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的职责到底是什么?是教给学生知识,还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抑或是其他?本文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方面阐释了如何培养学生们质疑问难的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质疑问难能力 培养方法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和鼓励学生发扬首创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今天,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学生越来越不会质疑问难,或者是越来越懒得质疑问难了。从教七年来,问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每次课堂上都要重复几次:“还有什么问题吗?”结果他们总是沉默不语。思索许久,我决定主动“出击”,“逼”我的学生们“质疑问难”。要怎么做呢?
一、布置预习,在阅读中培养质疑问难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说的是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阅读文章,在阅读中产生疑问,而疑问又促使其进一步思考、探索、解决疑问。这就是一个从无疑到有疑问再到无疑的反复循环的思维过程。而且提出的问题质量越高,问题解决得越好,人的思维就越具有创新。在预习中我采取了预习引疑的方法,提出预习提纲,以启发学生思考,希望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如布置预习《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时,先让学生自学课文,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到课堂上就可以发问,并就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结果就发现了一些问题:1.阿长遭遇过什么不幸?2.为什么要“我”元旦清晨一开口就对她说“恭喜恭喜”?3.鲁迅小时候觉得是一种磨难,现在是怎样理解阿长的?再让学生讨论回答,学生们解决不了的,老师在课堂上再集中精讲。如此长期坚持,学生就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二、课堂组织讨论,在教学中培养质疑问难精神能力
在预习课文时,学生已按照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还有一些疑难问题,那么在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带着问题教学课文,既弄清问题所在,又引导学生主动探讨,自助学会知识,解决疑问。同时,通过讨论,学生还能同中见异,异中见同,会发现一些问题,培养并提高质疑问难能力。例如教学《背影》一文,有的同学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20岁的大男孩是不是还要父亲的照顾,而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于是分组进行讨论,同学们对这样一个问题都很感兴趣,讨论起来热情很高。十余分钟后,各组派代表在班内交流。有的说:“长这么大,还没有出过远门,一直在家门口上学,文中的场景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我还是比较理解作者的这种行为。想想吧,年迈的父亲动作已有些迟缓,对儿子的远行还是有点不放心,还尽量想帮作者再做些事,怎不令人感动呢?其实,作者流泪也许不止是因为感动,而是因为他在这一刻理解了父亲,觉得父亲也很不容易吧!”也有的说:“也许我还没有这么细腻的心思,从来没有认真去想过这些,在我看来,父亲对于儿子所做的这些事都是稀松平常的小事,我平时根本都没有去在意过,爸爸每次回来给我买东西,为我做这做那,我都是坦然接受,从来没有考虑到爸爸的感受,现在学了这篇课文,我以后也要学着去关心爸爸的。”还有的说:“我不怀疑这一点,也理解这一点,因为我了解朱自清,从小我就读过他很多的文章,尤其是他的散文,我知道他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流泪很正常,二是我自己的父母都在很远的地方工作,每年我们都是聚少离多,每一次分离,我都会伤心好几天。学了这篇课文,我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加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等等。对每一位代表的发言,同学们都给以了热烈的掌声,都更加热爱交流了,也更喜欢问问题了。而对于这类问题的回答,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教师就要给予肯定,以此鼓励学生的首创精神。当然,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教师一定要引导他们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发言而不是广面的“求异”。否则,就偏离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堂讨论就会变成漫无目的的“随意谈”,也就无从培养学生的真正的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家庭作业,在练习中培养质疑问难能力
目前,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在做作业时,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老师,不假思索地抄作业,这就谈不上在做作业的时候质疑问难了。有些学生甚至在抄作业的时候抄错了行,闹出不少笑话。啼笑之于,我很有感触,这种作业还有意义吗?简直就是在浪费孩子们的时间和生命。为此,我想教师一定要有魄力,在布置作业时要尽量少而精,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做去思考。作为阅读课文的作业,一是适当布置课外观察和写作文的作业。例如,教学《芦苇荡》一文,可让学生们结合课文的写作方法,布置一些作文练习题目。如,了解一下你周围有哪些健在的老红军、老八路、老解放军、老志愿军等革命老人,然后登门拜访,听听他们对那段峥嵘岁月的回忆,然后整理成一篇文章,并在家长的指导下,认真修改润色。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必能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必能培养问问题的精神。二是可以布置学生阅读课外书,鼓励学生读读划划,学学写批注,等等。这样,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就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长期坚持下去,必有成效。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就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途径,促进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江苏省八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质疑问难能力 培养方法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和鼓励学生发扬首创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今天,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学生越来越不会质疑问难,或者是越来越懒得质疑问难了。从教七年来,问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每次课堂上都要重复几次:“还有什么问题吗?”结果他们总是沉默不语。思索许久,我决定主动“出击”,“逼”我的学生们“质疑问难”。要怎么做呢?
