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横渠四句”经历时代更迭和岁月洗礼依旧彰显着璀璨的思想光芒,是源于其所体现的责任担当和现实意义。“横渠四句”贯穿于张载一生的追求与人生经历,依托修养身心、报效国家的思想理念,又被赋予了积极的唯物主义实践观色彩,广为后世所传颂和借鉴。
关键词:横渠四句;张载;关学
“横渠四句”最早被称作为“横渠之‘四为’”,收录在《冯少墟先生集后序》,后被冯友兰先生称为“横渠四句”。“横渠四句”的诞生是关学经世致用及其思想体系的集合,张载先生的“关学”,由《易》为本,进行阐明,并加之《中庸》的相关思想,用《礼》来教化,实践以为用。关学是对儒学经典、理学思想的再一次翻新,是继承、发展、创新的融合,明确了天人合一、民胞物与、尊礼贵德等价值观念与责任使命。
一、“横渠四句”的背景及内涵
“横渠四句”的提出是基于张载先生毕生的经历所作,张载先生在其父亲离开世间之后,移居到凤翔府郿县横渠镇之南,在此讲学,因而世称“横渠先生”,他的学术思想被称为“横渠之学”也称之为“关学”。下面将分别阐释其内涵。
首先是“为天地立心”。“心”最早有记录以来是被收录在《周易》一书中:“复,其见天地之心也。”《孟子·告子上》又说道:“心之官则思。”以往的先辈,将所有的精神、意志都归结于一个内涵“心”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即心是作为自然化身的产物。“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在张载看来天人一体、知性(善)而讲心(知觉),他认为两者是相通的、统一的。“心”是生为长养万物的始终,是天地之间人道良德的集合。既是自然的规律、法则同时又要在人文社会中遵循伦理道德的“心”。
其次是“为生民立命”。“命”即天命,是指一种与生俱来、冥冥之中就拥有的一种特质,上天赋予的生命、命运的道路。以往对于命运的界定是“命定说”,人的命运往往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全在于天的旨意。但张载先生不同之处在于超越了前人对于命运的定义,重新定义并加之主观意愿的精神,具有超越的现实意义。他的“为生民立命”是要每一个人掌握生存法则,把握自己人生的船舵,寻找存在的意义,把握自己的生命价值才能在入世中脱颖而出;以自身修养为本性,立天地之大道,谋其身,择其命;旨在为生民所安身立命,为天下的黎明苍生所构建有道社会与精神家园。
再次是“为往世继绝学”。意指知前人之学识应为后人所继承。在此之前,唐朝时期的韩昌黎复兴儒学“古文运动”,其中“文以载道”是其核心思想。然而自两汉以后,佛教道教的盛行使儒学的地位受到冲击,儒学再也不是单单独立的一门学科体系,而是在各家学派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张载先生见此现状便提出为往世继绝学,以此作为自己的使命同时也是基于与韩愈大体一致的认识。在学术、文化上,不断增强其影响力孜孜不倦的做出贡献,承担着时代继承者、发扬者的作用。
最后是“为万世开太平”。“太平”一词是人们对社会美好生活境遇的一种追求,是人类最终达到的理想社会,在这里人人得到关爱、人人安居乐业、生活美满、精神愉悦。其《西铭》中所描述的乌托邦般美好的人类家园,是对于儒家经典大同社会的进一步阐明,强调遵循社会中所约定俗成的道德法则,以此来维护社会秩序,最终实现人类共同家园的构建。
二“、横渠四句”的传承
张载关学的发展是在传承经典前提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完善的,是继承与发展两者交相呼应所完成的。如果说关学的开展是儒学经典文化的分支,那么他的存在又是经典文化的点睛之笔,也是入世育人的最佳典范。站在历史的时间轴上,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些英雄勇士们,担负起民族的责任、为国家而努力奋斗。
以明末为例,曾有一位励志改革创新的首辅大臣张居正,其在位期间,实行考成法、清查土地、实行“一条鞭”、军事上任用同樣以国家、苍生为重的戚继光戍守边疆,保卫国土。历史印证张居正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改革是必然的,但因为种种原因,他的政策并没有得到继续施行,明朝最终还是衰亡了。紧接着清朝入关,历史舞台更换了舞者,但“为生民立命”的思想依然引导着广大仁人志士。
除此之外,现代还有“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毛泽东、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等伟大人物,他们都曾肩负起“为天地立心”的宏伟责任,值得我们去学习、继承和发展。
三“、横渠四句”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场合,也同时应用过,不断点醒每一个中华儿女明确自己的责任使命,在历练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为天地立心”就是主张识仁求仁,当今“为天地立心”:要有心怀万物,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意识,具有仁者之心和圣人之心。另外“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在人生道路上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时刻谨记自己的责任、使命,不断有所作为。“为生民立命”天地万物融合为一体,这才叫做仁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具有广大的胸怀,为生民幸福的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时刻做好准备。“为往世继绝学”强调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文化之所以能存在,便是前人和后人共同的努力。既不是墨守成规“唯一”的意识,也不是崇洋媚外的思想偏向。是在继承先辈人文化底蕴的基础之上,寻找积极的价值因素,抵制、排除不利于社会、文化发展的消极情感,虚假的内容,联合贯穿继承、发展、务实的关系。深入强调文化自信,哲思与实践并重,在现实背景、国情之下,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将其纳入生活实际当中。加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为万世开天平”则秉承《正蒙·乾称》中“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强调万物彼此之间息息相关的联系,皆是一同。世界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我们国与国之间,各种族之间交往密切,一起来构建我们生命中追求的最为理想的王国。
