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肝体阴用阳学说治疗中医肝病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lang6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肝为五脏之一,按五行,位五行之首,论六经,为六经之末。其母为水,其子为火,故居阴阳之中,水火之间,古人谓为阴尽阳生之脏。肝之功能既贮藏有形之血,又疏泄无形之气,维系生命所赖以维持的基础——气血运动。肝体阴用阳学说即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是对肝之生理和病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本文应用肝体阴用阳学说探讨中医肝脏的实体内容及其与生理病理功能的关系。主要采取文献研究、理论探讨、古今比较等方法,根据中医古代文献记载、现代人体解剖学、肝脏功能认识的古今比较,临床辨病与辨证论治的实践综合研究。
  【关键词】中医肝病;体阴用阳;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027-1
  
  所谓中医肝病,似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传统中医肝病,其辨治范围包括肝气、肝火、肝风、肝热、肝阳、肝郁、肝厥、肝虚、肝实等;一类为现代中医肝病,其对象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谢异常性肝[1]病、酒精性及药物性肝损伤等所有肝脏疾病,两类肝病均可运用中医中药进行辨证论治。本文所论中医肝病主要指后者,拟在中医传统的理论指导下,对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及肝癌等临床常规肝病的辨治思路进行初步的探讨和分析。一直以来又有“肝为万病之贼”之说,一说最早见于清·魏之秀《续名医类案·疡症》,他说“:夫肝木为龙,龙之变化莫测,其于病亦然。……肝为万病之贼,殆以生杀之柄不可操之人耳。”王孟英倍加赞尝,他在《柳州医话》中说“:肺主一身之表,肝主一身之里。五气之感皆从肺入,七情之病必于肝起。此余夙论如此,魏氏长于内伤,斯言先获我心。盖龙性难训,变化莫测,独窥经旨理自不诬。”其论是指在内伤杂病中,肝和足厥阴肝经病证(以下简称肝病)以及由肝或肝经病证所诱发它脏它腑它经(以下简称它脏)诸多病证,较它脏更为广泛,诚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所说“:肝为传病之源”。从《内经》以降直至现代,不少医家对此均有论述,但内容分散而难窥全豹,现结合有关文献试作探考,以就正于同道。
  1诊治肝病,初病杜渐,已病防传
  初病杜渐,已病防传是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的体现,它与现代医学肝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原则不谋而合。大多数肝病,如各型肝炎、脂肪肝等,在发病之初,邪气初盛正气尚不衰,在此阶段及时辨证治疗,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即为初病杜渐,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特别是急性肝炎早期有转为重型肝炎趋势的时候,及早采用“截断疗法”,综合运用中药口服及灌肠,及时按重症肝炎处理,多可取得“逆流挽舟”的效果。《医门法律》曰:“引其邪而出[2]之于外,则死证可活,危证可安”,此言可引为辨治之圭臬。
  2肝体阴用阳学说的理论基础
  2.1体阴的含义体阴,“体”指实体或实质,体阴指肝脏质体属[2]阴,且病理变化多为阴血亏虚,其含义为。
  2.1.1肝为厥阴经脉循行人体之腹、胁、胸等部位。
  2.1.2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特性不同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五脏为阴,六腑为阳。肝为五脏之一,且位居下焦,故其体属阴。
  2.1.3肝主藏血肝必赖阴血之滋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有“血液以濡之”,“肝……非柔润不能调合”之说。《素问·五脏生成》云:“肝受血而能视”,肝之调节血量的作用亦是肝藏血的重要内容之一。王冰云:“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主血海故也。”“肝者,罢极之本”,即是指肝藏[3]血的功能。
  2.1.4肝体之病,以阴虚血亏为多见其一,肝之藏血不足称为“肝血虚”,如不能滋养于目,则两日昏花、干涩、夜盲等;不能濡养筋脉,则筋脉拘急、屈伸不利、肢体麻木;不能充盈冲任,则月经量少,甚则经闭。其二,藏血功能减退而致出血,如咯血、呕血、血崩等,称为“肝不藏血”。其三,肝之阴虚血亏,肝体失柔,可致肝气升泄太过,阳亢风动[5]等病变。其四,肝之为病对他脏影响,多见心肝血虚、肝脾两虚、肝肾阴虚等证。
  2.2用阳的含义
  “肝用”泛指肝之功能活动。“用阳”指肝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多以阳为主,其含义如下:
  2.2.1肝在五行中属木,通于春气,主生,主升,为“阴中之少阳”。
  2.2.2肝内舍相火,相火升发可温养诸脏,尤如春阳始发,万物生荣。朱丹溪即称相火“惟有裨益造化,以为生生不息之运用耳”。
  3讨论
  正是由于肝体阴用阳学说有着如此广泛的理论基础,因此才能对肝的生理、病理进行高度的理论概括,对中医临证有重要意义。首先,体用失调是肝病的基本病理变化的概括。古人把肝称为“阴尽阳生”之脏,具条达之性,其性刚主动主升,又主藏血,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具“体阴用阳”之性。肝体柔和,肝用条达,是维持肝脏正常生理功能的基本条件。肝之体用失调,阴阳不济,就会产生各种病证。其次,气血失和是肝病的主要表现。肝主疏泄,条畅一身之气机,又主藏血,调节全身之血量,故肝病常表现为各种气血失和的症状。
  参考文献
  [1] 蒋健.关于中医肝病学术的若干思考[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5,15(2):65-67.
  [2] 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895.
  [3] 陈大舜,周德生.中国历代医论选讲[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
  [4] 李培生.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37-138.
其他文献
患者,男,76岁。来我院健康体检行超声常规全腹检查,采用PHILIPS HD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MHz。经腹部常规作纵向、横向、肋间斜切、肋缘下斜切等多切面扫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类各基础专业硕士生的培养质量,我们对我校上述专业的部分硕士生就基础课教学的看法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多数被调查的硕士生认为学
【摘要】:结核性脑膜炎(tsberculous meningitis)简称结脑。结核杆菌经脑膜动脉达脑膜或通过血循环直接播散到脑膜上,引起结脑。是比较顽固、比较难治、易于复发、病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现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结核性脑炎病例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一例死亡。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护理  【中图
【摘要】:目的:为提高教学质量,在实习进行中引进实习作业的方式,探讨提高护生实习质量的方法。方法:选择62名学生,随机分成两组,随机选择一组组成实验组共32人,另外30名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将平均分配到市区两大医院实习。结果:试验组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学生就教学法评价有明显的不同倾向。结论:充分激发了实习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
【摘要】中医无消化性溃疡病名,属“胃脘痛”、“胃痛”、“心痛”、“吞酸”、“嘈杂”、“呃逆”、“呕吐”等范畴。中医对该病的治疗和认识有了突破性进展,并取得一定疗效。本文现对该病的中医常见证型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018-1    消化性溃疡(PU)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的
目的探讨早产儿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总结医院感染早产儿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40例早产儿的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医院感染与婴儿胎龄、出生体重、住院天数、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极易发生骨折,常规CT横断面扫描为二维断层图像,缺乏立体感,特别是对水平骨折线和多发、粉碎性骨折观察效果不理想,致使病人耽誤治疗,影响老年人以后生活质量。而多层螺旋CT可通过多轴位和三维重建技术清晰显示隐匿性骨折和脱位以及撕脱后骨质局部缺损等。本文对40例患进行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