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实践证明,在美术欣赏活动过程中,当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更新教学观念,美术欣赏活动定能在幼儿园顺利开展。
关键词 线描画欣赏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理念 幼儿心理特点
一般的美术活动在幼儿园已经很普遍,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接触过水粉、蜡笔、毛笔画等绘画工具。在绘画时也运用各种技能进行绘画,如:对称、重叠、隐藏等。而进行美术的欣赏活动还是第一次,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在进行线条画欣赏的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作品、如何把名家的作品介绍给幼儿使幼儿感受作品的美、如何幼儿根据作品的内涵并进行再创作,是美术欣赏活动的真谛。我把线描画欣赏作为课题的研究对象,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选择适合幼儿的线描画作品
如何选择适合幼儿的线描画作品是进行欣赏活动的关键所在。线描画作品有很多,第一类是一些名家写生素描时的花乌鱼虫动物等;第二类是一些民间的年画、绣样、壁画等;第三类是一些抽象派名家的作品。在精选幼儿欣赏对象时,我进行了一个调查。调查结果可以证明幼儿对一些抽象的线描画作品比较感兴趣。做了这样的一个抽样调查以后,我可以为中班幼儿的欣赏水平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年龄越小的孩子们他们更喜欢自由的想象,男孩和女孩子所喜爱作品的侧重点也不同。可以看出女孩对一些刺绣花图样、花花草草等很感兴趣,男孩子们对一些猛兽和年画很感兴趣。但是当教师出示抽象画时,男女反应都是一样的,因为抽象化的线描画作品可以给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他们在交谈讨论中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且从这个调查中对接下来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中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幼儿呈现不同风格的作品。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使幼儿感受作者的所表达的含义及幼儿感受作品的美
1.理解作品的含义。作者在创作作品时都有他的深刻含义,之所以人们把这幅作品作为名作供人欣赏,就一定有它特殊的背景。就象毕加素的作品《女人的头像》、丢勒的作品《母亲》等。在欣赏这一类作品时由于头像细节的变化不容易被幼儿发现,所以在欣赏时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出那个时代的生活背景,让幼儿与那个时代的人的脸进行对比,并把当时所发生的事情用幼儿所能听懂的语言编成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们听。
2.感受作品的美。在更多时候我们是让幼儿欣赏一些美的东西。而美不是我们来评价的,是由幼儿自己去体会的。一幅作品是否受到幼儿的喜爱,从他们的眼神中就能看的出来。在我的收集中有一些装饰性的抽象作品,这些作品在幼儿面前时,给孩子们的感觉就是忽近忽远、忽大忽小。给人有一种空间感十足、具有遐想的感触。所以在指导幼儿欣赏这些作品时我让幼儿观察远处和近处的事物,靠自己的切身感受来理解作品,感受作品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在这些作品中线条的运用灵活多变,黑白色块的巧妙搭配使作品丰富,所以在让幼儿看清作品细节变化时,运用多媒体课缩小放大的功能,让幼儿清晰的看到作者线的变化及黑白色块的搭配。
在欣赏一些民间作品时则采用民乐的介入让幼儿进行欣赏,通过这个辅助手段幼儿能在音乐的背景下感受作品的飘逸、奔腾之美。在欣赏中国的年画时,很多是一些门神,他们的表情有的彪悍,有的滑稽,有的则清秀。在欣赏这些作品时我采用了京剧的武生、小生等曲目作为背景,幼儿很喜欢,而且当每个人物出现时通过不同的音乐风格,孩子们一下子就理解了其人物的性格。这样欣赏的难点就游刃有余的解决了。在欣赏旧时女子做女红时的描红,花样子大多是些单个石榴牡丹、鱼戏莲,我们可以用琵琶名曲《十面埋伏》或者古筝曲《高山流水》来作为背景音乐,通过这首乐曲时快时慢、时有时无的感觉来欣赏苏绣的花样。之所以采用江南丝竹作为背景音乐,这是因为这些乐器、苏绣都是我们江南的特色,很适合欣赏这幅作品。以音乐创设情境,主要在于情绪氛围的烘托。根据作品内容和风格以古筝、曲笛或是古琴音乐做背景,让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效果烘托出悠悠远古、淡雅高洁的情景氛围来,促使幼儿全身心的进入画面欣赏,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体验艺术真谛。
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再创作
欣赏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幼儿创作打好基础,幼儿学会了欣赏才能有所想法并进行创作。所以在很多欣赏活动的最后都有一个创作的环节(包括音乐欣赏)。创作不是临摹,是让幼儿在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也就是让幼儿把自己所理解的、所感受的、类似的经历进行创作,这个创作可以是绘画的,可以是手工的,可以是肢体的等各种表现方式。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引导幼儿更好的去表现。所以首先要了解给孩子们;其次语言的引导要巧妙;再次教师的教学手段要丰富多样。
