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教育应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依据拉康的镜像理论,主体的形成需要经历前镜像阶段、镜像阶段与俄狄浦斯阶段,最终形成具有“想像界”“象征界”与“真实界”三个层次的主体结构。其实质是个体在与他者交往互动中不断以他者的评价与自我的反思为参照建构完满的理想自我的过程。幼儿教育应重视儿童主体诞生的痛苦方式,关注他者对儿童主体形成的解放力量,超越主客二分的二元思维模式,在建立主体间性中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