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入党动机是大学生入党的内部动力,是甄别党员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为例,采用访谈法,旨在分析同一名党员(含预备)在不同发展阶段其入党动机的变化;以及不同个体在同一发展阶段,其入党动机的异同,并结合实际,提出针对性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入党动机;发展阶段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2-0040-02
一、研究意义
现有相关研究多采用问卷的形式。本研究采用访谈,通过编码与分析,深入探析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以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研究选取了艺创、外文、公管共24名个体进行访谈:6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发展对象、6名预备党员、9名正式党员。
三、研究发现
1.同一党员/预备党员情况
(1)同一党员(含预备)在不同发展阶段,其入党动机呈现动态化。不同阶段的党课培训、社会实践等会对个体的入党动机产生深刻的影响,个体在向党组织靠拢的过程中,入党动机会有所完善。
每学期对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党课培训,使个体思想得以端正,对党的认识逐步加深,更加清晰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党内知识(C10、C11、C12、C13、C14、C17);认清了自我身份,明白了党员的职责(C15)。
个案C24具体说明了自己在成为党员的过程中,入党动机的变化:
“党课培训对自己的影响蛮大的,使自己由一个懵懂的、充满私欲的人,蜕变到作为一名党员。”
积极分子阶段:“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政党,如果我能够加入这个党组织,就意味着有机会与许多优秀的党员接触。”
正式党员阶段:“我之所以要入党,是因为它是一个伟大、光荣的党,我要为中国的胜利腾飞、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出一分微薄的力量。”
在成为预备党员之前,为系内党建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的C20这样阐释:
“(我的)入党动机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入党积极分子有一年考察期,然后是发展对象,发展对象阶段很短,到预备党员、正式党员,我以优秀党员的标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课外的实践活动,个体有机会接触到校外的优秀党员,入党动机更加端正;在实践中,自我态度、意识、信念得以升华,党性修养更加深刻(C21)。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教化了个体的入党动机和党性修养。
“暑假支教调研活动,接触到的人、事、物,使自己深刻地了解了党员的特征和奉献精神,自己的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更加坚定(C12)。”
“在我具体的实际生活中,我去街道办办事,不满意街道办员工的工作态度,自己想成为一名态度良好、为人民服务的员工,就写了入党申请书,现在是一名预备党员,自己的态度、意识和动机都得到了升华(C14)。”
参军入伍作为一项特殊的实践活动,坚定了C16、C17的党性修养,完全认可中国共产党,想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C16、C17)。
(2)主要动因和自我目标在个体整个入党过程中会更加明确和坚定。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环境和互动中,形成了对党的认知[1]:大学生党员是一种光辉形象,让学生党员更加规范自我行为和完善自我形象。
在部队中入党的C16回到学校后,成为班级班长,他在整个过程中用心帮助别人,他很享受这种初心和目标。C20和C21详细阐述了自己在入党过程中更加坚定了入党初心:
“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无论是作为团员还是接触党务,我都要把事情做好,很多时候我认为在我作为党员的时候,明确了很多东西,觉得这是我的一种信仰,作为一名党员要敢于奉献(C20)。”
“在生活上,我从大一担任班长,组织班级各种活动,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我的交流能力和服务意识;大二担任学班,能够为新生解决一系列入学的问题,也对提升自我交流(能力)有一定的帮助。我觉得入党之后可能会有一个更大的平台,也算是给我们的党做一份贡献吧(C21)。”
(3)个体的入党动机不是单个因素造成的,而是多个因素共同影响,并且不断发展着的。笔者在分析总结中,发现每一个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其入党动机都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
了解、认识党的各项知识(C10、C11、C12、C13、C14、C15、C17、C23)。
端正思想认识(C10、C16、C17、C20)。
进行自我实现,自我满足(C10、C21、C22)。
服务他人的使命感:帮助别人,服务别人(C10、C11、C16、C21)。
受他人的影响。家庭作为个体社会化的最初场域,家庭教育对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C11、C16、C17、C19、C21、C22)对我(入党)有一些期望,他们非常希望我入党,并引以为傲(C15)。”
“从祖父那一辈起,家中主要成员基本都是党员,关于党的进步书籍也非常多,我从小就看这些书,从孩童起就做了良好的启蒙(C23)。”
2.不同个体同一发展阶段情况
(1)相同入党动机。个体所处的环境对其的思想、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作为个体社会化的最初場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作选择、升迁的必要条件(C01、C03、C05、C07、C09、C11、C15)、党员角色的光辉形象和优秀品质(C02、C04、C06、C12、C13、C16、C17、C18、C19、C21、C22、C23、C24)、对党员的一种崇敬情怀(C16、C22)等是家庭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给予其的一种潜移默化影响。
