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为了整体提高小学高年段学生的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教师要能够从理论到实践层面都有所准备,在充分认识展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提升小学高年段学生的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与素养。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7-08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3-0030-0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阅读理念,主要是指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提取关键的图文信息,从而使学生从面向真实生活的阅读体验中获得阅读价值。这种阅读形式的提倡是从生活实践出发的角度进行的,新课标对此同样有所要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型阅读形式。
在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年代,通过阅读从海量信息中获取自己想要的关键、有效信息是一种基本素质,在语文教学中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目的正在于此。情境阅读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便于提升学生捕捉有良好价值信息的能力,是践行生活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便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阅读素材因为同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所以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基本生活常识,而且能够给学生提供提升个人阅读能力的机会。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内涵
非连续性文本又叫作间断性文本,是同连续性文本相对的一个概念,主要的构成部分包括表格、图表、目录、广告等,这一部分的文本上下不具备连贯性,含义上不具备逻辑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活动便于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其思维,此文本阅读教学的开展便于学生对语言能力有更好的把握并将其用于写作和实际生活中。
针对此类文本的表达特点,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该文本信息的重点进行解析、辨别、探寻,培养学生学会整理信息的能力。此类教学就是一种在阅读材料中找到自己所需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以此获得新的认知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较传统教学方式而言,能够大大节省师生阅读的时间,并在相同时间内获得更高的阅读效率,是一种面向生活实际的、能满足学生日常需求的阅读方式。新课标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重要性予以明确,可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内涵同新课标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这为开展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的制定是同时代发展相一致的,在这个信息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阅读文本的内容、类型变得复杂而多样。基于這样的时代背景,新课标相应地增加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内容,因为其制定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内容是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这对我国教育培养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我国教育水平。新课标提倡通过系统、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提升语文阅读水平。
(二)体现现代社会信息化的要求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展的社会,各行各业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都已经进入信息化的时代发展浪潮中,信息化时代由此到来,互联网这一重要的传媒介质让文本信息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非连续性文本信息经由发达的网络传媒同样变得内容丰富。人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借助互联网进行各种信息内容的搜索和资料的查询;此外,还可以通过手机上安装的各种App进行衣食住行各种信息的查询与选择。信息化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供了传播条件之余,还提供了丰富的非连续性文本信息内容,由此,提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一理念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还是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的人才的需要。
(三)符合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
对小学高年段学生而言,他们从语文课本当中所接触的文本大多是连续性文本。在信息化社会,如何从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生是否具备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阅读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因此,教师就要在教授课本内容之余,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教师应提供给学生精神食粮,让学生掌握更多阅读形式的材料信息,提高学生对关键、有效信息的提取和选择能力、对信息的整合归纳能力、对信息的甄别对比能力,增强学生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动性,使其能够在面临具体问题时思考出一套可行的解决办法,从而为面向社会实际、面向未来做好基础准备。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明确制定教学目标
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要想达到应有的效果,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同样,要想达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效果,也要先制定明确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目标。设置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是确保教学计划科学、有序进行的依据,这就需要根据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内容,深入探究教学资料的思想内涵,理出更深层次的探究要求;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同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利用行之有效的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各教学环节,从而达到从目标制定到各流程全面落实的良好效果。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尺度,制定适合小学高年段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目标,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使其具备基本的信息整合能力。
(二)慎重筛选教学内容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对小学高年段教师而言,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来自语文教材,第二来自课外阅读素材。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对教材当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素材进行挖掘,比如,通过对教材中插画的把握,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通过对课外非连续性文本素材的拓展,在学科教学大纲、教学标准的规定范围内,细化这一块的知识内容;通过划分不同的板块,各个击破,综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教师要通过对阅读教学内容的严格挑选来挖掘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优势,同时,将这种优势转化成能够看得见的教学素材和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教师还可以从数学、科学学科当中挖掘非连续性文本,比如表格、图片等,通过对这些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拓宽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范围,形成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系统内容。教师还可以通过对生活实际的观察,将地图、说明书、旅行路线图、安装图等作为非连续性文本素材,这些取之于日常的文本阅读素材因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贴合,可以让学生产生天然的亲近感,因此,学生对阅读这类素材具有浓厚的兴趣,所收到的阅读教学效果就能得到保证。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7-08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3-0030-0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阅读理念,主要是指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提取关键的图文信息,从而使学生从面向真实生活的阅读体验中获得阅读价值。这种阅读形式的提倡是从生活实践出发的角度进行的,新课标对此同样有所要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型阅读形式。
