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吃大喝是假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嘴上一时爽,困难给胃肠。尤其是很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肠道,要默默完成大量的收尾工作。
肠道的功能远不止消化人们吃进去的食物,还有一些“副业”,比如肠道中的微生物种群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重要影响。科学家正在研究,是否可以通过改善肠道健康来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及帮助治疗精神疾病。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肠道是一个比较边缘化的器官,不但连“五脏”这种副高级职称都没评上,成天干的还是脏活累活。
肠道远比人们认为的重要得多,也更加“聪明”,比如肠道内有数百万神经元,在人体内只有拥有“正高级职称”的大脑在这方面才能和肠道相比。
与身体其他器官不同的是,肠道甚至不用听大脑指挥,自己就能独立运作。肠道神经系统就是其独立的“大脑”,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个分支。专门负责肠胃活动。肠道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进行交流。
拥有独立于大脑的活动能力,因此肠道呈现出“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特点。除了干好消化吸收的本职工作外,也做一些“兼职”,鬧些小情绪。而肠道的情绪会影响到整个人的心理状态。
不少人出门在外时会突然感到肠道不适,当下腹的阵痛来袭,这时即使眼前有一个钱包,也顾不上多瞧一眼,去洗手间要紧。在短短几分钟内,焦虑、悲痛、悔恨乃至妒忌等多种负面情绪集中涌出。仿佛肠道里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
这种突发情况让人抓狂,但实际上肠道对人情绪的影响比这广泛得多。人的情绪与肠道健康有关联。人体超过80%的血清素产生于消化道。感到精神压力过大的话,我们的血清素水平会降低,而血清素水平会影响人的情绪,过低就会加剧焦虑,降低我们的幸福感——这与每天的生活密切相关。
菌落大本营的威力
我们的肠道中生活着数万亿的微生物,那里是菌落的大本营。肠道对一个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它是人体内部的生态系统,可以影响人们的健康,包括体重以及免疫力等。肠道中的多元微生物对人体的消化、代谢、免疫和营养供给等,都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爱尔兰考克大学附属医院的泰德·迪南教授发现。抑郁症患者体内的菌落多元程度明显比健康人低。一些生活方式,比如饮食中纤维素含量低,会增加抑郁的风险,这可能说明肠道菌落跟脑神经病症有关。因此改变抑郁症患者肠道寄生菌落,可能有助于患者的心理康复。
这种关联至少已经在动物实验中得到了验证。一群实验室小鼠接受了粪便微生物移植手术,重建肠道菌群后,它们对自己最爱的糖水竟然视而不见。它们肠道里移植的是抑郁症患者的粪便。而且,这些小鼠手术后表现出抑郁症患者的许多行为特征,包括快感缺乏等。
肠道菌落还和其他疾病有关。微生物学家麦兹马尼亚教授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肠道菌落跟健康人“差别显著”。帕金森病患者由于脑细胞死亡,逐渐失去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典型症状之一是颤抖,比如之前的“拳王”阿里就在年老后深受这种疾病的困扰。研究发现,把健康人和帕金森患者的肠道菌落分别移植到有帕金森症基因的动物体内,发现后者的症状远比前者严重。试验结果表明。“恰当”的微生物会激活帕金森症基因,导致发病。
通过对这些疾病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肠道微生物和人们情绪之间有确定的联系,这种联系也为心理疾病的预防和诊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至于哪些菌类能够改变肠道菌群状况,从而改变人们的性格倾向,或改变对环境、对事物的反应等,还需要更广泛深入的研究。
“食疗”心情
有人会在心情抑郁的时候选择吃东西,从肠道的角度看,这是有道理的,毕竟处理这一事务的器官能够通过特定菌落调节情绪。而在确定具体菌落的效果前,人们对肠道施加影响的手段也是通过粗放型“食疗”来完成的。
肠道食疗很流行,这从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写着有“益生菌”成分的酸奶就能看出。但是,有研究发现,家用传统方法制造的发酵食品中含有广泛的有益细菌,而商店里出售的用商业方法生产的发酵食品,其效果要差一些。这是因为商店出售的产品在发酵后需要灭菌消毒,以保证食品安全以延长其货架寿命,但结果却是杀死了有益的细菌。
因此,如果希望食用发酵食品来改善肠道健康,最好在家里使用传统烹饪,如此可获得更多有益的健康细菌。
保持健康和均衡的饮食,摄取多种不同的纤维,就能维持肠道微生物多样化。好的饮食纤维包括全麦早餐谷物、水果、蔬菜、豆类和坚果等。
如果这些食物中遇到不喜欢的,也不必勉强,因为那样会在调节心情方面起到南辕北辙的效果。研究表明,吃错食物会更加影响心情,如果吃了自己不喜欢的某种食品,肠胃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
此外,如果已经有肠道问题,最好不要喝酒或咖啡因饮料以及吃辛辣食物,因为这些都可能使症状更加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