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及发展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tgf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虛拟现实技术是让人们能够通过计算机对复杂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和交互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其在新闻业的应用近年来愈加引人注意。而笔者认为,它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前景就目前的趋势看来或许不止于此,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因此,以《丰收的变化》《饥饿的洛杉矶》《流离失所》三部虚拟现实报道作品为例,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分析这一报道形式的优点与不足,并就其发展趋势提出看法。
  关键词 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报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20-0008-02
  1 虚拟现实报道概述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也被应用到新闻当中,美国传媒界甘内特集团旗下《得梅因纪事报》此前在网站上推出了名为《丰收的变化》的大型解释性报道。此外,南加州大学互动媒体实验室制作了《饥饿的洛杉矶》,以及世界经济论坛委托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的讲述战争中儿童所遭遇的痛苦的视频《叙利亚项目》等。《纽约时报》也发布了其第一个虚拟现实项目《流离失所》。由此可见,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它在新闻传媒领域的应用前景从目前趋势来看相当可观。本文就将以《丰收的变化》《饥饿的洛杉矶》《流离失所》三个虚拟现实报道为例,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2 案例内容分析
  2.1 《饥饿的洛杉矶》
  《饥饿的洛杉矶》是前《新闻周刊》记者Nonny de la Pe?a的第一个虚拟现实新闻作品。作品讲述了在洛杉矶炎热8月里的一天,普通的美国公民常常对饥饿视而不见,但饥饿恰恰是这个国家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超过1/5的成年人正在遭受食物短缺引发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在儿童身上更为严重。尽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报道的事件,但是该事件在报纸、电视和网络上的报道却很难引起人们的共鸣甚至许多人不曾认为这个问题真的存在。因此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饥饿的洛杉矶》使观众置身于“现场”,让饥饿伴随着视觉、听觉和情感直扑而来,格外真实而震撼。《饥饿的洛杉矶》入选了2012年的圣丹斯电影节“新战线”展映单元,引起了轰动,许多人在结尾时留下了眼泪。很快,相关的慈善机构就收到了大量的捐款。Nonny表示:“这就是虚拟现实技术带给新闻的变化。它让新闻更有力度。”
  2.2 《豐收的变化》
  《丰收的变化》是2013年美国传媒业巨头甘内特集团旗下的《得梅因纪事报》与纽约的一家电影公司Total Cinema 360合作打造的解释性新闻项目。《收获的变化》的报道对象是艾奥瓦州的家庭农场,通过表现其历史变迁和现在的情况,展示了美国农业社会中包括人口、科技、家庭结构、移民、全球化经济等在内的诸多问题。体验者带上VR眼镜后,可以自由在“农场”中进行参观,身临其境一般去管观察周围的环境,可以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到农场主“身边”去观察和听他与其他人讨论工作和农业问题,去做礼拜的教堂前感受全景式教会活动场景,当读者穿梭于草垛玉米田时,甚至可以听到蝇虫和鸟的声音,加深临场感。在这样的效果里,使读者切实感受到美国农场历史变迁、农业技术进步,以及移民浪潮、全球化、气候变化等给美国农场带来的巨大变化。
  根据《得梅因纪事报》对《丰收的变化》报道的数据统计分析,整个报道采用了包括17个小时的音频资料,使用了超过240张图片,媒体工作人员在农场采访、录制的时间超过了320个小时。此外,该报道还使用了535G存储空间,22人参与该报道的制作才完成了整个项目的专题页面。通过制作该作品总共花费接近5万美元,主要花费包括360全景拍摄、收集报道需要的资料、采写新闻中的文字内容以及关键的制作步骤。据《得梅因纪事报》透露,《丰收的变化》在2013年10月15日吸引了超过42.9万的网页点击率,相比之下,就算是一个好的文本故事也仅能够达到3万左右的点击率。这一数据使我们看到虚拟现实报道对于读者的巨大吸引力。
  2.3 《流离失所》
