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科全英语教学在大陆高校渐成蓬勃之势,但是不少公立高校的全英语教学存在教学语言、教学安排、教学服务以及教学效果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办学定位不准导致的投入产出矛盾。公立高校的性质和使命与全英语教学培养对象的人生理想或职业规划很难契合,因此,公立高校的全英语教学不适宜定位为普通国民学历教育,而应该定位为外向型高等教育服务,实行市场化办学。
关键词:全英语教学;教学改革;国际学院
一、选题背景
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第8条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在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上述意见奠定了国内高校使用外语进行本科教学的政策基础。如今,七年快过去了,国内(大陆)高校使用外语进行本科教学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如何解决?目前,几乎所有关于全英语教学的文献都局限于讨论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经验和教训,比如,有的侧重讨论教学模式[1][2][3],有的涉及教学管理[4][5],更多的是讨论某门具体课程的教学问题[6][7][8][9], 还有个别学者专门探讨了针对留学生的全英语教学技巧。[10] 迄今为止,鲜有文献触及全英语教学各种问题的根源。本文拟从办学定位这个角度,以暨南大学全英语本科教学为案例,结合国内其它高校的实际做法,对上述问题展开初步探讨。
二、大陆高校全英语教学概况
根据网络、问卷和电话调查的结果来看,国内实行全英语授课的高校越来越多,其现状基本可以概括如下:地区分布包括沿海和内陆,专业范围比较广,办学模式从试验班发展到独立的院校,教学内容从专业主干课程扩展到整个专业的所有课程,招生数量从数百人到数千人均有,每学年的收费标准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学校性质包括公立高校和民办高校。
具体而言,有大学专科层次的民办高校如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本科层次的国民教育如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如西南交通大学;本科层次的中外合资大学如宁波诺丁汉大学、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研究生层次的办学如北京大学的国际MBA,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
三、大陆公立高校全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教学语言问题——教师的问题?
由语言文化障碍导致的交流理解困难是大陆公立高校全英语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导致不少先行者失败的重要原因。学校的教育管理部门在寻求全英语教学的症结以及提高全英语教学效果的途径时,常常归咎于教师的英语水平不够高,倾向于对教师进行英语培训,或者引入英语水平更高的教师。① 这些措施当然是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的,但是,客观地分析,由语言文化障碍导致的交流理解困难才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
按照来源归类,教师大致可分为外国教师、海归教师(含外籍华人)、本土教师(即未出国留学)三类。就外国教师而言,有的来自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有的来自英语移民国家,如美国和澳洲,有的来自英语为第二语言(非外语)的国家,如印度和爱尔兰,还有的来自多语言国家,如欧盟诸国,少数来自英语为外语的国家,如日本。母语为英语的外国教师基本不存在表达障碍,但是,有的专业课教师喜欢使用俗语、习惯语或时尚的报刊网络语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理解障碍;移民和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外国教师,其英语表达流畅,主要问题是地方性发音。就暨南大学的情况来看,中东、印度籍教师的英语相对比较费解,学生需要较长的适应期;来自多语言国家的教师情况比较类似。海归教师(含外籍华人)的英语表达层次分明,有的语音语调完全达到录音标准;有的表述自信流畅,发音不够准确清晰;少数教师表达和语音语调均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性。在暨南大学任教的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潘毓刚教授就坦言他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不够好,因为他留学美国之前学习的外语是德语,在美国生活多年也没有完全融通英语口语。②在未出国留学的本土教师中,青年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一般都有相当的基础,缺乏的是对话题或者授课内容进行引申扩展的英语驾驭能力,存在说中国式英语(Chinglish)的现象;部分本土专业教师曾经专门学习过英语,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掌握都比较到位,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基本上都有信心。相对于外国教师而言,中国教师一般更加熟悉本国的历史和现实、语言及文化,因而具有将讲课内容适当本土化的可能性,但是,如何用英语进行正确或者生动的转述,却是包括海归教师在内的所有中国教师深感头疼的难题。就暨南大学国际学院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面对西方留学生时,教师才可能进行简化翻译,大部分情况下直接用汉语讲出来,尤其是涉及到一些行业术语、成语、俗语、歇后语、诗词、典故、经史子集引语等等的时候,更是如此。
