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提出在坚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互相促进,建设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的工作思路指导下,以项目为驱动、教学科研与学生科技活动有机结合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参与到团队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起学生和教师“双赢”的机制。
关键词:科技活动;一体化建设;教学科研;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1
一、学生科技活动开展目的
目前,国内许多大学的课程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还采用“灌输式”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和个性发展,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另一方面,需要多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给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引导青年大学生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在团队的带动与组织下,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生科技活动以及发现、培养团队开发人才,为团队相关科研活动持续输送人才。
二、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
(一)活动开展的组织结构
以团队科学研究方向为基础,结合学生兴趣点及今后发展(考研或就业),1-4名学生形成项目组,设置1-2名指导教师,以年为周期开展学生科技实践项目。其组织结构图如图1所示。
(二)活动开展总体思路
1、以团队为平台,教学科研方向与学生科技活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2、充分考虑学生个人发展,学生兴趣和发展是活动的原动力;3、学生科技活动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开展;4、加强活动开展过程的日常讨论与监督。
(三)日常活动与管理
1、项目活动
学生科技活动过程中,日常的管理与监督是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团队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总结,把学生的管理纳入到项目的管理中,形成了以项目为推动的、较为固定有效的日常管理与监督机制。团队以项目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就项目中涉及的技术问题、进度情况及日常事务进行讨论,制定下一周的项目开展内容与计划安排,内部推进项目。另一方面,团队统一的组织与管理,安排老师定期对学生项目进行随机的现场检查与讨论,给项目的任务安排、计划实施、实现效果等提出改进意见,外部推动项目的开展。每学期末,要求项目组在团队内进行一次20分钟的项目演讲,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材料整理、演讲交流能力;另一方面,让项目得到展示,学生的荣誉感及自信心得以提升。团队还要求每个成员要对每周工作进行记录,形成工作周志,指导教师定期抽查与指导。通过工作周志,学生对自己每周的事情有了考虑与协调安排,学会了充分利用时间,有计划安排地做事情。
2、暑期培训
在暑期中,团队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分解成子课题分到项目组,一方面让学生能够集中一段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更早地接触到实际项目,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促进了教师科研项目的开展。
3、技术、学术讲座
团队各个项目开展过程中,均会涉及到一些和项目有关的高难度设计技术,这些技术的引入则通过团队教师或者学生定期开展技术讲座或学术讲座来解决。团队要求本科生必须参加技术讲座,教师、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术讲座。
4、团队招新
团队每年将面向新生进行招新,吸收对团队技术方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加入,并在假期进行培训,确保团队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实施效果
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科技活动理念为指导,教师将科研教学问题分解为学生科技活动项目,教师在指导学生科技活动中成为赢家,学生在完成项目中也获得能力培养,形成了良性的“双赢”局面。多年以来,团队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努力,在学生科技活动开展上取得了较大进步,形成较为固定学生培养、活动开展机制,团队学生科技活动氛围浓厚。把学生的培养和团队教学科研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培养出了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又促进了团队科研与教学的发展。
四、结语
学生科技活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科技活动必须与专业人才培养、教师科研工作、服务社会相结合。科技活动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对此,学校和广大师生要有清醒的认识和紧迫感,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结合各自的业务工作,面向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水平、上档次的学术和科技活动,切实将学生科技活动与教学科研团队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 促进高校校园学术科技氛围的形成与繁荣。
参考文献:
[1]孙静,王法玉,王京辉.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J].计算机教育,2010,(10):12-15.
[2]王亦彤,俞丽敏.关于高等学校工科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探讨[J].科教文汇,2010,(01):78-79.
[3]张所鹏.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01):243.
关键词:科技活动;一体化建设;教学科研;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1
一、学生科技活动开展目的
目前,国内许多大学的课程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还采用“灌输式”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和个性发展,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另一方面,需要多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给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引导青年大学生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在团队的带动与组织下,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生科技活动以及发现、培养团队开发人才,为团队相关科研活动持续输送人才。
二、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
(一)活动开展的组织结构
以团队科学研究方向为基础,结合学生兴趣点及今后发展(考研或就业),1-4名学生形成项目组,设置1-2名指导教师,以年为周期开展学生科技实践项目。其组织结构图如图1所示。
(二)活动开展总体思路
1、以团队为平台,教学科研方向与学生科技活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2、充分考虑学生个人发展,学生兴趣和发展是活动的原动力;3、学生科技活动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开展;4、加强活动开展过程的日常讨论与监督。
(三)日常活动与管理
1、项目活动
学生科技活动过程中,日常的管理与监督是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团队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总结,把学生的管理纳入到项目的管理中,形成了以项目为推动的、较为固定有效的日常管理与监督机制。团队以项目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就项目中涉及的技术问题、进度情况及日常事务进行讨论,制定下一周的项目开展内容与计划安排,内部推进项目。另一方面,团队统一的组织与管理,安排老师定期对学生项目进行随机的现场检查与讨论,给项目的任务安排、计划实施、实现效果等提出改进意见,外部推动项目的开展。每学期末,要求项目组在团队内进行一次20分钟的项目演讲,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材料整理、演讲交流能力;另一方面,让项目得到展示,学生的荣誉感及自信心得以提升。团队还要求每个成员要对每周工作进行记录,形成工作周志,指导教师定期抽查与指导。通过工作周志,学生对自己每周的事情有了考虑与协调安排,学会了充分利用时间,有计划安排地做事情。
2、暑期培训
在暑期中,团队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分解成子课题分到项目组,一方面让学生能够集中一段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更早地接触到实际项目,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促进了教师科研项目的开展。
3、技术、学术讲座
团队各个项目开展过程中,均会涉及到一些和项目有关的高难度设计技术,这些技术的引入则通过团队教师或者学生定期开展技术讲座或学术讲座来解决。团队要求本科生必须参加技术讲座,教师、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术讲座。
4、团队招新
团队每年将面向新生进行招新,吸收对团队技术方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加入,并在假期进行培训,确保团队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实施效果
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科技活动理念为指导,教师将科研教学问题分解为学生科技活动项目,教师在指导学生科技活动中成为赢家,学生在完成项目中也获得能力培养,形成了良性的“双赢”局面。多年以来,团队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努力,在学生科技活动开展上取得了较大进步,形成较为固定学生培养、活动开展机制,团队学生科技活动氛围浓厚。把学生的培养和团队教学科研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培养出了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又促进了团队科研与教学的发展。
四、结语
学生科技活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科技活动必须与专业人才培养、教师科研工作、服务社会相结合。科技活动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对此,学校和广大师生要有清醒的认识和紧迫感,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结合各自的业务工作,面向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水平、上档次的学术和科技活动,切实将学生科技活动与教学科研团队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 促进高校校园学术科技氛围的形成与繁荣。
参考文献:
[1]孙静,王法玉,王京辉.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J].计算机教育,2010,(10):12-15.
[2]王亦彤,俞丽敏.关于高等学校工科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探讨[J].科教文汇,2010,(01):78-79.
[3]张所鹏.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0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