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建筑具有经济、文化、历史等多种价值,而泉州作为一座历史文明古城,保留着许多极具特色的历史建筑,见证着这座古城的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但许多历史建筑因未能得到妥善的保护及利用,正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本文通过分析泉州古建筑的生存状况,提出如何合理有效的保护方法,保证其价值的最科学化利用。
关键字: 价值 保护 利用
1 历史建筑的价值
历史建筑是一种习惯性称谓,也称历史性建筑,统指各个历史阶段留存下来的建筑物。历史建筑包括单体历史建筑和历史建筑群体【1】。
历史建筑是一个城市形成的见证,承担着文化的精髓,其常常反映一个时期社会的经济、文化、技艺发展水平。研究历史建筑的形态特征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体现了其历史价值。作为旅游景点,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依附其发展的的各项行业如房地产业等产生的产业链条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表现出其经济价值。
2 泉州的背景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宋元时期誉称“世界东方第一大港”,又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它既保留古闽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相融合的传统,又吸收海外文化的精粹,历史积淀丰厚,被称为“海滨邹鲁”、“世界宗教博物馆”【2】。然而,有着如此丰富历史资源的泉州,在保护与利用历史建筑和文化发面,却是不尽如人意。
3 泉州历史建筑的特色及分类
3.1古民居建筑
泉州人普遍认为,人生有三件大事:娶妻、生子、建厝,攀比之风极为盛行,从而使得遗留下来的古民居建筑数量之多,如:吴氏大宗祠、杨阿苗故居、蔡氏古民居、杨阿苗故居、黄宗汉故居、李光地故居等【3。
西晋永嘉五年中原大动荡的南迁以及与唐宋时期的海外交流使得这些古民居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特色:推崇红色、出砖入石、燕尾脊的建筑形式、将外来建筑文化有机地融入本地传统建筑文化之中等,这是泉州传统建筑最直观的特色【4】。
3.2 宗教建筑
泉州有“泉南佛国”、“闽南蓬莱”之名,宗教派别之多,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基督教、印度教等,这些宗教在泉州建造了大量的活动场所及寺庙,保留至今,因其历史悠久、史迹丰富,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代表地:开元寺、承天寺、清净寺、天后宫、草庵等【2】。
3.3老城区古街巷
泉州至今都保留着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古街巷,每一个街巷都孕育着丰富的文化背景,
4 泉州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
4.1 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与古建筑
4.1.1 利用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泉州的大部分历史建筑已投入到市场环境中。古民居建筑和宗教建筑除了用于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外,还作为旅游参观景点,老城区的古街巷则彻底融入商业,作为商业文化街。但是有许多的古建筑因不当利用或者未被保护正在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4.1.2 存在问题
4.1.2.1规划混乱
历史建筑因其历史价值而使其被运用到许多的经济活动中去,泉州较有名的历史街巷都作为商业街,聚拢着大量的人气。但未针对其年代久远的特殊性做专项性规划,而是纯粹的融入的市场经济活动,导致了一幕幕混乱的现象出现。
4.1.2.2管理混乱
泉州为了保护古城的风貌采取了很多保护历史街区街巷的措施,然而却只是单纯的采取保护建筑外观的措施,未针对其形象作出整体规划,导致历史街区街巷形象混乱、缺乏整体性,显得杂乱无章。中山路是泉州较为繁华的一条历史街区,在2000年,政府对其进行了整改,实行以步行为主,结合公交车服务、严格限制机动车驶入等种种措施,但收效甚微。
(泉州中山街 图片来源http://bbs.pcauto.com.cn/topic-1338564.html)
4.1.2.3保护不力
因未能得到有力、及时的保护,许多古迹正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2001年5月21日,泉州市政府把施琅故居列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但是直至2009年,我们看到的仍就是一堆废墟。这种对文化的轻视甚至是破坏必将导致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损失。
(泉州施琅故居 图片来源http://www.745la.com/thread-9362-2-1.html)
4.2 科学的保护与利用历史建筑
