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如何在思想政治课平台上,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只有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把握学生接受能力,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才能激活学生的接受意愿,通过课堂内外多种渠道和途径,促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政治课 教学实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系统整合,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集中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深入浅出地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让学生逐步明白中华文化的独特創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探索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改善时事教育,举办中小学时事课堂展示活动,用鲜活事例教育广大学生,引导他们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个人理想,引导他们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个人幸福、社会进步、国家富强而不断成长。德育课教学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战场,是进行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实践学习和灌输的主要途径,也是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肩负着对青少年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劳动就业、道德情感和心理健康等教育,是最终落实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以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为中心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所在。
一、德育课教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在教学(必修4)第三课第二框时,我设计了三个思考题:l.唯物主义发展有哪几个阶段?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有哪些缺陷?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有何重大意义?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重点讨论第三个问题。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使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二、德育课教学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统一的
德育课教学有着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教育规律,是一门理论付之实践知行合一的活动,它的内容核心部分应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具体运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总结与高度概括,它分析了人的本质问题、世界本原问题、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与趋势等,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领域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更是丰富了这一理论并要求付之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价值观,且是社会主义的,关键是核心的,作为一种具有特质的价值观,既是一种充满理性和思想性的抽象理论,又是具有现实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的具体实践,只有通过“灌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行之以效,才能让学生先感而后悟,先学而后觉,不可能自发形成或自觉产生。这要求在进行德育课教学教材内容的更新编写使用过程中,要克服任何轻率的结论与随意的理论跃然纸上,避免“想当然”无任何依据的观点产生的负面影响。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充满正能量的,是简单易行易懂的概述,并具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所以在内容安排上要循序渐进,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减少由于理论深度和层次安排不合理造成学生不甚和歪曲理解的现象发生。高中政治必修1中主要讲富强、公正、敬业、诚信;必修2中主要讲民主、平等、法治、爱国等。
德育课教学教材内容的更新编写要让设置更合理,除了强调理论性外,更要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否则,就会出现“理论一大套,实际不对号,编了顺口溜,读完一边丢”的情形,一是防止让教学严重脱离实际,陷入空洞无物、泛泛而谈的枯燥氛围中,影响了教学效果,二是防止在教学中太过于通俗易懂,让学生产生无所谓的轻视漠视态度。就价值观本身而言,它是一种思想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观念,它的最大特点也正是这一点,忽视了这一点,就是本本主义、形而上学。另外,学生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培育和养成也是符合“实践-认识-理论-实践-再认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的,拔苗助长不行,闭门造车更不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要学有所用,学而致用,理论与实践就必须统一。在德育课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有所侧重,这也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所以,在德育课教学中,只有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大德育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力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机融入到整个德育课程体系当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整个德育课教学中,与德育课教学内容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不知不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平台,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在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的教学中渗透了这一知识体系。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政治课 教学实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系统整合,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集中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深入浅出地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让学生逐步明白中华文化的独特創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探索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改善时事教育,举办中小学时事课堂展示活动,用鲜活事例教育广大学生,引导他们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个人理想,引导他们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个人幸福、社会进步、国家富强而不断成长。德育课教学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战场,是进行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实践学习和灌输的主要途径,也是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肩负着对青少年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劳动就业、道德情感和心理健康等教育,是最终落实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以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为中心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所在。
一、德育课教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在教学(必修4)第三课第二框时,我设计了三个思考题:l.唯物主义发展有哪几个阶段?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有哪些缺陷?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有何重大意义?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重点讨论第三个问题。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使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二、德育课教学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统一的
德育课教学有着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教育规律,是一门理论付之实践知行合一的活动,它的内容核心部分应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具体运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总结与高度概括,它分析了人的本质问题、世界本原问题、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与趋势等,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领域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更是丰富了这一理论并要求付之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价值观,且是社会主义的,关键是核心的,作为一种具有特质的价值观,既是一种充满理性和思想性的抽象理论,又是具有现实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的具体实践,只有通过“灌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行之以效,才能让学生先感而后悟,先学而后觉,不可能自发形成或自觉产生。这要求在进行德育课教学教材内容的更新编写使用过程中,要克服任何轻率的结论与随意的理论跃然纸上,避免“想当然”无任何依据的观点产生的负面影响。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充满正能量的,是简单易行易懂的概述,并具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所以在内容安排上要循序渐进,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减少由于理论深度和层次安排不合理造成学生不甚和歪曲理解的现象发生。高中政治必修1中主要讲富强、公正、敬业、诚信;必修2中主要讲民主、平等、法治、爱国等。
德育课教学教材内容的更新编写要让设置更合理,除了强调理论性外,更要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否则,就会出现“理论一大套,实际不对号,编了顺口溜,读完一边丢”的情形,一是防止让教学严重脱离实际,陷入空洞无物、泛泛而谈的枯燥氛围中,影响了教学效果,二是防止在教学中太过于通俗易懂,让学生产生无所谓的轻视漠视态度。就价值观本身而言,它是一种思想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观念,它的最大特点也正是这一点,忽视了这一点,就是本本主义、形而上学。另外,学生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培育和养成也是符合“实践-认识-理论-实践-再认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的,拔苗助长不行,闭门造车更不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要学有所用,学而致用,理论与实践就必须统一。在德育课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有所侧重,这也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所以,在德育课教学中,只有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大德育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力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机融入到整个德育课程体系当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整个德育课教学中,与德育课教学内容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不知不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平台,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在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的教学中渗透了这一知识体系。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