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贵在得法”就是要根据学生特点、教学内容、教师特长等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因此,要使初中语文教学“得法”,就必须根据教学规律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近几年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听课时,很多老师的课堂都热热闹闹,但缺乏语文味、没有思维的火花。具体表现在:1.教师没有真正起到引领、点拨的主导作用。2.语文课堂学生满堂讲。3.学习方法单一化。4.假问题充斥课堂,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这些弊端都是严重制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与教育现代化相背的堡垒点。这些堡垒点若能攻克,不仅能提高所在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而且也能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起到辐射作用,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我们研究团队不断地研究、探讨、改进,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情,总结出了创新八法,来打造高效课堂,我们称之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下面就来谈一下。
一、身临其境法
身临其境法是指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引领学生实地(物)观察,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章。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一课,我们结合学校周边的地理环境和时节特点,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春天,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学校南边是果园,我们带领学生去赏桃、杏、梨花,体会作者“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五彩缤纷;去观赏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热闹;在雨天去观赏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轻盈……在学习了袁宏道的《满井游记》后,我们在早春二月,到学校西边的河堤旁,亲身感受“高柳夹堤,土膏微润”的气息,学生也犹如“脱笼之鹄”,不仅身心舒畅,更是理解了作者“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的情怀。
二、学练结合法
光说不练假把式,没有相当的练习,就很难说理解得多好,更谈不上形成能力。没有运用,教学就是失败的。教学中学什么体裁的文章,我們就启发学生模仿写作此类型的文章,达到牢固掌握此类文章的特点,提高写作此类文章能力的目的。如学了《春》等写景为主的优美散文后,我设计了《校园的春》等作文,引导学生灵活地模仿几篇散文的手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写好这些文章。为了使他们有真情实感,培养他们细致、准确观察景物的能力,我先后组织学生在学校里观赏有代表性的景物。由于学有范文,又有亲身的观察、体会,故写出来的文章大都能做到有序有理,写景具体细致,有的还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达情。(在此列举一例:再看那柔弱的柳树吧,在寒冬余威尚盛时节,就早早苏醒过来,望着冰冻的河面,迎着凛冽的寒风,它微微察觉出一丝春意,于是,不顾一切地率先吐翠,淡淡地披起娇黄嫩绿的新装。)通过写作实践,又反过来促进了对所学的散文的熟悉和理解。这样,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达到了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效果。学了《看云识天气》等科学小品后,我又有意识地让学生写作《我喜爱的一种生物》的科学小品,使学生能通过写作实践掌握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征说明事物的特点,学会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这样,学生们感到有文可依,有话可说,学以致用,感到写作再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的事,兴趣也逐渐浓起来,写作能力又有了提高。
三、总结归纳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尤其重要。比如:记叙文中赏析句子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时我们不能忽视,而且还要让学生掌握方法并会举一反三,熟练运用。在教学《背影》时,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功底。可采用“我发现……句子写得好,好在……”的句式。如:在分析文中“父亲拖着肥胖的身子去给我买橘子”的经典情节时,教师让全班同学先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举手发言:通过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尤其是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的动作(攀、缩、微倾等),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突出了伟大的父爱。当我们领着学生赏析并有感情朗读时,很多学生都热泪盈眶,深受感染。通过上述方式,总结出赏析句子的方法:可从修辞、句式、词语、表现手法等方面加以赏析。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的品质与习惯,更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遇到赏析句子方面的题型,不用老师反复强调,学生自己就会举一反三。另外其它文体方面,我们都善于找出题型,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并熟练运用。
四、抛砖引玉法
语文教材的编排是依据单元特点而来的。在教学每个单元时,我们采用抛砖引玉法——即教师引路学习1至2篇文章,通过这几篇文章的学习,总结方法,找出规律。留出剩余的几篇课文让学生根据总结的方法和规律,自主学习,教师完全充当“甩手大掌柜”。比如教学初四上册第二单元时,我们特意留下一篇《落叶》让学生自学。没想到,学生完全把自己当成了小老师,尤其是组与组之间暗自竞争,各显神通。他们自学、研讨、探究,把文章的重难点基本上全部探究出来了。如:赏析句子、分析文章主旨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及为什么题目是“落叶”却用很长的篇幅写“绿叶”等等,这些知识点他们都分析得头头是道,完全超出了老师们的预料。看来,有时放手让学生自学,未尝不是件好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竞争意识。
五、辩论提升法
辩论式的课堂,气氛热烈,宽松而自由,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生命潜能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优势的发展。在辩论中,学生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各施所长,有的注意上下文联系,抓住理解重点词句,作为自己的论据,言之有理,深化了学习过程;有的为强调自己的观点,运用关联句、反问、设问等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识,逻辑性强,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我设计了辩题是:“菲利普夫妇”是主人公还是“于勒”是主人公?学生纷纷从文中寻找依据,甚至争辩得面红耳赤。通过辩论,学生真正理解了文章主题,更让人欣喜的是:在这种辩论式的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有效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各种能力。 六、合作表演法
