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二人转的音乐属性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二人转的形成时间,未见文献记载。当代研究者根据老艺人口碑资料和师承辈份推算以及曲目考察,认为大约产生于清代的嘉庆、道光年间。至于它的艺术成因,人们大体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在东北秧歌、民歌基础上,吸收河北莲花落而形成。即“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第二种是河北莲花落传至东北后,与大秧歌相结合演变而成,即“莲花落打底,秧歌镶边”;第三种是由秧歌,莲花落、什不闲、东北大鼓、河南坠子、皮影、梆子、太平鼓、凤阳花鼓、打连厢、笑话、杂技等民间艺术混合而成,即多源说。无论哪种说法,都承认东北秧歌对于二人转形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通过深入考查和研究,本文作者比较倾向于第一种说法,即它是在东北大秧歌、东北民歌和莲花落基础上演变而成,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东北大鼓、皮影、太平鼓、民间笑话以及梆子、评剧等众多艺术形式的唱腔、表演因素。
  二人转的表演有多种形式,广义的“二人转”包括双玩意儿、单出头和拉场戏三种基本样式。狭义的“二人转”专指 “双玩意儿”而言。 “双玩意儿”,即由两个演员分别扮成一“旦”(上装)一“丑”(下装)结为载歌载舞的“一付架”,以转进(演员进入剧中人物)转出(由人物转为事件的叙述者)的方法,演唱一个叙事兼代言的诗体故事。俗称“千军万马,台上就俩”。最具代表性的有《大西厢》、《蓝桥》、《包公赔情》、《刘金定探病》、《杨八姐游春》等;单出头是由一名演员(旦或丑)以第一人称唱述自己的故事,间或模拟有关人物。比较流行的有《洪月娥做梦》、《王二姐思夫》和《丁郎寻父》等;拉场戏是由多人在双玩意儿基础上“拉开场子”扮演剧中的固定角色。例如《寒江》、《回杯记》、《冯奎卖妻》、《梁赛金擀面》等等,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粗犷、豪放、明快、火爆的表演风格和字正腔圆、板头多变、韵味浓郁等演唱特点。值得强调的是,虽然它们的表演样式各自独立,但都同属一个音乐体制,都是具有说唱性、歌舞性、戏曲性的表现功能。其音乐丰富多样,演唱的曲牌(调)计有二三百首,常用的主要曲调、辅助曲调、小曲小帽、专腔杂调等几十首,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说。一些曲牌产生的年代久远,如[下盘棋]、[纱窗外]等可追溯至明清时代。其唱腔音乐的主要来源大致有五个方面:
  1.来自东北秧歌、民歌的。如[秧歌柳子]、[哭楼]、[五更]、[打秋千]、[小重楼]、[东北风]等小曲小帽。
  2.来自明清俗曲的。如[下盘棋]、[反西凉]、[小看戏]来自剪靛花,[纱窗外]来自[呀儿优]之一种,[月牙五更]又名[叠落金钱],[游西湖]、[叠断桥]、[茨儿山]与原曲同名。
  3.来自莲花落、什不闲的。如[红柳子]、[拦马正]、[抱板]、[靠山调]等。
  4.来自其他曲种和戏曲的。如[海南语]、[小翻车]来自单鼓(民香),[打枣儿]来自肘鼓子的同名曲调,[四平调]、[慢西城]、[十三嗨]来自东北大鼓,[影梆]来自河北梆子和东北皮影。
  5.来自宗教音乐、巫歌的有[神调]、[佛调]、[镶神词武嗨海],还有从市声中搬来的[卖估衣]、[卖药糖]、[卖香面]等。
  需要说明的是它的曲牌(调)性能和表现力是由少到多,从单一的叙事性说唱和歌舞音乐,发展到抒情、状物、代言等多种功能。按着其性能及表现的范围,又可分为三种:一种为字多腔少、半说半唱又似带腔朗诵、曲调简洁明快、节奏变化多端长于叙事的。例如,[武嗨嗨]、[抱板]、[红柳子]、[靠山调]等。(见谱例)
  再一种是曲调优美,行腔委婉,旋律起伏跌宕,善于抒发喜悦、哀愁、激愤之情,具有状物、写景、叙事、说理、代言等多种功能。例如:[文嗨嗨],[哭糜子]、[四平调]、[慢西城]、[三节板]等。(见谱例)
  还有一种为曲调欢快,旋律跳跃,句尾带行腔或过门,适于载歌载舞的。例如:[胡胡腔]、[喇叭牌子]、[小翻车]、[十三嗨]、[大救驾]、[打枣]等。(见谱例)
  二人转唱腔的结构大致有:单曲牌的重复运用、多个曲牌的联接、民歌联缀以及曲牌的板式变化四种类型。他们都有相对稳定的格式和联缀的程序。传统唱腔一般都以[胡胡腔]起始,中间连接[大救驾]、[喇叭牌子]、[打枣]或[压巴生]、[文嗨嗨]、[武嗨嗨]、[三节板]或[四平调],[抱板]等曲牌,尾声又常用[小翻车〕或[硬柳子]结束。例如二人转《西厢》就是比较典型的曲牌联缀结构方式。(听音响)
  单曲牌重复:是指在一个曲目中只用一个基本曲牌反复演唱。例如单出头《洪月娥做梦》、《王二姐思夫》,前者用[摔镜架]而后者则用[红柳子]反复演唱。再如拉场戏《拉君》、《锯大缸》、《捡棉花》等剧目,也是用一种曲牌重复演唱构成全剧音乐。(听音响)
  民歌联缀:这是早期少数节目运用的一种结构方式,例如《寒江》就是以[引子]起始,后接[茉莉花] - [反西凉] - [拦马正] - [合钵] - [纱窗外] - [反锯缸] - [莲花落] ……(听音响)
