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管己成为新形势下政府监管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得到了政府和很多学者的关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就目前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运行机制方面,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管现状,运用政府管制理论、激励理论、过程控制理论、经济学与管理学相关方法,构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管“五位一体”运行机制框架结构,为政府监管行为提供了指南与框架。同时揭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管动力机制的基本要素及作用机理,从牵引力、推动力与约束力三个方向构建了动力机制总体架构,并分析了动力的来源与内生外在动力的耦合。构建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管过程控制机制模型框架;借鉴欧盟 RAPEX 及美国 NEISS,构建产品风险信息快速收集系统(RCSRI),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系统及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同时对产品质量安全安全风险监管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产品质量,运行机制,过程控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 A
一、产品质量安全分析
(一)产品质量安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影响消费者人身健康与经济健康发展,也直接影响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心,将会间接危害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与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立足以质取胜”、“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近年来,国家各级领导人对出现的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做出重要批示,强调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要从保护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同时,指出加强产品质量工作,是保增长、扩内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也是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任务。
(二)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管,是我国现阶段创新社会运行机制,保障基础民生的必然选择
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及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飞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从企业角度看,较多企业急功近利,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大部分企业单单以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与法规要求为目标,追求产品质量安全的符合性,而对于标准中未规定的安全要求,并没有采用国际上已普遍认同的“合理可预见的误用情况下产品应该是安全的”理念对其安全性进行深入分析,于是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但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在实际使用中有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个别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管理能力较弱,其产品质量极为不稳定,难以有效保障产品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更有甚者,少数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掺假造假,生产不符合国家基本安全标准的产品。
(三)问题探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向的发展
多年来,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WHO、FAO)采取了诸多措施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我国政府高层领导在推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面也付出了较多努力。但从目前监管实际成效而言,暂未有令人满意的答案。在理论研究层面,高校等科研机构开展了大量研究,在取得较大进展的同时仍存在较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如监管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机制是什么?政府产品监管成效欠佳的根源在哪里?如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风险监管运行机制?解决这些问题,需从理论上进行系统分析,对监管机制本身进行研究,对监管成效低下问题追根溯源,以期从根本上提高产品安全监管效率。
二、产品质量检验的现状分析
(一)检验人员整体素质薄弱
目前的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淡薄,整体素质不高,忽视产品标准和检验规程,导致所抽取的一些样品缺乏代表性,不能反映出产品的真实状况;取样过程中,因操作不规范,引入其它有毒害的物质;样品保存不合理,使产品的成分挥发或污染,以致带入杂质或微生物,产品状况发生改变;且填写检验报告时缺乏完整,漏填错填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另外,由于检验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偏低,面对不同性质、不同成分和含量的产品,不能选取正确有效的检验方法,对一些不合格原材料或产品所含的超标成分也没检验出,导致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对消费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二)检验仪器设备配置缺乏
企业和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造成检验仪器设备资源配置不完善,使一些企业检验仪器设备不能满足现实需要。这是因为当前质量检验高端仪器市场仍依赖外资厂商,外资企业技术实力雄厚、产品成熟稳定、品牌知名度高,但产品价格昂贵,维修费用不菲,而且可供选择的低价位设备不多,这对国内的中小型企业来说负担太大。另一方面,一些生产企业负责人忽视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对产品质量检验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按照指定的要求购买必要的仪器设备;对自身企业没有能力检验的项目,又不按规定程序进行委托检验,致使企业在产品质量控制和检验中存在漏洞,不能有效防止不合格原料或半成品进入下一环节,影响产品生产的质量水平。
(三)企业检验监管体系不完善
企业内部成立的检验机构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对原材料、半成品等未经全检就予以放行;机构内部已制定的管理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形同虚设;企业检验人员日常工作行为不规范,检验工作质量不高,在出现问题时又相互推诿等情况经常发生。例如:军代表在承制单位某分厂成品库验收××××第二级导向叶片时,发现有零件存在背向安装板纵向封严槽未加工的严重质量问题,而产品本身已经过自检、专检,以及车间入库和出厂前成品入库层层检验把关,仍出现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因工艺的不完善以及检验制度的不严密所造成的,结果严重影响了承制单位的质量信誉。