一、布置预习,在阅读中培养质疑问难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说的是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阅读文章,在阅读中产生疑问,而疑问又促使其进一步思考、探索、解决疑问。这就是一个从无疑到有疑问再到无疑的反复循环的思维过程。而且提出的问题质量越高,问题解决得越好,人的思维就越具有创新。在预习中我采取了预习引疑的方法,提出预习提纲,以启发学生思考,希望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如布置预习《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时,先让学生自学课文,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到课堂上就可以发问,并就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结果就发现了一些问题:1.阿长遭遇过什么不幸?2.为什么要“我”元旦清晨一开口就对她说“恭喜恭喜”?3.鲁迅小时候觉得是一种磨难,现在是怎样理解阿长的?再让学生讨论回答,学生们解决不了的,老师在课堂上再集中精讲。如此长期坚持,学生就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二、课堂组织讨论,在教学中培养质疑问难精神能力
在预习课文时,学生已按照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还有一些疑难问题,那么在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带着问题教学课文,既弄清问题所在,又引导学生主动探讨,自助学会知识,解决疑问。同时,通过讨论,学生还能同中见异,异中见同,会发现一些问题,培养并提高质疑问难能力。例如教学《背影》一文,有的同学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20岁的大男孩是不是还要父亲的照顾,而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于是分组进行讨论,同学们对这样一个问题都很感兴趣,讨论起来热情很高。十余分钟后,各组派代表在班内交流。有的说:“长这么大,还没有出过远门,一直在家门口上学,文中的场景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我还是比较理解作者的这种行为。想想吧,年迈的父亲动作已有些迟缓,对儿子的远行还是有点不放心,还尽量想帮作者再做些事,怎不令人感动呢?其实,作者流泪也许不止是因为感动,而是因为他在这一刻理解了父亲,觉得父亲也很不容易吧!”也有的说:“也许我还没有这么细腻的心思,从来没有认真去想过这些,在我看来,父亲对于儿子所做的这些事都是稀松平常的小事,我平时根本都没有去在意过,爸爸每次回来给我买东西,为我做这做那,我都是坦然接受,从来没有考虑到爸爸的感受,现在学了这篇课文,我以后也要学着去关心爸爸的。”还有的说:“我不怀疑这一点,也理解这一点,因为我了解朱自清,从小我就读过他很多的文章,尤其是他的散文,我知道他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流泪很正常,二是我自己的父母都在很远的地方工作,每年我们都是聚少离多,每一次分离,我都会伤心好几天。学了这篇课文,我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加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等等。对每一位代表的发言,同学们都给以了热烈的掌声,都更加热爱交流了,也更喜欢问问题了。而对于这类问题的回答,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教师就要给予肯定,以此鼓励学生的首创精神。当然,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教师一定要引导他们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发言而不是广面的“求异”。否则,就偏离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堂讨论就会变成漫无目的的“随意谈”,也就无从培养学生的真正的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家庭作业,在练习中培养质疑问难能力
目前,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在做作业时,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老师,不假思索地抄作业,这就谈不上在做作业的时候质疑问难了。有些学生甚至在抄作业的时候抄错了行,闹出不少笑话。啼笑之于,我很有感触,这种作业还有意义吗?简直就是在浪费孩子们的时间和生命。为此,我想教师一定要有魄力,在布置作业时要尽量少而精,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做去思考。作为阅读课文的作业,一是适当布置课外观察和写作文的作业。例如,教学《芦苇荡》一文,可让学生们结合课文的写作方法,布置一些作文练习题目。如,了解一下你周围有哪些健在的老红军、老八路、老解放军、老志愿军等革命老人,然后登门拜访,听听他们对那段峥嵘岁月的回忆,然后整理成一篇文章,并在家长的指导下,认真修改润色。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必能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必能培养问问题的精神。二是可以布置学生阅读课外书,鼓励学生读读划划,学学写批注,等等。这样,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就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长期坚持下去,必有成效。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就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途径,促进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江苏省八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