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容积与容积单位》一课,学生既要了解“容积”的概念,又要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通过教学前测,了解到学生对容器的容积和容积单位概念理解以及容积的计算不存在问题和困难,但感受单位容积1 L与1 mL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怎样帮助学生感受单位容积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呢?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与操作,既动脑,又动口,还动手,学生运用恰当的器材,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方式,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一、认识1 L与1 mL
1.认识1 L,感受1 L的实际意义
(1)让学生描述1 L水有多少。
(2)教师出示两个盛满500 mL清水的量筒,并把两个量筒的水都倒入1 dm3的正方体透明塑料盒。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1 L水,并描述1 L水有多少。
生1:我看过一大瓶雪碧标注的是1.25 L,与1L差不多,比1 L多一点。
生2:1个量筒的水与我爸爸喝的一瓶啤酒差不多,1 L大约有两瓶啤酒那么多。
生3:1 L的水刚好倒满1 dm3大的盒子里,说明1 L=1 dm3。
2.认识1 mL,感受1 mL的实际意义
(1)在第三个500 mL量筒中出示1 mL蓝色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说出感受。
生1:(很吃惊的样子)这里面有水吗?我怎么看不到?
生2:比起刚才的1 L水太少了,基本上看不出有水。
(2)用针筒抽出1 mL蓝水,引导学生再次仔细观察,并说出感受。
(3)学生操作:一学生用针筒从一次性杯中抽出1 mL的水,并把1 mL的水放在手心,放入1 cm3正方体小塑料盒中,并说出感受与想法。
生1:1 mL的水在手心中只有一点点,与我们的手指头差不多。
生2:1 mL的水刚好能放入1 cm3的小方盒中,说明1 mL=1 cm3。
3.展示1 mL到1 L的变化过程
(1)指导学生用1 mL的针筒抽出10个1 mL的水,注射到杯中,仔细观察,再说说感受。
(2)把10个学生抽出的10mL水都倒入一次性透明杯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杯中的100 mL水有多少?
(3)再指导学生把盛有100 mL的10杯水一起倒入1 dm3透明正方体塑料盒中,说说感受。
4.反思与分析
(1)在单位认识中,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通过把两个量筒中1 L的水倒入1 dm3透明塑料盒,建立1 L的表象,学生初步感受1 L的多少。再在大量筒中出示1 mL的蓝水,通过1 L与1 mL的比较,使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1 mL的表象,感受1 L比1 mL多得多,1 mL只有一点点而已。这样既强化1 L的表象,又初步建立1 mL的表象。然后,学生通过针筒抽出1 mL的水,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1 mL的量有多少。最后通过多次抽射1 mL水、把1mL水放入手掌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感受1 mL的实际意义。
(2)在单位沟通中,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很多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用旧知识去认识和理解。在认识1 L的多少后,把1 L的水倒入1 dm3的正方体透明塑料盒中,沟通1 L与1 dm3的联系;同样把1 mL的水注射到1 cm3的小方格中,沟通1 mL与1 cm3的联系。把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的单位体积1 dm3与1 cm3的知识,迁移到单位容积1 L与1 mL中,帮助学生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3)在变化过程中,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在学生认识1 L与1 mL后,又用针筒抽出10 mL,倒出100 mL和1 L水,并说说生活中的表象物体,如1 mL大约是一个手指头大小,10 mL是一瓶双黄连的容量,100 mL约是半杯一次性杯子的水,1 L大约两瓶啤酒……学生在单位容积的演绎变化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通过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真切地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二、倒一倒,喝一喝
1.倒水活动,量化1 L与1 mL
(1)指导学生先倒1 mL水,再用针筒抽一抽,来验证1 mL,并说说操作过程。
生1:我刚才倒了些水,结果用针筒验证了一下,少了点,于是又倒了几滴,现在刚好是1mL水。
生2:我刚才也倒了些,也用针筒验证,结果相反,多了点,我把多的又倒回去了,现在也是1mL水。
生3:我小心翼翼地倒,结果与1 mL差不多……
(2)指导学生倒10 mL,并用针筒验证。
(3)指导学生倒满100 mL,并用量筒验证。
(4)指导4人学生小组在一空一满两个大水缸中互相倒一倒1 L的水。
2.喝水活动,体验1 L与1 mL
(1)引导学生喝杯中1 mL矿泉水,并谈谈感受。
生1:只能喝一点点,喝的水与一个小手指差不多。
生2:喝的时候不能大口喝,只能用舌尖碰几下而已。
生3:喝1 mL的水就是喝1 cm3的水……
(2)引导学生喝杯中10 mL矿泉水,再谈谈感受。
(3)引导学生喝杯中100 mL矿泉水,也谈谈感受。
(4)引导学生设想喝1 L矿泉水的感受。
生1:那太多了,我喝不完。
