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同义动词研究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ueyan1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论语》动词同义词的数量和内部构成情况(同义词表见文末附录)
  
  (一)数量
  同义词是指“语言中一组组意义相同或相近而又有细微差别的词”。①
  《论语》动词同义词共约144组,每组词数从2个到12个不等,具体见文末附录。
  总体上看,词数越多的同义词组,在《论语》中的组数越少。2词同义87组,占61.1%,处于明显优势,7词及7词以上同义的极少,但有1组12词同义。
  (二)内部构成情况
  从每组同义词中的音节多少看,有两种情况:
  1.全为单音词的,137组,占绝大多数。
  2.单音动词与复音动词同组的,仅7组,数量很有限。
  没有发现一组同义词中仅有复音词而无单音词的,其原因大概与《论语》中复音动词很少有关系。
  
  二、《论语》同义动词的出现语境
  
  (一)连用②
  《论语》中两同义动词直接连用的情况很少,如:
  (1)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八佾三·7)③
  (2)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宪问十四·21)
  这类连用的两个单音同义动词,有的后来凝结成一个同义复词了。从汉语发展的角度看,许多同义复词的产生与此有关。
  (二)对用
  1.单句内对用。见于连动结构中,如: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学而一·6)
  (2)食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乡党十·6)
  (3)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罕九·13)
  2.偶句对用。多见于并列复句上下分句中,如:
  (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泰伯八·6)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十六·1)
  (3)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十四·35)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述而七·8)
  应该指出的是,由于这种偶句对用之例在《论语》中并不常见,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动词运用的口语风格。
  (三)单用
  这里的单用是指同义词未出现于可以直接比照的上下文(如上所述的几种语境)中,而是处于“散居”状态,但它们的确有同义关系,它们置身于更广阔的语言背景中彼此呼应,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语义系统。《论语》同义动词的绝大多数属于这种情况。如:
  (1)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先进十一·24)
  (2)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路十三·3)
  (3)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先进十一·24)
  (4)日月逝矣,岁不我与。(阳货十七·1)
  “比及”“待”“俟”“与”散见于《论语》不同篇章,但它们在句中都是“等待”义,构成一组同义词。
  
  三、《论语》同义动词的辨析
  
  古汉语同义词的辨析关键在于“存同求异”,而“求异”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多种差异中抓主要差异。第二,正确把握差异的“度”。石安石说:“同义词,正确地说,应该是概念相同但词义有所不同的词。”他认为同义词间意义的差别,“只能是在同一概念的情况下的细微差别,或所谓‘补充意味’的差别”。④参考其他学者之说,联系《论语》实际,我们从以下七个方面对《论语》同义动词作举例性辨析。
  (一)词义轻重不同
  哀、恸
  哀,悲哀、悲痛。《论语》6例,如:《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三·20)
  恸,极度悲哀、极度悲痛,词义比“哀”更重。《论语》4例,如:颜渊死,子哭之恸。(先进十一·10)
  惜、憾、悔
  惜,可惜。《论语》2例,如: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子罕九·21)
  憾,遗憾、心感不足。《论语》1例: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公冶长五·26)
  悔,悔恨、懊悔。《说文》:“悔,悔恨也。”《论语》3例,如: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为政二·18)
  这三个动词,“惜”、“憾”词义轻重略等,“悔”词义更重。
  (二)动作方式不同
  望、瞻、觌
  望,甲骨文字形为在人上画一只眼睛,表示人站在地上远望,本义是向远处看。许慎之解为引申义。《说文》:“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此字疑当训远视也”。《论语》用本义2例,如: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十九·9)
  瞻,《说文》:“瞻,临视也”。本义为向上或向前看。《论语》2例,如: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子罕九·11)
  觌,以礼相见。《论语》1例:私觌,愉愉如也。(乡党十·4)
  以上几个动词,共同义素是“看”,但具体方式又各不相同。
  (三)动作阶段不同
  听、闻
  听,用耳接受声音。《论语》6例,如: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五·10)
  闻,听见。《论语》44例,如: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五·9)
  两个动词同属用耳接受声音的过程,但具体阶段有差别。前者主要指“听”的动作的进行阶段,后者则指“听”的动作的结果阶段。
  (四)动作对象不同
  祭、旅
  祭,《说文》:“祭,祭祀也。”本义是祭祀祖先或神灵(包括各种神在内)。《论语》12例,如: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二·5)
  旅,《论语》中为祭祀山神,1例:季氏旅于泰山。(八佾三·6)
  两个动词在《论语》中表达的所祭对象不一。
  (五)动作实施者不同
  承、负、荷
  承,《说文》:“承,受也”。本义为用手接受。《论语》中泛化为一般的承担,已不限于用手,1例: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颜渊十二·2)
  负,用背承负。《论语》2例,如:式负版者。(乡党十·18)
  荷,用肩挑、扛。《论语》2例,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微子十八·7)
  (六)感情色彩不同
  杀、弑
  杀,《说文》:“杀,戮也。”为中性词。《论语》7例,如: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微子十八·7)
  弑,《说文》:“弑,臣杀君也。”臣杀君或子杀父母,含有强烈的贬斥意味。《论语》4例,如: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宪问十四·21)
  (七)语法功能不同
  1.适、往
  《说文》:“适,之也。”又:“往,之也。”单从《说文》释义无以辨出其异,但从语法角度看,二者有带不带宾语的差别。《左传》“适”的72例仅1例不带宾语,“往”的96例全不带宾语。[5]《论语》中“适”全带宾语,“往”全不带宾语。《论语》“适”6例,如: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雍也六·4)。“往”6例,如: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阳货十七·4)
  2.谓、告
  二者都有“告诉”的意思,但从语法角度考察它们在《论语》中的使用情况,就会看到差别:“告”的语法功能比“谓”更丰富复杂。“谓”后接“曰”时,在《论语》中全部用于“VN曰”式结构中。“告”作“告诉”义的8例,去除用于此种结构的3例外,还有5例或接单宾(2例),或接双宾(1例),或不带宾语(1例),或用于“者”前(1例)。如:
  (1)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VN曰)(子张十九·25)
  (2)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VN曰)(雍也六·26)
  (3)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单宾)(公冶长五·19)
  (4)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双宾)(学而一·15)
  (5)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不带宾)(宪问十四·36)
  (6)以告者过也。(“者”前)(宪问十四·13)
  总之,《论语》同义动词间的差别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组同义词内,各词的差异往往可从多种角度加以辨析。辨析同义词,要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
  
