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位于青藏高原南延部分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区,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整个区域达4.1万平方公里。它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该地区还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
白水台
白水台是云南西北少数民族——纳西族的发祥地,古老神秘的东巴文化在此孕育。从白水台经过号称“长江第一湾”处的石鼓镇,沿金沙江北上,在古渡口巨甸到达鲁甸,然后继续前行到达维西保和镇。这条路线是云南境内通往西藏的茶马古道的一段,当年红军长征时经过了这一路线的部分地段。马帮过维西保和镇后,接着前行至澜沧江边沿江北上,过燕子岩栈道,到德钦后再从溜筒江村过溜索进藏。
位于云南香格里拉县东南三坝乡白地行政境内,海拔2380米,占地约为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华泉台地之一。层层的梯田里水波粼粼,有“仙人遗田”的美称。传说是天上的王母以此教当地的白姓如何种植。在白水台左侧的泉台形似一弯新月,清泉盈盈四溢,相传是仙女梳妆的地方。泉台左边下侧,一石穹窿,洁白如玉,形如一怀孕女子,是当地群众从奉生殖神的地方。
据称,纳西族东巴的始祖丁巴什罗从西藏学习佛经归来,途径白水台,被其奇特的环境吸引,留下来设坛传教。白水台由此成为东巴教徒的神圣之地,在白水台边的石壁上至今留有“释理达多禅定处”的碑文。
白水台对面的上柏峰下有一溶洞,古时为祭祀龙神之地,后因东巴教第二圣祖阿明什罗在此修行,遂被称为“阿明能卡”,又称“阿明灵洞”。相传阿明什罗在此书写了大量的东巴经书。
虎跳峡
虎跳峡位于丽江古城北55公里处丽江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的金沙江段。虎跳峡长18公里,落差达200多米,虎跳峡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共18个险滩,是世界上集深、险、奇、绝、秀为一体的大峡谷,有“万里长江第一峡”之称。江峡南岸紧紧夹着奔涌咆哮的江流,最大高差达3700多米,江流最窄仅20米左右,形成了“万仞绝壁万马奔,一线天盖一线江”的旷世奇观。江中有一巨石,如砥柱般直卧中流,把激流劈为两股,巨浪滔天,涛声如雷,惊天动地。
上虎跳
上虎跳是整个峡谷中最窄的一段,峡宽仅30余米,江心有一个13米高的巨大石头——虎跳石,巨石犹如孤峰突起,屹然独尊,江流与巨石相互搏击,山轰谷鸣,气势非凡。相传有一猛虎,在玉龙山被猎人射伤后,负痛从石上跃过对岸,因此留下了虎跳石的美名。
中虎跳
上虎跳北上不远处就是中虎跳,在这里,江水在5公里地段内下跌百米。水流在礁石间回旋,浪淘翻卷,形成雾气。礁石林立于江中,任水冲击,任雾弥漫,就象满天的繁星。
下虎跳
在从中虎跳前行至下虎跳的途中,称为“观音瀑”的飞瀑。这些飞瀑悬于哈巴雪山山腰的峰崖上,崖顶形似翘首而立的观音。募然间使人在虎跳峡的险峻威猛又感受到一种清远秀美,使心绪得到舒缓。
缘起石鼓的古镇
石鼓镇南连大理、北接藏区,是茶马古道上的要津,也是滇西的文化重镇和商贸中心。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姊妹并行至石鼓镇分道扬镳,澜沧江、怒江继续向南,金沙江则拐湾扭头向东奔去,孕育成就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
长江青藏高原南下,到石鼓镇突然转向东北,造就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江第一湾。石鼓镇旅游景点附近的江面宽阔,水流平缓,历史上诸葛亮、忽必烈南征云南,都选此处为渡口。当年红军北上抗日长征至石鼓,也由此引渡。
石鼓镇位于长江第一湾旁的山岗上,靠江边建有一座五角亭,石鼓亭内竖有一面汉白玉雕成的直径1.5米、厚0.5米的鼓状石碑,石鼓镇旅游景点因之而得名。石碣刻于明代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上刻一段文字名为《大功大胜克捷记》,内容记录了丽江土司率领军队与西藏吐藩两次征战的经过。
玉花石板过马帮
石鼓镇内有许多文物古迹,还有许多至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石鼓镇建筑鳞次栉比,富有浓郁民族特色,街市依山势展开,铺就五花石板,小巷通幽。千百年来,纳西、藏族、汉族的马帮在此络绎不绝,铃声丁当,马蹄“得得”作响,踏凹了光滑的石板古道。也造就了石鼓的辉煌。
