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在360和老牌手机厂商酷派“在一起”的蜜月期还不到半年的时候,乐视旗下公司突然宣布,以27亿港元入股酷派集团,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这样一来,360、乐视和酷派三个看似基因完全不同的企业被资本捆在了一起,但业务上真的能好好玩耍吗?
在笔者看来,首要面临基因冲突的问题,能否轻巧聚焦是关键。
对于乐视入股酷派,酷派方面的回应是希望借助资本力量,与互联网企业强强联合;乐视方面表示看中酷派的供应链、销售以及整个售后优势。看上去可以优势互补,但最大问题在于两家基因不同的公司“过日子”并不一定会完全对照剧本。在酷派和360的“半年蜜月期”便可见端倪。有关酷派与360不和的业内传闻一直不绝于耳。周鸿祎曾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表达愤怒的信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针对酷派。而酷派集团执行董事蒋超以此为截图,更是恶言相告,并迅速删除。
站在风口上的猪,也要轻巧聚焦。三只猪目前看起来很笨重,即使风够大,一起飞起来仍然太难。笔者悲观预测,有关这三家分分合合的传闻还会更多,或者更狗血。
其次,三个有名的公司在一起不等于一个有名的品牌。在手机血海中,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讲,包括苹果或者小米,在某种程度上都胜在品牌。360、乐视或者酷派,虽然三家公司在不同时期都能够维持着话题的热度,但这并不等于合作后会有一个好的手机品牌。
第三,手机行业的阵营和梯队对用户并没有任何意义。
乐视移动总裁冯辛日前表示:“获得酷派在手机产业链上的诸多支持,这标志着乐视将直接进入手机行业第一阵营。”业内人士认为,这种阵营变化或是剑指小米。
管理学专家陈春花有一个观点,过于参与到竞争当中,就说明可能你对商业和企业的价值不太自信。我们常常看到手机大佬在光鲜的发布会上互相拆台,但他们似乎都已经忘记了用户和消费者的存在。同行之间在竞争,打来打去,似乎也跟用户没有什么关系。
最后,关键还是恪守产品初心。
市场从来不按规律出牌,相反会是变幻莫测。过去我们习惯说企业较去年增长的百分比,这始终属于线性思维。但当下互联网商业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变化是量级增长,即一个忽然间的改变,引爆了某个市场,这属于非线性增长。以手机为例,我们看到了老牌手机企业一夜间倒掉,而苹果等品牌当年异军突起。笔者判断,目前能够颠覆手机市场量级变化的后生仔一定并非在目前的所谓阵营之中。
借用周鸿祎的一条微博所说:“只有创造用户价值才会有商业价值。”只可惜,当下“月月有新品、日日有热点”的手机圈似乎离着用户价值越走越远。(鲁浩)
商学院
首先,你需要对内营销!
如果你说服不了自己的同事和老板,那么,你的计划就永远也不会有付诸实施的机会。这可是我从惨痛的教训中学到的。在所有的营销活动中,认同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营销原则既会影响到组织对你计划的理解,也会影响到组织是否会实施你的计划。请思考以下问题吧!
认可:你是否向你的同事发送了你的项目信息,这些项目信息对接收者而言是个人化的吗?是否是值得期待的?对他们而言,如果你不把相关信息发送给他们,如果错过了你的更新信息、你的见解,对他们是否是种损失。思考下你该怎样赢得被人倾听的资格吧。
创意病毒(Ideavirus):你的创意会在组织内广泛传播吗?如果不是由你引发话头,如果你不在房间里,人们会谈论你的项目吗?
你的故事:记住,是你的故事!而不是项目或者计划罗列的事实……会与组织和员工或同事的世界观产生共鸣吗?如果你总是谈论利润,可他们却想听到相关的影响,这种误差会影响你改变现状的能力吗?有一件需要特别提醒的事:一个组织内的故事讲述者常常忽略的一个因素是:风险。
引人注意:你的创建工作会被人谈论吗?
