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群众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政治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其通过发挥宣传教化、普及知识、精神调剂三大作用来达到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目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群众文化;和谐社会;文明
中图分类号:G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3-1536-01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经济建设与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之一。而构建和谐社会,本身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涵深刻而又丰富,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和全民共同合力的凝聚。
群众文化因其参与人数众多、活动范围广泛、辐射层面多元、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彩,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群众文化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信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树立共同的理想和信念需要先进文化的引导、整合。群众文化具有重要的传播和整合效能.它是信息传播的媒体和载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通过积极创作弘扬和谐精神的优秀群众文化产品,通过广泛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表达和谐社会的理想,宣传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使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深入人心,并且得到社会全体成员的认同,内化为全民族的自觉意识,使全社会逐步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共识和理念。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中国传统的群众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道德精华“文以载道”、“寓德于文”、“寓德于乐”、“寓德于情”是群众文化的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由于它的群众性、教育性,娱乐性特征,历来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宣传教化和陶冶性情的效能,可以培育人的品质,塑造人的灵魂,丰富人的精神内涵,提升人的文化精神,使人们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高尚的道德情操。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现实存在的问题.群众文化又可以发挥其规范行为的效能,在活动中着力弘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使参与者潜移默化,自觉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道德体系。
2 群众文化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文化需求是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之一。和谐社会应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群众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知识经验承载体,具有普及知识的作用,即帮助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扩大知识领域,提高生活能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通过群众文化传授交流效能的发挥,可以使人们在参加群众文化活动中增长知识、经验和才智。群众文化又是人们终身教育的一个方面。群众文化的社会教育效能具有广泛、业余、灵活、方便、普及、实用,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为广大群众开辟广阔的学习空间,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群众文化通过参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素养,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群众文化普及知识作用的发挥与学校教育及其他一些常规教育相比,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就是具有乐中求智的效能,即寓教于乐,让参与者在轻松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中获得知识,增长才智,因而更富有吸引力。
3 群众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我国当前正处于“历史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差别扩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冲突尖锐化的局面。“三农”问题,失业、腐败、分配不公等问题,引发了社会矛盾,激起了社会的一些不安情绪以及心理危机。面对这些不和谐的因素,除了行政、法律、经济手段以外,群众文化也可以发挥积极而特殊的作用,因为群众文化具有精神调剂作用,即在调控参与者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方面产生的效能,如娱乐效能、宣泄效能、审美效能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广泛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让人们在紧张的劳动之余得到积极的休息,可以为社会情绪的调节提供宣泄的手段和渠道,可以架起沟通心理的桥梁,调和各种矛盾,伎人们消除隔阂,增进了解,营造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在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凝聚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只要继承其优秀传统的基因,赋予其时代的新内涵,使它开展得更加红火,它的和谐功能是不可低估的。
4 总结
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经济实力还很落后。从我们的国情出发,从文化对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作用来看(培养信念、锻造灵魂、提供动力、丰富生活),构建和谐、文明社会应由群众文化这个基点出发,走出符合实际的新路子来。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而持久、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必将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徐加珍,当代群众文化的特征[J].戏剧丛刊,2006(1).
[2] 何娴,群众文化的特征[J].滇中文化,2004(1).
关键词:群众文化;和谐社会;文明
中图分类号:G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3-1536-01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经济建设与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之一。而构建和谐社会,本身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涵深刻而又丰富,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和全民共同合力的凝聚。
群众文化因其参与人数众多、活动范围广泛、辐射层面多元、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彩,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群众文化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信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树立共同的理想和信念需要先进文化的引导、整合。群众文化具有重要的传播和整合效能.它是信息传播的媒体和载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通过积极创作弘扬和谐精神的优秀群众文化产品,通过广泛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表达和谐社会的理想,宣传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使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深入人心,并且得到社会全体成员的认同,内化为全民族的自觉意识,使全社会逐步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共识和理念。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中国传统的群众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道德精华“文以载道”、“寓德于文”、“寓德于乐”、“寓德于情”是群众文化的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由于它的群众性、教育性,娱乐性特征,历来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宣传教化和陶冶性情的效能,可以培育人的品质,塑造人的灵魂,丰富人的精神内涵,提升人的文化精神,使人们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高尚的道德情操。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现实存在的问题.群众文化又可以发挥其规范行为的效能,在活动中着力弘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使参与者潜移默化,自觉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道德体系。
2 群众文化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文化需求是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之一。和谐社会应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群众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知识经验承载体,具有普及知识的作用,即帮助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扩大知识领域,提高生活能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通过群众文化传授交流效能的发挥,可以使人们在参加群众文化活动中增长知识、经验和才智。群众文化又是人们终身教育的一个方面。群众文化的社会教育效能具有广泛、业余、灵活、方便、普及、实用,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为广大群众开辟广阔的学习空间,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群众文化通过参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素养,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群众文化普及知识作用的发挥与学校教育及其他一些常规教育相比,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就是具有乐中求智的效能,即寓教于乐,让参与者在轻松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中获得知识,增长才智,因而更富有吸引力。
3 群众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我国当前正处于“历史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差别扩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冲突尖锐化的局面。“三农”问题,失业、腐败、分配不公等问题,引发了社会矛盾,激起了社会的一些不安情绪以及心理危机。面对这些不和谐的因素,除了行政、法律、经济手段以外,群众文化也可以发挥积极而特殊的作用,因为群众文化具有精神调剂作用,即在调控参与者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方面产生的效能,如娱乐效能、宣泄效能、审美效能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广泛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让人们在紧张的劳动之余得到积极的休息,可以为社会情绪的调节提供宣泄的手段和渠道,可以架起沟通心理的桥梁,调和各种矛盾,伎人们消除隔阂,增进了解,营造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在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凝聚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只要继承其优秀传统的基因,赋予其时代的新内涵,使它开展得更加红火,它的和谐功能是不可低估的。
4 总结
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经济实力还很落后。从我们的国情出发,从文化对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作用来看(培养信念、锻造灵魂、提供动力、丰富生活),构建和谐、文明社会应由群众文化这个基点出发,走出符合实际的新路子来。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而持久、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必将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徐加珍,当代群众文化的特征[J].戏剧丛刊,2006(1).
[2] 何娴,群众文化的特征[J].滇中文化,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