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群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假阳性结果原因分析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7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梅毒检测高假阳性结果的的原因。

方法

选取1 200例检测者血清,将其分为老年组(≥60岁)和对照组(<60岁),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卡片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及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受检人群梅毒螺旋体抗体,以TPPA作为确证实验,统计TP-ELISA法的假阳性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老年组TP-ELISA检测阳性率(8.00%)及假阳性率(4.50%)高于对照组阳性率(3.83%)及假阳性率(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6、9.47,均P<0.05);并且老年组假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

结论

老年患者梅毒检测易产生假阳性,原因可能与患者本身身体状况有关,应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丙卡特罗联合孟鲁斯特对中度持续性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嵊州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86例中度持续性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研究,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丙卡特罗联合孟鲁斯特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丙卡特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咳嗽缓解时间以及消失时间、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疗效、治疗一个月后哮喘控制情况
目的观察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应用注射用红花素,对照组应用血塞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1)。两组治疗后各临床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21、25.407、3.
目的探讨初次发病的中青年急性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方法选择42例初次发病的中青年急性期进展性脑梗死(PIS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血清CRP、Fib、D-二聚体的水平进行测定,选择同期收治的90例初次发病的中青年急性期非进展性脑梗死(非PIS组)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选择5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P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胃癌晚期腹腔恶性积液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胃癌晚期腹腔积液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31例和B组29例,A组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每周治疗2次,共4周;B组予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4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A组有效率为58.1%,优于B组的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胃癌晚期腹
目的观察孕前经阴道宫颈双重缝扎术后的妊娠结局,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80例宫颈功能不全患者临床资料,均有孕中期难免流产史,平均流产孕周21.7周,将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非妊娠期采用丝线编织带行经阴道宫颈双重环扎,对照组40例于妊娠15~20周用聚丙烯环扎带行McDonald法环扎,观察手术情况、妊娠期宫颈管长度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目的研究小剂量肝素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和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石家庄市藁城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性心肌梗死且符合溶栓条件的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住院后立即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嚼服后给予肝素钠1 000 IU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 000 IU皮下注射,随后重组人尿激酶原20 mg+10 mL 0.9%氯化钠溶解后3 m
目的探讨脂溶性维生素致过敏性休克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将收集到脂溶性维生素造成的不良反应的详细病例,通过相关因素设计成病例对照研究,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将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患者年龄、溶媒、药物剂型、过敏发生时间、疾病分类5个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药物剂型、过敏发生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