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一定程度上也就是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的最优化,即寻求一种能将图形、动画、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体信息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适用学生人数多、直观性强的综合教学手段,以便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增加教学信息量、加强师生间相互交流,使学生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巧妙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打好“组合拳”,能有效地实现这些功能,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魅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组合拳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04-0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落实多媒体教学,巧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能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富有感染力,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出许多学习数学的情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复杂为简单,从而增加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正确、合理、适时的运用多媒体教学。
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做到:1、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必须清楚明白。2、根据教学需要在哪些环节有针对性的实施多媒体教学要心中有数。3、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巧妙的把电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的整合运用,去花俏而讲实效,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特有功能”,让它在关键时刻一显身手。一、融合实例,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利用多媒体恰当展示生活中的画面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自生活。我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的第一课时,制作了生活中的几个画面,比如刘翔跨栏的速度要快于对手;甲组拔河的力量大于乙组;同学们在商场购买物品时的价位比较;古人制作的简单机械等等。这些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初步体会不等式和等式都刻画了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都是研究量与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模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为直观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奠定基础。二、类比感知,实现知识的螺旋上升
课堂应用多媒体能更好的对问题、式子进行类比,让学生在探究思考时更易于找到关键点和联系点。我在引导学生认识不等式时,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等式、方程入手,提出问题1: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km,刚好在12:00时驶到A地,请你求出它的车速是多少?学生很容易得到2X/3=50。然后我改变条件和问法,提出问题2:(变式)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km,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该满足什么条件?两个问题中关键的条件用红颜色区别,便于学生比较思考题中量之间的关系,如:学生可以得到2X/3>50。这时,再让学生认真比较所得的两个式子中符号的不同,前面的是等式,那么后边的应该是什么式子?从而水到渠成的引入到本节的课题——不等式。应用多媒体展示不仅节时、便于观察,而且色差的区别与比对更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类比思想潜移默化的渗透,实现了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三、适时“闪烁”,擦出思维火花
我们在備课制作课件时设计“闪烁”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是这“闪烁”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引发学生的思维。我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就充分运用了“闪烁”这一特有功能。例如,已知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圆的直径是80cm,高为60cm,问:把一根木棍放入圆柱体内,怎么放,使放入的木棍最长?我用课件展示这个题的立体图形,学生没有立即反应。当我把底面圆的直径、圆柱的高、深入圆柱体内的木棍这三条线段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用三种不同颜色显示出来,并 “闪烁”几下时,学生立刻想到能用勾股定理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一“闪烁”过程,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稍作引导学生就能深刻理解为什么此时深入的木棍最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四、从模型中提炼图形,变直观为抽象
人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中学生更不例外,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利用图片、实物等,借助直观形象去获取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先在屏幕上展示中国结、地板砖图案、伸缩大门等实物图,然后在计算机上演示,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东西,抽取本质,引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使学生容易建立起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平行四边形概念,并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为下一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特征埋下伏笔。五、注重动态演示,变抽象为直观
有些知识是比较抽象,比较枯燥乏味的,而多媒体则能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比如研究三角形的旋转、平移、翻折等问题可以用课件动态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图形观念。再比如蚂蚁爬行这类问题的实质就是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但有些同学在这方面的思维能力较弱,如果我们采用课件动态演示圆柱体曲面(正、长方体侧面)展开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一过程,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又深刻的认识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某种转化关系。这样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
总之,打好“多媒体组合拳”的教学方式,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必然,它像一片沃土,似一棵新芽,更像一朵鲜花,值得我们去辛勤耕耘、精心培育,让她绽放的更绚丽迷人、光彩夺目。
【关键词】课堂;教学;组合拳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04-0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落实多媒体教学,巧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能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富有感染力,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出许多学习数学的情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复杂为简单,从而增加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正确、合理、适时的运用多媒体教学。
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做到:1、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必须清楚明白。2、根据教学需要在哪些环节有针对性的实施多媒体教学要心中有数。3、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巧妙的把电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的整合运用,去花俏而讲实效,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特有功能”,让它在关键时刻一显身手。一、融合实例,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利用多媒体恰当展示生活中的画面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自生活。我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的第一课时,制作了生活中的几个画面,比如刘翔跨栏的速度要快于对手;甲组拔河的力量大于乙组;同学们在商场购买物品时的价位比较;古人制作的简单机械等等。这些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初步体会不等式和等式都刻画了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都是研究量与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模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为直观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奠定基础。二、类比感知,实现知识的螺旋上升
课堂应用多媒体能更好的对问题、式子进行类比,让学生在探究思考时更易于找到关键点和联系点。我在引导学生认识不等式时,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等式、方程入手,提出问题1: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km,刚好在12:00时驶到A地,请你求出它的车速是多少?学生很容易得到2X/3=50。然后我改变条件和问法,提出问题2:(变式)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km,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该满足什么条件?两个问题中关键的条件用红颜色区别,便于学生比较思考题中量之间的关系,如:学生可以得到2X/3>50。这时,再让学生认真比较所得的两个式子中符号的不同,前面的是等式,那么后边的应该是什么式子?从而水到渠成的引入到本节的课题——不等式。应用多媒体展示不仅节时、便于观察,而且色差的区别与比对更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类比思想潜移默化的渗透,实现了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三、适时“闪烁”,擦出思维火花
我们在備课制作课件时设计“闪烁”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是这“闪烁”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引发学生的思维。我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就充分运用了“闪烁”这一特有功能。例如,已知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圆的直径是80cm,高为60cm,问:把一根木棍放入圆柱体内,怎么放,使放入的木棍最长?我用课件展示这个题的立体图形,学生没有立即反应。当我把底面圆的直径、圆柱的高、深入圆柱体内的木棍这三条线段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用三种不同颜色显示出来,并 “闪烁”几下时,学生立刻想到能用勾股定理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一“闪烁”过程,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稍作引导学生就能深刻理解为什么此时深入的木棍最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四、从模型中提炼图形,变直观为抽象
人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中学生更不例外,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利用图片、实物等,借助直观形象去获取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先在屏幕上展示中国结、地板砖图案、伸缩大门等实物图,然后在计算机上演示,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东西,抽取本质,引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使学生容易建立起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平行四边形概念,并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为下一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特征埋下伏笔。五、注重动态演示,变抽象为直观
有些知识是比较抽象,比较枯燥乏味的,而多媒体则能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比如研究三角形的旋转、平移、翻折等问题可以用课件动态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图形观念。再比如蚂蚁爬行这类问题的实质就是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但有些同学在这方面的思维能力较弱,如果我们采用课件动态演示圆柱体曲面(正、长方体侧面)展开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一过程,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又深刻的认识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某种转化关系。这样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
总之,打好“多媒体组合拳”的教学方式,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必然,它像一片沃土,似一棵新芽,更像一朵鲜花,值得我们去辛勤耕耘、精心培育,让她绽放的更绚丽迷人、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