类似地,将学生按照来源分类,可以粗略地分为外国留学生(含交换生)、华人华侨子弟、港澳台学生(这三类学生统称为外招生)、大陆学生(内招生)。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外招生比例占76%,其中华侨华人子弟占21%,香港学生占41%,学院内招生仅仅占24%。外国留学生英语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他们的英语听力基本都不存在障碍。华人华侨子弟来源遍及全球,包括一些小岛国,英语水平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港澳台学生情况比较类似,不少学生英语听说均有障碍,难以理解用非母语授课的内容。能够进入国际学院的大陆学生都是考分比较高的,他们的共同问题是表达中常常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翻译痕迹和语法错误,即中国式英语;在听课的时候,对一些比较专业的术语很难理解和接受,而一旦讲出这些术语的中文含义,则立刻露出豁然开朗、如释重负的表情。武汉理工大学谢科范等对该校全日制本科生的问卷调查表明, 由于词汇量的限制和听力不过关,能够完全听懂或基本听懂全英语教学的比例只有24.44%。[11]我们没有在国际学院进行类似的问卷调查,但是,就经济学这一门课程而言,有相当多的学生上课的时候同时使用英语教材和该教材的中文翻译版本。
2. 教学安排问题——课程设置不满意?
按照教育部文件的精神,提倡进行外语授课的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具有国际通用性特点的专业的部分课程,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存在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1)哪些专业不具有国际通用性?新闻专业?食品安全专业?药学专业?会计专业?(2)如何招生收费?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成本收益核算是各高校必须做的工作。全英语教学的成本显然高出中文授课的相同课程。以教师的报酬为例,全英语授课教师的工作量一般计算为中文授课教师的2-3倍。如果不能够提高全英语授课专业学生的学费,学校显然是缺乏持续大规模开设全英语授课课程的财务激励机制的。在高校学费由国家发改委统一审批的制度下,提高学费的合法途径就是改变招生口径,即必须证明学生入学之后该专业所有课程均为全英语教学,方可获批。③ 但是,目前公立高校的全英语授课专业的培养方案是直接照搬中文的培养方案,其直接问题之一就是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也必须用英语讲授,比如财经专业的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中国税法、中国政府与政治等。这些课程很难找到好的英语教材,遑论国外原版教材。问题之二是某些课程内容大同小异,学生感觉浪费时间和学分,比如行政管理专业的公共经济学和财政学。问题之三,由于师资捉襟见肘,一些课程无法按照教学计划如期开课,或者缺乏足够的全英语选修课,学生无法选修足够的学分。因此,课程设置问题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
3. 教学服务问题——配套措施不到位?
全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教学语言的改变,而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它带来教学活动的一系列变化,比如教务安排、学生课外活动辅导、教学文件档案管理、全英语氛围的营造、图书资料的准备、毕业论文和设计的指导、实习实践基地的安排等等。如果招收了大量不懂中文的学生,还会涉及到更多的配套问题,比如学分制的完善、英文选课系统的建立、中英文网站的同步更新维护、行政管理工作语言的英语化、文件通知的英文化、校园内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的英文指引、学生社团活动的英语含量等等。暨南大学有100多年的对外办学历史,但是,在满足全英语教学的需要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图书馆的英文参考书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指定的参考文献无法保证有藏书;有些课程很难找到相应的英语原版教材,比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和单证实务等课程,只能找到一些非常浅显的读物,必须靠教师自编讲义,短时间里难以保证质量;全英专业如临床医学的实习基地,迟迟不能建立,学生满脑袋的英语专业术语,在汉语环境里完全无法工作。
4. 教学效果问题——专业水平降低了吗?
