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建筑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岩土工程是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岩土勘查工程在进行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施工工程的特点和要求来进行,勘查人员应该对具体的注意事项进行明确,在勘查工程中加以重视。本文中,笔者主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建设实例来贵岩土工程的勘查工作进行深入介绍和分析,同时对工程的地质条件,水文特征等进行明确。勘查工程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施工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因此,对勘查工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明确意义重大。
关键词:岩土勘查;工程实例;勘查工程;注意事项
建筑工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从众多的基础工程中可以看出,现代化的工程建设工作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工程,而且基坑的开挖深度也在不断提升。岩土勘查工程成为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这一工程不容小觑,不仅对工程的设计工作、施工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还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的优劣,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也产生了严重地影响。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四层结构,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为主。除了地上四层之外还有地下室一层。地下室顶板结构要高出地面1米左右。标高为4.6米。在进行这项工程之前,施工人员对工程的岩土结构进行了深入勘查和分析,并且将岩土勘查工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记录,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奠定了基础。
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2.1 勘查方案以及勘查手段分析
从本次勘查工程中可以看出,施工人员主要选择的是钻探形式,另外辅助以标贯试验以及土体测验等方式。在钻孔的过程中,总共的钻孔数量为14个,其中在建筑物部位钻了6个孔洞,同时还包括控制性钻孔4个。在整个钻孔工程中,每两个孔之间的孔距为25米左右,孔深为30米。其中包括一般孔,基坑部分孔,控制性的孔洞等等。在现场的钻孔勘查工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大型的液压钻孔机,采用原位测试工程。在室内土工实验工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常规土实验和快剪实验工程。另外对地下水样和水位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做好水质和土质的化学分析至关重要。
2.2 地基土的工程性能
2.2.1 地形地貌特点
从工程现场附近的土质中可以看出,工程场地的地势比较低,主要是人工填海形式形成。其高程为2.3米左右,施工现场附近的地势比较平坦,但是局部地区会出现坑洼地势。从地形地貌上看,实际的情况对岩土勘查工程不会造成严重地影响。
2.2.2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对施工现场区域地质构造情况进行控制和分析是促进勘查工程和施工工程高效进行的重点。施工工程的主要特点就是基底断裂,断裂情况比较严重,对施工地质造成了严重地影响。一旦出现地质断裂的现象,其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之间就会出现严重地差异。根据本工程的地质资料可以看出,断裂情况以及超过了工程所能够承受的水平。
2.2.3 地层
经过实际的地质勘查工作可以看出,地质的地层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钻探的深度和实际的范围比较明显,主要是有杂填土,细砂,黏土等层次构成。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杂填土。杂填土的颜色各异,包括褐红色、褐黄色、灰色以及灰黄色为主。主要是由砂土以及砂质黏土构成,另外还有一些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的构成主要以砖块,混凝土块等结构为主。另外,还有一些相对比较松散,不均匀的土质结构。这一土层的厚度从1.4米到2.6米不等。
第二,含粘性土细砂。这一层的土质主要呈现为灰褐色和浅灰色,土质呈现出一定的松散性和饱和性。局部地区还有一定的颗粒结构,以粘性土块为主。其中黏粒的含量大约达到了20%,厚度从2.7米到5.4米不等。这一土层顶部的深埋厚度为1.5米左右,标高为1.3米。
第三,淤泥质黏土。这一土层主要分布在整个施工场地中,也呈现为灰褐色和浅灰色。土质比较软,而且切面相对比较光滑,干强度呈现出中等的趋势,而且土质本身的韧性也呈现出中等的趋势。这一土质的特点就是局部结构处会夹杂着粉细砂结构。
第四,粘土。分布于全场地,灰、灰黄、褐黄色,可塑,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层厚2.10~3.30m,层顶埋深12.50~12.80m,其标高为-10.35~-9.79m。
第五,中砂。分布于全场地,灰、灰绿色,饱和,石英质,粘粒含量约10%,中密,级配良好,局部夹有薄层粘性土块。揭露层厚0.60~7.60m,层顶埋深14.60~15.80m,其标高为-13.16~-11.89m。