综上,首先需要做的是“修炼”自我的品质,修养身心,进行学识、道德的积累、修炼。以此来历万物,学习、研究、涤除才能获得真学识;学会反躬自问、求本心来修炼自己,获得心灵上的净化、升华以至于更好的为家庭、为社会,做好自己应尽的职责与义务。要求不断提升自我的修养、增强自我的能力,才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所成就,有所作为,有能力去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帮助他人;其次牢记使命,明确自己的目标与前进方向,才能始终如一地保持初心,一直坚持走下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积极承担社会赋予的责任、使命,为每一个时代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拥有心怀天下,治世的情怀。最后坚持做到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国的经典文化,做中华儿女的代言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以其自我的能力不断的推进时代的发展,做一个助推的动力,使之中华向着一个美好的方向前进、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学智.张载“为天地立心”释义[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版),2019,49(03):5-9.
[2] 林乐昌“.为生民立命”——张载命运论的新解读[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9(03):10-13.
[3] 张载.张子全书[M].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1. 刘佳童(1998.01-),女,陕西省渭南市人,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工作系2017级本科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2. 郭晓蓓(1984.01-),女,陕西省西安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哲学。
关键词:横渠四句;张载;关学
“横渠四句”最早被称作为“横渠之‘四为’”,收录在《冯少墟先生集后序》,后被冯友兰先生称为“横渠四句”。“横渠四句”的诞生是关学经世致用及其思想体系的集合,张载先生的“关学”,由《易》为本,进行阐明,并加之《中庸》的相关思想,用《礼》来教化,实践以为用。关学是对儒学经典、理学思想的再一次翻新,是继承、发展、创新的融合,明确了天人合一、民胞物与、尊礼贵德等价值观念与责任使命。
一、“横渠四句”的背景及内涵
“横渠四句”的提出是基于张载先生毕生的经历所作,张载先生在其父亲离开世间之后,移居到凤翔府郿县横渠镇之南,在此讲学,因而世称“横渠先生”,他的学术思想被称为“横渠之学”也称之为“关学”。下面将分别阐释其内涵。
首先是“为天地立心”。“心”最早有记录以来是被收录在《周易》一书中:“复,其见天地之心也。”《孟子·告子上》又说道:“心之官则思。”以往的先辈,将所有的精神、意志都归结于一个内涵“心”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即心是作为自然化身的产物。“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在张载看来天人一体、知性(善)而讲心(知觉),他认为两者是相通的、统一的。“心”是生为长养万物的始终,是天地之间人道良德的集合。既是自然的规律、法则同时又要在人文社会中遵循伦理道德的“心”。
其次是“为生民立命”。“命”即天命,是指一种与生俱来、冥冥之中就拥有的一种特质,上天赋予的生命、命运的道路。以往对于命运的界定是“命定说”,人的命运往往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全在于天的旨意。但张载先生不同之处在于超越了前人对于命运的定义,重新定义并加之主观意愿的精神,具有超越的现实意义。他的“为生民立命”是要每一个人掌握生存法则,把握自己人生的船舵,寻找存在的意义,把握自己的生命价值才能在入世中脱颖而出;以自身修养为本性,立天地之大道,谋其身,择其命;旨在为生民所安身立命,为天下的黎明苍生所构建有道社会与精神家园。
再次是“为往世继绝学”。意指知前人之学识应为后人所继承。在此之前,唐朝时期的韩昌黎复兴儒学“古文运动”,其中“文以载道”是其核心思想。然而自两汉以后,佛教道教的盛行使儒学的地位受到冲击,儒学再也不是单单独立的一门学科体系,而是在各家学派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张载先生见此现状便提出为往世继绝学,以此作为自己的使命同时也是基于与韩愈大体一致的认识。在学术、文化上,不断增强其影响力孜孜不倦的做出贡献,承担着时代继承者、发扬者的作用。
最后是“为万世开太平”。“太平”一词是人们对社会美好生活境遇的一种追求,是人类最终达到的理想社会,在这里人人得到关爱、人人安居乐业、生活美满、精神愉悦。其《西铭》中所描述的乌托邦般美好的人类家园,是对于儒家经典大同社会的进一步阐明,强调遵循社会中所约定俗成的道德法则,以此来维护社会秩序,最终实现人类共同家园的构建。