三、针对产品质量检验的现状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一)提高企业检验队伍的整体素质
检验人员是产品检验工作的主体和具体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检验数据准确性和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树立质量意识,强化质量管理理念,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企业内部要营造以质量控制为优先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全面树立质量意识;并适时尝试些专业教育和培训等活动,针对企业各层次人员的个性特点,进行思想和法制观念方面的教育,以及先进的检测技术、检测手段与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素质过硬的队伍。其次,要注意培训的有效性,可通过资格考试、实际操作等方式,检查专职检验人员的工作成绩,保留优秀的专业人才,调离不称职的职员,确保质量检验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加大先进检验机器设备的使用率
测量设备的使用是进行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基本条件,它是实现检测过程所必需的硬件手段,也是衡量质量检验准确值的标准。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首先要加大对先进检验、测量仪器的使用,减少检验误差的机率,提高检验产品的速度和准确度。并通过了解产品检验对测量设备的要求,按照合适的检验方法标准,在掌握设备的操作和技术性能基础上,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再者,选择好设备后,不能立即投入使用,必须要先进行校准或检定才可,以确定设备校准状态的有效性。这种情况一般是指在规定的周期或使用前,对需要检定的产品方法、合格标准或维修过的设备等实施校准,并张贴标明其测量设备计量状态的记号。其次要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确保仪器经长时间使用后,仍能保持良好状态。
(三)完善企业检验监管制度
产品质量检验的顺利进行,还需要企业检验机构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确保检验数据和判定结果的准确性和规范化。企业内部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各种检验制度,并配备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实行业务技术考评和竞聘上岗制,以激励员工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工作积极性。对表现突出的进行实质上的奖励,把质量管理工作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直接联系起来,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职员实际能力的培养,方便检验工作的开展。另外还要明确责任制,合理分工协作。各工序的检验人员必须要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加强工作責任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质量把关能力,减少人为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产品质量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合格的关键,检验结果的有效性靠检验精确度衡量,精确度越高,检验结果就越有效,反之则有效性越低。通过本篇文章的分析,现已求证出了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并意识到在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只有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实施质量检验,做到与时俱进,根据不同的检验产品选择相适应的检验方法,严格、规范化检验流程,科学分析检验结果,才能切实保证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有效性,达到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精确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丹 . 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J]. 品牌与标准化 . 2011(16)
[2] 郭美娥 . 浅谈提高实验室检验报告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0(03)
[3]郑晓东.浅谈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度[J].才智.2010(01)
[4]王玉鹏.论加强产品质量检验的有效途径[J].当代经济.2011(11)
关键词:产品质量,运行机制,过程控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 A
一、产品质量安全分析
(一)产品质量安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影响消费者人身健康与经济健康发展,也直接影响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心,将会间接危害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与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立足以质取胜”、“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近年来,国家各级领导人对出现的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做出重要批示,强调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要从保护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同时,指出加强产品质量工作,是保增长、扩内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也是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任务。
(二)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管,是我国现阶段创新社会运行机制,保障基础民生的必然选择
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及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飞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从企业角度看,较多企业急功近利,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大部分企业单单以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与法规要求为目标,追求产品质量安全的符合性,而对于标准中未规定的安全要求,并没有采用国际上已普遍认同的“合理可预见的误用情况下产品应该是安全的”理念对其安全性进行深入分析,于是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但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在实际使用中有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个别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管理能力较弱,其产品质量极为不稳定,难以有效保障产品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更有甚者,少数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掺假造假,生产不符合国家基本安全标准的产品。
(三)问题探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向的发展
