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慧·
麦穗哲理
□荐/林保辉
成功背后,其实有一个看似奇怪其实并不奇怪的“麦穗哲理”:传说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3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带领弟子们来到一片麦田,让他们每人在麦田中选摘一支最大的麦穗——不能走回头路,且只能摘一支。第一个弟子刚走几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的大麦穗多得是;第二位一直左顾右盼,东瞧西望,直到终点才发现,前面最大的麦穗已经错过了;第三位把麦田分为三份,走第一个1/3时,只看不摘,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在第二个1/3里验证是否正确,在第三个1/3里选择了大麦穗中的美丽一支。
在数不清的麦穗中寻找最大的几乎是不可能的,所谓“最大的”往往也是要在错过之后才能知道,但如果在调研基础上果断出手,这样离最大的也差不太多——这就是成功者的“麦穗哲理”。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麦穗哲理的影子,比如抓住创业机会。盲目草率做决定、犹豫不决空留恨,都是不可取的;而在创业激情中保持理性,成功几率就很大,就可摘取“最大的麦穗”。
忘了是那位哲人所说的了:“创造力是一种智力肌肉,只要愿意并且知道如何锻炼它,你就能发挥出潜在的创造力。”你瞧,创造和创造力,也没啥了不起,只不过是你对“智力肌肉”的锻炼呢。创业的激情与理性告诉我们,只要情理兼备,“胜利在向你招手,成功在前头”。
·信念·
上帝没有轻看卑微
□荐/张 歌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
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各个港口,这位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他说:“那时我们家很穷,父母都靠出苦力为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凡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
原来,很多时候,是出身卑微的人自己看低了自己。
从设定目标开始
□荐/文 心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十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八百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位汉子,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能给人带来什么。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认为,一个人无论他现在多大年龄,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以前的日子,只不过是在绕圈子而已。
·新故事·
我和天才的差别
□荐/依 依
教堂正在做礼拜,唱诗班正在唱着圣歌。这种赞美上帝的奇妙的音乐令虔诚的教徒工们如痴如醉。
可是,在如痴如醉的人堆中却有一个不专心做礼拜的人,他此刻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天花板上的吊灯。赞美诗,他充耳不闻,他甚至忘记了自己在教堂,在做礼拜。
那盏原本有三根绳索吊着的吊灯,由于一根绳索落而摇摆不动,摇啊,摇啊,越摇越慢慢。
那人异常专注地观察着这盏渐渐慢慢下来的灯,直到其完全停止不动。
他的血液沸腾了!他惊喜地发现尽管灯愈摇愈慢。可是每完成一次左右摆动的时间居然一样!为了确定自己的发现,在此后的几个月中,他又做了无数次试验,终于得到了“在一定条件下,单摆振动周期与振幅无关”的“单摆等时”定律。
他就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
其实,那天在教堂最早发现那盏摇摆的灯的人,是坐在伽利略身边的我。是我叫伽利略看那盏灯的,我对伽利略说:“瞧,那盏破灯,若砸下来可就有好戏看了!”然而,当我知道它没有砸下来的可能后便没再注意它了。
其实,过了一会儿,我看到伽利略对那盏灯那么有兴趣时,我也饶有兴趣地看了一阵。可惜只有一阵子——什么也没发现的一阵了。
其实,当时伽利略还对我这么说了一句:“我发现每摆一次的时间好像一样长。”我怀着对他的话不相信的态度观察了那盏吊灯好一会儿,发现他说的好像没错,可我马上否认了眼前的事实,对伽利略说:“吊灯明明越摆弧度越小,越摆速度越慢,所用时间怎么可能一样长?”“可事实胜于雄辩,况且你也讲了弧度与速度均减小,也就是说……”我们的轻声交谈立即引来聆听赞歌,潜心做礼拜的人的不满,都对我们怒目侧视。我不觉有些气恼,对伽利略说:“让你的事实见鬼去吧,蠢货!”
其实……
其实,……唉!
其实,就算当时我相信了伽利略,相信了自己看准的事实,也不可能会有什么发现。
我也许会惊讶,也许会觉得有趣,但随着灯摇摆的停止,我对它的惊讶,对它的兴趣也会停止,不会再去做什么实验,不会再去加以思考,不会发现单摆那看似显而易见却在伽利略之前没人注意的等时性。其实,就算我思考了,注意到了等时性,我也会怀疑自己,我会对自己说:“不可能有所谓的等时性,是误差引起的,我可不能将这种没头脑的理论说出去,让人笑我是傻瓜。况且它等时又如何呢?没有任何意义!”
其实,发生在我身上的“其实”很多,然而后面却总是要加个“然而”……
不过,再想想,其实这也没什么,因为像我这样的人太多了,还有更多的人只知道听赞美诗呢!