部落:你的团队都有谁?特别需要说明的一点,他们之所以身在你的团队,并不是因为他们是你的下属,而是因为你们观点一致。你领导的人是希望被人引导,希望帮助组织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人吗?
观念传播:你是把最大胆的设想先告知早期接受者,之后通过人们之间的交往,让它们逐渐扩散到组织中的大多数人吗?我以前写作的多本书都谈到过通过不用广告打搅局外人的方法而改变现状的观点。实际上,在组织内部那么做像在组织外那么做一样重要。
CEO或者领导者的部分工作,就是锻造一个人们可以在内部轻松推销优秀创意的组织。组织内部的营销从有意而为开始,就像你在组织以外推销你的项目一样。你在组织内的每一个备忘录、每一封电子邮件和每一次推介演讲都是一次营销。所以,你应该像对待常规营销活动那样对待它们。(赛斯·高汀 Seth Godin,雅虎前副总裁,《紫牛》等畅销书作者。)
中国经营网
苹果手表销量惨淡的七条启示
近日,曾预测Apple Watch发售当日在美国销量超百万的第三方市场分析机构Slice Intelligence发布有关Apple Watch销量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Apple Watch智能手表销量在经历4月发售初期的短暂井喷之后,就进入了休眠期,其销量跳水90%,在美国市场出现断崖式下跌。日销量一直低于2万块,有时甚至低于1万块,并且利润较低的运动版占据了销量的三分之二,而隶属于奢侈品的Apple Watch EDITION在美国的销量则不足2000块。
看来,初代Apple Watch似乎成为了苹果这几年来首次买不动的的产品。对于初代Apple Watch来说,苹果给了它万千宠爱,为它召开了两次发布会,用上了最前瞻的触控技术(Force Touch触控技术),最好的机身材质(蓝宝石、玫瑰金)、摆放在苹果零售店最为显眼的位置展示和对其的强力营销推广。
为何Apple Watch在苹果如日中天的品牌光环和如此多的努力之下,其依旧不仅没有达成颠覆当前产业,为智能可穿戴市场带来新变革的使命;甚至没有达到分析师口中的销量预期目标呢?个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初代Apple Watch遭遇了当前的销量尴尬,值得当下可穿戴设备硬件创业者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便在可穿戴设备硬件产品各方面做出合理的取舍与规划。 可穿戴设备的风口是否真的到来
“风口上的猪也会飞”,行业风口对一款产品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没有人否认智能可穿戴设备是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之一;另一方面,从当下智能可穿戴设备特别是智能手表的表现来看,又让人怀疑这个风口究竟是否真的到来。但Fitbit手环2000万只的销量,小米手环600万只销量,似乎又说明智能手环的风口其实已经到了,而智能手表的风口还未到来。这也告诉创业者,智能手环在当下比智能手表要靠谱。
消费者过分的高期待
众星捧月,让苹果在头顶巨大光环的同时也肩负着更大的使命,以至于以后苹果的每一类新品都被人们期待、要求其改变世界,颠覆当前。所以Apple Watch作为苹果推出的可穿戴设备,理所当然地要承担改变可穿戴设备世界的重担;而苹果的种种表态也显示出其将要颠覆手表行业,前前后后的举措拔高了消费者对Apple Watch的各种期待。所以在她犹抱琵琶半遮面时,人们无限遐想,但当其摘开面纱,人们发现其外观不再一枝独秀,其功能不再简洁怡人,没能满足人们的高期待,反而削弱了消费者对Apple Watch的购买欲。
使用体验与售价的不符
Apple Watch似乎一反苹果产品固有使用体验的常态。苹果产品以往的直观、简单的操作体验在Apple Watch上似乎已很难找到。弄懂它需要进行大量的探索学习,花费较多的时间成本。Apple Watch在应用的流畅度上更是与iPhone等产品差之千里,娇小的表盘使得触控点击操作、文本的输入操作以及内在App的观感体验上都存在各种先天不足。这一切使得Apple Watch操作体验的愉悦度大幅下降。同时,价格却依旧高昂。体验与价格的不对称,产品的不简单易用注定其难以被消费者接纳。
关键痛点的解决不力
