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密码》观后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ro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影片还原了耶稣作为人并繁衍后代的本性,但又彻底抛弃他所代表的信仰,由此表现出影片的现实主义特色。
  [关键词]破译 达·芬奇密码 美国 电影评论
  奥斯卡最佳导演得主朗·霍华德为了推进其电影事业的成功,激发起巨大的票房效应,他充分调动了诸多名牌作用,即名人:达·芬奇,名画:蒙娜丽沙,名胜:卢浮宫,名角:两夺奥斯卡影帝殊荣的汤姆·汉斯、《天使爱美丽》的主角的法国女星奥黛丽·塔图等。再加上原小说作为悬疑小说的特点以及全球翻译成44种语言,畅销5000万册的强烈影响,同名电影成为全球最抢眼的卖座大片也就在所难免了。
  莱昂纳多·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是一位旷世奇才,其巨大成就波及到几乎每个领域和各个层面。推出达·芬奇本身就已经赢得了世界。
  影片延续了原作把揭示蒙娜丽沙神秘微笑作为神奇情节之一,借助绝世名作使作品锦上添花,更增加了诱人的光彩。
  卢浮宫,珍藏着大量艺术珍品,是举世闻名的大博物馆,在这里发生了离奇命案且潜伏着石破天惊的神奇的秘密,影片立体化地将其展现于观众面前,必将燃起人们向往之情,希望亲临英伦或至少通过影片一睹为快,见识一下卢浮宫的庞大、神秘与圣洁。
  《达·芬奇密码》又给名人名画名胜赋予了神秘色彩,从一开始就把观众带入难解的迷团,卢浮宫馆长被枪杀,馆长死前居然将自己摆成达·芬名作《维特鲁威人》的姿态,旁边还留有令人难以捉摸的密码符号,等待人们去破解。
  哈佛大学宗教符号学教授罗伯特·兰登冒着被警方怀疑的追捕与残忍凶手夹击的危险和馆长孙女索菲·奈芙在一起,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末节,透过一大堆怪异的密码。逐渐发现在达·芬奇的艺术作品中隐藏着一连串的线索,背后潜伏着一个足以重改宗教历史的惊天秘密——圣杯的存在。如果圣杯在世间真正出现,那么耶稣作为神的面纱将被揭开,将他从万能的神坛拉回到凡间,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基督教的教旨教义。
  片中要证明索菲实为耶稣的后代是对圣杯存在的最有力的诠释。
  密码破解了,秘密揭开了,作者在大胆地还原了耶稣作为人并繁衍后代的本性外,并没有彻底抛弃他所代表的信仰,作者高明地指出这就是现实!
  这一现实在影片的最后得以生动的反映,兰登最终领悟到索尼埃馆长密码最终的答案。在繁星闪烁的天底下,虔诚地跪倒在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前,这是对得到了“安息”的圣杯的膜,是人类在宇宙面前的谦卑,表现一种难得的人伦尊敬。有些小说读者或电影观众对此类结尾不屑一顾,认为是虎头蛇尾,甚至认为是作者忙于交稿草草“收兵”。笔者则认为上述言论是把复杂世界简单化了的浮泛看法。
  确实如此,当你首次接触这样的结尾,没有看到具体明确的结尾时,也许会产生言之未尽的感觉。但是你如果了解了历史与现实,你就会知道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互相依赖关系,新教伦理催化了资本主义的诞生。作者一方面颠覆传统观念,把耶稣从“神”还原为凡间的人,另一方面宗教的力量还远远没有消失,不可能短时间打破。现代人对宗教信仰的怀疑与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包容正是作品的思想深度的体现。兰登教授在作品中讲述了自己童年掉进水井里的旧事:在那一晚的水井中,唯一所做的事就是祈求上帝的保佑,保佑他平安无事!通过这个矛盾着的人物,作者在向人们注释上述观点,耶稣是人不是“神”,但作为“信仰”其依附的是“神”还是“人”已经不再重要,因为信仰是代表了人类的一种心理希望与寄托。
  不管作者本身意识到这一点与否,至少客观上反映出当今社会的现实。从这个角度来看作品确实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而它的永驻人间,决不是仅仅因为作品的悬念重重,惊险不断,情节曲折,跌宕起伏,其深刻的哲理欲给人们的启示和联想才是作品的真谛。
  影片在表达这一深刻思想上是对原小说的再创造。
  尽管小说与影片有太多的背景知识与长篇大论的解释搅拢人们的视线,但对于有着良好素养的观众来说,正如有的评伦所云,“观看《达·芬奇密码》的过程就象经历一次峰回路转的揭秘之旅,对西方宗教及绘画了如指掌或极有兴趣的观众来说,《达·芬奇密码》绝对会是一瓶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有的观众的说法也代表了深悟其理的人们的心声:“这本书(当然也应包括影片)确实有魅力,整本书追逐的宝藏,最终只能用心灵的感觉来承载,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结果。”这正体现了小说与影片在阐发主旨的高明之处。
  为了将小说影视化,导演朗·霍华德调动了台前幕后的强大阵容。