初中生有三怕,其中之一就是文言文。如果只凭老师讲解分析,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在教学《晏子使楚》时,我们灵机一动,让学生编演课本剧。学生自由组合,分工明确:你负责改编剧本,我负责校正剧本,你负责导演,我负责表演……学生通过编演课本剧不仅能熟悉文章内容,体会人物性格,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改编、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培养了团队精神,让学生不再懼怕学习文言文。
七、课外延伸法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学生学习不能仅仅依赖课堂,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比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后,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后,教师趁热打铁,有意识地拓展提问:与杨志、吴用等人有关的情节还有什么?智取生辰纲后杨志的命运又会怎样?水浒中你还想了解谁?这些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课后带着兴趣自觉地阅读《水浒》。这样通过课内激发兴趣,课外自觉阅读两相结合,让学生注重课外积累,多一些成就感。
八、课后反思法
这里的课后反思并不仅仅指教师的反思,而是要求学生和教师一起反思。每节课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反思,尤其是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反思。教师根据学生反思的不足之处,或单独辅导或面上强调,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如学生自学《落叶》一课后,由于是学生自学,所以部分学生对“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在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寥寥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理解不透。发现问题后,老师和学生一起赏析:这个句子把“绿叶”比作“彩蝴蝶”不仅写了形似,而且比作“风姿绰约的少妇”,更是写出了绿叶的“神韵美”,可谓比喻奇特,特点突出,不愧是大师之作。这样,通过反思教师掌握了学生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不给教学留遗憾。
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贵在得法”就是要根据学生特点、教学内容、教师特长等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因此,要使初中语文教学“得法”,就必须根据教学规律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提供的这些方法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并且更可以不拘一格,别出心裁。
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超越传统,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在这里,只有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每一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尊严,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将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真正人文的、灵动的、现实的、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
[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农村初中学生学科学法指导策略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YJZHDA135013]
王占宁,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高陵镇初级中学教师。
近几年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听课时,很多老师的课堂都热热闹闹,但缺乏语文味、没有思维的火花。具体表现在:1.教师没有真正起到引领、点拨的主导作用。2.语文课堂学生满堂讲。3.学习方法单一化。4.假问题充斥课堂,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这些弊端都是严重制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与教育现代化相背的堡垒点。这些堡垒点若能攻克,不仅能提高所在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而且也能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起到辐射作用,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我们研究团队不断地研究、探讨、改进,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情,总结出了创新八法,来打造高效课堂,我们称之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下面就来谈一下。
一、身临其境法
身临其境法是指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引领学生实地(物)观察,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章。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一课,我们结合学校周边的地理环境和时节特点,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春天,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学校南边是果园,我们带领学生去赏桃、杏、梨花,体会作者“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五彩缤纷;去观赏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热闹;在雨天去观赏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轻盈……在学习了袁宏道的《满井游记》后,我们在早春二月,到学校西边的河堤旁,亲身感受“高柳夹堤,土膏微润”的气息,学生也犹如“脱笼之鹄”,不仅身心舒畅,更是理解了作者“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的情怀。
二、学练结合法
光说不练假把式,没有相当的练习,就很难说理解得多好,更谈不上形成能力。没有运用,教学就是失败的。教学中学什么体裁的文章,我們就启发学生模仿写作此类型的文章,达到牢固掌握此类文章的特点,提高写作此类文章能力的目的。如学了《春》等写景为主的优美散文后,我设计了《校园的春》等作文,引导学生灵活地模仿几篇散文的手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写好这些文章。为了使他们有真情实感,培养他们细致、准确观察景物的能力,我先后组织学生在学校里观赏有代表性的景物。由于学有范文,又有亲身的观察、体会,故写出来的文章大都能做到有序有理,写景具体细致,有的还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达情。(在此列举一例:再看那柔弱的柳树吧,在寒冬余威尚盛时节,就早早苏醒过来,望着冰冻的河面,迎着凛冽的寒风,它微微察觉出一丝春意,于是,不顾一切地率先吐翠,淡淡地披起娇黄嫩绿的新装。)通过写作实践,又反过来促进了对所学的散文的熟悉和理解。这样,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达到了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效果。学了《看云识天气》等科学小品后,我又有意识地让学生写作《我喜爱的一种生物》的科学小品,使学生能通过写作实践掌握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征说明事物的特点,学会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这样,学生们感到有文可依,有话可说,学以致用,感到写作再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的事,兴趣也逐渐浓起来,写作能力又有了提高。