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赞同者认为,全英语教学由于存在语言障碍,教师不能像中文讲课那样旁征博引,倾向于简化处理教学内容;而学生理解英语讲课内容不如中文内容透彻,能够真正消化吸收的部分更少,因此,导致专业水平下降。所谓“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反对者认为,全英语教学主要采用国外最新最受欢迎的专业教材,能够保证知识的系统权威和及时更新;国外原版教材语言风趣,案例丰富,能够更加吸引学生去阅读;国外原版教材配套的教辅材料非常丰富,有助于学生课外自学拓展。因此,学生的专业水平会更好。到底哪一方是正确的呢?这取决于专业水平评价指标的选取,这些指标有:考试成绩、奖学金、毕业论文、发表论文、研究生升学率、奖学金留学率、就业单位等等。
以暨南大学为例,如果以内招生的就业率衡量,全英语教学专业学生并不占优势。比较2005-2007三年的平均就业率,国际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就业率为83%,低于经济学院和珠海学院同专业的96%和90%;国际学院会计专业的就业率为95%,低于管理学院和珠海学院同专业的100%和96%;国际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就业率为83%,低于医学院的91%。但是,如果以内、外招学生的论文发表、奖学金留学率和就业单位衡量,全英语教学专业较之中文教学同专业的学生略有优势。国际学院至今已有4个专业的毕业生212人,其中,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三届毕业生109人,30%进入世界500强企业,20%到国外知名大学留学深造;会计学CGA有两届毕业生59人,20%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食品质量与安全第一届毕业生中,33%去国外知名大学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并获全额奖学金,33%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比较典型的事例如国际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一位学生在6年的大学期间发表全英文SCI论文6篇,荣获共青团中央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被德国柏林大学录取为全额奖学金医学博士生;会计学的一位学生在2005年全球CGA考试中国区中获得第一名,被邀请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介绍经验,现在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攻读研究生,获全额奖学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位学生被美国Illinois大学食品学院录取为全额奖学金的博士研究生,该学生于2005年在国际学院创办了SIFE-Jinan,连续两年组队参加SIFE比赛,获香港赛区冠军,中国赛区亚军的佳绩。④因此,英文授课与中文授课的学生专业水平孰高孰低,还有待更长时间和更加全面的数据分析。
四、问题的根源
大陆公立高校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这一点已经有不少全英语教学实践者进行过讨论[12][13], 但是,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全英语教学的定位不清楚,由此导致办学层次、模式、生源、学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师招聘、后勤服务等一系列问题。以暨南大学为例,开办国际学院的灵感来自于对荷兰大学实行英语教学的考察。但是,倡导者忽略了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比如荷兰人基本都能够讲英语,因此不存在教师不能用英语讲课的问题,也不存在英语环境缺乏的问题,而且,荷兰大学的全英语教学主要面向国际招生,属于典型的市场化教育服务出口。中国的语言环境不同,方言众多,普通话尚未完全推广,遑论英语。暨南大学的全英语教学属于国民本科教育系列,执行国家统一的招生和收费政策。⑤该校具体的办学模式是,国际学院负责学生管理、教务安排、英语强化、对外汉语、中国文化教育以及外籍教师管理等并提供全英语的管理服务环境,各专业学院负责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专业师资、课程建设、实验实习的制定与实施并对专业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从理论上讲,这种强强合作的管理模式既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全英语环境和多元文化氛围,又保证了学生专业学习的质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足够的投入,各专业院系缺乏财务上的激励,并不能真正引入高水平的师资,也没有充分履行专业管理的职责。其它在国民本科教育系列实行全英语教学实践的高校也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和困难,如中山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基本上是缓慢的封闭式自我发展。反观宁波诺丁汉大学、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联合学院等高校,由于举办全英语教学之初就明确了市场化发展策略,其招生、收费、管理等均按照市场化方式操作,基本不存在公立高校所面临的投入不足的问题,他们的师资问题也迎刃而解。
五、对策及结论
教学语言的选择问题,往高处讲是关于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看,只有殖民者才会强迫被殖民者使用殖民者的语言进行教育,以实现对殖民地在文化上、精神上、思想上的彻底征服。中国作为曾经的半殖民地,历史屈辱依然历历在目。从这个角度讲,大陆公立高校不宜对内招生实行全英语教学。从低处、现实的角度讲,教学语言的选择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培养人才的问题。公立高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使命,教育部提出本科部分专业实行外语(英语)教学的初衷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直接进行国际交流能力的新型人才。但是,如上所述,其一,良好的愿望需要恰当的制度和激励机制来保证实施;其二,大陆内招生接受全英语教学存在心理上和理解上难以逾越的障碍,即使暨南大学全英语专业的内招生都是高考中的佼佼者,包括单科考试状元也不例外;其三,实行全英语教学,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学语言,它还会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点在新闻财经类文科专业表现尤其突出,更通俗地讲,就是“洗脑”。从已经毕业的学生的去向分析,无论是读研还是就业,全英语教学专业基本上属于“出口导向型”,换言之,国家财政补贴培养的未必是预期中的“自己人”。