  《纽约时报》与虚拟现实公司VRSE合作打造的虚拟现实项目《流离失所》,讲述了身处受战争摧残的地区、流离失所的儿童的生活状态。触目惊心的细节和真实的场景,远远超过普通的新闻图片和视频更能够给人以震动。时任《纽约时报》的主编在采访中表示,《纽约时报》使用虚拟现实创造了第一条严肃新闻,并通过该报道展示揭露了这个时代最可怕的人道主义危机。并希望能因此吸引读者更加关注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3 000多万难民孩子的处境。
  从上文提到的《饥饿的洛杉矶》开始,关注人道主义越来越成为时下虚拟现实新闻的共识。《纽约时报》的主编杰克·西尔弗斯坦说:“虚拟现实技术的力量在于,它可以在观众同人物和事件之间建立起一种独特的移情关系。”杰克·西尔弗斯坦认为虚拟现实技术有着巨大的潜力,它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地去认识和了解最难以进入的地区所发生的事件,从而引发读者的同情和关注。
  3 虚拟现实报道的发展趋势
  3.1 虚拟现实报道的优势和可能性
  有“网络空间哲学家”之称的迈克尔·海姆对虚拟现实做出了解释,认为“虚拟现实实在实际上而不是事实上为真实的事件或实体。”并通过总结先驱者们的研究,提出了模拟性、交互作用、人工性、沉浸性、遥在、全身沉浸和网络通信这七种虚拟现实的特性。但现在最被广泛接受的,关于虚拟现实的概括来自《虚拟现实技术》一书中的观点,书中提出了虚拟现实三个最突出的特征,可以总结为“3 I”特性:第一,交互性(Interactivity),交互性是指用户通过使用专门的设备来实现对模拟环境的考察以及对设备的操作程度;第二,沉浸感(Illusion of Immersion),沉浸感是指用户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借助设备和拥护自身的感知觉系统所来达到的对虚拟环境的进入程度;第三,构想性(Imagination),构想性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的程度。虚拟现实报道正是继承了这些特点,也正因如此,虚拟现实报道常常在学术界和新闻界被称作浸入式报道,这与它背后的理论相关,也就是让用户用体验来调动身心的特质,成为新闻的一种新型目击者。正如《饥饿的洛杉矶》的作者Nonny所提到虚拟现实报道时说“它让人通过一种方式真正与场景发生了互相作用,让人与所在的地方产生了一种不可思议的联系。”   3.2 虛拟现实报道存在的问题
  由于虚拟现实报道出于自身特性,为满足受众需求和保证阅读体验需要舍弃大段文字报道,在部分信息的表达效率上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有人质疑虚拟现实报道只能给人们提供碎片化的、过时的信息仅供娱乐。这样的理解相对片面。上述提到的《收获的变化》,以专题报道的形式,有专门板块关注了关于农场中人口老龄化和农业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改变,另外还有少数族裔与外来移民为农场补充劳动力的现象,以及全球化给农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气候变化对农业发展的严重威胁等问题。虚拟现实新闻完全可以由专业的新闻团队,做出既吸引人、又具有新闻价值的报道。在技术受限的今天,时效性确实还是该项目问题,达曼农场作为解释性报道的典型例子是进行虚拟现实新闻报道的极佳场所,而这对于记者的专业素养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找到适合报道的新闻类型。虚拟现实更大的问题在于相关硬件设备的技术还跟不上这一概念的推广。首先,手机硬件能力还未到达很好地运行虚拟现实项目的条件,由于VR报道的体积过大,远远大于一般新闻,这对于用户的网速和手机内存要求都较高,会出现界面加载速度慢等问题,因而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其次,虚拟现实新闻的体验需要配有专门的虚拟现实设备,这也还有待改进发展。
  虚拟现实报道确实让我们看到了新闻变革的可能性,笔者在此无意讨论浸入式的虚拟现实报道体验会不会来带纸媒消亡等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预见,当虚拟现实报道发展到成熟期,这种能身临其境的报道形式,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带给人们的阅读体验越来越好,将会为传统媒体的转型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俞哲旻,姜日鑫,彭兰.《丰收的变化》:新闻报道中虚拟现实的新运用[J].新闻界,2015(9):61-65.
  [2]方可成.带上虚拟现实头盔,“亲临”新闻现场[J].中国传媒科技,2014(20).
  [3]吴万伟.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报道立体新闻[J].青年记者,2015(4):80-81.
  [4]陈珺.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直播节目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2014(10):436-437.
