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和富于创造力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其中也有大量的古籍。本文主要阐述古籍的含义及其分类,对古籍的价值、社会作用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图书馆古籍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籍 分类 古籍价值
古籍是指古代的书,是古书的雅称,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所在,我国古籍源远流长、品种多样、卷帙浩繁、类型复杂。据统计,我国古籍约有八万种左右,是一批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借鉴。
一、我国现有古籍的现状
(一)我国现存古籍的装帧形式大多是线装本,而且图书馆为了便于整理、保管和使用,往往单独设立线装书库,古籍除线装之外,还有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等多种形式,凡采用线装的未必就是古籍,如《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等,新中国成立后都出版过线装本。线装本是在蝴蝶装与包背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大约是在明代中期以后才被广泛使用。
(二)关于古籍断限时间的上限,一般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编写的经、传、说、记、诸子之书等是古籍的上限。下限目前有三种:一是以1840年鸦片战争—我国近代史发端年限为界,二是以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为界,三是以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始为界。
(三)关于古籍新印的归属问题,古籍新印应包括在广义的古籍之中,但是许多单位往往采用狭义古籍的含义,指那些古代经抄写、印行的出版物,显然这是多数单位对古籍的一种特殊处理办法,而不能作为古籍新印本不属于古籍的佐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近年来经过整理、考订、标点、汇编、校释出版的古籍,其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往往比某种古籍的单一版本更高。
二、古籍文献“四部”分类概述及意义
“四部”是我国古代图书分类中四大部类的经、史、子、集之统称,在中国图书分类史上,四部分类法的统治时间最长、影响也最大,直到今天,这种影响也没有消失,仍作为古籍部门的基本分类法。因此,“四部”分类法让我们认识古籍各部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更好地对待古籍是很有意义的。
(一)经部书概述及意义
经最早写作“巠”,后加上“系”旁成今“经”,在古代图书学中,“经”是作为儒家典籍的代称而言的,是指解释、阐述和研究儒家经典的一门学术。经学盛行于汉代,而且汉代以经学治国,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是适应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而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情况的发展而产生的。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以经学为核心的封建意识形态,一直占据着正统地位,对巩固和延续封建制度起了巨大作用,对抑制新思想的萌发、阻滞科学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经”一方面是封建统治阶级在思想方面统治人民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是丰富的史料,其中有史前的传说,春秋的文献与春秋战国时期学者的理想与主张,还包括文学、哲学、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各方面的资料。
儒家经书,最初只有“六经”,也称“六艺”,即《诗》《书》《礼》《易》《乐》和《春秋》。随着数量和内容的发展,取消《乐》,汉代提倡“以孝治天下”,所以,到了东汉五经以外又增加了《孝经》《论语》,合为“七经”。到了唐代以《易》《诗》《书》《仪礼》《周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九经”,并以“九经”取士。时至宋代,随着《孟子》进入“经”的行列,就成了后世通行的“十三经”,为经书之主体。
(二)史部书概述及意义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积累了大量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国是世界文明发端最早的国家之一,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我国不仅是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也是重视历史记录最早的国家,从史字的本义,可见其发展过程。史书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图书,它是史人辛勤笔耕的结果,他们辛勤劳动甚至贡献毕生的精力,从事史料的搜集和史书的编著,因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历史书籍最为丰富的国家。
我国史著的成就,有如下方面:
