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盘瓠不是虚构人物符号,而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于公元前2391年夏历五月初五,出生于今河南商丘。他从小就是个弃儿,是帝喾高辛氏将他抱养成人。盘瓠长大后与苗族和其他民族加入蚩尤领导的九黎集团,他们活动的区域是豫东鲁西。公元前2376年,黄炎集团与蚩尤发生“涿鹿之战”,盘瓠15岁,脱离蚩尤集团,投入黄炎集团,参加了战争,并在战斗中斩杀畎夷之将,得到帝喾高辛氏的封赏,授爵赐婚。“涿鹿之战”是瑶族历史上民族分化迁徙的第一个波次,战后瑶族摆脱了东夷九黎族的控制,从这个集团中分离出来,独自寻找民族发展之路,瑶族雏形形成了。
【关键词】盘瓠;瑶族;起源
【中图分类号】C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4)04-0106-008
“盘王出世”是瑶族世代传唱《盘王大歌》中的经典篇章。它讲述的是盘瓠出生,杀敌立功,封官赐婚的故事。然而,在盘瓠出世的问题上,瑶族文献和历史文献记录都很神秘。《后汉书·南蛮传》说盘瓠“龙犬变人”。晋代干宝著《搜神记》说盘瓠是“妇耳顶虫变人”。畲族文献则记盘瓠是天上“金星降凡”。由于这些传说神意太浓,离奇怪诞,故学者大都认为不足采信。
最近,有人在网络上发表文章,得出新的结论说:“盘瓠很可能是古代一种多体毛,形态有点像狗,尚处在进化之中的但有较高智力的某种原始野人,相当于现代神农架地区不时显现行踪的‘红毛野人’。”
显然,在这类文献资料记述和某些学者的眼里,盘瓠要么是神,要么是半人半兽的怪物。
盘瓠是瑶族传说中的始祖,谈到“盘瓠出世”,就必然谈到瑶族的起源。关于瑶族的起源地,过去在一段很长的时期,人们大多认为在汉晋或隋唐时期来源于“长沙、武陵蛮”,或湘西“五溪蛮”,其范围大体不出今湖南省。此外,还有起源于“江浙赣闽说”、“氓山说”、“中原说”、“黄淮说”、“晋南说”等。这些看法,有一个共同点:有根无源,宽泛空疏,缺乏史料支持,主观猜测的成分大,结论难以令人信服。
于是,盘瓠传说是怎么一回事?瑶族起源到底在哪里?这两个问题就首先值得我们去考究了。
我们认为盘瓠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他有父母,有妻儿,有部族,有一番动人的事业。
我们考究的文献依据,除文中注名之外,大多取自黄钰辑注的《评皇券牒集编》一书(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为了简省,文中凡引用此书材料的,只注页码,不另注书名,特此说明。
(一)盘瓠出生于公元前2391年夏历五月初五,是帝喾高辛氏的养子
瑶畲同源,这是世所共知的常识。福建宁德县《畲族族谱》记盘瓠是“高辛帝四十五年五月初五日,正宫刘后所生”。
浙江省丽水市民族科所写的《畲族史源》一书则记:“龙麒(指盘瓠——笔者注)是高辛氏第五个妻子刘君秀所生的儿子,他出生时间是高辛帝在位四十五年五月五日。”
这两条民族文献材料所记应是可信的,至今畲族每年“五月初五”都举行祭龙麒(盘瓠)活动,纪念他的生日,可证。
方诗铭先生编《中国历史纪年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记:帝喾高辛氏在位时间是,公元前2436~前2367年,在位70年。
盘瓠既然出生于高辛帝在位的第四十五年,即2436-45=2391,即言之,盘瓠出生于公元前2391年。