巨甸——金沙江古渡
巨甸是传说中丽江的“花马国”故地,早在公元3世纪时这里就是纳西族活动的地区之一。巨甸又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隋朝时就有大将到过此地,元军征大理时,大将兀良合台曾率军从这里渡金沙江南下,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一部也是从这里渡江。
巨甸位于石鼓镇以北上70公里处,是一个纳西族古镇,历史悠久。这里曾是元代以前纳西族文明中心,元时称为巨津,意思是大渡口,当时它不仅是维西通往中原内地的必经要道,也是大理和吐蕃交往的重要渡口。明代的丽江土司木高曾有“花马古国巨津州”的诗句,表明巨甸和花马古国曾经有过紧密的关系。
巨甸镇东的金沙江边古渡现仍在使用,有渡船载乘行人往返金沙江两岸。
每月的逢5日是巨甸的集日。这天,除纳西族外,附近的藏族、傈僳族、白族、彝族、普米族群众也都汇集到巨甸街上,出售他们的山货特产,采购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热闹熙攘的集市使人感到悠久的商贸传统,也可看出巨甸在周围村镇中的特殊地位。
巨甸的纳西族比丽江城的纳西族更显得古朴,他们的纳西语词汇要丰富得多,歌舞也更粗犷奔放,如直笛吹奏的“骨气”,以及热巴舞、芦笙舞,都显得更有“古味”。从这一点可以明显看出他们在与周边民族的长期交往中,在歌舞上受到的深厚影响。古渡口、古商贸中心的地位为巨甸带来了多元的文化特色。
塔城铁桥遗址
塔城铁桥是古代云南与西藏之间茶马古道上的要津, 其遗址在今丽江县塔城乡塔札村,现立有“古铁桥遗址”纪念碑。塔城铁桥建于唐代,是世界上第一座横跨大江的铁索桥,史称“吐蕃铁桥”。
这座当年横跨金沙江的铁桥,曾是大理通吐蕃的重要关口,并因铁桥的缘故还兴盛起了一座繁荣一时的铁桥城。公元794年,南诏归唐。表示诚心,南诏统治者弄断了铁桥以示断绝与吐蕃的往来。
铁桥断了以后,这里形成了一个渡口。往来滇藏两地的马帮乘船往返两岸。游客现乘渡船至金沙江东岸,可以看到岩石上绕锢铁桥铁链的石孔痕迹。
据载,当时冬季水清时还能看到落在水里的铁链,如今只能凭石孔遥想当年铁桥的雄壮景象。
维西保和镇
保和镇是中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云南维西县的县政府所在地。保和镇位于已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云南“三江并流”自然风景区的中心腹地,南靠雪龙山,东临永春河,坐落在永春河西岸的冰碛台地上。保和镇于清代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初建,作为云南维西厅的治所。260多年间,保和镇一直是维西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民国二年(公元1913午),废厅设县,保和镇成为维西县县城。
自清代雍正六年设治建城后,保和镇兴旺起来,相继修建了关圣殿、文昌宫等建筑。当时,保和镇内及四周建有庙宇共十多座,加上衙署等,建筑规模颇具气势。保和镇的民居建筑一般比较朴实,屋面多用木板覆盖,宅院用篱笆围栅,有些殷实之家修建有较大的四合院或三方一照壁的民居宅院。
历史上,保和镇是内地通往西藏的一个交通要道,很多进入西藏的马帮都要在保和镇歇脚。云南旅游景点保和镇也是德钦、福贡、贡山等地货物贸易的集散地。清代乾隆年间,内地的客商即来到保和镇经商贸易。民国年间,一些商家在保和镇设商号经营山货药材。抗日战争朝间,经由西藏转口印度的贸易非常兴盛,云南的著名商号永昌样、茂恒等都在保和镇开设有分号,交易量很大。解放后,由于滇藏公路的修通,保和镇逐渐沉寂下来。目前,保和镇仍然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三江并流奇观:
“三江并流”奇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跨越云南省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丽江市及迪庆藏族由治州,在2003年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三江并流风景区内,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自北向南并行170多公里,奔腾于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间,是世界上罕见的地理奇观。