因此,我们认为,在国家教育经费投入极其紧张的现实情况下,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的人才应该通过低成本的双语教学等形式培养。⑥[14]公立高校本科全英语教学应实行市场化办学,遵循“谁受益谁付费,多受益多付费”的原则,实现投入高、产出优的良性循环。而且,生源不应该主要面向国内高中毕业生,而是应该逐渐转变为主要面向世界、面向海外,扩大留学生的招生规模,实现师资队伍和教育对象的国际化以及学习环境的英语化,做大在世界高等教育市场中的份额。按照量子化学泰斗潘毓刚教授的说法,“来料加工”才是中国高校全英语教学的正确发展方向。
注释:
①本观点得到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黄静波教授关于全英语教学的问卷调查结果的佐证。
②本段言论以及本文其它关于潘教授的引言均源自与潘毓刚教授的座谈讲话,作者自负文责。
③仅仅开设几门全英语授课课程的高校基本都没有提高学费,比如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汕头大学。
④本部分内容及数据均摘自国际学院迎接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院长工作报告。
⑤暨南大学2007年以后已经提高了收费标准,但是,体制内的其它问题依然存在。
⑥国际学院的内招生在毕业前的座谈会上希望内、外招生分班上课,认为内招生实行双语教学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12]张千帆.高校全英语教学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4).
[2][11][13]帅传敏.对高等院校全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
[3]朱文忠.对商务英语专业全英语教学模式的调查与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5(6).
[4]宇丽,唐明乔.关于高等院校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的一些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
[5]吕占峰,龙朝双.关于全英语化教学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2).
[6]陈先华等.护理学基础全英语教学实施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05(15).
[7]海云.法律英语课程全英语教学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5(6).
[8]蔡欢.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实行全英语教学的探讨[J].财会月刊(理论),2007(6).
[9]张晓冬等.医学专业课程开展全英语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5(4).
[10]李玉香等.留学生生理学全英语教学的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7(1).
[14]何自云.银行管理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7).
关键词:全英语教学;教学改革;国际学院
一、选题背景
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第8条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在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上述意见奠定了国内高校使用外语进行本科教学的政策基础。如今,七年快过去了,国内(大陆)高校使用外语进行本科教学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如何解决?目前,几乎所有关于全英语教学的文献都局限于讨论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经验和教训,比如,有的侧重讨论教学模式[1][2][3],有的涉及教学管理[4][5],更多的是讨论某门具体课程的教学问题[6][7][8][9], 还有个别学者专门探讨了针对留学生的全英语教学技巧。[10] 迄今为止,鲜有文献触及全英语教学各种问题的根源。本文拟从办学定位这个角度,以暨南大学全英语本科教学为案例,结合国内其它高校的实际做法,对上述问题展开初步探讨。
二、大陆高校全英语教学概况
根据网络、问卷和电话调查的结果来看,国内实行全英语授课的高校越来越多,其现状基本可以概括如下:地区分布包括沿海和内陆,专业范围比较广,办学模式从试验班发展到独立的院校,教学内容从专业主干课程扩展到整个专业的所有课程,招生数量从数百人到数千人均有,每学年的收费标准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学校性质包括公立高校和民办高校。
具体而言,有大学专科层次的民办高校如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本科层次的国民教育如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如西南交通大学;本科层次的中外合资大学如宁波诺丁汉大学、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研究生层次的办学如北京大学的国际MBA,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
三、大陆公立高校全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教学语言问题——教师的问题?