  板式变化:多在拉场戏的唱腔音乐中出现,常用的有[红柳子慢板]、[红柳子中板]、[红柳子快板]、[三节板]、[大鼓四平调]等。例如拉场戏《回杯记》王兰英演唱的“上前拉住二哥的手”,就是[红柳子慢板];《包公陪情》王凤英演唱的“诉功”,就是[红柳子中板];《回杯记》王兰英演唱的“二哥你说出泄气话”,就是[红柳子快板]。(听音响)
  二人转音乐的调式结构大体有三种样式,即单一调式,交替调式和不同调性转换。单一调式常使用传统宫、商,角、徵、羽五声为主体的五声、六声、七声音阶。其中徵、宫两种调式最多,其次是羽调式,再次为商式,角调式相对最少。另外,更多是调发展的手法,除常用四、五度交替外,还有小三度和大二度转换的独有特点。
  1.同宫犯调,即同宫音系统的调式交替,其特征是宫音位置不变,调式进行转换。如二人转《西厢·观花》[文嗨嗨]与[武嗨嗨]的联接,[快板胡胡腔]与[二板胡胡腔]的交替就属这种。
  2.移宫犯调,即一个曲牌或两个以上曲牌联缀时的宫音高度不一者,用”变宫为角”的综合上五度宫音系统交替或以“清角为宫”的综合下五度宫音系统的交替,如二人转《西厢》[南边道胡胡腔],就属一个曲牌内的转换。
  3.转调,包括三种样式:一是调式不同,主音相同的转换,如二人转《西厢》中[伊儿呀]转[大救驾],前者为G宫音系统的A商调式,后者为F宫音系统A角调式。二是调式与主音均不相同的转换,如二人转《蓝桥》中[胡胡腔]与[大救驾],前者为G宫音系统G宫调式,后者为F宫音系统A角调式。三是调式相同,主音不同的转换。在二人转[抱板]唱腔中,常运用一种俗称为“长调门儿”的换调手法,即在同一段落中以相同材料做三次或四次上方大二度的转换(前3 = 后2),例如二人转《西厢》的[抱板]。 以上这些调发展的手法,对于二人转唱腔色彩的丰富、音乐表现的高潮处理以及不同人物唱腔联弹的男女分腔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人转的表演有唱、扮、说 、舞等方面,多数节目以唱为主。因此,历代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的演唱规律和技法。诸如:字领腔行,腔随字走,字重腔轻,字刚腔柔,柔中有刚,刚柔并求,以及富有民间风味的倚音、颤音、波音、直音、滑音和鼻音等装饰性的技巧运用,由此而构成颇具东北地区乡土气息的“味儿、字儿、句儿、板儿、调儿、劲儿”等演唱特色,进而在很多作品里涌现出以唱腔动听为标志的“实惠嗑”、“骨头话”、“扎心段”、“喜兴词”等传世唱段。
  总之,二人转作为东北地区代表性的民间艺术,确实蕴藏着丰富的乐学内涵和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其艺术精神更需要我们继承、弘扬和光大。
其他文献
幼儿时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语言教育不仅对幼儿一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幼儿的认知能力、社会性及情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作为幼儿教师,必须经常变换教学形式,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积极思考,已达到完成语言教学任务的基本教学目标。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运用的几种方法:  一、创设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心里环境.  1.尊重幼儿,让幼儿想说  幼儿时期是语言和情感迅
期刊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探索过程中,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状况,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怎样在传递信息知识的同时,也将教师对学生的爱让他们感觉到呢?  一、灵活运用多种授课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段时间,通过课堂学生表现及课后调查情况,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态度不积极,特别是有时少部分学生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时,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又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到,是由于没有全面关注学生,教学方法单调造成的。因此
期刊
一、叙事与分析  《我们一起战胜大灰狼》是我在小班开展的一次艺术活动。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练习画竖线,以及在游戏中体验团结起来力量大的情感。  活动一开始,老师扮演的兔妈妈和孩子们扮演的兔宝宝们一起随着音乐欢快地跳舞。突然,随着沉闷、缓慢的音乐响起,大灰狼走到了小兔子们的家,嘴里不停地说:“我的肚子饿极了,小兔的肉好香呀!”然后,兔妈妈(老师)对孩子们说:“别害怕!”并不时地对大灰狼进行反击
期刊
