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106-01
每年的中招考试中,理科的成绩比较容易得高分,甚至满分,惟语文成绩高分的很少。尤其是农村的语文教学,由于学生接触的知识面窄,教学设备也不够先进,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班容量又大,成绩不容乐观。所以,提高农村语文教学质量就成了我们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语文课程改革以来,给我们的教学增添了许多新的活力和生机,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我们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课改目标,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本人在多年的课改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的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 用兴趣导航
如果学生感觉到语文的学习已经枯燥乏味了,那么语文绝不会学得太好。一旦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会带来无尽的动力,使语文成绩突飞猛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该把培养兴趣贯穿于每一次授课,以及整个教学过程中。当然,提高兴趣的办法有很多。在开学初,可告诉学生一句话:即使你的其他学科成绩极差,语文学科也可能达到班级第一的程度。首先给学生树立信心,帮助他们树立能学好语文的意识。然后教师每天都要以积极热情的精神面貌走进课堂,让学生感觉眼前一亮,用教师的情绪感染学生;师生共同投入到课堂中去,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学习。
语文最贴近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安排教学内容。于一定的情境中组织学生学习。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表演、讲故事、听音乐、动手操作、观看电影电视、利用幻灯片等。如教学语文版九年级《给女儿的信》一文,我让学生搜集不同的爱情故事、影片材料,课堂上交流体会,并让他们观看了《泰坦尼克号》,感受那份永恒的爱情,围绕校园故事让他们根据情景进行表演,学生们个个兴奋不已,争先恐后地登台表演,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从轻松的氛围和真实的材料中了解爱情的真谛,明了该如何面对爱情,从而达到了教育目的。
开展多样的活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古诗词的鉴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学生感受诗词中的豪情,这些都能叩醒学生那颗原本敏感的心灵。
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赛、故事会、社会实践、社会调查,都能激起学生对文化的崇拜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课堂与生活、课堂与社会联系起来,扩大学习空间,拓展知识天地,丰富文学思想。
二 用习惯保驾护航
学好语文要靠长期积累,兴趣可以提供一种热情,好的习惯才更重要。如摘抄习惯、写随笔心得习惯、有感情朗读的习惯,归结起来就是:多读、多思、多写的习惯。在学期初,我们就要把这种思想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有强烈的意识,并提出相应的细致要求,落到书面上,学生要有多个笔记本记录不同的内容,如:语文常识本、精彩内容摘抄本、随笔本、习作本、错题本等。
当然,做这些为的是积累素材、发现素材,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正确地阅读文章,如何写文章。笔者把它总结为:整体——局部——整体。在阅读中,首先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局部分析细节、层次、表现方法;最后还要回到整体分析文章中心、写作意图。写一篇文章,先从整体上确定立意和文体;再安排好布局、首尾、各个段落的内容、人物和环境的刻画、选好亮点;最后再回过头看整篇文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习惯有了,方法有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就容易了,堪称事半功倍。
三 用情感实现突破
回顾这几年的语文教学,笔者非常深切地体会到:阅读水平高和作文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是心思细腻,懂得感情的人。只有有情的人,才会用心去读并读懂别人文章的内涵,从而产生共鸣;也只有有情的人,才能够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给别人带来心灵的感染和触动。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阅读和写作必须有生活素材的积累。生活就是其源头,生活是蕴藏语言的宝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知生活,去深层洞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体味纷繁复杂的社会人生,在感知中融进自己的理性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充于内而欲达于外。当学生感触多了,情感多了,就有了读和写的动机,有了表达的渴望。因此教师要善于找到切入点,用情教学,用情去分析每一篇文章,用情去讲读每一篇学生习作。在语文版《家》中体验乡土情结,在《我爱这土地》中体验爱国情结,在《故乡》中体会人情冷暖,在《出师表》中体验耿耿忠心等。
通过教学,把语文课程转化为学生情感的体验、思想的净化与升华,通过不同的课文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使语文学科成为知识、能力和情感并重的学科,使教师成为知识、能力、情感并重的教师。
总之,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扬弃传统教学方法,农村语文教学并不是没有出路,教师要在实践中增加自己的知识容量,坚定信念,不断接受新思想,那么,农村语文教学就不再迷茫,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