  四、小结
  
  《论语》的144组同义动词,在内部数量上并不平衡,词数越多的同义词组,在《论语》中的组数越少。这其实反映了《论语》同义动词使用上的动态平衡,因为,当组内可调用的同义动词不足时,出于表达意义差别的需要,往往以增加组内同义成员的使用频率为解决方法,而当组内可调用的同义动词较多时,则此用我,彼用你,也不会捉襟见肘。2词同义处于明显优势,所以不平衡中也有稳定。同义动词组内的动词以单音词为主,这与该书单音动词为主的面貌特征是一致的。在使用语境中,有连用、对用、单用几种情况。两个同义动词直接连用的情况并不多,但这种连用中的一些却是动词双音化的一种过渡形态;对用以单句对用和偶句对用为主要形式,前者见于单句的连动结构中,后者见于复句的上下分句中;单用则依存于更广阔的语言背景,但恰是它的出现使同义动词构织了更大的语义系统性。《论语》同义词的差别可以从词义轻重、动作方式、动作阶段、动作施受、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诸方面加以辨析。以上这些,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论语》同义动词之间的关系已趋成熟。
  *基金项目:宜宾学院青年基金项目“《论语》动词研究”,项目编号:2003SB。
  
  注释:
  ①毛远明.左传词汇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18.
  ②关于连用、对用,参见赵克勤.古汉语词汇概要[M].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142-154.
  ③“三”表示篇次,“7”表示章次,下类推.
  ④石安石.语义研究[M].语文出版社,1994:26-27.
  ⑤毛远明.左传词汇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51-252.
其他文献
羊祜是泰山羊氏家族的杰出代表人物,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是颇有影响的文学家和学者;但是由于羊祜的著述绝大部分已经散佚,致使其文学成就和学术影响长期以来被学术界
V(F,n)是数域F上的n维线性空间,Mp是V(F,n)的具有性质P的子空间作成的集合,本文给出几种确定的性质P,并证明Mp的基数等于F的基数,即|Mp|=|F|。最后猜想,对于任一种给定的性质P,等式|Mp
对主链含多脂环不饱和聚酯的合成和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招标投标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巳得到了广泛而实际的运用,本文就建筑工程中的招标投标问题作了较细致的分析,指出了招标投标的优越性并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具体的操作方法。
在担保关系中,存在着抵押和保证两种不同形式的担保方式,在整个担保过程中,两者的范围和性质发生了变化。在保险关系中,存在着两种保险,即在建工程保险和房屋保险,本文主要分
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塑料树脂产品分会(TC15/SC4)主办、上海欧亚合成材料有限公司承办的粉状酚醛模塑料国家标准培训学习班于2005年5月20日~22日在上海教育国际交流中心召
“我的长梦被心中飞出的鸟啄醒。”(流逸《梦原跋涉》)“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歌曲《牵手》李子恒词),对于近些年来文艺作品中出现
一    副词修饰名词的语言现象,并非仅仅是一种线性排列,也并非是一种新现象,而是早已有之。赵元任先生早在《汉语口语语法》中就已指出,名词性谓语可以受副词修饰。黄伯荣先生在《现代汉语》(下)里亦指出:“有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修饰谓语,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只是有所限制。”现在,“副十名”现象已呈现出明显的扩大趋势,不论是从接受人群还是从语体上,已有更多的名词和副词进入这个结构槽,并表现出独特的表达效果。
复句是语法教学和研究的重点之一,而复句的教学和研究,又是以分句的确认为前提的。单句与复句的区分、分句与分句的界限以及分句的数目,都影响到复句的辨认与分析。影响分句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BIM以及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建筑企业的变革不断进行,同时也面临很多的挑战和瓶颈,传统工业化建筑逐步向数字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