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滔滔西江向东流,两岸青山风光美。山美水美,西江两岸的人更美。在毛泽东主席身边当了19年警卫员,又在叶剑英元帅身边当了10年卫士长,如今在西江岸边创办养牛场当起“牛司令”的李连庆,退休后“反哺”家乡老区、扶持老区发展的事迹,一时间传遍了大江南北。
2015年元月的一天,笔者从云浮市区出发,直走了近40公里的路程到达位于西江中游与高要市禄步镇隔江相望的云浮市云安区革命老区都杨镇朱川村委,看到了“云浮市星耀畜牧有限公司”,即李连庆的养牛场,探访这位老区“牛司令”的品牌人生。
反哺家乡 造福桑梓
1932年6月出生于广东省高要市禄步镇樟路村委会荷路自然村的李连庆,退休后,一直在北京生活。2007年,家乡同一条村的陈日明到北京探望女儿,顺便到了李连庆的家,谈起了家乡的情况。李连庆得知,虽然解放了几十年,改革开放也已20多年,但由于老家地处山区,自然条件较差,所以乡亲们还比较穷,村内脏乱差现象普遍,村中供大家聚集学习、娱乐和办事的祠堂已变成了危房。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李连庆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并时常萦绕在心头,他决定要回老家看看。2008年春节过后,他带着自己的积蓄,回到了自己家乡荷路自然村。村中的现状,让他有些感慨,也有些心酸。
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之后,他召集村干部和村中父老,开始研究探讨发展村集体经济和改变村容村貌等问题,并制订了各项工作计划。他觉得当务之急,就是要先修好祠堂和改变村容村貌。让大家有一个学习、娱乐和办事的地方,有一个整洁的环境。达成共识后,村民们纷纷投入了修建祠堂、建设荷花塘、铺设村道硬底化、兴办自来水工程、建设公厕等工作。李连庆更是把村中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村中的工作当作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钱当成村的钱,在改变村容村貌工作中既出钱又出力,各项工作都亲力亲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祠堂修好了,荷花塘建好了,自来水搞好了,全村铺设4公里多的村道和巷道硬底化,兴建了两座公厕,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每年只有3000元的集体经济收入,所以办这些事,基本上都是李连庆出钱。就這样,李连庆不但花光了130多万元的积蓄,还欠了近10万元的工程款。为了还清这些债,从未向人借过钱的李连庆,不得不跑到山东烟台,向战友借了5万元,又跑到西江对岸,向亲戚借了5万元,还清了这些为村集体欠下的债务。
改变了村容村貌,李连庆又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上来。他瞄准了调整村集体土地,大力协助镇、村干部做好调整工作。通过调整,既解决了有人无田耕和有田无人耕的状况,又剩下20多亩田归村集体所有。李连庆本着增加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的宗旨,全部承包这些田,每年上缴给村的承包款16000多元。他用这些田,开挖鱼塘和种植经济作物,通过支付工资聘请村民,使村民增加收入。几年来,村民从中获得了10多万元的收入。
李连庆还十分热心公益事业和投身扶贫济困。回到家乡几年来,他先后拿出10多万元,帮助扶持村中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和其他弱势群体。2014,杨柳中学校庆时,他硬从自己的退休工资中捐出3000元给革命老区杨柳中学。
岁月更改 雄心依在
2010年,已近耄耋之年的李连庆,在经营好家乡荷路村所承包的农田和其他项目之外,又到西江对岸的都杨镇珠川村与何丙泉合办了“云浮市星耀畜牧有限公司”,他担任公司董事长,何丙泉担任总经理。
2012年,李连庆长住在公司养牛场,全身心投入养牛场的工作。我们在养牛场看到,李连庆的生活十分简朴,在不到10平方米的卧室里,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地上摆满了杂物。两年前,李连庆的女儿李艳第一次从北京来到养牛场探望父亲,看到这样的情景当场哭了起来。而公司的办公室,却布置得井井有条。采访当日,当我们刚踏进养牛场的办公室,只见正面墙上挂着彩色的毛泽东画像,旁边巨大的黑白照片是毛泽东、叶剑英等人和李连庆的合影,还有李连庆与叶剑英家庭联谊时的活动照片、叶剑英之子叶选宁赠给李连庆的书法作品等。其中最显眼的一张是毛泽东与李连庆在一起的合影,拍摄于1967年,地点是湖北武汉。李连庆说,那是毛主席横渡长江后,休息时候照的。另一张则是1986年,叶帅在北京和他的小儿子及警卫队的队长、李连庆4人的合照。门外有一张比公司招牌大几十倍的黄底红字“为人民服务”牌匾。
说到养牛场,李连庆对此充满信心。目前,养牛场已发展到300多只牛。虽然暂时还未有大的收益,但发展势头和发展前景都非常诱人。他表示,下一步,一是继续发展壮大养牛场,至于发展到什么规模,则要视资金的情况而定。二是开展综合经营,进行产品深加工,并准备申请注册“牛司令”商标,确保牛肉产品质量,让群众吃上“放心肉”。李老说,只要自己一息尚存,就一定要把养牛场办下去,永续养牛事业,为国家的养殖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昔日先后是毛泽东的警卫员和叶剑英的卫士长,官至副军级,如今返乡承包农田、开挖鱼塘,到老区创办养牛场当起“牛司令”。他不为名不为利,还把自己的所有积蓄和大部分的收入都投进去,大办好事实事,改变家乡的村容村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2015年元月的一天,笔者从云浮市区出发,直走了近40公里的路程到达位于西江中游与高要市禄步镇隔江相望的云浮市云安区革命老区都杨镇朱川村委,看到了“云浮市星耀畜牧有限公司”,即李连庆的养牛场,探访这位老区“牛司令”的品牌人生。