党员身份的光环作用(C06、C07、C14、C22),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环境中、在社会互动关系[2]中形成了对党的认知: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占据很小的比例,党员身份是其优秀(C12)、先进(C16、C17)的象征。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学生中的先进力量,代表着言行一致、责任、担当、荣誉,能够帮助个体发挥自身优势,引导个体积极展示自我,以及获得肯定。 “党员”群体自身的约束力量(C01、C02、C09)、严格要求(C05、C08、C10、C20)是大学生想要加入党组织的另一个重要动机。“党员”意味着高标准、严要求,在当下自由舒适的大学环境中,学生普遍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成为党员的一系列过程能够督促学生变得更加优秀、主动、自觉。
(2)不同入党动机、他人、环境和社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和改变个体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正向的个人魅力和积极的社会实践,带给个体清晰的自我认知、正能量。
家人中是否有老红军对个体的入党动机有重要影响。C04、C11、C13、C17、C23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更加深刻,有足够的家国情怀和奉献意识;大学生党员身份也是一种学习精神、家庭文化的延续;对家人的怀念、尊敬与感激等也是大学生积极入党的动机。
利他主义情怀作为影响个体精神、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对个体的入党动机具有影响。C21、C19、C10、C11、C16很享受帮助他人的过程,以及自我被肯定的满足,成为党员使他们有更大、更好的平台去接触更多人,帮助更多同学,以实现更好的自我。
3.总结
在同一党员(含预备)的不同阶段,党课、实践等的学习,使其入党动机日臻完善。个体的入党动机是多方面的,在争取入党的过程中,其初衷会更加坚定;不同个体的同一发展阶段,其入党动机存在相同点和不同点,家人的影响、党员的优秀形象和约束作用是影響其入党的共同因素,红军后代、参军入伍、利他主义情怀是不同的影响因素。
四、研究建议
1.建立健全党员培养考察机制,注重多方面考察学生的入党动机
在现有培养联系人制度、支部会议讨论、全体党员面试、党校培训考试、审批上报公示等制度和程序的基础上,加强从社会实践、学习成绩、思想汇报等方面对学生入党动机的考察,严把入党质量观,形成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党务专员、党务助理、群众的层级考核体系,全方面考察学生的入党动机。
2.整体把握党员发展工作,合理布局党员年龄结构
现阶段,仍存在高年级的学生党员比例过高的情况,不利于全面开展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党务工作者应当结合实际,有效调整,积极发展低年级的优秀学生,逐步完善党员年龄结构。
3.开展丰富多彩、符合学生特征的党建教育活动
基层党务工作者要抓好党建促发展,以服务的态度、恰当的理念结合实际,创新党建活动。
参考文献:
[1]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李晓彤(1991—),女,辽宁盘锦人,硕士,辅导员,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青少年社会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入党动机;发展阶段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2-0040-02
一、研究意义
现有相关研究多采用问卷的形式。本研究采用访谈,通过编码与分析,深入探析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以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研究选取了艺创、外文、公管共24名个体进行访谈:6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发展对象、6名预备党员、9名正式党员。
三、研究发现
1.同一党员/预备党员情况
(1)同一党员(含预备)在不同发展阶段,其入党动机呈现动态化。不同阶段的党课培训、社会实践等会对个体的入党动机产生深刻的影响,个体在向党组织靠拢的过程中,入党动机会有所完善。
每学期对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党课培训,使个体思想得以端正,对党的认识逐步加深,更加清晰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党内知识(C10、C11、C12、C13、C14、C17);认清了自我身份,明白了党员的职责(C15)。
个案C24具体说明了自己在成为党员的过程中,入党动机的变化:
“党课培训对自己的影响蛮大的,使自己由一个懵懂的、充满私欲的人,蜕变到作为一名党员。”
积极分子阶段:“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政党,如果我能够加入这个党组织,就意味着有机会与许多优秀的党员接触。”
正式党员阶段:“我之所以要入党,是因为它是一个伟大、光荣的党,我要为中国的胜利腾飞、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出一分微薄的力量。”
在成为预备党员之前,为系内党建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的C20这样阐释:
“(我的)入党动机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入党积极分子有一年考察期,然后是发展对象,发展对象阶段很短,到预备党员、正式党员,我以优秀党员的标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课外的实践活动,个体有机会接触到校外的优秀党员,入党动机更加端正;在实践中,自我态度、意识、信念得以升华,党性修养更加深刻(C21)。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教化了个体的入党动机和党性修养。
“暑假支教调研活动,接触到的人、事、物,使自己深刻地了解了党员的特征和奉献精神,自己的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更加坚定(C12)。”
“在我具体的实际生活中,我去街道办办事,不满意街道办员工的工作态度,自己想成为一名态度良好、为人民服务的员工,就写了入党申请书,现在是一名预备党员,自己的态度、意识和动机都得到了升华(C14)。”
