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科学教师又该如何进行实验教学?下面,就科学实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实验中加强指导、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在进行科学实验探究时,根据小学生的已有经验。在他们熟悉的周围生活中选取有关的内容,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说一说、想一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练习方法,为后继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小学科学课的教材设计的十分的灵活,给教师有充分挖掘和创新的空间,因此,教师不要为教教材而教,而要在充分理解教材思路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践出发,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亲历”的环境。如在《电磁铁》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1)上课前,我把大头针放入透明的玻璃杯中,然后用铁钉将大头针吸取,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2)出示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制电磁铁,实验中还有什么发现?(3)学生分小组设计探究“电能产生磁”,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了探索的环境,提高学生探索的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主动、积极去探索新知。
2. 实验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1)首先明确实验目的及观察任务。在观察事物、做一件事前,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也就是让他们明白为了研究什么做这个实验,明确观察任务。学生都有好奇心,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但是,学生又不知该如何去发现,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特别是用眼睛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
(2)其次明确操作过程,实验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每个学生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或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明确操作过程。为了不遏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明确操作过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设计研究方案。把实验设计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不失时机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自己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探究实验探究中发现的问题,从而学习科学知识。在学生设计实验时,教师不要进行多余的干预,更不能让学生按照线索寻找。事实证明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自己设计一些实验,是的确有成效的。如教学《抵抗弯曲》一课时,要根据准备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围绕纸横梁抗弯曲的因素这一问题去思考,设计出探究的方案并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再给予他们充分时间自行探究小组实验。进行汇报时我就看到了可喜的一面:除了书上的方法外,有的小组还只用其他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无疑这些探索给学生带来深刻的体会,得到的结论是多样的,但都是真实的。我们不必苛求得出的结论是否标准,而在于学生获得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和自主探索的方法,并从中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
总之、教师要站在更高的层面思考自己的学科课程,把自己所从事的实验教学活动理解为完成课程内容的一部分,真正发扬学生主人翁精神,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素质的提高,为了学科课程的高效落实,确立正确的教学观,更新学科理念,发展学科的同时,发展自己,无愧于自己的教育人生。
1. 实验中加强指导、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在进行科学实验探究时,根据小学生的已有经验。在他们熟悉的周围生活中选取有关的内容,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说一说、想一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练习方法,为后继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小学科学课的教材设计的十分的灵活,给教师有充分挖掘和创新的空间,因此,教师不要为教教材而教,而要在充分理解教材思路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践出发,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亲历”的环境。如在《电磁铁》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1)上课前,我把大头针放入透明的玻璃杯中,然后用铁钉将大头针吸取,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2)出示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制电磁铁,实验中还有什么发现?(3)学生分小组设计探究“电能产生磁”,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了探索的环境,提高学生探索的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主动、积极去探索新知。
2. 实验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1)首先明确实验目的及观察任务。在观察事物、做一件事前,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也就是让他们明白为了研究什么做这个实验,明确观察任务。学生都有好奇心,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但是,学生又不知该如何去发现,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特别是用眼睛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
(2)其次明确操作过程,实验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每个学生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或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明确操作过程。为了不遏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明确操作过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设计研究方案。把实验设计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不失时机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自己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探究实验探究中发现的问题,从而学习科学知识。在学生设计实验时,教师不要进行多余的干预,更不能让学生按照线索寻找。事实证明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自己设计一些实验,是的确有成效的。如教学《抵抗弯曲》一课时,要根据准备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围绕纸横梁抗弯曲的因素这一问题去思考,设计出探究的方案并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再给予他们充分时间自行探究小组实验。进行汇报时我就看到了可喜的一面:除了书上的方法外,有的小组还只用其他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无疑这些探索给学生带来深刻的体会,得到的结论是多样的,但都是真实的。我们不必苛求得出的结论是否标准,而在于学生获得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和自主探索的方法,并从中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
总之、教师要站在更高的层面思考自己的学科课程,把自己所从事的实验教学活动理解为完成课程内容的一部分,真正发扬学生主人翁精神,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素质的提高,为了学科课程的高效落实,确立正确的教学观,更新学科理念,发展学科的同时,发展自己,无愧于自己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