对于可穿戴设备而言,续航能力和发热控制是其关键痛点之一。而初代Apple Watch似乎在这两点上都没有做好。羸弱的续航能力早已成为Apple Watch的一大短板,虽然后续的几次更新使其较之发售之初的18小时略有提升,但仍属于弱续航可穿戴设备之列。而在羸弱的续航能力之外,Apple Watch发热控制苹果似乎也没有解决好,这对可穿戴设备而言可以说是致命伤。
功能上做加法还是减法
苹果为Apple Watch专门打造了一款Watch OS操作系统,从这点上就可以看出苹果在穿戴设备上对其功能是抱着追求大而全的态度的。苹果可能希望可穿戴设备能够如手机一样,只要能够在手机上实现的功能,都可以给可穿戴设备塞进去,给它各种应用,让它变身为全能型选手。那么消费者真的需要这么纷繁的应用吗?在可穿戴设备上这些应用的体验真的好吗?当下来看,消费者在可穿戴设备上用得最多的功能无非是看看时间、记录追踪一下运动、睡眠数据。而受限于智能手表的屏幕尺寸的娇小和续航能力,加诸其身的许多应用根本就是鸡肋。
产品定位是独立还是依附
虽然苹果为Apple Watch打造了一款Watch OS操作系统,但是初代Apple Watch,其定位依旧是iPhone的附属品,其不能完全脱离iPhone。作为一款配件,它缺少了必备性。用户对他的需求自然也不是刚需。在WWDC2015大会上,苹果发布的Watch OS2,则让Apple Watch开始走上了独立道路。期待将来,Apple Watch将完全脱离iPhone而独立存在。
使用场景是否过于理想化
Apple Watch功能的初衷设想是创造新的用户需求,再次将用户变得更懒(连手机都懒得拿出来),或是在人们不方便拿出手机的时候的确可以提供及时的提醒,做到快速知晓与回复。但在现实生活中,普通消费者能遇到多少连手机都不能掏出的场合呢?所以,苹果将Apple Watch的作用和使用场合想得过于理想化了,Apple Watch的现实使用场景其实极其狭窄。
在笔者看来,首要面临基因冲突的问题,能否轻巧聚焦是关键。
对于乐视入股酷派,酷派方面的回应是希望借助资本力量,与互联网企业强强联合;乐视方面表示看中酷派的供应链、销售以及整个售后优势。看上去可以优势互补,但最大问题在于两家基因不同的公司“过日子”并不一定会完全对照剧本。在酷派和360的“半年蜜月期”便可见端倪。有关酷派与360不和的业内传闻一直不绝于耳。周鸿祎曾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表达愤怒的信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针对酷派。而酷派集团执行董事蒋超以此为截图,更是恶言相告,并迅速删除。
站在风口上的猪,也要轻巧聚焦。三只猪目前看起来很笨重,即使风够大,一起飞起来仍然太难。笔者悲观预测,有关这三家分分合合的传闻还会更多,或者更狗血。
其次,三个有名的公司在一起不等于一个有名的品牌。在手机血海中,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讲,包括苹果或者小米,在某种程度上都胜在品牌。360、乐视或者酷派,虽然三家公司在不同时期都能够维持着话题的热度,但这并不等于合作后会有一个好的手机品牌。
第三,手机行业的阵营和梯队对用户并没有任何意义。
乐视移动总裁冯辛日前表示:“获得酷派在手机产业链上的诸多支持,这标志着乐视将直接进入手机行业第一阵营。”业内人士认为,这种阵营变化或是剑指小米。
管理学专家陈春花有一个观点,过于参与到竞争当中,就说明可能你对商业和企业的价值不太自信。我们常常看到手机大佬在光鲜的发布会上互相拆台,但他们似乎都已经忘记了用户和消费者的存在。同行之间在竞争,打来打去,似乎也跟用户没有什么关系。
最后,关键还是恪守产品初心。
市场从来不按规律出牌,相反会是变幻莫测。过去我们习惯说企业较去年增长的百分比,这始终属于线性思维。但当下互联网商业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变化是量级增长,即一个忽然间的改变,引爆了某个市场,这属于非线性增长。以手机为例,我们看到了老牌手机企业一夜间倒掉,而苹果等品牌当年异军突起。笔者判断,目前能够颠覆手机市场量级变化的后生仔一定并非在目前的所谓阵营之中。
借用周鸿祎的一条微博所说:“只有创造用户价值才会有商业价值。”只可惜,当下“月月有新品、日日有热点”的手机圈似乎离着用户价值越走越远。(鲁浩)
商学院
首先,你需要对内营销!
