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做好班主任工作,要学会用爱心去感化、感染每位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说服每位学生。而爱学生就是: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爱的力量; 作用; 思考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自然应该爱学生,班主任的爱有着及其丰富内涵。
一、 班主任工作中“爱”的诠释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班主任的爱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班主任的爱,不是统传的家长型的宠爱,不是保姆型的溺爱,不是外冷内热的暖水瓶型的爱,更不是势利型的偏爱,而是一种范畴更广,内涵更深的真挚的爱。从班主任的为师之道上看,师爱是一种道义,师爱是一种责任,师爱是一种催人奋进的情愫,是真、善、美的催化剂。从内容表现看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它蕴含更多的社会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班主任的爱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它还是一种评价。
二、 班主任工作中“爱”的要求
怎样把握好对学生“爱”适度呢?
1. “爱”就是要理解每一位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语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2. “爱”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是班主任沟通师生感情的重要手段。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唤起学生对班主任老师的理解和支持。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自尊心一般都比较强,稍不注意,就会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在师生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就会为班主任工作设置障碍。只有要用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的爱,感到自己的人格被尊重,于是学生就会把教师看成是与自己人格平等的知心者。
3.“爱”就是要赏识自己的学生。赏识源于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赏识是爱的一种桥梁。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学生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但他们身上总会有闪光点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及时真诚地实事求是地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赏,学生就会从失落中振作起来找回自信,甚至为了更好地证明自己如老师所赞美的、赏识的那样,他们会加倍努力做得更好,从而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4. “爱”就是要宽容自己的学生。学生需要严师,更需要慈祥和宽容的老师。宽容,创造了自由的空间,学生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自在地在浩瀚的学海中畅游,天真地在情感的交融中陶冶身心,轻松地在活泼的学习中成长。我们的学校应该要成为学生可以犯错误的地方,能够容忍学生缺点和不足。
5. “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老师对“严”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再不是“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真正的严应该是:(1)严而不厉。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2)严而有格。“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同样的作业未做,一惯表现好学生一定有其客观原因,而一般学生就很难说了,因此,对待不同情况的学生,要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这个不同方法就是格。(3)严而有信。“有信”就是要师生互相信任,对有缺点的学生,尤其是缺点多的学生,要想到他们经过教育和学习是会改正的。我们有时对学生教育缺乏耐心,当他们犯几次同样的错误时,往往失去了教育的信心。有经验的班主任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
总之,只有为学生撑起一片爱的天空,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神圣的育人任务,让我们的爱伴随学生们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 漓江出版社,2005.
[2]万玮.《班主任兵法》[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永嘉县瓯北镇中学)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爱的力量; 作用; 思考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自然应该爱学生,班主任的爱有着及其丰富内涵。
一、 班主任工作中“爱”的诠释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班主任的爱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班主任的爱,不是统传的家长型的宠爱,不是保姆型的溺爱,不是外冷内热的暖水瓶型的爱,更不是势利型的偏爱,而是一种范畴更广,内涵更深的真挚的爱。从班主任的为师之道上看,师爱是一种道义,师爱是一种责任,师爱是一种催人奋进的情愫,是真、善、美的催化剂。从内容表现看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它蕴含更多的社会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班主任的爱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它还是一种评价。
二、 班主任工作中“爱”的要求
怎样把握好对学生“爱”适度呢?
1. “爱”就是要理解每一位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语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2. “爱”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是班主任沟通师生感情的重要手段。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唤起学生对班主任老师的理解和支持。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自尊心一般都比较强,稍不注意,就会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在师生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就会为班主任工作设置障碍。只有要用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的爱,感到自己的人格被尊重,于是学生就会把教师看成是与自己人格平等的知心者。
3.“爱”就是要赏识自己的学生。赏识源于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赏识是爱的一种桥梁。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学生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但他们身上总会有闪光点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及时真诚地实事求是地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赏,学生就会从失落中振作起来找回自信,甚至为了更好地证明自己如老师所赞美的、赏识的那样,他们会加倍努力做得更好,从而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4. “爱”就是要宽容自己的学生。学生需要严师,更需要慈祥和宽容的老师。宽容,创造了自由的空间,学生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自在地在浩瀚的学海中畅游,天真地在情感的交融中陶冶身心,轻松地在活泼的学习中成长。我们的学校应该要成为学生可以犯错误的地方,能够容忍学生缺点和不足。
5. “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老师对“严”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再不是“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真正的严应该是:(1)严而不厉。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2)严而有格。“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同样的作业未做,一惯表现好学生一定有其客观原因,而一般学生就很难说了,因此,对待不同情况的学生,要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这个不同方法就是格。(3)严而有信。“有信”就是要师生互相信任,对有缺点的学生,尤其是缺点多的学生,要想到他们经过教育和学习是会改正的。我们有时对学生教育缺乏耐心,当他们犯几次同样的错误时,往往失去了教育的信心。有经验的班主任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
总之,只有为学生撑起一片爱的天空,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神圣的育人任务,让我们的爱伴随学生们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 漓江出版社,2005.
[2]万玮.《班主任兵法》[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永嘉县瓯北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