参军入伍作为一项特殊的实践活动,坚定了C16、C17的党性修养,完全认可中国共产党,想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C16、C17)。
(2)主要动因和自我目标在个体整个入党过程中会更加明确和坚定。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环境和互动中,形成了对党的认知[1]:大学生党员是一种光辉形象,让学生党员更加规范自我行为和完善自我形象。
在部队中入党的C16回到学校后,成为班级班长,他在整个过程中用心帮助别人,他很享受这种初心和目标。C20和C21详细阐述了自己在入党过程中更加坚定了入党初心:
“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无论是作为团员还是接触党务,我都要把事情做好,很多时候我认为在我作为党员的时候,明确了很多东西,觉得这是我的一种信仰,作为一名党员要敢于奉献(C20)。”
“在生活上,我从大一担任班长,组织班级各种活动,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我的交流能力和服务意识;大二担任学班,能够为新生解决一系列入学的问题,也对提升自我交流(能力)有一定的帮助。我觉得入党之后可能会有一个更大的平台,也算是给我们的党做一份贡献吧(C21)。”
(3)个体的入党动机不是单个因素造成的,而是多个因素共同影响,并且不断发展着的。笔者在分析总结中,发现每一个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其入党动机都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
了解、认识党的各项知识(C10、C11、C12、C13、C14、C15、C17、C23)。
端正思想认识(C10、C16、C17、C20)。
进行自我实现,自我满足(C10、C21、C22)。
服务他人的使命感:帮助别人,服务别人(C10、C11、C16、C21)。
受他人的影响。家庭作为个体社会化的最初场域,家庭教育对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C11、C16、C17、C19、C21、C22)对我(入党)有一些期望,他们非常希望我入党,并引以为傲(C15)。”
“从祖父那一辈起,家中主要成员基本都是党员,关于党的进步书籍也非常多,我从小就看这些书,从孩童起就做了良好的启蒙(C23)。”
2.不同个体同一发展阶段情况
(1)相同入党动机。个体所处的环境对其的思想、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作为个体社会化的最初場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作选择、升迁的必要条件(C01、C03、C05、C07、C09、C11、C15)、党员角色的光辉形象和优秀品质(C02、C04、C06、C12、C13、C16、C17、C18、C19、C21、C22、C23、C24)、对党员的一种崇敬情怀(C16、C22)等是家庭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给予其的一种潜移默化影响。
党员身份的光环作用(C06、C07、C14、C22),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环境中、在社会互动关系[2]中形成了对党的认知: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占据很小的比例,党员身份是其优秀(C12)、先进(C16、C17)的象征。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学生中的先进力量,代表着言行一致、责任、担当、荣誉,能够帮助个体发挥自身优势,引导个体积极展示自我,以及获得肯定。 “党员”群体自身的约束力量(C01、C02、C09)、严格要求(C05、C08、C10、C20)是大学生想要加入党组织的另一个重要动机。“党员”意味着高标准、严要求,在当下自由舒适的大学环境中,学生普遍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成为党员的一系列过程能够督促学生变得更加优秀、主动、自觉。
(2)不同入党动机、他人、环境和社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和改变个体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正向的个人魅力和积极的社会实践,带给个体清晰的自我认知、正能量。
家人中是否有老红军对个体的入党动机有重要影响。C04、C11、C13、C17、C23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更加深刻,有足够的家国情怀和奉献意识;大学生党员身份也是一种学习精神、家庭文化的延续;对家人的怀念、尊敬与感激等也是大学生积极入党的动机。
利他主义情怀作为影响个体精神、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对个体的入党动机具有影响。C21、C19、C10、C11、C16很享受帮助他人的过程,以及自我被肯定的满足,成为党员使他们有更大、更好的平台去接触更多人,帮助更多同学,以实现更好的自我。
3.总结
在同一党员(含预备)的不同阶段,党课、实践等的学习,使其入党动机日臻完善。个体的入党动机是多方面的,在争取入党的过程中,其初衷会更加坚定;不同个体的同一发展阶段,其入党动机存在相同点和不同点,家人的影响、党员的优秀形象和约束作用是影響其入党的共同因素,红军后代、参军入伍、利他主义情怀是不同的影响因素。
四、研究建议
1.建立健全党员培养考察机制,注重多方面考察学生的入党动机
在现有培养联系人制度、支部会议讨论、全体党员面试、党校培训考试、审批上报公示等制度和程序的基础上,加强从社会实践、学习成绩、思想汇报等方面对学生入党动机的考察,严把入党质量观,形成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党务专员、党务助理、群众的层级考核体系,全方面考察学生的入党动机。
2.整体把握党员发展工作,合理布局党员年龄结构
现阶段,仍存在高年级的学生党员比例过高的情况,不利于全面开展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党务工作者应当结合实际,有效调整,积极发展低年级的优秀学生,逐步完善党员年龄结构。
3.开展丰富多彩、符合学生特征的党建教育活动
基层党务工作者要抓好党建促发展,以服务的态度、恰当的理念结合实际,创新党建活动。
参考文献:
[1]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李晓彤(1991—),女,辽宁盘锦人,硕士,辅导员,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青少年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