4.2.1正确认识历史建筑的价值
无论在新城建设还是在旧城改造中,人们在努力达到任务功能定位要求的同时,开始挖掘城市自身的特色,其中包括地域感、归属感、场所感等等,而这些特色的最好源泉恰恰来自于城市自然背景与人文历史遗留下来的优秀遗产,它们具有丰富的文化审美、情感与教育价值。
4.2.2 城市形象的定位
泉州因其靠海,拥有着丰富的港口资源;历史悠久,对外开放较早,历史古迹资源丰富,许多建筑都极具特色,如骑楼的建筑形式反映着当时与南洋的交流极为发达。只有把历史建筑彻底的融入到城市形象中,作为经济文化发展的动力,才能使人们真正的认识到历史建筑的价值,而做出科学利用和保护。
4.2.3 科学规划,加大投入
首先,针对旧城改造,应以尊重并延续城市历史与现状特征为前提,而非盲目拆除重建。基于对城市的近、远期规划以及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可采取再利用(PCD)开发模式,保护功能地块,即以重要历史建筑为核心,保护与恢复具有人文简直的地块【5】。
其次,结合本地的历史建筑特色,将其融入到新生建筑中,如一个历史建筑的传统色彩的把握以及建筑外观等,实现新老建筑共生【6】.在这方面,泉州还是做得较为突出的,有些新兴的建筑都是融入了红砖、骑楼的传统建筑模式,让人耳目一新,也记住了这个城市的特色。但是应避免盲目的跟从、复制,明确地块功能分区,进行专项规划,确定各地块的发展特色。
(泉州某楼盘 图片来源http://www.59vv.com/blog/)
再次,将历史建筑的保护上升到法律层面中,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颁布或出台有专门的历史建筑管理保护条例或意见办法等用来约束行人或商家的的行为,从各种当街吆喝、占道经营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泉州人民在保护传统建筑的意识仍较为薄弱,采用法律的手段可以约束住人们的行为,逐渐提高保护意识。上海、杭州等市均已出台了类似的政策用于保护历史建筑,保护城市的文化之根。
5 结语
充分认识的城市本身的资源及特色,才能使一個城市不可替代,因为历史与文化是不可替代。标准化的城市建设模式只会让城市逐渐丧失功能性和竞争力。这些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历史名城头衔的城市,如何又快、又好的发挥其作用是这些城市应该认真思考的。
参考文献
[1]吴 卉.古建筑、近代建筑、历史建筑和文物建筑析义探讨[J].福建建筑,2008,(9).
[2]泉州古建筑.福建省资料库网.
[3]许在全.泉州古厝[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4]龚书文 黄卫东.泉州古民居的特色与价值[J].中国西部科技,2010,(15).
[5]张学勇 李桂文 .城市发展 中历史建筑改造规划与设计[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9,(2).
[6]邵忠峰 韩振宇 王芳 冯帅. 谈历史建筑的保护[J].建筑与预算,2009,(4).
关键字: 价值 保护 利用
1 历史建筑的价值
历史建筑是一种习惯性称谓,也称历史性建筑,统指各个历史阶段留存下来的建筑物。历史建筑包括单体历史建筑和历史建筑群体【1】。
历史建筑是一个城市形成的见证,承担着文化的精髓,其常常反映一个时期社会的经济、文化、技艺发展水平。研究历史建筑的形态特征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体现了其历史价值。作为旅游景点,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依附其发展的的各项行业如房地产业等产生的产业链条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表现出其经济价值。
2 泉州的背景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宋元时期誉称“世界东方第一大港”,又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它既保留古闽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相融合的传统,又吸收海外文化的精粹,历史积淀丰厚,被称为“海滨邹鲁”、“世界宗教博物馆”【2】。然而,有着如此丰富历史资源的泉州,在保护与利用历史建筑和文化发面,却是不尽如人意。
3 泉州历史建筑的特色及分类
3.1古民居建筑
泉州人普遍认为,人生有三件大事:娶妻、生子、建厝,攀比之风极为盛行,从而使得遗留下来的古民居建筑数量之多,如:吴氏大宗祠、杨阿苗故居、蔡氏古民居、杨阿苗故居、黄宗汉故居、李光地故居等【3。
西晋永嘉五年中原大动荡的南迁以及与唐宋时期的海外交流使得这些古民居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特色:推崇红色、出砖入石、燕尾脊的建筑形式、将外来建筑文化有机地融入本地传统建筑文化之中等,这是泉州传统建筑最直观的特色【4】。
3.2 宗教建筑
泉州有“泉南佛国”、“闽南蓬莱”之名,宗教派别之多,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基督教、印度教等,这些宗教在泉州建造了大量的活动场所及寺庙,保留至今,因其历史悠久、史迹丰富,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代表地:开元寺、承天寺、清净寺、天后宫、草庵等【2】。
3.3老城区古街巷