多年来,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WHO、FAO)采取了诸多措施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我国政府高层领导在推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面也付出了较多努力。但从目前监管实际成效而言,暂未有令人满意的答案。在理论研究层面,高校等科研机构开展了大量研究,在取得较大进展的同时仍存在较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如监管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机制是什么?政府产品监管成效欠佳的根源在哪里?如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风险监管运行机制?解决这些问题,需从理论上进行系统分析,对监管机制本身进行研究,对监管成效低下问题追根溯源,以期从根本上提高产品安全监管效率。
二、产品质量检验的现状分析
(一)检验人员整体素质薄弱
目前的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淡薄,整体素质不高,忽视产品标准和检验规程,导致所抽取的一些样品缺乏代表性,不能反映出产品的真实状况;取样过程中,因操作不规范,引入其它有毒害的物质;样品保存不合理,使产品的成分挥发或污染,以致带入杂质或微生物,产品状况发生改变;且填写检验报告时缺乏完整,漏填错填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另外,由于检验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偏低,面对不同性质、不同成分和含量的产品,不能选取正确有效的检验方法,对一些不合格原材料或产品所含的超标成分也没检验出,导致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对消费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二)检验仪器设备配置缺乏
企业和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造成检验仪器设备资源配置不完善,使一些企业检验仪器设备不能满足现实需要。这是因为当前质量检验高端仪器市场仍依赖外资厂商,外资企业技术实力雄厚、产品成熟稳定、品牌知名度高,但产品价格昂贵,维修费用不菲,而且可供选择的低价位设备不多,这对国内的中小型企业来说负担太大。另一方面,一些生产企业负责人忽视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对产品质量检验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按照指定的要求购买必要的仪器设备;对自身企业没有能力检验的项目,又不按规定程序进行委托检验,致使企业在产品质量控制和检验中存在漏洞,不能有效防止不合格原料或半成品进入下一环节,影响产品生产的质量水平。
(三)企业检验监管体系不完善
企业内部成立的检验机构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对原材料、半成品等未经全检就予以放行;机构内部已制定的管理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形同虚设;企业检验人员日常工作行为不规范,检验工作质量不高,在出现问题时又相互推诿等情况经常发生。例如:军代表在承制单位某分厂成品库验收××××第二级导向叶片时,发现有零件存在背向安装板纵向封严槽未加工的严重质量问题,而产品本身已经过自检、专检,以及车间入库和出厂前成品入库层层检验把关,仍出现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因工艺的不完善以及检验制度的不严密所造成的,结果严重影响了承制单位的质量信誉。
三、针对产品质量检验的现状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一)提高企业检验队伍的整体素质
检验人员是产品检验工作的主体和具体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检验数据准确性和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树立质量意识,强化质量管理理念,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企业内部要营造以质量控制为优先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全面树立质量意识;并适时尝试些专业教育和培训等活动,针对企业各层次人员的个性特点,进行思想和法制观念方面的教育,以及先进的检测技术、检测手段与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素质过硬的队伍。其次,要注意培训的有效性,可通过资格考试、实际操作等方式,检查专职检验人员的工作成绩,保留优秀的专业人才,调离不称职的职员,确保质量检验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加大先进检验机器设备的使用率
测量设备的使用是进行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基本条件,它是实现检测过程所必需的硬件手段,也是衡量质量检验准确值的标准。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首先要加大对先进检验、测量仪器的使用,减少检验误差的机率,提高检验产品的速度和准确度。并通过了解产品检验对测量设备的要求,按照合适的检验方法标准,在掌握设备的操作和技术性能基础上,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再者,选择好设备后,不能立即投入使用,必须要先进行校准或检定才可,以确定设备校准状态的有效性。这种情况一般是指在规定的周期或使用前,对需要检定的产品方法、合格标准或维修过的设备等实施校准,并张贴标明其测量设备计量状态的记号。其次要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确保仪器经长时间使用后,仍能保持良好状态。
(三)完善企业检验监管制度
产品质量检验的顺利进行,还需要企业检验机构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确保检验数据和判定结果的准确性和规范化。企业内部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各种检验制度,并配备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实行业务技术考评和竞聘上岗制,以激励员工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工作积极性。对表现突出的进行实质上的奖励,把质量管理工作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直接联系起来,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职员实际能力的培养,方便检验工作的开展。另外还要明确责任制,合理分工协作。各工序的检验人员必须要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加强工作責任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质量把关能力,减少人为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产品质量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合格的关键,检验结果的有效性靠检验精确度衡量,精确度越高,检验结果就越有效,反之则有效性越低。通过本篇文章的分析,现已求证出了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并意识到在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只有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实施质量检验,做到与时俱进,根据不同的检验产品选择相适应的检验方法,严格、规范化检验流程,科学分析检验结果,才能切实保证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有效性,达到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精确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丹 . 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J]. 品牌与标准化 . 2011(16)
[2] 郭美娥 . 浅谈提高实验室检验报告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0(03)
[3]郑晓东.浅谈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度[J].才智.2010(01)
[4]王玉鹏.论加强产品质量检验的有效途径[J].当代经济.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