由语言文化障碍导致的交流理解困难是大陆公立高校全英语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导致不少先行者失败的重要原因。学校的教育管理部门在寻求全英语教学的症结以及提高全英语教学效果的途径时,常常归咎于教师的英语水平不够高,倾向于对教师进行英语培训,或者引入英语水平更高的教师。① 这些措施当然是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的,但是,客观地分析,由语言文化障碍导致的交流理解困难才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
按照来源归类,教师大致可分为外国教师、海归教师(含外籍华人)、本土教师(即未出国留学)三类。就外国教师而言,有的来自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有的来自英语移民国家,如美国和澳洲,有的来自英语为第二语言(非外语)的国家,如印度和爱尔兰,还有的来自多语言国家,如欧盟诸国,少数来自英语为外语的国家,如日本。母语为英语的外国教师基本不存在表达障碍,但是,有的专业课教师喜欢使用俗语、习惯语或时尚的报刊网络语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理解障碍;移民和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外国教师,其英语表达流畅,主要问题是地方性发音。就暨南大学的情况来看,中东、印度籍教师的英语相对比较费解,学生需要较长的适应期;来自多语言国家的教师情况比较类似。海归教师(含外籍华人)的英语表达层次分明,有的语音语调完全达到录音标准;有的表述自信流畅,发音不够准确清晰;少数教师表达和语音语调均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性。在暨南大学任教的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潘毓刚教授就坦言他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不够好,因为他留学美国之前学习的外语是德语,在美国生活多年也没有完全融通英语口语。②在未出国留学的本土教师中,青年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一般都有相当的基础,缺乏的是对话题或者授课内容进行引申扩展的英语驾驭能力,存在说中国式英语(Chinglish)的现象;部分本土专业教师曾经专门学习过英语,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掌握都比较到位,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基本上都有信心。相对于外国教师而言,中国教师一般更加熟悉本国的历史和现实、语言及文化,因而具有将讲课内容适当本土化的可能性,但是,如何用英语进行正确或者生动的转述,却是包括海归教师在内的所有中国教师深感头疼的难题。就暨南大学国际学院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面对西方留学生时,教师才可能进行简化翻译,大部分情况下直接用汉语讲出来,尤其是涉及到一些行业术语、成语、俗语、歇后语、诗词、典故、经史子集引语等等的时候,更是如此。
类似地,将学生按照来源分类,可以粗略地分为外国留学生(含交换生)、华人华侨子弟、港澳台学生(这三类学生统称为外招生)、大陆学生(内招生)。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外招生比例占76%,其中华侨华人子弟占21%,香港学生占41%,学院内招生仅仅占24%。外国留学生英语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他们的英语听力基本都不存在障碍。华人华侨子弟来源遍及全球,包括一些小岛国,英语水平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港澳台学生情况比较类似,不少学生英语听说均有障碍,难以理解用非母语授课的内容。能够进入国际学院的大陆学生都是考分比较高的,他们的共同问题是表达中常常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翻译痕迹和语法错误,即中国式英语;在听课的时候,对一些比较专业的术语很难理解和接受,而一旦讲出这些术语的中文含义,则立刻露出豁然开朗、如释重负的表情。武汉理工大学谢科范等对该校全日制本科生的问卷调查表明, 由于词汇量的限制和听力不过关,能够完全听懂或基本听懂全英语教学的比例只有24.44%。[11]我们没有在国际学院进行类似的问卷调查,但是,就经济学这一门课程而言,有相当多的学生上课的时候同时使用英语教材和该教材的中文翻译版本。
2. 教学安排问题——课程设置不满意?
按照教育部文件的精神,提倡进行外语授课的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具有国际通用性特点的专业的部分课程,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存在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1)哪些专业不具有国际通用性?新闻专业?食品安全专业?药学专业?会计专业?(2)如何招生收费?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成本收益核算是各高校必须做的工作。全英语教学的成本显然高出中文授课的相同课程。以教师的报酬为例,全英语授课教师的工作量一般计算为中文授课教师的2-3倍。如果不能够提高全英语授课专业学生的学费,学校显然是缺乏持续大规模开设全英语授课课程的财务激励机制的。在高校学费由国家发改委统一审批的制度下,提高学费的合法途径就是改变招生口径,即必须证明学生入学之后该专业所有课程均为全英语教学,方可获批。③ 但是,目前公立高校的全英语授课专业的培养方案是直接照搬中文的培养方案,其直接问题之一就是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也必须用英语讲授,比如财经专业的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中国税法、中国政府与政治等。这些课程很难找到好的英语教材,遑论国外原版教材。问题之二是某些课程内容大同小异,学生感觉浪费时间和学分,比如行政管理专业的公共经济学和财政学。问题之三,由于师资捉襟见肘,一些课程无法按照教学计划如期开课,或者缺乏足够的全英语选修课,学生无法选修足够的学分。因此,课程设置问题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
3. 教学服务问题——配套措施不到位?
