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视域下乡村道德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33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乡村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提升乡村道德水平是治理乡村、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我国乡村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在乡村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稳步推进乡村道德建设,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其他文献
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化中的角色举足轻重,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的高质量实现。土地承载着物质保障和情感依附功能,是农业转移人口留置于农村最重要的资源。生计资本是生计活动的基础,是在城镇稳定居住的决策基础,也是农地政策对农村家庭禀赋提升的结果。因此,农地政策作为生计系统的外部因子对于市民化决策的影响可能隐含着“农地政策回应→生计资本→市民化意愿”这一因果链条。本文采用11个省份开展的“全国百村农业转移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农地政策回应、生计资本现状及市民化意愿选择之间
南海争端的双层复合博弈是指中国同5个南海沿岸国之间的南海利益博弈与中美之间的南海战略博弈两个层面的相互渗透与影响。五国力图通过中美战略博弈维护其在南海的既得利益,美国则希望通过五国与中国之间的南海利益博弈强化其战略优势。当前,南海争端的双层复合博弈出现冷战性质的对抗倾向,南海利益博弈被美国掀起的大国战略竞争所裹挟,体现为崛起国与周边中小国家利益协调的“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程受到美国的强烈影响。“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虽然进展缓慢,但一直在前进,体现了中国和包括五国在内的东盟缓解南海争端内在的不竭动力。有鉴于此
风险社会视域下,面对日趋多元与复杂的突发事件,传统风险治理模式暴露出诸多局限,基层社区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关键场域。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设计宏观与微观层面的韧性社区风险治理框架,并探讨框架的实践路径。从政策支持、生态建设、社会参与、信息沟通和服务保障五个方面建构外部协调系统,从物理空间、组织架构、现代技术、心理服务和调查评估五个方面的内部适应系统韧性建设,探讨外部与内部系统的“协同—循环”发展的实践路径,持续促进韧性社区风险治理体系的修正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