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医存废之争

来源 :文史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引发了新一轮关于中医药有效性的争论。时至今日,网络上唇枪舌剑仍未平息。回溯中国近代以降的一百多年历史,关于中医药存废的争论从未停歇。将这场世纪之争放在中西文化交锋的背景下去审视,很是耐人寻味。"医可废,药不可尽废"——清末国学大师俞樾(1821-1907)晚年百病缠身,倚命于中药时,想必不会预料到,几十年后,"废中取西"的呼声汹涌成潮,中西医论
其他文献
2007年12月~2008年3月中旬,双龙湖部分水体出现蓝藻水华,其中阿氏颤藻(O.agardhii Gorn)占蓝藻水华的95%。为了探寻阿氏颤藻的预测,2009年3月~2010年7月开展了现场调查、阿氏
陆深(1477—1544)是明代中期上海地区著名文学家、学者。《俨山集》是其代表之作,然对其版本流变情况,却鲜见有确凿的论述。文章对《俨山集》的版刻、流变情况进行了翔实的考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下,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十分迅猛,伴随着各类建筑数量的迅速增多,建筑耗能形式也越来越严峻。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园规模不断扩张,教学建筑的耗能水平
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市历史学会和中国历史学会东方历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冷战起源与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3月20日—21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这次会议作为“20世纪历史回
以曙光煤业选煤厂高灰难浮煤泥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捕收剂和起泡剂组合及用量对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捕收剂和起泡剂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不同药剂组合作用时的浮选
从明末清初到戊戌维新之前是中国与西方伦理学的早期接触时期,无论是明清耶稣会士的译著,还是林乐知、花之安等传教士的著作,传播的主要是一些宗教伦理观念,兼有一些世俗伦理
本文首先辨析了人口流动模型中的刘易斯模式和托达罗模式的关键分歧,即农业劳动者在城市的工资是如何决定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没有显著提高农民的收
阅读,就是一条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那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极其重要,也非常关键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核心。本文
我国的全国性职业技能大赛已日益成熟,但其中折射出的我国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的问题亦越来越明显。针对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耗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开采国家。煤炭开采过程中剩余大量的煤矸石,我国煤矸石的产生量约占煤炭开采量的15%。大量堆积的煤矸石占用大量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