反哺家乡 造福桑梓
1932年6月出生于广东省高要市禄步镇樟路村委会荷路自然村的李连庆,退休后,一直在北京生活。2007年,家乡同一条村的陈日明到北京探望女儿,顺便到了李连庆的家,谈起了家乡的情况。李连庆得知,虽然解放了几十年,改革开放也已20多年,但由于老家地处山区,自然条件较差,所以乡亲们还比较穷,村内脏乱差现象普遍,村中供大家聚集学习、娱乐和办事的祠堂已变成了危房。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李连庆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并时常萦绕在心头,他决定要回老家看看。2008年春节过后,他带着自己的积蓄,回到了自己家乡荷路自然村。村中的现状,让他有些感慨,也有些心酸。
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之后,他召集村干部和村中父老,开始研究探讨发展村集体经济和改变村容村貌等问题,并制订了各项工作计划。他觉得当务之急,就是要先修好祠堂和改变村容村貌。让大家有一个学习、娱乐和办事的地方,有一个整洁的环境。达成共识后,村民们纷纷投入了修建祠堂、建设荷花塘、铺设村道硬底化、兴办自来水工程、建设公厕等工作。李连庆更是把村中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村中的工作当作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钱当成村的钱,在改变村容村貌工作中既出钱又出力,各项工作都亲力亲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祠堂修好了,荷花塘建好了,自来水搞好了,全村铺设4公里多的村道和巷道硬底化,兴建了两座公厕,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每年只有3000元的集体经济收入,所以办这些事,基本上都是李连庆出钱。就這样,李连庆不但花光了130多万元的积蓄,还欠了近10万元的工程款。为了还清这些债,从未向人借过钱的李连庆,不得不跑到山东烟台,向战友借了5万元,又跑到西江对岸,向亲戚借了5万元,还清了这些为村集体欠下的债务。
改变了村容村貌,李连庆又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上来。他瞄准了调整村集体土地,大力协助镇、村干部做好调整工作。通过调整,既解决了有人无田耕和有田无人耕的状况,又剩下20多亩田归村集体所有。李连庆本着增加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的宗旨,全部承包这些田,每年上缴给村的承包款16000多元。他用这些田,开挖鱼塘和种植经济作物,通过支付工资聘请村民,使村民增加收入。几年来,村民从中获得了10多万元的收入。
李连庆还十分热心公益事业和投身扶贫济困。回到家乡几年来,他先后拿出10多万元,帮助扶持村中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和其他弱势群体。2014,杨柳中学校庆时,他硬从自己的退休工资中捐出3000元给革命老区杨柳中学。
岁月更改 雄心依在
2010年,已近耄耋之年的李连庆,在经营好家乡荷路村所承包的农田和其他项目之外,又到西江对岸的都杨镇珠川村与何丙泉合办了“云浮市星耀畜牧有限公司”,他担任公司董事长,何丙泉担任总经理。
2012年,李连庆长住在公司养牛场,全身心投入养牛场的工作。我们在养牛场看到,李连庆的生活十分简朴,在不到10平方米的卧室里,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地上摆满了杂物。两年前,李连庆的女儿李艳第一次从北京来到养牛场探望父亲,看到这样的情景当场哭了起来。而公司的办公室,却布置得井井有条。采访当日,当我们刚踏进养牛场的办公室,只见正面墙上挂着彩色的毛泽东画像,旁边巨大的黑白照片是毛泽东、叶剑英等人和李连庆的合影,还有李连庆与叶剑英家庭联谊时的活动照片、叶剑英之子叶选宁赠给李连庆的书法作品等。其中最显眼的一张是毛泽东与李连庆在一起的合影,拍摄于1967年,地点是湖北武汉。李连庆说,那是毛主席横渡长江后,休息时候照的。另一张则是1986年,叶帅在北京和他的小儿子及警卫队的队长、李连庆4人的合照。门外有一张比公司招牌大几十倍的黄底红字“为人民服务”牌匾。
说到养牛场,李连庆对此充满信心。目前,养牛场已发展到300多只牛。虽然暂时还未有大的收益,但发展势头和发展前景都非常诱人。他表示,下一步,一是继续发展壮大养牛场,至于发展到什么规模,则要视资金的情况而定。二是开展综合经营,进行产品深加工,并准备申请注册“牛司令”商标,确保牛肉产品质量,让群众吃上“放心肉”。李老说,只要自己一息尚存,就一定要把养牛场办下去,永续养牛事业,为国家的养殖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昔日先后是毛泽东的警卫员和叶剑英的卫士长,官至副军级,如今返乡承包农田、开挖鱼塘,到老区创办养牛场当起“牛司令”。他不为名不为利,还把自己的所有积蓄和大部分的收入都投进去,大办好事实事,改变家乡的村容村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