全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教学语言的改变,而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它带来教学活动的一系列变化,比如教务安排、学生课外活动辅导、教学文件档案管理、全英语氛围的营造、图书资料的准备、毕业论文和设计的指导、实习实践基地的安排等等。如果招收了大量不懂中文的学生,还会涉及到更多的配套问题,比如学分制的完善、英文选课系统的建立、中英文网站的同步更新维护、行政管理工作语言的英语化、文件通知的英文化、校园内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的英文指引、学生社团活动的英语含量等等。暨南大学有100多年的对外办学历史,但是,在满足全英语教学的需要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图书馆的英文参考书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指定的参考文献无法保证有藏书;有些课程很难找到相应的英语原版教材,比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和单证实务等课程,只能找到一些非常浅显的读物,必须靠教师自编讲义,短时间里难以保证质量;全英专业如临床医学的实习基地,迟迟不能建立,学生满脑袋的英语专业术语,在汉语环境里完全无法工作。
4. 教学效果问题——专业水平降低了吗?
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赞同者认为,全英语教学由于存在语言障碍,教师不能像中文讲课那样旁征博引,倾向于简化处理教学内容;而学生理解英语讲课内容不如中文内容透彻,能够真正消化吸收的部分更少,因此,导致专业水平下降。所谓“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反对者认为,全英语教学主要采用国外最新最受欢迎的专业教材,能够保证知识的系统权威和及时更新;国外原版教材语言风趣,案例丰富,能够更加吸引学生去阅读;国外原版教材配套的教辅材料非常丰富,有助于学生课外自学拓展。因此,学生的专业水平会更好。到底哪一方是正确的呢?这取决于专业水平评价指标的选取,这些指标有:考试成绩、奖学金、毕业论文、发表论文、研究生升学率、奖学金留学率、就业单位等等。
以暨南大学为例,如果以内招生的就业率衡量,全英语教学专业学生并不占优势。比较2005-2007三年的平均就业率,国际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就业率为83%,低于经济学院和珠海学院同专业的96%和90%;国际学院会计专业的就业率为95%,低于管理学院和珠海学院同专业的100%和96%;国际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就业率为83%,低于医学院的91%。但是,如果以内、外招学生的论文发表、奖学金留学率和就业单位衡量,全英语教学专业较之中文教学同专业的学生略有优势。国际学院至今已有4个专业的毕业生212人,其中,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三届毕业生109人,30%进入世界500强企业,20%到国外知名大学留学深造;会计学CGA有两届毕业生59人,20%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食品质量与安全第一届毕业生中,33%去国外知名大学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并获全额奖学金,33%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比较典型的事例如国际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一位学生在6年的大学期间发表全英文SCI论文6篇,荣获共青团中央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被德国柏林大学录取为全额奖学金医学博士生;会计学的一位学生在2005年全球CGA考试中国区中获得第一名,被邀请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介绍经验,现在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攻读研究生,获全额奖学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位学生被美国Illinois大学食品学院录取为全额奖学金的博士研究生,该学生于2005年在国际学院创办了SIFE-Jinan,连续两年组队参加SIFE比赛,获香港赛区冠军,中国赛区亚军的佳绩。④因此,英文授课与中文授课的学生专业水平孰高孰低,还有待更长时间和更加全面的数据分析。
四、问题的根源
大陆公立高校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这一点已经有不少全英语教学实践者进行过讨论[12][13], 但是,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全英语教学的定位不清楚,由此导致办学层次、模式、生源、学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师招聘、后勤服务等一系列问题。以暨南大学为例,开办国际学院的灵感来自于对荷兰大学实行英语教学的考察。但是,倡导者忽略了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比如荷兰人基本都能够讲英语,因此不存在教师不能用英语讲课的问题,也不存在英语环境缺乏的问题,而且,荷兰大学的全英语教学主要面向国际招生,属于典型的市场化教育服务出口。中国的语言环境不同,方言众多,普通话尚未完全推广,遑论英语。暨南大学的全英语教学属于国民本科教育系列,执行国家统一的招生和收费政策。