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掌握较高的语言艺术,充分利用好教学语言,既能使课堂教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又能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知识。数学语言讲究科学性、准确性、形象性、直观性,和谐性、节奏性、鼓励性,幽默性,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起伏,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小学教育儿童话必不可少,同时要注意无声语言的表达。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关键词】 数学语言;准确精炼; 形象生动; 无声语言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准将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在教学中,语言是纽带,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向学生授业解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和接受知识,所以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大部分教师对课堂语言的重视不够;在我平时的备课中,备的最多的也是教学环节设计,对于课堂中的语言准备的不够充分,有时甚至是没有。如何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内理解掌握,这就需要教师的课堂语言非常精辟有效。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才能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情趣横生。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认为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 理解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特征
1.1 规范性 教师为人师表,在学生看来,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效仿的,所以教师的语言一定要规范。只有规范的语言才能把要表达的意思讲清楚、讲明白,只有规范的语言才能谈得上语言美,才有可能使语言的魅力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规范性,以期产生语言的示范效应。
1.2 科学性。科学性是数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它具体指数学教学语言应力求准确,符合科学理论;严谨,符合逻辑要求;简练,符合精简原则;量力,符合年龄特征。为此,教师要做到:㈠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㈡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语和方言来表述概念、法则、性质等。
1.3 鼓励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很大。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每一个创造的火花,每一次灵感的闪现,并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予以肯定和赞扬,激发、鼓励他们不断进取,获得成功。实践证明,教师及时、得体的激励语言,对学生的成长进步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1.4 节奏性。所谓语言的节奏性,就是指教学语言应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饱含着教师的激情,将表情、手势、停顿、操作等无声的语言与声调配合起来,使教师的讲解有声有色、更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起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
1.5 幽默性。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语言要有趣味性、幽默化。特别是批评语言的幽默化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醒他上课要认真听讲,真是一举两得。避免了学生的抵抗情绪的产生。有时刚过完节假日,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堂纪律不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唤起学生注意力,达到婉转批评,促其改正缺点的目的,其作用有诸多方面:
1.5.1 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教师要善于用幽默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
1.5.2 可以提高评语的效果。要让课堂上违纪的同学心悦诚服,教师要善于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不要动辄对学生发生训斥,其弊端众所周知,如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效果会大相径庭。
2 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
2.1 导入新课的语言要求。创设情景、引入材料、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感染力;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借助实例导人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审题入手、类比、迁移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强;巧设悬念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含蓄且耐人寻味。
2.2 课堂讲解的语言要求。课堂教学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讲授的优劣,讲授的优劣又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技能。课堂讲解时,教师要注意抓住语言的逻辑性、透辟性和启发性。①逻辑性。主要指准确地使用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课堂讲解的口头语言必须简短明快,语气的舒缓或急促,语调的轻重缓急,都应受制于教材本身的逻辑性。②透辟性。主要指讲授内容透彻,引导清澈见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能够居高临下,对全课乃至整个章节的教材都要有准确的分析,分清教材的主次,把握住重点和难点,把时间用在解决关键问题上,能做到让学生一通百通。③启发性。主要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思维能力。具有这种特性的语言,一般使用在课程的起、承、转、合处,或者使用在设疑、析疑或鼓励学生质疑、释疑处。就技巧手段而言,应多使用设问、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致力于点拨、引导、引发。
2.3 归纳、总结的语言要求。总结、归纳是在两种情况下进行的。一种是在某个定理、概念、原理讲解之后,通过归纳使学生得到一个清晰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语言主要是分析事实,适当穿插演示,采用的方法多以讲解、直观演示为主。另一种则是在全课结束时的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全课的脉络、主要内容和概念,然后再根据学生掌握的水平和运用概念的能力展示其内在联系。