维西县处在“三江并流”的腹地,从位于金沙江边的其宗村到澜沧江边的白济汛乡,距离100公里,从白济汛乡过澜沧江到云南旅游景点怒江州福贡县怒江边利沙底乡,公路距离不到70公里。游客可以在半天之内,游览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条大江的自然风光。
白水台
白水台是云南西北少数民族——纳西族的发祥地,古老神秘的东巴文化在此孕育。从白水台经过号称“长江第一湾”处的石鼓镇,沿金沙江北上,在古渡口巨甸到达鲁甸,然后继续前行到达维西保和镇。这条路线是云南境内通往西藏的茶马古道的一段,当年红军长征时经过了这一路线的部分地段。马帮过维西保和镇后,接着前行至澜沧江边沿江北上,过燕子岩栈道,到德钦后再从溜筒江村过溜索进藏。
位于云南香格里拉县东南三坝乡白地行政境内,海拔2380米,占地约为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华泉台地之一。层层的梯田里水波粼粼,有“仙人遗田”的美称。传说是天上的王母以此教当地的白姓如何种植。在白水台左侧的泉台形似一弯新月,清泉盈盈四溢,相传是仙女梳妆的地方。泉台左边下侧,一石穹窿,洁白如玉,形如一怀孕女子,是当地群众从奉生殖神的地方。
据称,纳西族东巴的始祖丁巴什罗从西藏学习佛经归来,途径白水台,被其奇特的环境吸引,留下来设坛传教。白水台由此成为东巴教徒的神圣之地,在白水台边的石壁上至今留有“释理达多禅定处”的碑文。
白水台对面的上柏峰下有一溶洞,古时为祭祀龙神之地,后因东巴教第二圣祖阿明什罗在此修行,遂被称为“阿明能卡”,又称“阿明灵洞”。相传阿明什罗在此书写了大量的东巴经书。
虎跳峡
虎跳峡位于丽江古城北55公里处丽江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的金沙江段。虎跳峡长18公里,落差达200多米,虎跳峡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共18个险滩,是世界上集深、险、奇、绝、秀为一体的大峡谷,有“万里长江第一峡”之称。江峡南岸紧紧夹着奔涌咆哮的江流,最大高差达3700多米,江流最窄仅20米左右,形成了“万仞绝壁万马奔,一线天盖一线江”的旷世奇观。江中有一巨石,如砥柱般直卧中流,把激流劈为两股,巨浪滔天,涛声如雷,惊天动地。
上虎跳
上虎跳是整个峡谷中最窄的一段,峡宽仅30余米,江心有一个13米高的巨大石头——虎跳石,巨石犹如孤峰突起,屹然独尊,江流与巨石相互搏击,山轰谷鸣,气势非凡。相传有一猛虎,在玉龙山被猎人射伤后,负痛从石上跃过对岸,因此留下了虎跳石的美名。
中虎跳
上虎跳北上不远处就是中虎跳,在这里,江水在5公里地段内下跌百米。水流在礁石间回旋,浪淘翻卷,形成雾气。礁石林立于江中,任水冲击,任雾弥漫,就象满天的繁星。
下虎跳
在从中虎跳前行至下虎跳的途中,称为“观音瀑”的飞瀑。这些飞瀑悬于哈巴雪山山腰的峰崖上,崖顶形似翘首而立的观音。募然间使人在虎跳峡的险峻威猛又感受到一种清远秀美,使心绪得到舒缓。
缘起石鼓的古镇
石鼓镇南连大理、北接藏区,是茶马古道上的要津,也是滇西的文化重镇和商贸中心。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姊妹并行至石鼓镇分道扬镳,澜沧江、怒江继续向南,金沙江则拐湾扭头向东奔去,孕育成就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
长江青藏高原南下,到石鼓镇突然转向东北,造就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江第一湾。石鼓镇旅游景点附近的江面宽阔,水流平缓,历史上诸葛亮、忽必烈南征云南,都选此处为渡口。当年红军北上抗日长征至石鼓,也由此引渡。
石鼓镇位于长江第一湾旁的山岗上,靠江边建有一座五角亭,石鼓亭内竖有一面汉白玉雕成的直径1.5米、厚0.5米的鼓状石碑,石鼓镇旅游景点因之而得名。石碣刻于明代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上刻一段文字名为《大功大胜克捷记》,内容记录了丽江土司率领军队与西藏吐藩两次征战的经过。
玉花石板过马帮
石鼓镇内有许多文物古迹,还有许多至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石鼓镇建筑鳞次栉比,富有浓郁民族特色,街市依山势展开,铺就五花石板,小巷通幽。千百年来,纳西、藏族、汉族的马帮在此络绎不绝,铃声丁当,马蹄“得得”作响,踏凹了光滑的石板古道。也造就了石鼓的辉煌。
巨甸——金沙江古渡
巨甸是传说中丽江的“花马国”故地,早在公元3世纪时这里就是纳西族活动的地区之一。巨甸又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隋朝时就有大将到过此地,元军征大理时,大将兀良合台曾率军从这里渡金沙江南下,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一部也是从这里渡江。
