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夕照,一往情深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步于古城一侧,看着夕阳一点一点地坠到墙头里,听着远处来往的车流发出嘟嘟的声音,一瞬间,觉得凤凰城寂寞了千年。
  点点暖灯,照亮了整个孤独的天空,暧昧的黄和如墨的黑相互交织,盘旋,上升。人类的文明在这一刻似乎得到了理解,点亮了一整个绚烂大同。
  城门次第千万开,却已是往昔的辉煌。如今,只有斑驳紧闭的红门,掺着一种复杂的情感,慢慢地静谧。是遗憾,还是完满?尘埃落定,一切都已成过往,而今唯有鸟雀飞。
  站了好一会儿,才猛觉眼前的城墙纯白无瑕。古城本不老,为雪白头。惊异的不是季节反差,而是一种时光交错,岁月更迭,唯有古城横亘的错落感。这份相遇,不足以成为爱上一座城的理由。而是暮色四合,甘守一片安宁;是雪色纷飞,独享一份坦然。那一刻,我爱了。
  “今而后,看人间盛事,岁岁朝朝。”静立云岗大佛下,事事皆空,唯有真理永存。一股禅意氤氲在心头,久久发酵,终是修行尚浅,并未看破红尘,却在庸庸碌碌的凡人堆里,多了一份坦然。
  “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近相安;流年,长短皆逝;浮生,往来皆客。”脑海中突然跳出陈继儒的《小窗幽记》里的一段话,人生不过如此。很多人总想在路上,身体和心偏要争一个所谓的安宁。其实,并不是一场耗时、耗力、耗钱的旅行真的能带给人什么,而是在旅行途中遇到的那些喜歡的风景、动情的人以及故事。
  站在大佛下,听着不远处的铃铛在风中摇曳,和青瓦碰撞出声声脆响。心,在那一刻入定,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恰到好处。
  顾随曾经写过一首《生查子》:
  身如入定僧,心似随风草。
  心自甚时愁,身比年时老。
  空悲眼界高,敢怨人间小。
  越不爱人间,越觉人间好。
  每每读起,总有不一样的感觉,人间不值得,而你值得。对生活的尊重,就是从其中悟出禅意,细心熨帖,一往无前,足矣。
其他文献
那年夏天,凌晨5点,在帅气房东的带领下,我们从小东江绿道骑行前往小东江赏雾。  干净平坦的绿道,一边是郁郁葱葱的青山,一边是蜿蜒流淌的江水。山边芒花盛放,一束束淡红色的芒花,迎风摇曳,像是向我们招手致意。微风吹来,清香缕缕,虫鸣声声,鸟语阵阵,令人心旷神怡。  天色灰蒙,雾从水面升腾,飘飘忽忽,整个江面像伊斯兰少女一样,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山谷里雾气弥漫,周围的景物朦朦胧胧。天接云涛连晓雾,山色
期刊
几个月前,我接到宣传办的邀请,让我参加喜迎建党100周年“新思想、我来讲”第三届百姓名嘴宣讲大赛活动!说实话,看到“名嘴”两字我犹豫了。因为,在这之前,我从未参加过此类宣讲活动,更不用说和“名嘴”沾边了,加之前段时间也确实太忙了,实在抽不出时间完成宣讲任务,只能婉言谢绝。  现在,我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我对党的忠诚和爱戴,也为了不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和厚爱!我是一名退伍军人,是一名有胆量的退伍军人,更
期刊
母亲住在乡下,我因工作住在城里。母亲最怕给子女添麻烦,总说年纪大了事多,什么事都喜欢自己扛着,一生都这样要强。  一次,母亲挑着担子坐车到武汉来看儿子。“大老远,还带这些东西不嫌重,不嫌累吗?”我责怪母亲不该这样做。这次,她没有絮絮叨叨:“我有点不舒服。”说着捂着眼睛去房间休息了。  我打开编织袋,里面像往常一样,装的都是新鲜蔬菜和大米。  很快,房间里传出了母亲的呻吟。  我敲门问:“怎么了?”