总之,数学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数学专用术语,掌握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的数学科学语言的表达,做到言之成序、言之有理,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数学思维方法也是大有裨益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说学生难以理解的逻辑混乱的语言或者书写错误的、不规范的语言,将会给学生的语言训练带来干扰造成负迁移。另外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口语”化、通俗化、形象化,数学语言与自然语言互译互释,以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语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掌握较高的语言艺术,充分利用好教学语言,既能使课堂教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又能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知识。数学语言讲究科学性、准确性、形象性、直观性,和谐性、节奏性、鼓励性,幽默性,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起伏,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小学教育儿童话必不可少,同时要注意无声语言的表达。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关键词】 数学语言;准确精炼; 形象生动; 无声语言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准将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在教学中,语言是纽带,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向学生授业解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和接受知识,所以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大部分教师对课堂语言的重视不够;在我平时的备课中,备的最多的也是教学环节设计,对于课堂中的语言准备的不够充分,有时甚至是没有。如何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内理解掌握,这就需要教师的课堂语言非常精辟有效。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才能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情趣横生。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认为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 理解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特征
1.1 规范性 教师为人师表,在学生看来,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效仿的,所以教师的语言一定要规范。只有规范的语言才能把要表达的意思讲清楚、讲明白,只有规范的语言才能谈得上语言美,才有可能使语言的魅力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规范性,以期产生语言的示范效应。
1.2 科学性。科学性是数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它具体指数学教学语言应力求准确,符合科学理论;严谨,符合逻辑要求;简练,符合精简原则;量力,符合年龄特征。为此,教师要做到:㈠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㈡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语和方言来表述概念、法则、性质等。
1.3 鼓励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很大。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每一个创造的火花,每一次灵感的闪现,并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予以肯定和赞扬,激发、鼓励他们不断进取,获得成功。实践证明,教师及时、得体的激励语言,对学生的成长进步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1.4 节奏性。所谓语言的节奏性,就是指教学语言应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饱含着教师的激情,将表情、手势、停顿、操作等无声的语言与声调配合起来,使教师的讲解有声有色、更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起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
1.5 幽默性。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语言要有趣味性、幽默化。特别是批评语言的幽默化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醒他上课要认真听讲,真是一举两得。避免了学生的抵抗情绪的产生。有时刚过完节假日,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堂纪律不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唤起学生注意力,达到婉转批评,促其改正缺点的目的,其作用有诸多方面:
1.5.1 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教师要善于用幽默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
1.5.2 可以提高评语的效果。要让课堂上违纪的同学心悦诚服,教师要善于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不要动辄对学生发生训斥,其弊端众所周知,如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效果会大相径庭。
2 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
2.1 导入新课的语言要求。创设情景、引入材料、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感染力;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借助实例导人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审题入手、类比、迁移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强;巧设悬念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含蓄且耐人寻味。
2.2 课堂讲解的语言要求。课堂教学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讲授的优劣,讲授的优劣又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技能。课堂讲解时,教师要注意抓住语言的逻辑性、透辟性和启发性。①逻辑性。主要指准确地使用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课堂讲解的口头语言必须简短明快,语气的舒缓或急促,语调的轻重缓急,都应受制于教材本身的逻辑性。②透辟性。主要指讲授内容透彻,引导清澈见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能够居高临下,对全课乃至整个章节的教材都要有准确的分析,分清教材的主次,把握住重点和难点,把时间用在解决关键问题上,能做到让学生一通百通。③启发性。主要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思维能力。具有这种特性的语言,一般使用在课程的起、承、转、合处,或者使用在设疑、析疑或鼓励学生质疑、释疑处。就技巧手段而言,应多使用设问、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致力于点拨、引导、引发。
2.3 归纳、总结的语言要求。总结、归纳是在两种情况下进行的。一种是在某个定理、概念、原理讲解之后,通过归纳使学生得到一个清晰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语言主要是分析事实,适当穿插演示,采用的方法多以讲解、直观演示为主。另一种则是在全课结束时的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全课的脉络、主要内容和概念,然后再根据学生掌握的水平和运用概念的能力展示其内在联系。
总之,数学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数学专用术语,掌握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的数学科学语言的表达,做到言之成序、言之有理,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数学思维方法也是大有裨益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说学生难以理解的逻辑混乱的语言或者书写错误的、不规范的语言,将会给学生的语言训练带来干扰造成负迁移。另外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口语”化、通俗化、形象化,数学语言与自然语言互译互释,以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