如果你说服不了自己的同事和老板,那么,你的计划就永远也不会有付诸实施的机会。这可是我从惨痛的教训中学到的。在所有的营销活动中,认同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营销原则既会影响到组织对你计划的理解,也会影响到组织是否会实施你的计划。请思考以下问题吧!
认可:你是否向你的同事发送了你的项目信息,这些项目信息对接收者而言是个人化的吗?是否是值得期待的?对他们而言,如果你不把相关信息发送给他们,如果错过了你的更新信息、你的见解,对他们是否是种损失。思考下你该怎样赢得被人倾听的资格吧。
创意病毒(Ideavirus):你的创意会在组织内广泛传播吗?如果不是由你引发话头,如果你不在房间里,人们会谈论你的项目吗?
你的故事:记住,是你的故事!而不是项目或者计划罗列的事实……会与组织和员工或同事的世界观产生共鸣吗?如果你总是谈论利润,可他们却想听到相关的影响,这种误差会影响你改变现状的能力吗?有一件需要特别提醒的事:一个组织内的故事讲述者常常忽略的一个因素是:风险。
引人注意:你的创建工作会被人谈论吗?
部落:你的团队都有谁?特别需要说明的一点,他们之所以身在你的团队,并不是因为他们是你的下属,而是因为你们观点一致。你领导的人是希望被人引导,希望帮助组织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人吗?
观念传播:你是把最大胆的设想先告知早期接受者,之后通过人们之间的交往,让它们逐渐扩散到组织中的大多数人吗?我以前写作的多本书都谈到过通过不用广告打搅局外人的方法而改变现状的观点。实际上,在组织内部那么做像在组织外那么做一样重要。
CEO或者领导者的部分工作,就是锻造一个人们可以在内部轻松推销优秀创意的组织。组织内部的营销从有意而为开始,就像你在组织以外推销你的项目一样。你在组织内的每一个备忘录、每一封电子邮件和每一次推介演讲都是一次营销。所以,你应该像对待常规营销活动那样对待它们。(赛斯·高汀 Seth Godin,雅虎前副总裁,《紫牛》等畅销书作者。)
中国经营网
苹果手表销量惨淡的七条启示
近日,曾预测Apple Watch发售当日在美国销量超百万的第三方市场分析机构Slice Intelligence发布有关Apple Watch销量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Apple Watch智能手表销量在经历4月发售初期的短暂井喷之后,就进入了休眠期,其销量跳水90%,在美国市场出现断崖式下跌。日销量一直低于2万块,有时甚至低于1万块,并且利润较低的运动版占据了销量的三分之二,而隶属于奢侈品的Apple Watch EDITION在美国的销量则不足2000块。
看来,初代Apple Watch似乎成为了苹果这几年来首次买不动的的产品。对于初代Apple Watch来说,苹果给了它万千宠爱,为它召开了两次发布会,用上了最前瞻的触控技术(Force Touch触控技术),最好的机身材质(蓝宝石、玫瑰金)、摆放在苹果零售店最为显眼的位置展示和对其的强力营销推广。
为何Apple Watch在苹果如日中天的品牌光环和如此多的努力之下,其依旧不仅没有达成颠覆当前产业,为智能可穿戴市场带来新变革的使命;甚至没有达到分析师口中的销量预期目标呢?个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初代Apple Watch遭遇了当前的销量尴尬,值得当下可穿戴设备硬件创业者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便在可穿戴设备硬件产品各方面做出合理的取舍与规划。 可穿戴设备的风口是否真的到来