  片中塑造的两位主人公,男主角罗伯特·兰登与女主角索菲·奈芙,这两个人物兰登是一位善于深思熟虑、严密推理、精通历史细节的学者,索菲是一位深沉、果敢、智慧,年轻而老道的女密码专家,两个人珠联璧合,年龄上的巨大的差异并未影响他们之间的勾通,两个人都表现出在对方面前的先知先觉,用中国俗称,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哈佛大学的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在法国出差期间的一个午间接到紧急电话,得知卢浮宫博物馆年迈的馆长被人杀害,人们在他尸体旁发现了难以捉摸的密码。而兰登被列为犯罪嫌疑人,但兰登不屈不挠,没有坐等“平反昭雪”而是与颇有天分的密码破译专家索菲·奈芙一起在对一大堆怪异的密码进行整理的过程当中,居然发现一连串的线索就隐藏在达·芬奇的艺术作品之中。通过层层剥析兰登惊讶地发现已故博物馆长(亦即奈芙的祖父)原来是峋山隐修会的重要成员,而峋山隐修会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秘密织组,牛顿、雨果、达·芬奇等历史名人都曾是该织组成的成员。直觉告诉兰登,他和奈芙正在寻找一个隐瞒了二千多年的石破天惊的历史秘密——基督教传说中圣杯的真相。如果圣杯在世间真正出现,那么耶稣作为神的面纱将被揭开,他将从万能的神坛上被拉回到凡间。
  追查并非一帆风顺,兰登和奈芙遭警方怀疑,遭主教陷害,遭“导师”追杀,修道士也不肯放过他们,他们腹背受敌,但他们坚忍不拔,一往直前。奈芙告知兰特,警方在兰特身上安装了GPS跟踪系统,他们机警地把GPS粘到一块肥皂上,扔到窗外的一辆货车上,随着汽车的运行,巧妙地引开了警方的视线,获得了宝贵的追查机会。他俩机智地用字母换位法找到达·芬奇《蒙娜丽莎》继而找到《岩间圣母》,发现了索尼埃留下的钥匙。
  被警方发现并追捕,他们来不及调转车头,奈芙勇敢地倒车逃逸,场面十分惊险,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倒着开的小汽车竟然跑赢了迎头追上来的警车。
  环环相扣的解谜过程与步步紧逼的追杀情节紧密交织,每转换一个场景就出现一个高潮。
  影片中的细节也显示了他们处变不惊,智慧超人的本领,如追捕方想将货柜车后门关死。以拘捕他们,兰登灵机一动将枪战中遗留下的一只子弹壳踢到门边,挡住了要关死的门,然后反弹击中对方,于是兰登、奈芙得以逃匿。此细节可谓是导演的神来之笔。
  经过千回百转,最终总算揪出了杀人凶手,也揭示了两方文明最大秘密:耶稣的子嗣。
  兰登的扮演者汤姆·汉克斯凭借《阿甘正传》和《费城故事》两夺奥斯卡影帝殊荣,在《达·芬奇密码》影片中他所扮演的中年学者魅力十足,他沉迷于符号难题中的教授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而在面对比他年轻二十二的女主人公奈芙给予他那浪漫的爱情则显得相当笨拙,看上去十分可爱且真实奈芙的扮演者奥黛丽·塔图,因演活了《天使爱美丽》的爱美丽而一举成名,走红美国,她俏皮甜美的模样深植人心。经导演霍华德多次盛情邀请,担任了片中唯一一朵红花女主角。塔图年纪轻轻,但演起破译专家来却十分老练。一身俐落的套装,配上简洁干净的发型,连眼神也变得深沉精准,那个俏皮甜美的“爱美丽”已经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聪明于练的解码探员。
  其他角色也各具特色,同塔图同来自法国的演员让·雷诺,熟悉法国影片的中国观众都不会忘记让·雷诺的铁汉形象。这次原著作者美国作家丹·布朗在描写法国中央司法警察局局长、卢浮宫凶案的负责人贝祖,法希这个人物时,特意为雷诺度身定制。布朗说,“从开始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脑海里就一直浮现让·雷诺的形象。”
  让·雷诺演出了法希铁汉的刚毅、果敢,破案经验丰富,办事拿得起,放得下,雷厉风行。
  修道士塞拉斯这个苦行僧,背负着罪恶感像魔鬼一般出没在阴暗的角落,狂垫地杀人嗜血。演员表演也很到位。
  总之演员们,都在努力进入角色,从各自不同角度用心诠释观众心目中的《达·芬奇密码》。
  奥斯卡最佳导演得主朗·霍华德除了精心塑造典型人物外,在情节设置上、场面调度上、细节运用上都做到了巧妙而自然,正如有人评价的那样:在戏剧张力上已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另外导演还恰当地使用了意识流、蒙太奇等表现手法以及电脑等高科技手段把影片拍得亦幻亦真,渲染了十分神秘的色彩。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⑴了解新版本指南出台以来辽宁省基层医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临床特征、诊疗现状及近五年变化趋势,并比较基层
关于连作晚粳稻安全齐穗期的指标,提法很多,至今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拟通过对嘉兴县历年(1953~1974年)气象资料的分析,从秋季低温来临的迟早和秋季稳定通过20℃终日以后的回
期刊
稻瘟病是水稻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水稻对稻瘟病的抗病性,多半受一个显性基因的控制。在遗传上虽较为简单,但在植物病理学上,稻瘟病菌同水稻植株之间则表现为极为复杂的相互作
本文介绍一种作为标准压力信号源的浮球式标准压力发生器和标准真空发生器,并讨论将它做为一次压力标准直接加入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自动测压系统进行实时校准的前景,并就某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