巨甸位于石鼓镇以北上70公里处,是一个纳西族古镇,历史悠久。这里曾是元代以前纳西族文明中心,元时称为巨津,意思是大渡口,当时它不仅是维西通往中原内地的必经要道,也是大理和吐蕃交往的重要渡口。明代的丽江土司木高曾有“花马古国巨津州”的诗句,表明巨甸和花马古国曾经有过紧密的关系。
巨甸镇东的金沙江边古渡现仍在使用,有渡船载乘行人往返金沙江两岸。
每月的逢5日是巨甸的集日。这天,除纳西族外,附近的藏族、傈僳族、白族、彝族、普米族群众也都汇集到巨甸街上,出售他们的山货特产,采购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热闹熙攘的集市使人感到悠久的商贸传统,也可看出巨甸在周围村镇中的特殊地位。
巨甸的纳西族比丽江城的纳西族更显得古朴,他们的纳西语词汇要丰富得多,歌舞也更粗犷奔放,如直笛吹奏的“骨气”,以及热巴舞、芦笙舞,都显得更有“古味”。从这一点可以明显看出他们在与周边民族的长期交往中,在歌舞上受到的深厚影响。古渡口、古商贸中心的地位为巨甸带来了多元的文化特色。
塔城铁桥遗址
塔城铁桥是古代云南与西藏之间茶马古道上的要津, 其遗址在今丽江县塔城乡塔札村,现立有“古铁桥遗址”纪念碑。塔城铁桥建于唐代,是世界上第一座横跨大江的铁索桥,史称“吐蕃铁桥”。
这座当年横跨金沙江的铁桥,曾是大理通吐蕃的重要关口,并因铁桥的缘故还兴盛起了一座繁荣一时的铁桥城。公元794年,南诏归唐。表示诚心,南诏统治者弄断了铁桥以示断绝与吐蕃的往来。
铁桥断了以后,这里形成了一个渡口。往来滇藏两地的马帮乘船往返两岸。游客现乘渡船至金沙江东岸,可以看到岩石上绕锢铁桥铁链的石孔痕迹。
据载,当时冬季水清时还能看到落在水里的铁链,如今只能凭石孔遥想当年铁桥的雄壮景象。
维西保和镇
保和镇是中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云南维西县的县政府所在地。保和镇位于已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云南“三江并流”自然风景区的中心腹地,南靠雪龙山,东临永春河,坐落在永春河西岸的冰碛台地上。保和镇于清代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初建,作为云南维西厅的治所。260多年间,保和镇一直是维西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民国二年(公元1913午),废厅设县,保和镇成为维西县县城。
自清代雍正六年设治建城后,保和镇兴旺起来,相继修建了关圣殿、文昌宫等建筑。当时,保和镇内及四周建有庙宇共十多座,加上衙署等,建筑规模颇具气势。保和镇的民居建筑一般比较朴实,屋面多用木板覆盖,宅院用篱笆围栅,有些殷实之家修建有较大的四合院或三方一照壁的民居宅院。
历史上,保和镇是内地通往西藏的一个交通要道,很多进入西藏的马帮都要在保和镇歇脚。云南旅游景点保和镇也是德钦、福贡、贡山等地货物贸易的集散地。清代乾隆年间,内地的客商即来到保和镇经商贸易。民国年间,一些商家在保和镇设商号经营山货药材。抗日战争朝间,经由西藏转口印度的贸易非常兴盛,云南的著名商号永昌样、茂恒等都在保和镇开设有分号,交易量很大。解放后,由于滇藏公路的修通,保和镇逐渐沉寂下来。目前,保和镇仍然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三江并流奇观:
“三江并流”奇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跨越云南省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丽江市及迪庆藏族由治州,在2003年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三江并流风景区内,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自北向南并行170多公里,奔腾于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间,是世界上罕见的地理奇观。
维西县处在“三江并流”的腹地,从位于金沙江边的其宗村到澜沧江边的白济汛乡,距离100公里,从白济汛乡过澜沧江到云南旅游景点怒江州福贡县怒江边利沙底乡,公路距离不到70公里。游客可以在半天之内,游览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条大江的自然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