麦穗哲理
□荐/林保辉
成功背后,其实有一个看似奇怪其实并不奇怪的“麦穗哲理”:传说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3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带领弟子们来到一片麦田,让他们每人在麦田中选摘一支最大的麦穗——不能走回头路,且只能摘一支。第一个弟子刚走几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的大麦穗多得是;第二位一直左顾右盼,东瞧西望,直到终点才发现,前面最大的麦穗已经错过了;第三位把麦田分为三份,走第一个1/3时,只看不摘,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在第二个1/3里验证是否正确,在第三个1/3里选择了大麦穗中的美丽一支。
在数不清的麦穗中寻找最大的几乎是不可能的,所谓“最大的”往往也是要在错过之后才能知道,但如果在调研基础上果断出手,这样离最大的也差不太多——这就是成功者的“麦穗哲理”。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麦穗哲理的影子,比如抓住创业机会。盲目草率做决定、犹豫不决空留恨,都是不可取的;而在创业激情中保持理性,成功几率就很大,就可摘取“最大的麦穗”。
忘了是那位哲人所说的了:“创造力是一种智力肌肉,只要愿意并且知道如何锻炼它,你就能发挥出潜在的创造力。”你瞧,创造和创造力,也没啥了不起,只不过是你对“智力肌肉”的锻炼呢。创业的激情与理性告诉我们,只要情理兼备,“胜利在向你招手,成功在前头”。
·信念·
上帝没有轻看卑微
□荐/张 歌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
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各个港口,这位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他说:“那时我们家很穷,父母都靠出苦力为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凡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
原来,很多时候,是出身卑微的人自己看低了自己。
从设定目标开始
□荐/文 心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十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八百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位汉子,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能给人带来什么。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认为,一个人无论他现在多大年龄,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以前的日子,只不过是在绕圈子而已。
·新故事·
我和天才的差别
□荐/依 依
教堂正在做礼拜,唱诗班正在唱着圣歌。这种赞美上帝的奇妙的音乐令虔诚的教徒工们如痴如醉。
可是,在如痴如醉的人堆中却有一个不专心做礼拜的人,他此刻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天花板上的吊灯。赞美诗,他充耳不闻,他甚至忘记了自己在教堂,在做礼拜。
那盏原本有三根绳索吊着的吊灯,由于一根绳索落而摇摆不动,摇啊,摇啊,越摇越慢慢。
那人异常专注地观察着这盏渐渐慢慢下来的灯,直到其完全停止不动。
他的血液沸腾了!他惊喜地发现尽管灯愈摇愈慢。可是每完成一次左右摆动的时间居然一样!为了确定自己的发现,在此后的几个月中,他又做了无数次试验,终于得到了“在一定条件下,单摆振动周期与振幅无关”的“单摆等时”定律。
他就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
其实,那天在教堂最早发现那盏摇摆的灯的人,是坐在伽利略身边的我。是我叫伽利略看那盏灯的,我对伽利略说:“瞧,那盏破灯,若砸下来可就有好戏看了!”然而,当我知道它没有砸下来的可能后便没再注意它了。
其实,过了一会儿,我看到伽利略对那盏灯那么有兴趣时,我也饶有兴趣地看了一阵。可惜只有一阵子——什么也没发现的一阵了。
其实,当时伽利略还对我这么说了一句:“我发现每摆一次的时间好像一样长。”我怀着对他的话不相信的态度观察了那盏吊灯好一会儿,发现他说的好像没错,可我马上否认了眼前的事实,对伽利略说:“吊灯明明越摆弧度越小,越摆速度越慢,所用时间怎么可能一样长?”“可事实胜于雄辩,况且你也讲了弧度与速度均减小,也就是说……”我们的轻声交谈立即引来聆听赞歌,潜心做礼拜的人的不满,都对我们怒目侧视。我不觉有些气恼,对伽利略说:“让你的事实见鬼去吧,蠢货!”
其实……
其实,……唉!
其实,就算当时我相信了伽利略,相信了自己看准的事实,也不可能会有什么发现。
我也许会惊讶,也许会觉得有趣,但随着灯摇摆的停止,我对它的惊讶,对它的兴趣也会停止,不会再去做什么实验,不会再去加以思考,不会发现单摆那看似显而易见却在伽利略之前没人注意的等时性。其实,就算我思考了,注意到了等时性,我也会怀疑自己,我会对自己说:“不可能有所谓的等时性,是误差引起的,我可不能将这种没头脑的理论说出去,让人笑我是傻瓜。况且它等时又如何呢?没有任何意义!”
其实,发生在我身上的“其实”很多,然而后面却总是要加个“然而”……
不过,再想想,其实这也没什么,因为像我这样的人太多了,还有更多的人只知道听赞美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