暴自弃,要么临考试时,办缓考,要么考试作弊,逐渐发展成考试焦虑症状。
(三)不能面对现实,自我逃避
当前高考体制的缺陷使得大学生在学校和专业选择上缺乏自主性,很多学生并不能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或专业,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使得学生对专业学习产生了懈怠和逃避,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习热情,还由于缺少了长远的规划,使得学习和人生失去了目标性,性格变得脆弱,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知所措、自暴自弃,心理冷漠,懒散,长此以往,会对学习和人生产生一种逃避心理。于是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奇怪的现象,他们整天无精打采,没有目标、动力和精神,每天无所事事,上课睡觉,课后沉浸于小说、麻将、网络游戏之中,对其它事情都没有热情。另外,高校的扩招规模过大使得大学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使得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就业压力的日益加重,很多大学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进而对自我、未来、人生产生怀疑,变得消极悲观,有些学生干脆选择考研,在学校再呆三年,不愿进入社会,逃避社会责任。
(四)两种极端性格
体现为自卑和自负。自卑的学生注意力常集中在自己的不足上,将自己的劣势无限放大,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其突出表现为敏感和猜疑,或是曲解他人,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怀疑别人针对自己,担心自己的表达被误解,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流,乃至精神失常,这是一种心理的极端;而自负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天才,无论智商、情商都高人一等,做事不认真努力,说话趾高气扬、夸夸其谈,这是过分的自信,是自我认识的不足,在别人眼里就是无自知之明,这类人通常有强烈的嫉妒心理。两种极端都是人类性格上的弱点,通过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及主观的努力是可以改正的。
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一)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建设,设立学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学。
(二)打造和谐阳光的校园文化环境
和谐阳光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群体进行和谐、广泛交流的良好平台,是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心理的重要途径。沉稳争气、健康阳光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调节、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提升修养,还能化解人际交往和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和摩擦。因此,大学里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体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报、校刊、学生社团的文化体育宣传的优势,使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三)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打造全面、多元的心理预防和援助机制
当前大学应当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等常设机构,由专业心理教师、辅导员和各级学生干部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的工作,帮助学生在遇到挫折时时能够正确地寻找帮助,帮助其分析和解决和心理问题。摆正心态,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同时,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对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推广心理调节的常见方法,使学生自我积极维护心理健康。
(四)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
在教学安排上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针对不同年级、专业学生,根据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规律,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进行差异化教学,促进教学内容更新,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切身领悟和体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积极编写和引进优秀教材,内容要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真实反映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帮助学生成长,避免进入心理发展的误区。使学生尽快形成正确的观念,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青年学生。
大学阶段是青年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他们富于理性、激情,更富于创造性、挑战性,真正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还是少数的,不过各种随时发生的心理冲突却会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心理健康问题都是阶段性的,没有终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身心健康的大学生群体,就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
参考文献:
[1]许玲,王晓丽.高校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健康教育措施.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2]张嘉琦,陈志新.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探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形式解决方法大学生的生理、心理正处在转型和塑造期时期,由于学习角色、生活环境的变换,在学习生活中常面临着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等多方面的矛盾,如果不及时得到解决,长久在心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面对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以及来自学校、学习、专业、就业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时,他们往往会力不从心,导致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
(一)生活环境变迁引起的心理不适应
现在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基本没吃过苦,自理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更差,由原来家庭环境进入到大学,一切生活起居皆要自行处理,此时,如果生活上不能很快自理和适应集体生活,就会产生诸如自卑、困惑、手足无措、无助等心理。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远离家乡来到喧嚣和繁华的城市环境,会因为语言、气候、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差异而产生不适应。