每年的中招考试中,理科的成绩比较容易得高分,甚至满分,惟语文成绩高分的很少。尤其是农村的语文教学,由于学生接触的知识面窄,教学设备也不够先进,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班容量又大,成绩不容乐观。所以,提高农村语文教学质量就成了我们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语文课程改革以来,给我们的教学增添了许多新的活力和生机,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我们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课改目标,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本人在多年的课改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的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 用兴趣导航
如果学生感觉到语文的学习已经枯燥乏味了,那么语文绝不会学得太好。一旦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会带来无尽的动力,使语文成绩突飞猛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该把培养兴趣贯穿于每一次授课,以及整个教学过程中。当然,提高兴趣的办法有很多。在开学初,可告诉学生一句话:即使你的其他学科成绩极差,语文学科也可能达到班级第一的程度。首先给学生树立信心,帮助他们树立能学好语文的意识。然后教师每天都要以积极热情的精神面貌走进课堂,让学生感觉眼前一亮,用教师的情绪感染学生;师生共同投入到课堂中去,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学习。
语文最贴近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安排教学内容。于一定的情境中组织学生学习。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表演、讲故事、听音乐、动手操作、观看电影电视、利用幻灯片等。如教学语文版九年级《给女儿的信》一文,我让学生搜集不同的爱情故事、影片材料,课堂上交流体会,并让他们观看了《泰坦尼克号》,感受那份永恒的爱情,围绕校园故事让他们根据情景进行表演,学生们个个兴奋不已,争先恐后地登台表演,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从轻松的氛围和真实的材料中了解爱情的真谛,明了该如何面对爱情,从而达到了教育目的。
开展多样的活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古诗词的鉴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学生感受诗词中的豪情,这些都能叩醒学生那颗原本敏感的心灵。
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赛、故事会、社会实践、社会调查,都能激起学生对文化的崇拜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课堂与生活、课堂与社会联系起来,扩大学习空间,拓展知识天地,丰富文学思想。
二 用习惯保驾护航
学好语文要靠长期积累,兴趣可以提供一种热情,好的习惯才更重要。如摘抄习惯、写随笔心得习惯、有感情朗读的习惯,归结起来就是:多读、多思、多写的习惯。在学期初,我们就要把这种思想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有强烈的意识,并提出相应的细致要求,落到书面上,学生要有多个笔记本记录不同的内容,如:语文常识本、精彩内容摘抄本、随笔本、习作本、错题本等。
当然,做这些为的是积累素材、发现素材,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正确地阅读文章,如何写文章。笔者把它总结为:整体——局部——整体。在阅读中,首先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局部分析细节、层次、表现方法;最后还要回到整体分析文章中心、写作意图。写一篇文章,先从整体上确定立意和文体;再安排好布局、首尾、各个段落的内容、人物和环境的刻画、选好亮点;最后再回过头看整篇文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习惯有了,方法有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就容易了,堪称事半功倍。
三 用情感实现突破
回顾这几年的语文教学,笔者非常深切地体会到:阅读水平高和作文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是心思细腻,懂得感情的人。只有有情的人,才会用心去读并读懂别人文章的内涵,从而产生共鸣;也只有有情的人,才能够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给别人带来心灵的感染和触动。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阅读和写作必须有生活素材的积累。生活就是其源头,生活是蕴藏语言的宝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知生活,去深层洞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体味纷繁复杂的社会人生,在感知中融进自己的理性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充于内而欲达于外。当学生感触多了,情感多了,就有了读和写的动机,有了表达的渴望。因此教师要善于找到切入点,用情教学,用情去分析每一篇文章,用情去讲读每一篇学生习作。在语文版《家》中体验乡土情结,在《我爱这土地》中体验爱国情结,在《故乡》中体会人情冷暖,在《出师表》中体验耿耿忠心等。
通过教学,把语文课程转化为学生情感的体验、思想的净化与升华,通过不同的课文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使语文学科成为知识、能力和情感并重的学科,使教师成为知识、能力、情感并重的教师。
总之,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扬弃传统教学方法,农村语文教学并不是没有出路,教师要在实践中增加自己的知识容量,坚定信念,不断接受新思想,那么,农村语文教学就不再迷茫,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