第六,含砂粉质粘土。浅灰色,可塑~硬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夹粉细砂薄层,局部为含粘性土粉砂。该层未揭穿,揭露层顶埋深20.40~23.00m,其标高为-20.46~-12.49m。
2.3 地下水
本次勘察所揭露主要的含水层有两层,第一层赋存于①层杂填土、②层含粘性土细砂中,第二层赋存于⑤层中砂中。第一层地下水属第四系松散沉积地层孔隙潜水,其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和河、海水,排泄途径主要是地表蒸发或排入河、海中;第二层地下水属第四系松散地层孔隙潜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层间越流补给,排泄途径为侧向迳流和人工开采。
3 基础选型及评价
本场地所揭露的地基土除①层是必须挖除的人工填土外,第②层、③层土是承载力小于100kPa的软弱土,质软易产生液化和震陷,对于拟建为一层地下室高度为4层的建筑物来说,是不能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的,因此根据本地区的工程经验,可采用复合地基筏板基础或桩筏基础。
3.1 复合地基
本场地地基土适宜选择干法水泥土搅拌桩,即采用粉喷桩对地基土进行加固,加固深度须超过软弱层的埋置深度约12.50m,以下进入第④层不少于2.00m即可,桩径φ=500mm,有效桩长为10.0m(减去地下室深度),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桩距由设计部门根据其荷载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可通过计算进行估算,最终设计依据载荷试验结果确定,具体必须按规定执行。加固后形成复合体地基承载力不少于160KPa,可以满足8层楼房上部荷载要求。
3.2 桩基础
本场地亦可采用桩基础,以⑤层中砂或以下地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可选用高强度预制桩,采用静压法施工。基桩直径一般为400-500mm,桩端要求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为1.5d(桩径)。单桩极限承载力估算以⑤层中砂为据,设计部门可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大小具体确定为准。估算时未考虑土层震陷和液化产生的负摩阻力的不利影响,因此设计时应以试桩结果为依据。
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建筑方案的选择、设计与施工都必须以岩土工程勘察结果为依据。岩土勘察工作必须尽量准确,是确保工程的质量的前提。本场地为抗震不利地段,存在饱和砂土液化和软土震陷的可能,因此须采取必要措施,本工程适宜采用复合地基筏型基础或桩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淼,刘秀萍.鄂州某工程场地岩土勘察研究[J].科技资讯,2012(26).
[2]张翔宇.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3).
[3]赵广华,逄增根.浅析岩土勘察工程行业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J].四川建筑,2013(2).
[4]唐雷.岩土勘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城市建筑,2013(10).
[5]韩斌.岩土勘察中常遇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3(20).
作者简介:庞宗桢,身份证号:450105196709150099。
关键词:岩土勘查;工程实例;勘查工程;注意事项
建筑工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从众多的基础工程中可以看出,现代化的工程建设工作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工程,而且基坑的开挖深度也在不断提升。岩土勘查工程成为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这一工程不容小觑,不仅对工程的设计工作、施工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还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的优劣,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也产生了严重地影响。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四层结构,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为主。除了地上四层之外还有地下室一层。地下室顶板结构要高出地面1米左右。标高为4.6米。在进行这项工程之前,施工人员对工程的岩土结构进行了深入勘查和分析,并且将岩土勘查工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记录,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奠定了基础。
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2.1 勘查方案以及勘查手段分析
从本次勘查工程中可以看出,施工人员主要选择的是钻探形式,另外辅助以标贯试验以及土体测验等方式。在钻孔的过程中,总共的钻孔数量为14个,其中在建筑物部位钻了6个孔洞,同时还包括控制性钻孔4个。在整个钻孔工程中,每两个孔之间的孔距为25米左右,孔深为30米。其中包括一般孔,基坑部分孔,控制性的孔洞等等。在现场的钻孔勘查工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大型的液压钻孔机,采用原位测试工程。在室内土工实验工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常规土实验和快剪实验工程。另外对地下水样和水位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做好水质和土质的化学分析至关重要。
2.2 地基土的工程性能
2.2.1 地形地貌特点