生2:喝一杯两杯水还好,要喝1 L水,也就是5杯水,有点多。 生3:喝完1 L水可能肚子胀得难受……
3.反思与分析
(1)通过倒水活动,深化对1 L与1 mL实际意义的感受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显然,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在教学中,通过倒一倒的活动,学生按“1 mL,10 mL,100 mL,1 L”的要求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倒水。先猜测应多少水,并用针筒或量筒进行验证;再根据验证的结果不断调整水的多少;最后观察单位容积量的多少……在调整的过程中纠正学生原有的不确切的认知原型,在观察中建立1 mL,10 mL,100 mL,1000 mL(1 L)的表象,体验单位容积量,深化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2)通过喝水活动,深化对1 L与1 mL实际意义的感受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感知过程中,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可以提高感知效果,既有助于感知的全面与精确,也有助于知觉印象的保持,从而促进思维与记忆。
能在数学课上喝水是令学生开心的事情。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喝水,从喝1 mL,10 mL,100 mL,甚至试想喝完1 L水。在喝水的过程中,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认识到喝1 mL的水只是舌尖碰几下而已;喝10 mL的水刚好是一口水,像是喝双黄连一样;喝100 mL的水需要喝好几大口;一次喝200 mL的一杯水刚好能解渴;而一次性喝完1 L的水有相当的难度……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利用眼、口、手、舌、胃等多种感官,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理解1 mL与1 L的实际意义。
三、结束语
在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饱满;教师演示时机恰当,学生操作到位,感悟深刻,回答精彩。这样的教学实践得益于整堂课的设计立足于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把握,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量感。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需求,解决学生学习的困难。
参考文献
[1] 刘洪赏.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8):85.
[2] 徐玮.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0(10):21.
[3] 李斌.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设计及其应用[J].辽宁教育,2007(4):41-44.
[4] 陈承伟,谢存德.开展数学实验 培养探索精神[J].江西教育,2007(4):30.
[5] 陈永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探[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9(5):30.
[6] 金召霞.浅谈数学实验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4):74-75.
[7] 余思丽.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小议[J].新课程:教师,2008(8):66.
[8] 葛军.让学生徜徉在自主学习的数学世界[J].小学教学参考,2011(11):41-42.
[9] 劳合成.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08(6):35.
[10] 白小丽,杜香梅.创设学生自觉学习数学的课堂氛围[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3):42.
(瓮玉侠,本科,二级教师,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白官屯镇史庄子小学,064005)
一、认识1 L与1 mL
1.认识1 L,感受1 L的实际意义
(1)让学生描述1 L水有多少。
(2)教师出示两个盛满500 mL清水的量筒,并把两个量筒的水都倒入1 dm3的正方体透明塑料盒。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1 L水,并描述1 L水有多少。
生1:我看过一大瓶雪碧标注的是1.25 L,与1L差不多,比1 L多一点。
生2:1个量筒的水与我爸爸喝的一瓶啤酒差不多,1 L大约有两瓶啤酒那么多。
生3:1 L的水刚好倒满1 dm3大的盒子里,说明1 L=1 dm3。
2.认识1 mL,感受1 mL的实际意义
(1)在第三个500 mL量筒中出示1 mL蓝色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说出感受。
生1:(很吃惊的样子)这里面有水吗?我怎么看不到?
生2:比起刚才的1 L水太少了,基本上看不出有水。
(2)用针筒抽出1 mL蓝水,引导学生再次仔细观察,并说出感受。
(3)学生操作:一学生用针筒从一次性杯中抽出1 mL的水,并把1 mL的水放在手心,放入1 cm3正方体小塑料盒中,并说出感受与想法。
生1:1 mL的水在手心中只有一点点,与我们的手指头差不多。
生2:1 mL的水刚好能放入1 cm3的小方盒中,说明1 mL=1 cm3。
3.展示1 mL到1 L的变化过程
(1)指导学生用1 mL的针筒抽出10个1 mL的水,注射到杯中,仔细观察,再说说感受。
(2)把10个学生抽出的10mL水都倒入一次性透明杯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杯中的100 mL水有多少?