(1)国史修撰完整。系统的国史,至今已有26种,这些史书有的成于史馆众家之手,有的则为一人撰述,把上起传说时代,下至清朝灭亡,几千多年的历史演变,扼要、系统地叙述下来,给后人研究祖国的历史提供了无价的基本材料。(2)私撰史书丰富。私家撰书有孔子之作《春秋》,孔子是史家之祖,唐宋以来,私史趋于各种体制发展,也出现了不少辉煌的巨作,编年体的通史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3)史书整理成果众多,历代学者对史书注释考证,增补查漏,加以考订都是史书整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果是巨大的,特别是明清两代,成就卓著。(4)对外史有所注意。中国史学家注意外国史事,当以司马迁《史记》为始,记录有匈奴、朝鲜等国列传,这些史书对于外国史事的记录当然不可能全面,距离正式史书的标准还很远,但说明中国学者早已注意到世界范围的历史知识,为后世学者研究世界史提供了认识与实践的初步基础。
(三)子部书概述及意义
子书即古代诸子百家之书,是先秦思想家的著作,历代子书,所涉内容十分广泛。先秦两汉诸子之书,按学科内容分析,大都属于哲学类,但书中也有非常丰富的文化、教育、政治、军事、农学、工艺、商业等内容。后世诸子书,论及各科内容更有众多专书,保存了丰富的科学技术资料和史料,其中以天文算法、农家、医学三类为最多,这些科技资料和史料,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根据学术流派为主、其他为辅的劃分标准,综合前人的分类成果,可以将子书划分为17种类型,这17种类型及其收书范围如下。
(1)儒家:包括儒家著作和以儒家观点讲学论事以及阐明孔孟学说的书,如《孔子家语》《朱子语类》等;(2)道家:包括道家著作以及有关道教的书,如《老子注》《周易参同契》等;(3)墨家:包括墨家所有著作,如《墨子》等;(4)法家:包括法家著作以及法制理论与法制技术的书,如《商君书》等;(5)杂家:包括杂家著作以及杂学、杂考、杂说等,如《日知录》《风俗通义》等;(6)阴阳术教:包括阴阳家著作以及数学、占卜等运用阴阳五行相生克之理论推论吉凶的书,如《唐开元占经》《灵台秘苑》等;(7)纵横家:如《战国策》等;(8)农家:如《农桑辑要》等;(9)名家:包括名家著作及讨论名实关系的书,如《公孙龙子》等;(10)小说家:包括小说家著作及传奇、杂事、异闻等,如《柳毅传书》等;(11)兵家:包括兵家著作以及用兵理论、军事战术等,如《孙子》《吴子》等;(12)医家:包括医家著作及谈论病理、药物、方剂的书,如《千金方》《博济方》等;(13)释家:包括释家著作及有关佛教的书,如《宏明集》《广宏明集》等;(14)天文算法:包括用仪器及算术考测天象和专讲数理算法的书,如《几何原本》《九章算术》等;(15)艺术:包括谈论书画、琴谱、杂技等的书,如《古画品录》《印典》等;(16)谱录:包括记录器物、文具、食谱的书,如《云杯石谱》《茶经》等;(17)类书:是从许多图书中采辑材料,按照一定的排检方法,分门别类编辑而成的书,如《艺文类聚》《初学记》《永乐大典》等。 (四)集部书概述及意义
集部书就是综合、汇集的意义,一般分为文集、诗文集,多为文学著作,文集有总集和别集之分。我国历史悠久,集部书数量相当之多,内容也相当庞杂,虽然文学内容较多,但不能把集部书全作为文学著作,其中也有不少是经史子书内容。集部书的这种广泛性,不仅对研究古代文学,而且对研究历史、哲学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对于集部书类型的划分,历代也不一致,有以下几类。(1)楚辞:楚辞是汉代刘向辑录屈原及其弟子宋玉等人的作品汇编而成的一部反映楚地文学形式和方言声韵的文学总集。该书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历代学者多有注解、研究者,形成了一门独立的楚辞图书类型。它主要包括《楚辞》及其注释、研究与考证之书。(2)总集:诸家作品综合集称为总集。我国文学总集起源最早,先秦时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总集数多量大,为保存我国古代各时期的作品起了重要作用,如《文选》《文章正宗》等。(3)别集:个人作品综合集叫别集,别集始于东汉,晋以后达到定型,别集编例,有分集编订、分类合编、编年编排等几中常用的办法。别集资料来源也有多种情况,作者自编及门人弟子所编,内容大都为较完整而数不胜数的精粹。别集一般又分为诗集、文集、诗文合集等多种,从辑录资料的情况,又可分为全集、选集等多種,是研究作家及其作品的宝贵材料,同时,也能弥补总集材料收录之所缺,为研究历代作品及学术提供丰富而全面的素材。(4)诗文评:是指品评诗文得失、发表文学见解、进行作品评论的图书,我国诗文评起源较早,如《典论·论文》《诗品》都是较早的诗文评著作。(5)词曲:是词曲作品和有关词曲理论与技法的书,一般包括词集、词选、词谱等类型,词集是词之别集,词选即词之总集,词谱是讲词的谱式的书。
三、结语
古籍的社会职能,是图书的基本职能向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延伸,也就是古籍这一客观事物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古籍以其所记录的知识内容作用于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已经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果没有它们很难相信全世界人民能够取得如此之大的进步,尤其是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空前进步,人们对知识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古籍作为系统地记录知识和传播知识的一种有用工具,在社会中所占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古籍的社会职能越发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记录知识、保存人类的精神产品,这是古籍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项重要的社会职能,并且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在不断发展、深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国均.中国古代书籍史话[M].北京:中华书局,1972.
[2]魏隐儒.中国古籍印刷史[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3]王金雨.古籍版本鉴定丛谈[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20.