期刊
忽然想起宿舍里那些花草有好些日子没浇水了。  当我给它们浇水时,倒下去的水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只听见滋滋的声音,很好听,却刺得我的心生疼。  它们已经渴了很久了,像嗷嗷待哺的孩子。  可是,我这个家长是怎么当的。天天把它们囚禁在宿舍里,晒不到阳光,也看不到外面美好的世界。既不给它们施肥,也不帮它们松土。它们甚至连最基本的需求也得不到保障—就一点点水也不能及时给予。唉!我太不称职。  我根本不是忘了它
期刊
六月的鲜花漫山遍野,窗外一片生机盎然。五彩缤纷的夏迎来了又一年的毕业季,一批批莘莘学子在这一刻即将离开校园,奔赴天南海北,而我已经毕业十年了。  十年前的那个夏天让我终生难忘,我们在学弟学妹们的祝福下,背着行囊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学校,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工作之后的环境全然不同于校园生活,我的内心充满了彷徨与不安,曾经在学校所立下的誓言、许下的心愿、畅谈的理想并不完全适合现实的社会。幸运的是,我遇到
期刊
五里河,从秦岭南麓褶皱中挤出,给家乡的北部镶嵌了一串秀丽的明珠。五里河从源头到河尾一百余里,五里路见一院人家,所以叫“五里河”。五里河,是一条多情的河,她唱着欢快的歌谣,从东照川、马家坪、王家场、十王寺汇入二道河。她独自在古老森林里放纵着阳光的异彩,任金黄的落叶覆没,任两岸千仞立壁叹息着逝者如斯,任风花雪月朝夕往复,她一尘不染地延伸到亘古童稚的秦楚交界处,演绎着“古道西风痩马”的故事,繁衍着春夏秋
期刊
唐朝著名诗人张若虚在他的压轴之诗《春江花月夜》中写道:“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在这纤尘俱无的宇宙中,一轮孤月高照,仿佛一个银色的神话般的美妙境界,多么幽美、恬静。而这样的一种“月下世界”,在新疆阿克陶县的白山湖,我是有所体验的。  前年八月底开始,我们江西省首批援疆支教教师中,大多数人居住在新疆阿克陶县的雪松中学,大家一起吃住。到了晚上,吃好晚餐,我们几位喜欢散步的援友,就三五一群,前
期刊
拉不住的是时光,留下的是情感。一眨眼,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快五周年了。想起母亲,就会流泪;想起母亲,眼前就浮现出她老人家生前永远晾晒不干的艰辛……  母亲生下我们弟兄四个,没有女儿。父亲最早在县自行车零件厂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回了家。为了生存,又当了修车工兼司号员,干得最长的是炊事员,在一个单位干了二十年。家里全然顾不上,拉扯孩子、操持家务、下地干活全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母亲一年四季没有闲暇,一
期刊
高中毕业,因为自己身体的缘故没有参加高考,回村里小学母校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后来,竟还当上了校长。那年,本村一个和我很要好的小学同学,在北京西直门附近一个单位的话务室当接线员,来信邀我去北京玩。  放了秋假(那时的农村学校秋天是放假的),我就和怀孕的爱人赶去了邹县火车站。以前没出过远门,不知道看车次,只好在火车站待了半天,临近傍晚才坐上车。坐火车的人真的很多,车厢里人挤人,就连座位底下都是躺着的人。
期刊
父母年逾古稀,生活一向非常简朴,加上母亲身体又不好,常回家看看就成了我的必修课。  腊月初五这天,我们一家人从运城回到家乡看望父母。  每次回去,父母总是嫌我买这买那的,说是乱花钱。唯独这次,对我带回的“礼物”非常惊喜。  母亲问:“现在还有这个?”  父亲说:“好,咱又能喝蔓茄汤了!”  “蔓茄”是我们这里的土话,它的学名叫蔓菁,是油菜的根茎,长得很像小人参,只有在寒冬,尤其是大雪后,才能吃出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