  [5]王艳东,刘爱民,杨洪鹏.虚拟现实新闻系统[J].中国传媒科技,2008(12):137-149.
  [6]袁兆輝.虚拟演播室技术与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7]刘胜男,巫珊,朱可也.案例解读:虚拟现实能为媒体创造哪些可能?[J].中国传媒科技,2015(8).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移动端的迅速发展,微信视频直播已成为时下最热门的直播模式,传统的电视直播模式受到了很大冲击。文章从县级电视台视角出发,结合实际操作经验,介绍了电视互动直播在手机微信端的应用技术实现,分析了视频直播在采集推流、视频云的接收与播发、H5页面的开发制作、网友互动体验等方面的思路架构和技术要点。  关键词 县级电视台;微信直播;视频云;视频采集;视频编码;H5开发;微信互动  中图分类号 G2
期刊
摘 要 建设国家文化中心,是北京未来城市发展的战略性定位。而这一中心的建构离不开大众传媒的文化传播力。文章立足于北京卫视的社会关注度,以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天津卫视这五家省级卫视作为对比,通过对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章进行统计分析,来反映北京卫视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考察其中体现出来的文化传播力的状况和问题。  关键词 北京卫视;社会关注度;省级卫视;文化传播力  
期刊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异军突起,成为大众传播的新平台、新利器。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从战略布局上确立了新媒体的相关主流地位,新媒体逐渐发展成我国传媒产业领域的新发之力。笔者以洛阳中信重工新媒体运营实践与探索为例,表达新媒体在企业宣传工作中实践应用的观点。  关键词 新媒体;企业宣传;信息时代;实践应用  1构建新媒体传播大格局,塑好“企业品牌形象代言人”  近年来,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期刊
摘 要 近两年,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小,建立微信公众号无疑增加了一个新的信息发布渠道,是传统媒体逐渐融入新媒体建设的一个很好的尝试。2014年11月,丹东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第一传媒》正式开通微信公众号,经过三年多的运营,笔者就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了研究,结合具体事例说明了做好民生新闻微信公众号的一些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 民生新闻;第一传媒;公众号;同质化;互动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给高校品牌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下,高校生源竞争激烈,民办高校更是面临着巨大压力。民办高校需要创新发展思路,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实力赢得更多生源。文章以安徽新华学院微信公众平台为例,探析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民办高校品牌建设工作。  关键词 新媒体;民办高校;品牌建设;安徽新华学院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
期刊
摘 要 女性性别歧视一直是社会一项引人注目的议题。它在网络世界中出现的频率及发展的态势令人深思。网络信息语境下,女性性别歧视呈现出新的特点。文章以女性“裸条”借贷事件为例,对网络信息传播中女性性别歧视的具体表现和成因进行观照,以期对我国网络信息传播中的女性性别歧视研究起“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 网络;信息传播;女性;性别歧视;裸条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
期刊
摘 要 如今传统影视媒体的广告发展空间日益饱和,广告传播形式单一化。新媒体下的视频网站在近年来逐渐把发展重心放在自制剧上,以腾讯视频为代表的视频网站依靠其独特的广告传播方式不仅获得丰厚的利润,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文章通过着重分析腾讯视频网络自制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中独特的广告传播方式和效果,以期给其他视频网站提供广告传播的新思路。  关键词 腾讯视频;网络自制剧;鹅式广告  中图分类号 G2 文
期刊
摘 要 随着微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由微信公众平台获取信息,而高校作为有着最为广阔的受众体如何借助这一平台进行教育工作的辅助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新媒体;使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20-0017-02  1 对于
期刊
摘 要 聚焦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归纳总结公众号推送内容,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框架,研究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成效和传播效果,探究其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我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和舆论引导工作。  关键词 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20
期刊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初,多媒体已含蓄地呈现出向全媒体迈进的趋势,以办公室里的多媒体设备为例,这台装置上可插接计算机、扩音设备、投影设备等多种样式类别的媒体组件,而全媒体则是在這个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其不再停留于在原有装置基础上组接,而是从本身出发,由外“叠加”式转向融合,这无非是在完成一项“减法”操作,在设备性能上和带来的社会收益上却是在做“乘法”,真正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有效满足消费者的各项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