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曲江新区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制定了“文化立区、旅游兴区”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在这一文化战略的影响下,城市空间呈现出了快速的演变和发展。本文主要从城市内部空间的重组与更新、城市空间外部拓展等方面重点研究曲江新区在实行文化战略后所产生的空间效应。
关键词:文化战略;城市空间;空间效应
1. 引言
曲江新区实行“文化立区、旅游兴区”的发展战略,它所产生的效应是多维度的,除了空间效应,还有伴随着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其中空间效应是城市发展中最直观的体现。
2.发展背景
2.1历史文化沿革
在历史上,曲江兴起于秦汉,繁盛于隋唐,它彰显着中国古代园林及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曲江新区内共有7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保护单位4处,陕西省保护单位3处。
2.2发展背景
1993年,陕西省政府正式批准其为省级旅游度假区。2003年更名为“西安曲江新区”, 明确实行“文化立区、旅游兴区”的发展战略,成为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也是陕西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核心区域。
2.3研究范围界定
将主要范围划定在曲江新区核心区的范围,即东起长鸣公路;西至翠华南路、纬一街、长安路南段;南起雁塔区南界址;北至小寨东路、西影路,面积达40.97平方公里。
3. 空间效应
从文化战略所产生的空间效应来看,一方面促进了城市内部空间的重组,另一方面又加快了城市空间向外扩展。内部空间的重组主要体现在通过对区域内功能空间的置换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再开发,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风貌、创造丰富的文化空间和文化景观、出现文化产业集聚区等几个方面。
3.1历史文化风貌突出
曲江新区整体形成了以唐风为主,特色鲜明的历史风貌。通过划分不同类型风貌区、控制建筑高度、统一色调等方法达到整体风貌的和谐统一。现已形成了以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为核心的唐风历史文化风貌区,在其西南及东侧形成了以居住为主的风貌协调区,最外侧为现代风貌区。
唐风历史文化风貌区集聚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新建的仿唐文化建筑群,如区域内的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等全部采用了新唐风的建筑风格,气势恢宏、尺度宜人。中间的圈层是风貌协调区,区域内建筑、景观等整体环境的设计在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手法的基础上融入一些唐代的元素,既有现代质感,又不失古典特色。
3.2 文化空间形式多样
2002年以前,曲江的城区面积仅3平方公里,只有唐大雁塔、寒窑等少数几个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不足120万人次。随后在文化战略的引导下,建成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主题特色、形式多样的文化空间。
3. 2.1 历史文化遗址公园
曲江新区在文化战略的引导下,先后建成开放了六大遗址公园 ,公共园林面积总计3300多亩。这些文化空间均以历史遗址为依托建立的公共文化空间。
3.2.2 游憩性公共文化空间
在文化战略指引下,结合曲江新区文化资源保护的要求,将一批重要的文化资源衰败地区进行系统改造更新,与已有的绿化系统、开敞空间相结合形成自成系统而又不失自身特色的各类游憩性公共文化空间。如陕西民俗、戏曲大观园、和谐广场等。此类文化空间是有效联系各项文化资源,促进城市文化氛围形成的重要手段。
3.2.3 文化消费空间
简单说来就是容纳文化性消费活动的场所。它与商业空间的区别在于:文化消费空间除了包含商业空间外还包含娱乐空间、文化休闲空间。曲江新区的文化消费空间主要是围绕着核心景观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和曲江池分布,形成了“两轴、多片”的空间发展格局。其中一主轴是以雁塔南路为轴线形成的文化消费空间,一次轴是垂直于慈恩西路的大唐通易坊片区。“多片”主要指在核心景观周边分布的相对集中的文化消费空间。具体代表性的文化消费空间有大唐不夜城、新乐汇、大唐通易坊等。
3.2.4 文化设施空间
曲江新区的文化设施主要分布在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周边。可将这类文化空间划分为公共性文化设施、演出类文化设施、传媒类文化设施三类。这些文化设施有的是公益性的,如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有的是经营性的文化设施,如电影城、国际会展中心。截止2011年,曲江新区内部已建成开放的博物馆及文化场馆达27家。
3.2.5 文教科研空间
曲江新区的文教科研空间比较丰富,中小学幼托的分布主要是依据居住用地的规划及服务半径配套设置。其他类型的文教科研空间主要集中分布在区域的东北角和西北角。
3.3 文化景观层次丰富