此外,大学阶段,就交往环境来说,群体生活成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点,大学生来自天南地北,思维方式、生活习俗相差很大,个性的多样化难免会产生交际和集体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摩擦,如果不能尽快适应学校及社会环境,不能及时处理好各种矛盾,心理及容易受到挫伤,这种心理创伤对人的影响极大,进入大学后对挫折没有准备,或准备不足,再加上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当真正面对较大问题时,很容易产生过激行为。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2002年,清华大学的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向黑熊泼洒硫酸,致使黑熊严重烧伤,2004年,云南大学生物技术系学生马加爵与同学发生多次摩擦,后来在一次矛盾中将同宿舍的四名同学杀害后潜逃。另外还有多起在校大学生因各方面的心理问题而跳楼的事件。
(二)大学文化课学习障碍
主要表现为厌学、考试前突击复习和考试焦虑症状。在学习环境和时间宽松的大学校园里,学生之间的竞争较高中更为激烈,他们看重各种奖、助学金的评比、英语和计算机的等级证书等。但部分学生由于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等的影响,不适应大学课程学习的要求,虽然尽力了,但是达不到预期预定的目标和效果,就会产生平时不求上进,不学习,考试前突击复习,只求60分及格的厌学心理,还有一些心理承受力比较弱的学生,久而久之,对自己缺乏信心,怀疑自己能力,而自暴自弃,要么临考试时,办缓考,要么考试作弊,逐渐发展成考试焦虑症状。
(三)不能面对现实,自我逃避
当前高考体制的缺陷使得大学生在学校和专业选择上缺乏自主性,很多学生并不能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或专业,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使得学生对专业学习产生了懈怠和逃避,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习热情,还由于缺少了长远的规划,使得学习和人生失去了目标性,性格变得脆弱,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知所措、自暴自弃,心理冷漠,懒散,长此以往,会对学习和人生产生一种逃避心理。于是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奇怪的现象,他们整天无精打采,没有目标、动力和精神,每天无所事事,上课睡觉,课后沉浸于小说、麻将、网络游戏之中,对其它事情都没有热情。另外,高校的扩招规模过大使得大学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使得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就业压力的日益加重,很多大学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进而对自我、未来、人生产生怀疑,变得消极悲观,有些学生干脆选择考研,在学校再呆三年,不愿进入社会,逃避社会责任。
(四)两种极端性格
体现为自卑和自负。自卑的学生注意力常集中在自己的不足上,将自己的劣势无限放大,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其突出表现为敏感和猜疑,或是曲解他人,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怀疑别人针对自己,担心自己的表达被误解,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流,乃至精神失常,这是一种心理的极端;而自负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天才,无论智商、情商都高人一等,做事不认真努力,说话趾高气扬、夸夸其谈,这是过分的自信,是自我认识的不足,在别人眼里就是无自知之明,这类人通常有强烈的嫉妒心理。两种极端都是人类性格上的弱点,通过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及主观的努力是可以改正的。
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一)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建设,设立学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学。
(二)打造和谐阳光的校园文化环境
和谐阳光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群体进行和谐、广泛交流的良好平台,是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心理的重要途径。沉稳争气、健康阳光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调节、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提升修养,还能化解人际交往和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和摩擦。因此,大学里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体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报、校刊、学生社团的文化体育宣传的优势,使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三)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打造全面、多元的心理预防和援助机制
当前大学应当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等常设机构,由专业心理教师、辅导员和各级学生干部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的工作,帮助学生在遇到挫折时时能够正确地寻找帮助,帮助其分析和解决和心理问题。摆正心态,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同时,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对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推广心理调节的常见方法,使学生自我积极维护心理健康。
(四)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
在教学安排上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针对不同年级、专业学生,根据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规律,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进行差异化教学,促进教学内容更新,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切身领悟和体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积极编写和引进优秀教材,内容要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真实反映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帮助学生成长,避免进入心理发展的误区。使学生尽快形成正确的观念,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青年学生。
大学阶段是青年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他们富于理性、激情,更富于创造性、挑战性,真正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还是少数的,不过各种随时发生的心理冲突却会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心理健康问题都是阶段性的,没有终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身心健康的大学生群体,就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
参考文献:
[1]许玲,王晓丽.高校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健康教育措施.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2]张嘉琦,陈志新.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探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