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中的成功导入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成功的导入,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二、成功的导入,创设类似情境,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三、成功的导入,创设悬念情境,唤醒学生情感。
【关键词】导入;生活情境;类似情境;悬念情境
“课的开始,其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于漪老师如是说。这充分印证了那句俗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足见一堂课的导入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价值及对整节课顺利进行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教学的成功与否。笔者通过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经验,比较分别使用不同导入的三篇课文的教学活动,探究课堂导入设计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背影》——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潜意识知识及生活经验相关性越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浓.因此,课堂导入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从生活中学习,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次给孩子们上《背影》时,第三单元主题是至爱亲情,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堂中只是设计了一个简洁的导入:都说母爱似水,父爱如山,今天,我们就要跟着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一起去感受他笔下的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原以为“父爱”这中心应该很容易领悟体味,结果一堂课学下来发现,学生对这样的导入根本无动于衷,在整个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根本不能很好地理解探究文中父亲对孩子深深的关爱,整个课堂显得既被动拖沓,学生更体会不到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亲情的美。
于是在第二个班级上这篇课文时,及时对这个导入进行了修改。课前,我整整花了半节课时间在脑海里整理了自己父亲在家中的一些生活境况,并进行了有目的的选择,故事中间穿插着表达了我对父亲由小到现在的感情的转变,学生听得很投入,从表情甚至可以看出他们还为我曾经的年少不经事深深懊恼,在这个生活情境的铺垫下,我赶紧趁热打铁,引出今天学习的课文,“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再去认识一位父亲,他就是——朱自清的父亲。”展示课题。学生通过老师创设的生活情境,可以很好地将教材所写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对于教材就不自觉地产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于父亲对孩子的关爱都能找到细节加以体会,并能感悟到儿子对父亲的情感转变过程。
由此可见,课堂中的导入要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文本和作者之间的距离,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悟。
二、《蓝蓝的威尼斯》——创设类似情境,引导学生温故知新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第四单元多篇写景抒情散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类似之处,在教学《蓝蓝的威尼斯》时,我就采用了“温故知新”导入,即通过复习一篇《阿里山纪行》整理出写景抒情类散文的相应知识点,“今天,我们就用这些方法一起学习《蓝蓝的威尼斯》”。事实发现,单单这一篇文章的知识回顾,并不能让学生全面地回忆与掌握此类文章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对课文的阅读探究零散不全面。于是吸取教训,在第二次进行课文的教学前,对第四单元的文章进行系统性的知识梳理和归纳,整理出相应的知识点,罗列在黑板上,分别从写景顺序,写景角度,写景手法等不同方面概括,“聆听凄清的小石潭,穿越宁静的阿里山,走过清冷的承天寺,游历美丽的西双版纳,让我们一起徜徉在《蓝蓝的威尼斯》!”学生将学过的类似知识有条不紊地整理到脑海,带着这些目标有针对性的阅读理解课文,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加深对新知识的把握和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
三、《甜甜的泥土》——创设悬念情境,唤醒学生情感
《新课程》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初次教学《甜甜的泥土》时,根据文章中心选择了多媒体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耳熟能详的音乐视频,以期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展示中首先感受到浓浓的母爱。实践发现,给学生播完这首歌以后,他们的思维全都定势在了母爱这一角度,对文字缺少了更全面地挖掘欣赏。为了改变这现象,在第二次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对导入再次进行修改。“如何让学生对文章小主人公的探究更全面”成了我思考改动的方向。怎样会让孩子们对亮亮的生活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对,生日!于是我大胆设计了一个谈话环节导入,跟学生谈生日,谈家中对生日的重视,谈生日的周密安排,“可是,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过生日,他过的又是怎样的生日?”在我这个问号之下,大家强烈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对文章的阅读,从中感受到王小亮弟弟生活的艰辛以及来自四面八方对他的爱,发出由衷地感慨“人间自有真情在”!