[4]黄宗忠,编.图书馆学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文育红,女,本科,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素质教育)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关键词:古籍 分类 古籍价值
古籍是指古代的书,是古书的雅称,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所在,我国古籍源远流长、品种多样、卷帙浩繁、类型复杂。据统计,我国古籍约有八万种左右,是一批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借鉴。
一、我国现有古籍的现状
(一)我国现存古籍的装帧形式大多是线装本,而且图书馆为了便于整理、保管和使用,往往单独设立线装书库,古籍除线装之外,还有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等多种形式,凡采用线装的未必就是古籍,如《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等,新中国成立后都出版过线装本。线装本是在蝴蝶装与包背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大约是在明代中期以后才被广泛使用。
(二)关于古籍断限时间的上限,一般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编写的经、传、说、记、诸子之书等是古籍的上限。下限目前有三种:一是以1840年鸦片战争—我国近代史发端年限为界,二是以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为界,三是以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始为界。
(三)关于古籍新印的归属问题,古籍新印应包括在广义的古籍之中,但是许多单位往往采用狭义古籍的含义,指那些古代经抄写、印行的出版物,显然这是多数单位对古籍的一种特殊处理办法,而不能作为古籍新印本不属于古籍的佐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近年来经过整理、考订、标点、汇编、校释出版的古籍,其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往往比某种古籍的单一版本更高。
二、古籍文献“四部”分类概述及意义
“四部”是我国古代图书分类中四大部类的经、史、子、集之统称,在中国图书分类史上,四部分类法的统治时间最长、影响也最大,直到今天,这种影响也没有消失,仍作为古籍部门的基本分类法。因此,“四部”分类法让我们认识古籍各部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更好地对待古籍是很有意义的。
(一)经部书概述及意义
经最早写作“巠”,后加上“系”旁成今“经”,在古代图书学中,“经”是作为儒家典籍的代称而言的,是指解释、阐述和研究儒家经典的一门学术。经学盛行于汉代,而且汉代以经学治国,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是适应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而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情况的发展而产生的。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以经学为核心的封建意识形态,一直占据着正统地位,对巩固和延续封建制度起了巨大作用,对抑制新思想的萌发、阻滞科学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经”一方面是封建统治阶级在思想方面统治人民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是丰富的史料,其中有史前的传说,春秋的文献与春秋战国时期学者的理想与主张,还包括文学、哲学、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各方面的资料。
儒家经书,最初只有“六经”,也称“六艺”,即《诗》《书》《礼》《易》《乐》和《春秋》。随着数量和内容的发展,取消《乐》,汉代提倡“以孝治天下”,所以,到了东汉五经以外又增加了《孝经》《论语》,合为“七经”。到了唐代以《易》《诗》《书》《仪礼》《周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九经”,并以“九经”取士。时至宋代,随着《孟子》进入“经”的行列,就成了后世通行的“十三经”,为经书之主体。
(二)史部书概述及意义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积累了大量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国是世界文明发端最早的国家之一,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我国不仅是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也是重视历史记录最早的国家,从史字的本义,可见其发展过程。史书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图书,它是史人辛勤笔耕的结果,他们辛勤劳动甚至贡献毕生的精力,从事史料的搜集和史书的编著,因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历史书籍最为丰富的国家。
我国史著的成就,有如下方面:
(1)国史修撰完整。系统的国史,至今已有26种,这些史书有的成于史馆众家之手,有的则为一人撰述,把上起传说时代,下至清朝灭亡,几千多年的历史演变,扼要、系统地叙述下来,给后人研究祖国的历史提供了无价的基本材料。(2)私撰史书丰富。私家撰书有孔子之作《春秋》,孔子是史家之祖,唐宋以来,私史趋于各种体制发展,也出现了不少辉煌的巨作,编年体的通史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3)史书整理成果众多,历代学者对史书注释考证,增补查漏,加以考订都是史书整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果是巨大的,特别是明清两代,成就卓著。(4)对外史有所注意。中国史学家注意外国史事,当以司马迁《史记》为始,记录有匈奴、朝鲜等国列传,这些史书对于外国史事的记录当然不可能全面,距离正式史书的标准还很远,但说明中国学者早已注意到世界范围的历史知识,为后世学者研究世界史提供了认识与实践的初步基础。
