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内涵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fl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学森之问”,是当今教育之痛。在从大走向强的征程上,这个问题需要得到求解。求解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我们在一系列观念上冲破束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创新人才早期培育与教育公平的关系处理。我认为,关注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应当成为新时期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内涵。
  
  ■ 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背景下推进教育公平的立足点,应适时地从对“物”的关注走向对“人”的关注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与阶段,推进教育公平的重点应当是不一样的。教育公平既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意味着一个人接受某种类型和阶段教育的可能性;也包括教育条件公平,意味着每个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受到平等的对待,每个孩子都能在他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公平强调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学,条件公平则强调让孩子在能上学的基础上,努力创设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得到适合其个性的应有发展。
   教育公平不等于教育平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推进教育公平的立足点被主要放在对学生享受教育资源“物”的公平上,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享受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关注学校“硬环境”的平等,主要表现在促进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甚至还出现了对一批学校的削“峰”填“谷”的现象等。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教育公平的立足点必须适时地从对“物”的关注走向对“人”的发展的关注。当然,人的发展需要“物”的支撑,但新时期推进教育公平的“物”的创设,应当放在人的发展需求下去思考,尽可能创设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条件与教育平台。
   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性的,教育公平的推进要关注这种差异,努力促进适合于他们的发展。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基础、优势潜能领域、个性爱好、发展侧重点是不相同的,教育发展到今天,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就应当从初级阶段的机会公平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关注人的发展上的条件公平,努力创设适合他们的教育,绝不能用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物”的公平去看待真正适合于孩子发展的教育公平。如果说对有学习困难孩子的帮助与提升是天经地义的,那么,对具有发展潜质或已经显露出良好发展潜能的优异学生、拔尖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教育举措,包括提供适合于他们发展需要的条件、辅导,也应当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关键环节。
  
  ■ 提供适合于有发展潜质学生的针对性教育,是新时期推进深层次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
   对在某一领域具有或显现出发展潜能的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培育,是人力资源强国背景下推进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也是大力推进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重要内涵。优秀创新人才、专门人才的早期培育与高素质劳动者的早期培育必定是有差别的,基础教育最缺的、最弱的就是对一批高端学生的培养,我们将这批学生的发展与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紧密结合起来也应理直气壮。关注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既要有“面”上的思考,这样才不至于让真正有潜质的学生被早期埋没,同时可为未来人才涌现提供更为丰实的底盘;也更需要有“点”的突破,包括认识、发现、开发某一方面具有潜能的学生,或对已经显现出一定发展潜能的优异学生、拔尖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关注创新人才早期培育,许多国家在关注“面”上推进的同时,也注重“点”上的突破,如美国的“蓝盾学校”、“州长学校”,韩国的“科学高中”等,都是在宏观思考基础上的“点”的深化,他们在许多具体措施方面做得相对超前。由于认识上的诸多束缚,我们比较多地关注学生“面”的发展,缺乏“点”上的深入思考以及对适合于他们教育的整体性研究。必须认识到,我们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强”是以世界一流为参照系的,如果我们在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上不能认识到自身在国际化背景下的差距,吸取经验教训,势必会影响我国未来的人才结构,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势必也会对教育公平的效能提出深层次的挑战。
   提供适合于有发展潜质学生的针对性教育,需要我们理清一系列问题,包括对目前还没有显现出潜能、但有可能之后能得到良好发展的孩子怎么进行早期识别,不至于被早期淘汰;对已经显现出潜能的学生怎样从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视野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发展等。在促进有潜质学生发展的多样性上,我们的准备还显得相对不足。比如,从当前许多“竞赛”、“加分”的激励来说,主要偏向于科技类有潜质的学生,对人文类、经济类、艺术类等有潜质学生的发展如何激励,还有待深入思考。不同领域的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是不同的,相应的早期培育的做法也应有所不同。提供适合于有发展潜质学生的针对性教育,需要我们摆脱“功利”,真正从学生的潜质和发展需求出发思考条件的创设、平台的搭建,这是推进深层次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
  