“风口上的猪也会飞”,行业风口对一款产品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没有人否认智能可穿戴设备是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之一;另一方面,从当下智能可穿戴设备特别是智能手表的表现来看,又让人怀疑这个风口究竟是否真的到来。但Fitbit手环2000万只的销量,小米手环600万只销量,似乎又说明智能手环的风口其实已经到了,而智能手表的风口还未到来。这也告诉创业者,智能手环在当下比智能手表要靠谱。
消费者过分的高期待
众星捧月,让苹果在头顶巨大光环的同时也肩负着更大的使命,以至于以后苹果的每一类新品都被人们期待、要求其改变世界,颠覆当前。所以Apple Watch作为苹果推出的可穿戴设备,理所当然地要承担改变可穿戴设备世界的重担;而苹果的种种表态也显示出其将要颠覆手表行业,前前后后的举措拔高了消费者对Apple Watch的各种期待。所以在她犹抱琵琶半遮面时,人们无限遐想,但当其摘开面纱,人们发现其外观不再一枝独秀,其功能不再简洁怡人,没能满足人们的高期待,反而削弱了消费者对Apple Watch的购买欲。
使用体验与售价的不符
Apple Watch似乎一反苹果产品固有使用体验的常态。苹果产品以往的直观、简单的操作体验在Apple Watch上似乎已很难找到。弄懂它需要进行大量的探索学习,花费较多的时间成本。Apple Watch在应用的流畅度上更是与iPhone等产品差之千里,娇小的表盘使得触控点击操作、文本的输入操作以及内在App的观感体验上都存在各种先天不足。这一切使得Apple Watch操作体验的愉悦度大幅下降。同时,价格却依旧高昂。体验与价格的不对称,产品的不简单易用注定其难以被消费者接纳。
关键痛点的解决不力
对于可穿戴设备而言,续航能力和发热控制是其关键痛点之一。而初代Apple Watch似乎在这两点上都没有做好。羸弱的续航能力早已成为Apple Watch的一大短板,虽然后续的几次更新使其较之发售之初的18小时略有提升,但仍属于弱续航可穿戴设备之列。而在羸弱的续航能力之外,Apple Watch发热控制苹果似乎也没有解决好,这对可穿戴设备而言可以说是致命伤。
功能上做加法还是减法
苹果为Apple Watch专门打造了一款Watch OS操作系统,从这点上就可以看出苹果在穿戴设备上对其功能是抱着追求大而全的态度的。苹果可能希望可穿戴设备能够如手机一样,只要能够在手机上实现的功能,都可以给可穿戴设备塞进去,给它各种应用,让它变身为全能型选手。那么消费者真的需要这么纷繁的应用吗?在可穿戴设备上这些应用的体验真的好吗?当下来看,消费者在可穿戴设备上用得最多的功能无非是看看时间、记录追踪一下运动、睡眠数据。而受限于智能手表的屏幕尺寸的娇小和续航能力,加诸其身的许多应用根本就是鸡肋。
产品定位是独立还是依附
虽然苹果为Apple Watch打造了一款Watch OS操作系统,但是初代Apple Watch,其定位依旧是iPhone的附属品,其不能完全脱离iPhone。作为一款配件,它缺少了必备性。用户对他的需求自然也不是刚需。在WWDC2015大会上,苹果发布的Watch OS2,则让Apple Watch开始走上了独立道路。期待将来,Apple Watch将完全脱离iPhone而独立存在。
使用场景是否过于理想化
Apple Watch功能的初衷设想是创造新的用户需求,再次将用户变得更懒(连手机都懒得拿出来),或是在人们不方便拿出手机的时候的确可以提供及时的提醒,做到快速知晓与回复。但在现实生活中,普通消费者能遇到多少连手机都不能掏出的场合呢?所以,苹果将Apple Watch的作用和使用场合想得过于理想化了,Apple Watch的现实使用场景其实极其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