(三)子部书概述及意义
子书即古代诸子百家之书,是先秦思想家的著作,历代子书,所涉内容十分广泛。先秦两汉诸子之书,按学科内容分析,大都属于哲学类,但书中也有非常丰富的文化、教育、政治、军事、农学、工艺、商业等内容。后世诸子书,论及各科内容更有众多专书,保存了丰富的科学技术资料和史料,其中以天文算法、农家、医学三类为最多,这些科技资料和史料,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根据学术流派为主、其他为辅的劃分标准,综合前人的分类成果,可以将子书划分为17种类型,这17种类型及其收书范围如下。
(1)儒家:包括儒家著作和以儒家观点讲学论事以及阐明孔孟学说的书,如《孔子家语》《朱子语类》等;(2)道家:包括道家著作以及有关道教的书,如《老子注》《周易参同契》等;(3)墨家:包括墨家所有著作,如《墨子》等;(4)法家:包括法家著作以及法制理论与法制技术的书,如《商君书》等;(5)杂家:包括杂家著作以及杂学、杂考、杂说等,如《日知录》《风俗通义》等;(6)阴阳术教:包括阴阳家著作以及数学、占卜等运用阴阳五行相生克之理论推论吉凶的书,如《唐开元占经》《灵台秘苑》等;(7)纵横家:如《战国策》等;(8)农家:如《农桑辑要》等;(9)名家:包括名家著作及讨论名实关系的书,如《公孙龙子》等;(10)小说家:包括小说家著作及传奇、杂事、异闻等,如《柳毅传书》等;(11)兵家:包括兵家著作以及用兵理论、军事战术等,如《孙子》《吴子》等;(12)医家:包括医家著作及谈论病理、药物、方剂的书,如《千金方》《博济方》等;(13)释家:包括释家著作及有关佛教的书,如《宏明集》《广宏明集》等;(14)天文算法:包括用仪器及算术考测天象和专讲数理算法的书,如《几何原本》《九章算术》等;(15)艺术:包括谈论书画、琴谱、杂技等的书,如《古画品录》《印典》等;(16)谱录:包括记录器物、文具、食谱的书,如《云杯石谱》《茶经》等;(17)类书:是从许多图书中采辑材料,按照一定的排检方法,分门别类编辑而成的书,如《艺文类聚》《初学记》《永乐大典》等。 (四)集部书概述及意义
集部书就是综合、汇集的意义,一般分为文集、诗文集,多为文学著作,文集有总集和别集之分。我国历史悠久,集部书数量相当之多,内容也相当庞杂,虽然文学内容较多,但不能把集部书全作为文学著作,其中也有不少是经史子书内容。集部书的这种广泛性,不仅对研究古代文学,而且对研究历史、哲学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对于集部书类型的划分,历代也不一致,有以下几类。(1)楚辞:楚辞是汉代刘向辑录屈原及其弟子宋玉等人的作品汇编而成的一部反映楚地文学形式和方言声韵的文学总集。该书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历代学者多有注解、研究者,形成了一门独立的楚辞图书类型。它主要包括《楚辞》及其注释、研究与考证之书。(2)总集:诸家作品综合集称为总集。我国文学总集起源最早,先秦时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总集数多量大,为保存我国古代各时期的作品起了重要作用,如《文选》《文章正宗》等。(3)别集:个人作品综合集叫别集,别集始于东汉,晋以后达到定型,别集编例,有分集编订、分类合编、编年编排等几中常用的办法。别集资料来源也有多种情况,作者自编及门人弟子所编,内容大都为较完整而数不胜数的精粹。别集一般又分为诗集、文集、诗文合集等多种,从辑录资料的情况,又可分为全集、选集等多種,是研究作家及其作品的宝贵材料,同时,也能弥补总集材料收录之所缺,为研究历代作品及学术提供丰富而全面的素材。(4)诗文评:是指品评诗文得失、发表文学见解、进行作品评论的图书,我国诗文评起源较早,如《典论·论文》《诗品》都是较早的诗文评著作。(5)词曲:是词曲作品和有关词曲理论与技法的书,一般包括词集、词选、词谱等类型,词集是词之别集,词选即词之总集,词谱是讲词的谱式的书。
三、结语
古籍的社会职能,是图书的基本职能向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延伸,也就是古籍这一客观事物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古籍以其所记录的知识内容作用于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已经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果没有它们很难相信全世界人民能够取得如此之大的进步,尤其是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空前进步,人们对知识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古籍作为系统地记录知识和传播知识的一种有用工具,在社会中所占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古籍的社会职能越发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记录知识、保存人类的精神产品,这是古籍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项重要的社会职能,并且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在不断发展、深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国均.中国古代书籍史话[M].北京:中华书局,1972.
[2]魏隐儒.中国古籍印刷史[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3]王金雨.古籍版本鉴定丛谈[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20.
[4]黄宗忠,编.图书馆学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文育红,女,本科,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素质教育)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