城市空间文化景观的改变是实施城市文化战略产生的比较直接的效果。以唐文化为主线的大雁塔北广场处处散发着大唐文化的魅力。如入口处的大唐盛世书卷铜雕、万佛灯塔和大唐文化柱、地面铺装的地景浮雕,甚至灯箱、石栏等建筑上都题有著名诗篇。秦二世陵遗址公园是曲江文化体系中秦历史文化遗存地。它的建设是以秦亡警示文化为主题。公园内的新建建筑突出体现秦文化的力量、壮美、宏大等特点,公园内的园林景观设计也都凸显着这一文化主题,如秦砖汉瓦广场和十二字方砖景观墙等。
3.4 文化产业集聚区形成
曲江新區目前已形成了唐文化产业集聚区、会展产业集聚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中唐文化产业集聚区是以曲江唐文化景区为依托,形成了包括大雁塔南北广场、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等系列文化项目在内的唐文化产业集聚区。会展产业集聚区位于曲江新区的西南角,它是以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配套建设了物流、餐饮、酒店、娱乐、商住等服务设施。曲江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一大批文化企业入区发展,形成了20万平方米办公资源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唐文化产业集聚区起步较早,发展已相对成熟,另外两个产业集聚区目前还在快速的发展中。
3.5 城市空间不断扩展
目前曲江一期的建设已经接近尾声,而文化、旅游两大支柱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城市空间。2009年西安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的《曲江新区扩区发展规划》将其核心区面积扩大到40.97平方公里,面积增加近一倍。并确定扩区的发展方向为向东、向南发展。
4. 结语
曲江新区实行“文化立区、旅游兴区”的发展战略,在彰显曲江的文化内涵,树立区域文化形象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空间的演变和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的重组与更新以及空间的向外拓展都是文化战略所产生的空间效应的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
[1]王永章主编.中国文化产业典型案例选编[M].北京市:北京出版社,2007.
[2]郭捷,吴广怀主编. 曲江大略 2002-2007西安曲江营销解读[M].西安市: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12.
[3]彭震伟.城市发展的文化动力与城市规划的思考[J].规划师,2003(2):21-25
[4]刘合林.城市文化空间解读与利用——构建文化城市的新路径[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文化战略;城市空间;空间效应
1. 引言
曲江新区实行“文化立区、旅游兴区”的发展战略,它所产生的效应是多维度的,除了空间效应,还有伴随着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其中空间效应是城市发展中最直观的体现。
2.发展背景
2.1历史文化沿革
在历史上,曲江兴起于秦汉,繁盛于隋唐,它彰显着中国古代园林及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曲江新区内共有7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保护单位4处,陕西省保护单位3处。
2.2发展背景
1993年,陕西省政府正式批准其为省级旅游度假区。2003年更名为“西安曲江新区”, 明确实行“文化立区、旅游兴区”的发展战略,成为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也是陕西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核心区域。
2.3研究范围界定
将主要范围划定在曲江新区核心区的范围,即东起长鸣公路;西至翠华南路、纬一街、长安路南段;南起雁塔区南界址;北至小寨东路、西影路,面积达40.97平方公里。
3. 空间效应
从文化战略所产生的空间效应来看,一方面促进了城市内部空间的重组,另一方面又加快了城市空间向外扩展。内部空间的重组主要体现在通过对区域内功能空间的置换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再开发,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风貌、创造丰富的文化空间和文化景观、出现文化产业集聚区等几个方面。
3.1历史文化风貌突出
曲江新区整体形成了以唐风为主,特色鲜明的历史风貌。通过划分不同类型风貌区、控制建筑高度、统一色调等方法达到整体风貌的和谐统一。现已形成了以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为核心的唐风历史文化风貌区,在其西南及东侧形成了以居住为主的风貌协调区,最外侧为现代风貌区。
唐风历史文化风貌区集聚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新建的仿唐文化建筑群,如区域内的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等全部采用了新唐风的建筑风格,气势恢宏、尺度宜人。中间的圈层是风貌协调区,区域内建筑、景观等整体环境的设计在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手法的基础上融入一些唐代的元素,既有现代质感,又不失古典特色。