  ■ 推进创新人才早期培育,要努力创设适合于学生“可能能力”发展需要的激励平台
   “儿童的可能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当学生的可能能力得不到认识或可能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与针对性开发时,他们的某些可能能力就会减退甚至消失了。当学生前一阶段的教育认识到了这些可能能力,并促进他们得到良好的发展,后一阶段的教育也要创设良好的发展平台,帮助这些孩子将自己的“可能能力”尽可能地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的“优异学生”、“拔尖学生”,正是在某一阶段的“可能能力”得到了初步展现的学生,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就要努力创设适合他们发展需要的平台,促进他们创新素养的提升。
   如何创设适合这些有潜质学生发展需要的良好平台?首先是课程,缺乏有针对性的课程载体,开发学生的潜能与提升创新素养就是一句空话。无论是美国的蓝盾学校,还是韩国的科技高中,他们都有一套与一般学校完全不同的课程体系。学校的课程差别小,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目前,我们许多学校只有应付高考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课程,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课程体系,这就很难促进不同潜质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在当今时代,除了课程平台外,努力创设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数字化平台也显得尤为必要。基于数字技术平台的生存、发展、创新素养将成为数字化时代人才竞争的核心素养之一。促进有潜质的学生基于数字技术与感兴趣专门领域的整合,更有力于他们发挥自身的优势与迸发更多的创新火花。促进有潜质学生的发展,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充分、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科技类有潜质学生的培育如此,人文、经济、艺术类等有潜质学生培育更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给予学生发展更多的空间。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在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要抓住各个时期学生发展的重点,努力创设适合他们可能能力发展需要的平台。各类平台的创设,要在促进学生对兴趣和潜能的认识、开发与创新素养的提升上做文章,找载体,理思路。作为长期在教育实践第一线的工作者,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学生有兴趣的方面不一定有自身的内在潜能做支撑,有兴趣却没有潜能的支撑就不可能达到应有的高度;有潜能没兴趣,学生的发展得不到应有的动力支撑。我们要在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在选择学习的基础上,逐步找到兴趣与潜能的匹配点,这样学生才能形成更适合于自己的发展指向性,才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
   总而言之,深层次的教育公平,既不能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也不能抹杀有潜质或已经显现出潜能的学生发展可能性,这就必然会出现一些教育条件、资源配置的差异性。但这个差异性是在“物”的基本公平基础上的差异性发展,要注意把握“有效性”与“合适性”的原则。当我们将推进教育公平的立足点从对“物”的关注走向对“人”关注时,这种差异性的出现就变得相对容易接受了。只要掌握好了“度”,这种差异性发展将成为推进学校特色化发展、多样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大力推进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重要力量。当然,大力推进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这需要我们在观念突破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
  □编辑 王雪莉
其他文献
倡导“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征。课改以来,大部分数学教师认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但是因为受以往教学习惯的影响,困于对课标和教材理解不到位,不少教师总担心学生学不会,教学中时时强调结果,处处给以暗示,把学生的学习思考框在预设的圈子里,禁锢了思维,致使学生在“经历过程”方面,或缺失必要的活动经历,或体验不够充分,或活动流于形式,无法切实地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而能否使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始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在课堂起始阶段吸引住学生,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情绪饱满地主动接受新知识。   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但在导入新课这一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有些教师却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足
期刊
微软公司将打造出比苹果公司更加时尚、优美的电脑。机器人会以3D打印技术生产出为你量身定做的酷鞋(而且只用短短几天你就会收到鞋子)。神经网络将接管医疗诊断工作,而Snapc
期刊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廖品正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一直作为我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必修课程,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在长期执教中,亦发现其中存在若干
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技术装备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保证和提升教育装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教育装备对教育教学的支撑和创新作用?    ■ 深化认识,把握好装备工作的职能定位   实现北京基础教育现代化,需要现代化的教育装备。教育装备可以保障和促进教育教学活
选择课程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选择未来。作为一所优秀的初中校,五中分校在推进符合初中教育特点,体现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从目标、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