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认识的所有uper middle class的美国人中(无论美国本土还是欧亚移民),没有一个真的对他们的孩子实行什么国内人误解的“快乐教育”。美国之所以似乎比国内压力小、生活好,完全不是他们的教育成功,而是二战之后作为战胜国,之前的工业化基础打得好,人少资源多,竞争压力小,不用千万人挤独木舟地拼杀,而非什么教育有捷径,可以从小做公主梦以后就能成功。在美国,其实和中国一样,每个成功的人,各有特长各有途径,但是有一条:没有一个人不能吃苦。
大家都知道,在美国,医生是最受尊敬、收入也几乎是最高的一个行业。一个白人医生朋友曾告诉我,他的四个孩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4岁,大孩子在南加最好的私立学校读中学二年级,学三种语言,外加学弹钢琴、拉小提琴,并且每天早上五点半准时起床游泳。孩子妈妈是科学家,夜里有时候需要加班,所以不会早上起来给每个孩子做饭,12岁的姐姐会自己烤面包、洗水果,带吃的东西去上学。
最小的孩子4岁半,如今也已经开始学西班牙语、画画、踢足球。这些都是孩子自己选择的,但是选择之后就不许耍赖。我朋友允许孩子选择学或者不学,学什么,但是一旦开始,必须坚持,因为他和太太都坚信没有任何一种兴趣,可以纯粹快乐地坚持。当孩子面对的是练习画画还是看iPad动画片的时候,没有一个小朋友可以完全抵御诱惑,哪怕是最喜欢的踢球或者画画—因为这些需要努力才能提高。然而他们坚持监督孩子必须完成每天的作业(包括4岁的这个),等孩子有了进步,那种快乐,会加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帮孩子走出第一步,坚持到他的成绩让他更加自信,这是父母的责任。
美国的教育方针,事实上对家长给孩子的付出的要求,更高。很多父母在孩子小学期间选择了半职工作,或者时间灵活的工作,下午三点就接走孩子,去参加兴趣班。孩子小时候总是会在有困难时退缩,不愿意练习,很多时候妈妈必须陪练……然而,等孩子上床睡觉之后,夫妻二人一起在书房打开电脑加班的大有人在。
关于国外教育,越来越多早期的中国移民家庭开始在网上抨击那些三流写手、短期到访者和交换生构建的“美好教育”蓝图,并斥之为“不负责任,哗众取宠”。我们或许真有必要认识真实的美国教育。有一句话也许是一针见血:中国卓越在分数上,美国卓越在能力上!而两者所需的付出是一致的。《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带给我们对教育的思考远在剧情之外。
大家都知道,在美国,医生是最受尊敬、收入也几乎是最高的一个行业。一个白人医生朋友曾告诉我,他的四个孩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4岁,大孩子在南加最好的私立学校读中学二年级,学三种语言,外加学弹钢琴、拉小提琴,并且每天早上五点半准时起床游泳。孩子妈妈是科学家,夜里有时候需要加班,所以不会早上起来给每个孩子做饭,12岁的姐姐会自己烤面包、洗水果,带吃的东西去上学。
最小的孩子4岁半,如今也已经开始学西班牙语、画画、踢足球。这些都是孩子自己选择的,但是选择之后就不许耍赖。我朋友允许孩子选择学或者不学,学什么,但是一旦开始,必须坚持,因为他和太太都坚信没有任何一种兴趣,可以纯粹快乐地坚持。当孩子面对的是练习画画还是看iPad动画片的时候,没有一个小朋友可以完全抵御诱惑,哪怕是最喜欢的踢球或者画画—因为这些需要努力才能提高。然而他们坚持监督孩子必须完成每天的作业(包括4岁的这个),等孩子有了进步,那种快乐,会加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帮孩子走出第一步,坚持到他的成绩让他更加自信,这是父母的责任。
美国的教育方针,事实上对家长给孩子的付出的要求,更高。很多父母在孩子小学期间选择了半职工作,或者时间灵活的工作,下午三点就接走孩子,去参加兴趣班。孩子小时候总是会在有困难时退缩,不愿意练习,很多时候妈妈必须陪练……然而,等孩子上床睡觉之后,夫妻二人一起在书房打开电脑加班的大有人在。
关于国外教育,越来越多早期的中国移民家庭开始在网上抨击那些三流写手、短期到访者和交换生构建的“美好教育”蓝图,并斥之为“不负责任,哗众取宠”。我们或许真有必要认识真实的美国教育。有一句话也许是一针见血:中国卓越在分数上,美国卓越在能力上!而两者所需的付出是一致的。《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带给我们对教育的思考远在剧情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