三、总结归纳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尤其重要。比如:记叙文中赏析句子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时我们不能忽视,而且还要让学生掌握方法并会举一反三,熟练运用。在教学《背影》时,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功底。可采用“我发现……句子写得好,好在……”的句式。如:在分析文中“父亲拖着肥胖的身子去给我买橘子”的经典情节时,教师让全班同学先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举手发言:通过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尤其是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的动作(攀、缩、微倾等),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突出了伟大的父爱。当我们领着学生赏析并有感情朗读时,很多学生都热泪盈眶,深受感染。通过上述方式,总结出赏析句子的方法:可从修辞、句式、词语、表现手法等方面加以赏析。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的品质与习惯,更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遇到赏析句子方面的题型,不用老师反复强调,学生自己就会举一反三。另外其它文体方面,我们都善于找出题型,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并熟练运用。
四、抛砖引玉法
语文教材的编排是依据单元特点而来的。在教学每个单元时,我们采用抛砖引玉法——即教师引路学习1至2篇文章,通过这几篇文章的学习,总结方法,找出规律。留出剩余的几篇课文让学生根据总结的方法和规律,自主学习,教师完全充当“甩手大掌柜”。比如教学初四上册第二单元时,我们特意留下一篇《落叶》让学生自学。没想到,学生完全把自己当成了小老师,尤其是组与组之间暗自竞争,各显神通。他们自学、研讨、探究,把文章的重难点基本上全部探究出来了。如:赏析句子、分析文章主旨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及为什么题目是“落叶”却用很长的篇幅写“绿叶”等等,这些知识点他们都分析得头头是道,完全超出了老师们的预料。看来,有时放手让学生自学,未尝不是件好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竞争意识。
五、辩论提升法
辩论式的课堂,气氛热烈,宽松而自由,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生命潜能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优势的发展。在辩论中,学生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各施所长,有的注意上下文联系,抓住理解重点词句,作为自己的论据,言之有理,深化了学习过程;有的为强调自己的观点,运用关联句、反问、设问等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识,逻辑性强,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我设计了辩题是:“菲利普夫妇”是主人公还是“于勒”是主人公?学生纷纷从文中寻找依据,甚至争辩得面红耳赤。通过辩论,学生真正理解了文章主题,更让人欣喜的是:在这种辩论式的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有效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各种能力。 六、合作表演法
初中生有三怕,其中之一就是文言文。如果只凭老师讲解分析,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在教学《晏子使楚》时,我们灵机一动,让学生编演课本剧。学生自由组合,分工明确:你负责改编剧本,我负责校正剧本,你负责导演,我负责表演……学生通过编演课本剧不仅能熟悉文章内容,体会人物性格,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改编、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培养了团队精神,让学生不再懼怕学习文言文。
七、课外延伸法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学生学习不能仅仅依赖课堂,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比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后,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后,教师趁热打铁,有意识地拓展提问:与杨志、吴用等人有关的情节还有什么?智取生辰纲后杨志的命运又会怎样?水浒中你还想了解谁?这些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课后带着兴趣自觉地阅读《水浒》。这样通过课内激发兴趣,课外自觉阅读两相结合,让学生注重课外积累,多一些成就感。
八、课后反思法
这里的课后反思并不仅仅指教师的反思,而是要求学生和教师一起反思。每节课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反思,尤其是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反思。教师根据学生反思的不足之处,或单独辅导或面上强调,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如学生自学《落叶》一课后,由于是学生自学,所以部分学生对“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在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寥寥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理解不透。发现问题后,老师和学生一起赏析:这个句子把“绿叶”比作“彩蝴蝶”不仅写了形似,而且比作“风姿绰约的少妇”,更是写出了绿叶的“神韵美”,可谓比喻奇特,特点突出,不愧是大师之作。这样,通过反思教师掌握了学生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不给教学留遗憾。
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贵在得法”就是要根据学生特点、教学内容、教师特长等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因此,要使初中语文教学“得法”,就必须根据教学规律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提供的这些方法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并且更可以不拘一格,别出心裁。
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超越传统,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在这里,只有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每一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尊严,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将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真正人文的、灵动的、现实的、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
[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农村初中学生学科学法指导策略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YJZHDA135013]
王占宁,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高陵镇初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