泉州至今都保留着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古街巷,每一个街巷都孕育着丰富的文化背景,
4 泉州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
4.1 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与古建筑
4.1.1 利用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泉州的大部分历史建筑已投入到市场环境中。古民居建筑和宗教建筑除了用于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外,还作为旅游参观景点,老城区的古街巷则彻底融入商业,作为商业文化街。但是有许多的古建筑因不当利用或者未被保护正在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4.1.2 存在问题
4.1.2.1规划混乱
历史建筑因其历史价值而使其被运用到许多的经济活动中去,泉州较有名的历史街巷都作为商业街,聚拢着大量的人气。但未针对其年代久远的特殊性做专项性规划,而是纯粹的融入的市场经济活动,导致了一幕幕混乱的现象出现。
4.1.2.2管理混乱
泉州为了保护古城的风貌采取了很多保护历史街区街巷的措施,然而却只是单纯的采取保护建筑外观的措施,未针对其形象作出整体规划,导致历史街区街巷形象混乱、缺乏整体性,显得杂乱无章。中山路是泉州较为繁华的一条历史街区,在2000年,政府对其进行了整改,实行以步行为主,结合公交车服务、严格限制机动车驶入等种种措施,但收效甚微。
(泉州中山街 图片来源http://bbs.pcauto.com.cn/topic-1338564.html)
4.1.2.3保护不力
因未能得到有力、及时的保护,许多古迹正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2001年5月21日,泉州市政府把施琅故居列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但是直至2009年,我们看到的仍就是一堆废墟。这种对文化的轻视甚至是破坏必将导致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损失。
(泉州施琅故居 图片来源http://www.745la.com/thread-9362-2-1.html)
4.2 科学的保护与利用历史建筑
4.2.1正确认识历史建筑的价值
无论在新城建设还是在旧城改造中,人们在努力达到任务功能定位要求的同时,开始挖掘城市自身的特色,其中包括地域感、归属感、场所感等等,而这些特色的最好源泉恰恰来自于城市自然背景与人文历史遗留下来的优秀遗产,它们具有丰富的文化审美、情感与教育价值。
4.2.2 城市形象的定位
泉州因其靠海,拥有着丰富的港口资源;历史悠久,对外开放较早,历史古迹资源丰富,许多建筑都极具特色,如骑楼的建筑形式反映着当时与南洋的交流极为发达。只有把历史建筑彻底的融入到城市形象中,作为经济文化发展的动力,才能使人们真正的认识到历史建筑的价值,而做出科学利用和保护。
4.2.3 科学规划,加大投入
首先,针对旧城改造,应以尊重并延续城市历史与现状特征为前提,而非盲目拆除重建。基于对城市的近、远期规划以及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可采取再利用(PCD)开发模式,保护功能地块,即以重要历史建筑为核心,保护与恢复具有人文简直的地块【5】。
其次,结合本地的历史建筑特色,将其融入到新生建筑中,如一个历史建筑的传统色彩的把握以及建筑外观等,实现新老建筑共生【6】.在这方面,泉州还是做得较为突出的,有些新兴的建筑都是融入了红砖、骑楼的传统建筑模式,让人耳目一新,也记住了这个城市的特色。但是应避免盲目的跟从、复制,明确地块功能分区,进行专项规划,确定各地块的发展特色。
(泉州某楼盘 图片来源http://www.59vv.com/blog/)
再次,将历史建筑的保护上升到法律层面中,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颁布或出台有专门的历史建筑管理保护条例或意见办法等用来约束行人或商家的的行为,从各种当街吆喝、占道经营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泉州人民在保护传统建筑的意识仍较为薄弱,采用法律的手段可以约束住人们的行为,逐渐提高保护意识。上海、杭州等市均已出台了类似的政策用于保护历史建筑,保护城市的文化之根。
5 结语
充分认识的城市本身的资源及特色,才能使一個城市不可替代,因为历史与文化是不可替代。标准化的城市建设模式只会让城市逐渐丧失功能性和竞争力。这些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历史名城头衔的城市,如何又快、又好的发挥其作用是这些城市应该认真思考的。
参考文献
[1]吴 卉.古建筑、近代建筑、历史建筑和文物建筑析义探讨[J].福建建筑,2008,(9).
[2]泉州古建筑.福建省资料库网.
[3]许在全.泉州古厝[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4]龚书文 黄卫东.泉州古民居的特色与价值[J].中国西部科技,2010,(15).
[5]张学勇 李桂文 .城市发展 中历史建筑改造规划与设计[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9,(2).
[6]邵忠峰 韩振宇 王芳 冯帅. 谈历史建筑的保护[J].建筑与预算,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