二“、横渠四句”的传承
张载关学的发展是在传承经典前提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完善的,是继承与发展两者交相呼应所完成的。如果说关学的开展是儒学经典文化的分支,那么他的存在又是经典文化的点睛之笔,也是入世育人的最佳典范。站在历史的时间轴上,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些英雄勇士们,担负起民族的责任、为国家而努力奋斗。
以明末为例,曾有一位励志改革创新的首辅大臣张居正,其在位期间,实行考成法、清查土地、实行“一条鞭”、军事上任用同樣以国家、苍生为重的戚继光戍守边疆,保卫国土。历史印证张居正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改革是必然的,但因为种种原因,他的政策并没有得到继续施行,明朝最终还是衰亡了。紧接着清朝入关,历史舞台更换了舞者,但“为生民立命”的思想依然引导着广大仁人志士。
除此之外,现代还有“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毛泽东、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等伟大人物,他们都曾肩负起“为天地立心”的宏伟责任,值得我们去学习、继承和发展。
三“、横渠四句”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场合,也同时应用过,不断点醒每一个中华儿女明确自己的责任使命,在历练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为天地立心”就是主张识仁求仁,当今“为天地立心”:要有心怀万物,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意识,具有仁者之心和圣人之心。另外“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在人生道路上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时刻谨记自己的责任、使命,不断有所作为。“为生民立命”天地万物融合为一体,这才叫做仁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具有广大的胸怀,为生民幸福的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时刻做好准备。“为往世继绝学”强调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文化之所以能存在,便是前人和后人共同的努力。既不是墨守成规“唯一”的意识,也不是崇洋媚外的思想偏向。是在继承先辈人文化底蕴的基础之上,寻找积极的价值因素,抵制、排除不利于社会、文化发展的消极情感,虚假的内容,联合贯穿继承、发展、务实的关系。深入强调文化自信,哲思与实践并重,在现实背景、国情之下,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将其纳入生活实际当中。加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为万世开天平”则秉承《正蒙·乾称》中“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强调万物彼此之间息息相关的联系,皆是一同。世界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我们国与国之间,各种族之间交往密切,一起来构建我们生命中追求的最为理想的王国。
综上,首先需要做的是“修炼”自我的品质,修养身心,进行学识、道德的积累、修炼。以此来历万物,学习、研究、涤除才能获得真学识;学会反躬自问、求本心来修炼自己,获得心灵上的净化、升华以至于更好的为家庭、为社会,做好自己应尽的职责与义务。要求不断提升自我的修养、增强自我的能力,才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所成就,有所作为,有能力去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帮助他人;其次牢记使命,明确自己的目标与前进方向,才能始终如一地保持初心,一直坚持走下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积极承担社会赋予的责任、使命,为每一个时代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拥有心怀天下,治世的情怀。最后坚持做到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国的经典文化,做中华儿女的代言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以其自我的能力不断的推进时代的发展,做一个助推的动力,使之中华向着一个美好的方向前进、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学智.张载“为天地立心”释义[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版),2019,49(03):5-9.
[2] 林乐昌“.为生民立命”——张载命运论的新解读[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9(03):10-13.
[3] 张载.张子全书[M].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1. 刘佳童(1998.01-),女,陕西省渭南市人,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工作系2017级本科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2. 郭晓蓓(1984.01-),女,陕西省西安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