从工程现场附近的土质中可以看出,工程场地的地势比较低,主要是人工填海形式形成。其高程为2.3米左右,施工现场附近的地势比较平坦,但是局部地区会出现坑洼地势。从地形地貌上看,实际的情况对岩土勘查工程不会造成严重地影响。
2.2.2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对施工现场区域地质构造情况进行控制和分析是促进勘查工程和施工工程高效进行的重点。施工工程的主要特点就是基底断裂,断裂情况比较严重,对施工地质造成了严重地影响。一旦出现地质断裂的现象,其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之间就会出现严重地差异。根据本工程的地质资料可以看出,断裂情况以及超过了工程所能够承受的水平。
2.2.3 地层
经过实际的地质勘查工作可以看出,地质的地层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钻探的深度和实际的范围比较明显,主要是有杂填土,细砂,黏土等层次构成。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杂填土。杂填土的颜色各异,包括褐红色、褐黄色、灰色以及灰黄色为主。主要是由砂土以及砂质黏土构成,另外还有一些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的构成主要以砖块,混凝土块等结构为主。另外,还有一些相对比较松散,不均匀的土质结构。这一土层的厚度从1.4米到2.6米不等。
第二,含粘性土细砂。这一层的土质主要呈现为灰褐色和浅灰色,土质呈现出一定的松散性和饱和性。局部地区还有一定的颗粒结构,以粘性土块为主。其中黏粒的含量大约达到了20%,厚度从2.7米到5.4米不等。这一土层顶部的深埋厚度为1.5米左右,标高为1.3米。
第三,淤泥质黏土。这一土层主要分布在整个施工场地中,也呈现为灰褐色和浅灰色。土质比较软,而且切面相对比较光滑,干强度呈现出中等的趋势,而且土质本身的韧性也呈现出中等的趋势。这一土质的特点就是局部结构处会夹杂着粉细砂结构。
第四,粘土。分布于全场地,灰、灰黄、褐黄色,可塑,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层厚2.10~3.30m,层顶埋深12.50~12.80m,其标高为-10.35~-9.79m。
第五,中砂。分布于全场地,灰、灰绿色,饱和,石英质,粘粒含量约10%,中密,级配良好,局部夹有薄层粘性土块。揭露层厚0.60~7.60m,层顶埋深14.60~15.80m,其标高为-13.16~-11.89m。
第六,含砂粉质粘土。浅灰色,可塑~硬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夹粉细砂薄层,局部为含粘性土粉砂。该层未揭穿,揭露层顶埋深20.40~23.00m,其标高为-20.46~-12.49m。
2.3 地下水
本次勘察所揭露主要的含水层有两层,第一层赋存于①层杂填土、②层含粘性土细砂中,第二层赋存于⑤层中砂中。第一层地下水属第四系松散沉积地层孔隙潜水,其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和河、海水,排泄途径主要是地表蒸发或排入河、海中;第二层地下水属第四系松散地层孔隙潜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层间越流补给,排泄途径为侧向迳流和人工开采。
3 基础选型及评价
本场地所揭露的地基土除①层是必须挖除的人工填土外,第②层、③层土是承载力小于100kPa的软弱土,质软易产生液化和震陷,对于拟建为一层地下室高度为4层的建筑物来说,是不能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的,因此根据本地区的工程经验,可采用复合地基筏板基础或桩筏基础。
3.1 复合地基
本场地地基土适宜选择干法水泥土搅拌桩,即采用粉喷桩对地基土进行加固,加固深度须超过软弱层的埋置深度约12.50m,以下进入第④层不少于2.00m即可,桩径φ=500mm,有效桩长为10.0m(减去地下室深度),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桩距由设计部门根据其荷载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可通过计算进行估算,最终设计依据载荷试验结果确定,具体必须按规定执行。加固后形成复合体地基承载力不少于160KPa,可以满足8层楼房上部荷载要求。
3.2 桩基础
本场地亦可采用桩基础,以⑤层中砂或以下地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可选用高强度预制桩,采用静压法施工。基桩直径一般为400-500mm,桩端要求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为1.5d(桩径)。单桩极限承载力估算以⑤层中砂为据,设计部门可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大小具体确定为准。估算时未考虑土层震陷和液化产生的负摩阻力的不利影响,因此设计时应以试桩结果为依据。
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建筑方案的选择、设计与施工都必须以岩土工程勘察结果为依据。岩土勘察工作必须尽量准确,是确保工程的质量的前提。本场地为抗震不利地段,存在饱和砂土液化和软土震陷的可能,因此须采取必要措施,本工程适宜采用复合地基筏型基础或桩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淼,刘秀萍.鄂州某工程场地岩土勘察研究[J].科技资讯,2012(26).
[2]张翔宇.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3).
[3]赵广华,逄增根.浅析岩土勘察工程行业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J].四川建筑,2013(2).
[4]唐雷.岩土勘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城市建筑,2013(10).
[5]韩斌.岩土勘察中常遇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3(20).
作者简介:庞宗桢,身份证号:45010519670915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