在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年代,通过阅读从海量信息中获取自己想要的关键、有效信息是一种基本素质,在语文教学中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目的正在于此。情境阅读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便于提升学生捕捉有良好价值信息的能力,是践行生活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便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阅读素材因为同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所以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基本生活常识,而且能够给学生提供提升个人阅读能力的机会。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内涵
非连续性文本又叫作间断性文本,是同连续性文本相对的一个概念,主要的构成部分包括表格、图表、目录、广告等,这一部分的文本上下不具备连贯性,含义上不具备逻辑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活动便于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其思维,此文本阅读教学的开展便于学生对语言能力有更好的把握并将其用于写作和实际生活中。
针对此类文本的表达特点,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该文本信息的重点进行解析、辨别、探寻,培养学生学会整理信息的能力。此类教学就是一种在阅读材料中找到自己所需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以此获得新的认知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较传统教学方式而言,能够大大节省师生阅读的时间,并在相同时间内获得更高的阅读效率,是一种面向生活实际的、能满足学生日常需求的阅读方式。新课标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重要性予以明确,可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内涵同新课标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这为开展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的制定是同时代发展相一致的,在这个信息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阅读文本的内容、类型变得复杂而多样。基于這样的时代背景,新课标相应地增加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内容,因为其制定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内容是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这对我国教育培养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我国教育水平。新课标提倡通过系统、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提升语文阅读水平。
(二)体现现代社会信息化的要求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展的社会,各行各业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都已经进入信息化的时代发展浪潮中,信息化时代由此到来,互联网这一重要的传媒介质让文本信息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非连续性文本信息经由发达的网络传媒同样变得内容丰富。人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借助互联网进行各种信息内容的搜索和资料的查询;此外,还可以通过手机上安装的各种App进行衣食住行各种信息的查询与选择。信息化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供了传播条件之余,还提供了丰富的非连续性文本信息内容,由此,提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一理念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还是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的人才的需要。
(三)符合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
对小学高年段学生而言,他们从语文课本当中所接触的文本大多是连续性文本。在信息化社会,如何从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生是否具备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阅读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因此,教师就要在教授课本内容之余,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教师应提供给学生精神食粮,让学生掌握更多阅读形式的材料信息,提高学生对关键、有效信息的提取和选择能力、对信息的整合归纳能力、对信息的甄别对比能力,增强学生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动性,使其能够在面临具体问题时思考出一套可行的解决办法,从而为面向社会实际、面向未来做好基础准备。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明确制定教学目标
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要想达到应有的效果,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同样,要想达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效果,也要先制定明确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目标。设置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是确保教学计划科学、有序进行的依据,这就需要根据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内容,深入探究教学资料的思想内涵,理出更深层次的探究要求;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同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利用行之有效的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各教学环节,从而达到从目标制定到各流程全面落实的良好效果。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尺度,制定适合小学高年段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目标,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使其具备基本的信息整合能力。
(二)慎重筛选教学内容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对小学高年段教师而言,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来自语文教材,第二来自课外阅读素材。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对教材当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素材进行挖掘,比如,通过对教材中插画的把握,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通过对课外非连续性文本素材的拓展,在学科教学大纲、教学标准的规定范围内,细化这一块的知识内容;通过划分不同的板块,各个击破,综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教师要通过对阅读教学内容的严格挑选来挖掘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优势,同时,将这种优势转化成能够看得见的教学素材和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教师还可以从数学、科学学科当中挖掘非连续性文本,比如表格、图片等,通过对这些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拓宽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范围,形成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系统内容。教师还可以通过对生活实际的观察,将地图、说明书、旅行路线图、安装图等作为非连续性文本素材,这些取之于日常的文本阅读素材因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贴合,可以让学生产生天然的亲近感,因此,学生对阅读这类素材具有浓厚的兴趣,所收到的阅读教学效果就能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