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政治课程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基础学科。它对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优良的思想品质起着重大作用。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普遍认为,政治课教法单纯、呆板、枯燥无味、课堂气氛低沉,使人昏昏欲睡,感到不胜厌烦。针对这一现象,作为政治学科教师的我们不容乐观,必须要作出反思,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实施政治教学的必然趋势。我认为,成功的政治课堂的教学,应该是气氛热烈,把学生的个性解放出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兴趣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体现和新课程发展的趋势,因此,课堂教学应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突破口,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
一、 政治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变应试教育思想为素质教育思想,端正教学思想,否则,就不能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政治教师是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以往的教育中,为了追求单纯的及格率和升学率,许多政治教师树立了应试教育思想,只重视自己的“教”,重视知识的单向传播,其外在表现为采用“满堂灌”的教法,把重点、难点轮番向学生轰炸,让学生“生吞活剥”,这样,学生的思想停留在死记硬背上,缺乏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于是,对知识的接受途径是埋头苦读、囫囵吞枣,遗忘性极强,在这种思想教育下的许多学生,思想僵化,高分低能,对主观题的分析往往是束手无策,此外,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是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这是教学教法误导的结果,所以走向新时期的政治教师,要认识到这种教育的弊端,要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因地制宜地把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作用。要把“满堂灌、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转移,启发学生的思维,挖掘智慧的潜能,达到培养21世纪综合型人才的全面教育。
二、 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兴趣的教法、方法、手段要多样化
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教法,是为了让学生从对政治课枯燥无味的哀叹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课堂既能动脑又能动口,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教法有:
1. 插图讲解法。在心理学的统计方面,人们发现中学生“看”比“听”所记住的内容多达1.66倍,如果把视听结合起来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根据这一科学理论,政治教师可以以图教学。在中学教材中,配备了大量的插图漫画,教师要指导学生“看”透画的本质所在,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自己围绕知识点进行归纳和补充,加深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而学生的看和讨论,往往能激发课堂气氛的热烈,所以这些图不容忽视,是课堂趣味教学的佐料。
2. 辩论式教学方法。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是学生经常遇到,难以理解的,这样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在辩论中,所有学生都要充当辩手,最后由老师“裁定”。这种教学方法一般是由教师提出疑难问题,把学生分成持不同观点的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论,它的优点是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思想集中,课堂气氛既紧张又热烈,大家自由发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谈话法。这种教法的特点是教师彻底摒弃自导自演的角色,师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谈话教学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状况,能够集中学生的意志力,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采用这种教法还能使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领悟程度。在一问一答的谈话中教学,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今后提出问题不再感到拘束,让他们接受知识时感到轻松、愉快而深刻。
4. 把时事融入教材中进行教学。在政治课的感召力中,时事教学是其中的一大要素。中学生的求知欲是极强的,特别是对当今国内外时事特感兴趣,因此,因地制宜、不失时机地把时事融入教学中,是激发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这种教学法,学生除了能掌握相关的知识外,还能了解国内外形势,既增加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培养了辨别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自己的外观形象,以及板书设计、语言幽默和感召力等因素,来激发学生兴趣,使政治课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不再感叹政治课的枯燥。
(大城县第二中学)
一、 政治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变应试教育思想为素质教育思想,端正教学思想,否则,就不能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政治教师是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以往的教育中,为了追求单纯的及格率和升学率,许多政治教师树立了应试教育思想,只重视自己的“教”,重视知识的单向传播,其外在表现为采用“满堂灌”的教法,把重点、难点轮番向学生轰炸,让学生“生吞活剥”,这样,学生的思想停留在死记硬背上,缺乏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于是,对知识的接受途径是埋头苦读、囫囵吞枣,遗忘性极强,在这种思想教育下的许多学生,思想僵化,高分低能,对主观题的分析往往是束手无策,此外,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是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这是教学教法误导的结果,所以走向新时期的政治教师,要认识到这种教育的弊端,要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因地制宜地把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作用。要把“满堂灌、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转移,启发学生的思维,挖掘智慧的潜能,达到培养21世纪综合型人才的全面教育。
二、 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兴趣的教法、方法、手段要多样化
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教法,是为了让学生从对政治课枯燥无味的哀叹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课堂既能动脑又能动口,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教法有:
1. 插图讲解法。在心理学的统计方面,人们发现中学生“看”比“听”所记住的内容多达1.66倍,如果把视听结合起来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根据这一科学理论,政治教师可以以图教学。在中学教材中,配备了大量的插图漫画,教师要指导学生“看”透画的本质所在,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自己围绕知识点进行归纳和补充,加深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而学生的看和讨论,往往能激发课堂气氛的热烈,所以这些图不容忽视,是课堂趣味教学的佐料。
2. 辩论式教学方法。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是学生经常遇到,难以理解的,这样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在辩论中,所有学生都要充当辩手,最后由老师“裁定”。这种教学方法一般是由教师提出疑难问题,把学生分成持不同观点的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论,它的优点是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思想集中,课堂气氛既紧张又热烈,大家自由发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谈话法。这种教法的特点是教师彻底摒弃自导自演的角色,师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谈话教学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状况,能够集中学生的意志力,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采用这种教法还能使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领悟程度。在一问一答的谈话中教学,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今后提出问题不再感到拘束,让他们接受知识时感到轻松、愉快而深刻。
4. 把时事融入教材中进行教学。在政治课的感召力中,时事教学是其中的一大要素。中学生的求知欲是极强的,特别是对当今国内外时事特感兴趣,因此,因地制宜、不失时机地把时事融入教学中,是激发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这种教学法,学生除了能掌握相关的知识外,还能了解国内外形势,既增加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培养了辨别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自己的外观形象,以及板书设计、语言幽默和感召力等因素,来激发学生兴趣,使政治课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不再感叹政治课的枯燥。
(大城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