幼儿的潜力是无穷的。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创新,才能使美术欣赏活动成为幼儿欣赏美的过程。
关键词 线描画欣赏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理念 幼儿心理特点
一般的美术活动在幼儿园已经很普遍,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接触过水粉、蜡笔、毛笔画等绘画工具。在绘画时也运用各种技能进行绘画,如:对称、重叠、隐藏等。而进行美术的欣赏活动还是第一次,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在进行线条画欣赏的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作品、如何把名家的作品介绍给幼儿使幼儿感受作品的美、如何幼儿根据作品的内涵并进行再创作,是美术欣赏活动的真谛。我把线描画欣赏作为课题的研究对象,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选择适合幼儿的线描画作品
如何选择适合幼儿的线描画作品是进行欣赏活动的关键所在。线描画作品有很多,第一类是一些名家写生素描时的花乌鱼虫动物等;第二类是一些民间的年画、绣样、壁画等;第三类是一些抽象派名家的作品。在精选幼儿欣赏对象时,我进行了一个调查。调查结果可以证明幼儿对一些抽象的线描画作品比较感兴趣。做了这样的一个抽样调查以后,我可以为中班幼儿的欣赏水平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年龄越小的孩子们他们更喜欢自由的想象,男孩和女孩子所喜爱作品的侧重点也不同。可以看出女孩对一些刺绣花图样、花花草草等很感兴趣,男孩子们对一些猛兽和年画很感兴趣。但是当教师出示抽象画时,男女反应都是一样的,因为抽象化的线描画作品可以给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他们在交谈讨论中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且从这个调查中对接下来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中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幼儿呈现不同风格的作品。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使幼儿感受作者的所表达的含义及幼儿感受作品的美
1.理解作品的含义。作者在创作作品时都有他的深刻含义,之所以人们把这幅作品作为名作供人欣赏,就一定有它特殊的背景。就象毕加素的作品《女人的头像》、丢勒的作品《母亲》等。在欣赏这一类作品时由于头像细节的变化不容易被幼儿发现,所以在欣赏时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出那个时代的生活背景,让幼儿与那个时代的人的脸进行对比,并把当时所发生的事情用幼儿所能听懂的语言编成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们听。
2.感受作品的美。在更多时候我们是让幼儿欣赏一些美的东西。而美不是我们来评价的,是由幼儿自己去体会的。一幅作品是否受到幼儿的喜爱,从他们的眼神中就能看的出来。在我的收集中有一些装饰性的抽象作品,这些作品在幼儿面前时,给孩子们的感觉就是忽近忽远、忽大忽小。给人有一种空间感十足、具有遐想的感触。所以在指导幼儿欣赏这些作品时我让幼儿观察远处和近处的事物,靠自己的切身感受来理解作品,感受作品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在这些作品中线条的运用灵活多变,黑白色块的巧妙搭配使作品丰富,所以在让幼儿看清作品细节变化时,运用多媒体课缩小放大的功能,让幼儿清晰的看到作者线的变化及黑白色块的搭配。
在欣赏一些民间作品时则采用民乐的介入让幼儿进行欣赏,通过这个辅助手段幼儿能在音乐的背景下感受作品的飘逸、奔腾之美。在欣赏中国的年画时,很多是一些门神,他们的表情有的彪悍,有的滑稽,有的则清秀。在欣赏这些作品时我采用了京剧的武生、小生等曲目作为背景,幼儿很喜欢,而且当每个人物出现时通过不同的音乐风格,孩子们一下子就理解了其人物的性格。这样欣赏的难点就游刃有余的解决了。在欣赏旧时女子做女红时的描红,花样子大多是些单个石榴牡丹、鱼戏莲,我们可以用琵琶名曲《十面埋伏》或者古筝曲《高山流水》来作为背景音乐,通过这首乐曲时快时慢、时有时无的感觉来欣赏苏绣的花样。之所以采用江南丝竹作为背景音乐,这是因为这些乐器、苏绣都是我们江南的特色,很适合欣赏这幅作品。以音乐创设情境,主要在于情绪氛围的烘托。根据作品内容和风格以古筝、曲笛或是古琴音乐做背景,让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效果烘托出悠悠远古、淡雅高洁的情景氛围来,促使幼儿全身心的进入画面欣赏,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体验艺术真谛。
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再创作
欣赏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幼儿创作打好基础,幼儿学会了欣赏才能有所想法并进行创作。所以在很多欣赏活动的最后都有一个创作的环节(包括音乐欣赏)。创作不是临摹,是让幼儿在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也就是让幼儿把自己所理解的、所感受的、类似的经历进行创作,这个创作可以是绘画的,可以是手工的,可以是肢体的等各种表现方式。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引导幼儿更好的去表现。所以首先要了解给孩子们;其次语言的引导要巧妙;再次教师的教学手段要丰富多样。
幼儿的潜力是无穷的。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创新,才能使美术欣赏活动成为幼儿欣赏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