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造性的人才。那么,通过绘画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从涂鸦期儿童乱涂到儿童为事物画一个粗略的形象,以至用图式表现自己的主观经验等,都显示了儿童特殊的创造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内容的多样性  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有了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目标,那么选择内容就显得极为重要。如果说老师给幼儿的创作内容所提的要求限制了幼儿可能有的想象,幼儿的创造力便无从发挥。例如
期刊
一、对幼儿个体进行培养  以幼儿的自身发展为本,尽量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为幼儿提供发展的平台;课程内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在一天的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和投放了适应幼儿年龄的环境和材料以幼儿个体为主所有的游戏都是幼儿自主选择和操作的,教师的角色已经转变为幼儿的生活、游戏伙伴。  二、以师幼互动游戏的方法进行培养  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鼓励
期刊
一、深入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艺术教育的理念《纲要》中将幼儿教育的领域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范畴,艺术教育作为领域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同时在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过程中发挥其中介作用,是其它各领域所不可比拟的。《纲要》中艺术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导要点三部分中蕴含的基本理念是:幼儿艺术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动进行艺术教育活动的地位;强调幼儿艺术
期刊
一、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对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早期阅读的有效途径。  我班的小朋友都是新入园的,互相都不认识,于是认识幼儿名字开始,我把幼儿的名字写在卡片的一面,另一面写上各大城市的名字,带领幼儿玩“开火车”的游戏,当第一次玩这个游戏时,我看到幼儿都非常感兴趣,积极参加游戏时,每个幼儿都聚精会神地看老师手中的字卡,游戏开始,老师说:“小朋友们来来,我的火车就要开,谁来开?”
期刊
新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充满知识、充满竞争的世纪,要想新世纪的孩子成为有理想、有知识、有智慧的人就要从启蒙教育开始。我认为,要想让幼儿茁壮成长就应该给他们一个宽松、愉悦的空间,在学中尽情地摄取营养滋补心田,在玩中弥补好奇和荒妙。不要过多地束缚幼儿,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两者关系呢?  一、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关系  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两者并不矛盾。
期刊
玩是幼儿的天性,这是人们的共识。但如何让幼儿在玩中养成优良个性,健康活泼地成长,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一、幼儿爱玩、玩出乐趣  幼儿爱玩是活泼的表现。优良个性在玩中培养,在玩中表现。小时侯爱玩的幼儿,长大也会有胆识和创造力。而不爱玩的幼儿也是有的,长大后自主发展的能力表现很脆弱,心理素质也比较差。正如鲁迅所说,“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因而,我们必须引导幼儿快快乐乐地玩起来。  让幼儿爱玩,
期刊
一、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感受乐曲的旋律和内容,提升幼儿表演打击乐时的表现力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需要用心去感受。老师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听觉,感受乐曲的性质,熟悉乐曲的旋律和内容,激发幼儿体验乐曲的兴趣。在欣赏乐曲《海底世界》环节中,我引导幼儿注意倾听乐曲中特殊声音,如:流水声、叮咚声、敲击声,通过听到的特殊声音和乐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的不同变化感受乐曲的特点以及表达的情感。让幼儿联想乐曲表现的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