⑤该校具体的办学模式是,国际学院负责学生管理、教务安排、英语强化、对外汉语、中国文化教育以及外籍教师管理等并提供全英语的管理服务环境,各专业学院负责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专业师资、课程建设、实验实习的制定与实施并对专业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从理论上讲,这种强强合作的管理模式既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全英语环境和多元文化氛围,又保证了学生专业学习的质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足够的投入,各专业院系缺乏财务上的激励,并不能真正引入高水平的师资,也没有充分履行专业管理的职责。其它在国民本科教育系列实行全英语教学实践的高校也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和困难,如中山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基本上是缓慢的封闭式自我发展。反观宁波诺丁汉大学、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联合学院等高校,由于举办全英语教学之初就明确了市场化发展策略,其招生、收费、管理等均按照市场化方式操作,基本不存在公立高校所面临的投入不足的问题,他们的师资问题也迎刃而解。
五、对策及结论
教学语言的选择问题,往高处讲是关于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看,只有殖民者才会强迫被殖民者使用殖民者的语言进行教育,以实现对殖民地在文化上、精神上、思想上的彻底征服。中国作为曾经的半殖民地,历史屈辱依然历历在目。从这个角度讲,大陆公立高校不宜对内招生实行全英语教学。从低处、现实的角度讲,教学语言的选择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培养人才的问题。公立高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使命,教育部提出本科部分专业实行外语(英语)教学的初衷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直接进行国际交流能力的新型人才。但是,如上所述,其一,良好的愿望需要恰当的制度和激励机制来保证实施;其二,大陆内招生接受全英语教学存在心理上和理解上难以逾越的障碍,即使暨南大学全英语专业的内招生都是高考中的佼佼者,包括单科考试状元也不例外;其三,实行全英语教学,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学语言,它还会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点在新闻财经类文科专业表现尤其突出,更通俗地讲,就是“洗脑”。从已经毕业的学生的去向分析,无论是读研还是就业,全英语教学专业基本上属于“出口导向型”,换言之,国家财政补贴培养的未必是预期中的“自己人”。
因此,我们认为,在国家教育经费投入极其紧张的现实情况下,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的人才应该通过低成本的双语教学等形式培养。⑥[14]公立高校本科全英语教学应实行市场化办学,遵循“谁受益谁付费,多受益多付费”的原则,实现投入高、产出优的良性循环。而且,生源不应该主要面向国内高中毕业生,而是应该逐渐转变为主要面向世界、面向海外,扩大留学生的招生规模,实现师资队伍和教育对象的国际化以及学习环境的英语化,做大在世界高等教育市场中的份额。按照量子化学泰斗潘毓刚教授的说法,“来料加工”才是中国高校全英语教学的正确发展方向。
注释:
①本观点得到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黄静波教授关于全英语教学的问卷调查结果的佐证。
②本段言论以及本文其它关于潘教授的引言均源自与潘毓刚教授的座谈讲话,作者自负文责。
③仅仅开设几门全英语授课课程的高校基本都没有提高学费,比如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汕头大学。
④本部分内容及数据均摘自国际学院迎接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院长工作报告。
⑤暨南大学2007年以后已经提高了收费标准,但是,体制内的其它问题依然存在。
⑥国际学院的内招生在毕业前的座谈会上希望内、外招生分班上课,认为内招生实行双语教学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12]张千帆.高校全英语教学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4).
[2][11][13]帅传敏.对高等院校全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
[3]朱文忠.对商务英语专业全英语教学模式的调查与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5(6).
[4]宇丽,唐明乔.关于高等院校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的一些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
[5]吕占峰,龙朝双.关于全英语化教学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2).
[6]陈先华等.护理学基础全英语教学实施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05(15).
[7]海云.法律英语课程全英语教学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5(6).
[8]蔡欢.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实行全英语教学的探讨[J].财会月刊(理论),2007(6).
[9]张晓冬等.医学专业课程开展全英语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5(4).
[10]李玉香等.留学生生理学全英语教学的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7(1).
[14]何自云.银行管理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