3.2 文化空间形式多样
2002年以前,曲江的城区面积仅3平方公里,只有唐大雁塔、寒窑等少数几个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不足120万人次。随后在文化战略的引导下,建成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主题特色、形式多样的文化空间。
3. 2.1 历史文化遗址公园
曲江新区在文化战略的引导下,先后建成开放了六大遗址公园 ,公共园林面积总计3300多亩。这些文化空间均以历史遗址为依托建立的公共文化空间。
3.2.2 游憩性公共文化空间
在文化战略指引下,结合曲江新区文化资源保护的要求,将一批重要的文化资源衰败地区进行系统改造更新,与已有的绿化系统、开敞空间相结合形成自成系统而又不失自身特色的各类游憩性公共文化空间。如陕西民俗、戏曲大观园、和谐广场等。此类文化空间是有效联系各项文化资源,促进城市文化氛围形成的重要手段。
3.2.3 文化消费空间
简单说来就是容纳文化性消费活动的场所。它与商业空间的区别在于:文化消费空间除了包含商业空间外还包含娱乐空间、文化休闲空间。曲江新区的文化消费空间主要是围绕着核心景观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和曲江池分布,形成了“两轴、多片”的空间发展格局。其中一主轴是以雁塔南路为轴线形成的文化消费空间,一次轴是垂直于慈恩西路的大唐通易坊片区。“多片”主要指在核心景观周边分布的相对集中的文化消费空间。具体代表性的文化消费空间有大唐不夜城、新乐汇、大唐通易坊等。
3.2.4 文化设施空间
曲江新区的文化设施主要分布在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周边。可将这类文化空间划分为公共性文化设施、演出类文化设施、传媒类文化设施三类。这些文化设施有的是公益性的,如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有的是经营性的文化设施,如电影城、国际会展中心。截止2011年,曲江新区内部已建成开放的博物馆及文化场馆达27家。
3.2.5 文教科研空间
曲江新区的文教科研空间比较丰富,中小学幼托的分布主要是依据居住用地的规划及服务半径配套设置。其他类型的文教科研空间主要集中分布在区域的东北角和西北角。
3.3 文化景观层次丰富
城市空间文化景观的改变是实施城市文化战略产生的比较直接的效果。以唐文化为主线的大雁塔北广场处处散发着大唐文化的魅力。如入口处的大唐盛世书卷铜雕、万佛灯塔和大唐文化柱、地面铺装的地景浮雕,甚至灯箱、石栏等建筑上都题有著名诗篇。秦二世陵遗址公园是曲江文化体系中秦历史文化遗存地。它的建设是以秦亡警示文化为主题。公园内的新建建筑突出体现秦文化的力量、壮美、宏大等特点,公园内的园林景观设计也都凸显着这一文化主题,如秦砖汉瓦广场和十二字方砖景观墙等。
3.4 文化产业集聚区形成
曲江新區目前已形成了唐文化产业集聚区、会展产业集聚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中唐文化产业集聚区是以曲江唐文化景区为依托,形成了包括大雁塔南北广场、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等系列文化项目在内的唐文化产业集聚区。会展产业集聚区位于曲江新区的西南角,它是以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配套建设了物流、餐饮、酒店、娱乐、商住等服务设施。曲江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一大批文化企业入区发展,形成了20万平方米办公资源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唐文化产业集聚区起步较早,发展已相对成熟,另外两个产业集聚区目前还在快速的发展中。
3.5 城市空间不断扩展
目前曲江一期的建设已经接近尾声,而文化、旅游两大支柱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城市空间。2009年西安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的《曲江新区扩区发展规划》将其核心区面积扩大到40.97平方公里,面积增加近一倍。并确定扩区的发展方向为向东、向南发展。
4. 结语
曲江新区实行“文化立区、旅游兴区”的发展战略,在彰显曲江的文化内涵,树立区域文化形象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空间的演变和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的重组与更新以及空间的向外拓展都是文化战略所产生的空间效应的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
[1]王永章主编.中国文化产业典型案例选编[M].北京市:北京出版社,2007.
[2]郭捷,吴广怀主编. 曲江大略 2002-2007西安曲江营销解读[M].西安市: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12.
[3]彭震伟.城市发展的文化动力与城市规划的思考[J].规划师,2003(2):21-25
[4]刘合林.城市文化空间解读与利用——构建文化城市的新路径[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