在这节课的导入中,为了让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我特意为大家留下一个悬念,促使学生产生渴望与追求,激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热情的目的。
列宁说:“教学的艺术,是人类最伟大的艺术。”“万丈高楼平地起”,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设计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第六中学)
【关键词】导入;生活情境;类似情境;悬念情境
“课的开始,其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于漪老师如是说。这充分印证了那句俗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足见一堂课的导入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价值及对整节课顺利进行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教学的成功与否。笔者通过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经验,比较分别使用不同导入的三篇课文的教学活动,探究课堂导入设计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背影》——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潜意识知识及生活经验相关性越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浓.因此,课堂导入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从生活中学习,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次给孩子们上《背影》时,第三单元主题是至爱亲情,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堂中只是设计了一个简洁的导入:都说母爱似水,父爱如山,今天,我们就要跟着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一起去感受他笔下的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原以为“父爱”这中心应该很容易领悟体味,结果一堂课学下来发现,学生对这样的导入根本无动于衷,在整个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根本不能很好地理解探究文中父亲对孩子深深的关爱,整个课堂显得既被动拖沓,学生更体会不到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亲情的美。
于是在第二个班级上这篇课文时,及时对这个导入进行了修改。课前,我整整花了半节课时间在脑海里整理了自己父亲在家中的一些生活境况,并进行了有目的的选择,故事中间穿插着表达了我对父亲由小到现在的感情的转变,学生听得很投入,从表情甚至可以看出他们还为我曾经的年少不经事深深懊恼,在这个生活情境的铺垫下,我赶紧趁热打铁,引出今天学习的课文,“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再去认识一位父亲,他就是——朱自清的父亲。”展示课题。学生通过老师创设的生活情境,可以很好地将教材所写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对于教材就不自觉地产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于父亲对孩子的关爱都能找到细节加以体会,并能感悟到儿子对父亲的情感转变过程。
由此可见,课堂中的导入要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文本和作者之间的距离,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悟。
二、《蓝蓝的威尼斯》——创设类似情境,引导学生温故知新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第四单元多篇写景抒情散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类似之处,在教学《蓝蓝的威尼斯》时,我就采用了“温故知新”导入,即通过复习一篇《阿里山纪行》整理出写景抒情类散文的相应知识点,“今天,我们就用这些方法一起学习《蓝蓝的威尼斯》”。事实发现,单单这一篇文章的知识回顾,并不能让学生全面地回忆与掌握此类文章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对课文的阅读探究零散不全面。于是吸取教训,在第二次进行课文的教学前,对第四单元的文章进行系统性的知识梳理和归纳,整理出相应的知识点,罗列在黑板上,分别从写景顺序,写景角度,写景手法等不同方面概括,“聆听凄清的小石潭,穿越宁静的阿里山,走过清冷的承天寺,游历美丽的西双版纳,让我们一起徜徉在《蓝蓝的威尼斯》!”学生将学过的类似知识有条不紊地整理到脑海,带着这些目标有针对性的阅读理解课文,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加深对新知识的把握和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
三、《甜甜的泥土》——创设悬念情境,唤醒学生情感
《新课程》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初次教学《甜甜的泥土》时,根据文章中心选择了多媒体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耳熟能详的音乐视频,以期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展示中首先感受到浓浓的母爱。实践发现,给学生播完这首歌以后,他们的思维全都定势在了母爱这一角度,对文字缺少了更全面地挖掘欣赏。为了改变这现象,在第二次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对导入再次进行修改。“如何让学生对文章小主人公的探究更全面”成了我思考改动的方向。怎样会让孩子们对亮亮的生活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对,生日!于是我大胆设计了一个谈话环节导入,跟学生谈生日,谈家中对生日的重视,谈生日的周密安排,“可是,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过生日,他过的又是怎样的生日?”在我这个问号之下,大家强烈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对文章的阅读,从中感受到王小亮弟弟生活的艰辛以及来自四面八方对他的爱,发出由衷地感慨“人间自有真情在”!
在这节课的导入中,为了让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我特意为大家留下一个悬念,促使学生产生渴望与追求,激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热情的目的。
列宁说:“教学的艺术,是人类最伟大的艺术。”“万丈高楼平地起”,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设计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