(3)再指导学生把盛有100 mL的10杯水一起倒入1 dm3透明正方体塑料盒中,说说感受。
4.反思与分析
(1)在单位认识中,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通过把两个量筒中1 L的水倒入1 dm3透明塑料盒,建立1 L的表象,学生初步感受1 L的多少。再在大量筒中出示1 mL的蓝水,通过1 L与1 mL的比较,使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1 mL的表象,感受1 L比1 mL多得多,1 mL只有一点点而已。这样既强化1 L的表象,又初步建立1 mL的表象。然后,学生通过针筒抽出1 mL的水,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1 mL的量有多少。最后通过多次抽射1 mL水、把1mL水放入手掌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感受1 mL的实际意义。
(2)在单位沟通中,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很多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用旧知识去认识和理解。在认识1 L的多少后,把1 L的水倒入1 dm3的正方体透明塑料盒中,沟通1 L与1 dm3的联系;同样把1 mL的水注射到1 cm3的小方格中,沟通1 mL与1 cm3的联系。把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的单位体积1 dm3与1 cm3的知识,迁移到单位容积1 L与1 mL中,帮助学生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3)在变化过程中,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在学生认识1 L与1 mL后,又用针筒抽出10 mL,倒出100 mL和1 L水,并说说生活中的表象物体,如1 mL大约是一个手指头大小,10 mL是一瓶双黄连的容量,100 mL约是半杯一次性杯子的水,1 L大约两瓶啤酒……学生在单位容积的演绎变化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通过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真切地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二、倒一倒,喝一喝
1.倒水活动,量化1 L与1 mL
(1)指导学生先倒1 mL水,再用针筒抽一抽,来验证1 mL,并说说操作过程。
生1:我刚才倒了些水,结果用针筒验证了一下,少了点,于是又倒了几滴,现在刚好是1mL水。
生2:我刚才也倒了些,也用针筒验证,结果相反,多了点,我把多的又倒回去了,现在也是1mL水。
生3:我小心翼翼地倒,结果与1 mL差不多……
(2)指导学生倒10 mL,并用针筒验证。
(3)指导学生倒满100 mL,并用量筒验证。
(4)指导4人学生小组在一空一满两个大水缸中互相倒一倒1 L的水。
2.喝水活动,体验1 L与1 mL
(1)引导学生喝杯中1 mL矿泉水,并谈谈感受。
生1:只能喝一点点,喝的水与一个小手指差不多。
生2:喝的时候不能大口喝,只能用舌尖碰几下而已。
生3:喝1 mL的水就是喝1 cm3的水……
(2)引导学生喝杯中10 mL矿泉水,再谈谈感受。
(3)引导学生喝杯中100 mL矿泉水,也谈谈感受。
(4)引导学生设想喝1 L矿泉水的感受。
生1:那太多了,我喝不完。
生2:喝一杯两杯水还好,要喝1 L水,也就是5杯水,有点多。 生3:喝完1 L水可能肚子胀得难受……
3.反思与分析
(1)通过倒水活动,深化对1 L与1 mL实际意义的感受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显然,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在教学中,通过倒一倒的活动,学生按“1 mL,10 mL,100 mL,1 L”的要求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倒水。先猜测应多少水,并用针筒或量筒进行验证;再根据验证的结果不断调整水的多少;最后观察单位容积量的多少……在调整的过程中纠正学生原有的不确切的认知原型,在观察中建立1 mL,10 mL,100 mL,1000 mL(1 L)的表象,体验单位容积量,深化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2)通过喝水活动,深化对1 L与1 mL实际意义的感受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感知过程中,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可以提高感知效果,既有助于感知的全面与精确,也有助于知觉印象的保持,从而促进思维与记忆。
能在数学课上喝水是令学生开心的事情。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喝水,从喝1 mL,10 mL,100 mL,甚至试想喝完1 L水。在喝水的过程中,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认识到喝1 mL的水只是舌尖碰几下而已;喝10 mL的水刚好是一口水,像是喝双黄连一样;喝100 mL的水需要喝好几大口;一次喝200 mL的一杯水刚好能解渴;而一次性喝完1 L的水有相当的难度……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利用眼、口、手、舌、胃等多种感官,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理解1 mL与1 L的实际意义。
三、结束语
在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饱满;教师演示时机恰当,学生操作到位,感悟深刻,回答精彩。这样的教学实践得益于整堂课的设计立足于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把握,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量感。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需求,解决学生学习的困难。
参考文献
[1] 刘洪赏.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8):85.
[2] 徐玮.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0(10):21.
[3] 李斌.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设计及其应用[J].辽宁教育,2007(4):41-44.
[4] 陈承伟,谢存德.开展数学实验 培养探索精神[J].江西教育,2007(4):30.
[5] 陈永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探[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9(5):30.
[6] 金召霞.浅谈数学实验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4):74-75.
[7] 余思丽.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小议[J].新课程:教师,2008(8):66.
[8] 葛军.让学生徜徉在自主学习的数学世界[J].小学教学参考,2011(11):41-42.
[9] 劳合成.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08(6):35.
[10] 白小丽,杜香梅.创设学生自觉学习数学的课堂氛围[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3):42.
(瓮玉侠,本科,二级教师,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白官屯镇史庄子小学,06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