这两条材料又说,盘瓠是高辛氏的亲儿子。这恐怕是编造。因为史书所记高辛帝喾既无第五个妻子,在儿子中也没有盘瓠之名。因此,所言“盘瓠是高辛氏的亲儿子”,不知有何依据,恐有攀附之嫌。
但是,若说盘瓠与高辛氏一点关系也没有,这恐怕也难令人信服,因为瑶族和畲族文献都记盘瓠在襁褓时,被高辛氏宫女妇人捡得抱养。有如下证据:
1 广西百色市龙川地区山子瑶收藏的《白录敕牒》:“龙犬……宫女襁褓,三月能玩,(聪明)才智,父母拾于(丢)都落路口。忽有一妇人邂逅见。拾抱妇乳养,未乃(喂奶)三岁,聪明无量,样如龙马。”
2 “评皇券牒”中常提到这样故事:龙犬盘瓠初生在东海刘引家,被刘弟男、刘称仕毒厄(黄钰注:毒厄,瑶语,即狠毒。328页)不养,丢在路边墙角。有一天,被一个妇人收养。(245、266、323、346、357、374页)。
瑶族传说盘瓠从小就被亲生父母抛弃,成为弃儿,被高辛氏宫女妇人捡回抚养成人。这一传说,与古籍文献记载也暗合:
1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和《后汉书·南蛮传》记:“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槃瓠。”
2 三国时人,魏鱼豢撰《魏略》,此书虽已佚,但部分内容已引入《太平御览》卷785,记:“高辛氏有老妇,居王室,得耳疾,挑之,得物,大如茧,妇人盛瓠中,复之以槃,俄顷化为术,其文五色,因名槃瓠。”
3 晋代郭璞注《山海经·海内北经第十二》记:“昔高辛氏时,有房王作乱,忧国危亡。帝乃召募天下有得房王首者,赐金千斤,分赏美女。群臣见房氏兵强马壮,难以获之。辛帝有犬,字曰盘瓠。”
4 晋代,干宝著《搜神记》:“高辛氏,有老妇人,居於王宫,得耳疾。历时,医为挑治,出顶虫,大如茧。妇人去后,置以瓠蓠,覆之以盘。俄尔顶虫乃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盘瓠。”
5 唐代樊绰著《蛮书》卷十引王通明《广异记》记:“高辛时,人家生一犬,初如小特。主怪之,弃于道下,七日不死,禽兽乳之,其形继日而大,主人复收之。当初弃道下之时,以盘盛叶覆之,因以为瑞,遂献于帝,以盘瓠为名也。后立功,啮得戎寇吴将军头。帝妻以公主,封盘瓠为定边侯。”
6 广东丰顺县畲族收藏的《护王出身祖图主》记:“附马王原系东海苍龙出世,于大耳婆左耳。请医,出耳卵一个,放殿阁,百鸟具朝,取与医割之,出一犬子。养大八个月,身长八尺,高四尺,有五色斑毛,行至大路中心,超群拔异,号盘瓠。”(544页) 上述6条材料所记,盘瓠要么是帝辛“畜狗”,要么是高辛氏老妇耳里“顶虫变人”。从表面上看,这是“人犬关系”,或“人虫关系”,实际隐喻瑶族先民与中原诸夏部落群体之间的密切交往与共生关系。我们认为,这抱养的妇人应是高辛氏的宫女或嫔妃刘氏。
瑶族文献所记,盘瓠由“金钟变身”的传说,也表明盘瓠与高辛氏有密切关系。没有高辛氏的“金钟蒸毛”,盘瓠就无法变身。但是,盘瓠变身并不完全,成了“狗头人身”,这也暗含盘瓠与高辛帝并非同一族类。因此,我们说盘瓠不是高辛氏亲生儿子,而是高辛养子,是符合情理的。
相传,帝喾高辛氏有两个儿子,兄叫阏伯,弟叫实沈。《左传·昭公元年》记这兄弟两人不和,“居於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沉於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这两弟兄争斗,亲情隔绝,不能相见。唐陈子昂《为义兴公求拜扫表》:“兄弟无故,并为参商。”帝喾为此伤心是肯定的,为不争气的儿子难过也是可预料的。在这种情况下,帝喾收养盘瓠或认盘瓠为义子,也是很有可能的。由于盘瓠是帝喾高辛氏的养子,这也是瑶族自称“王(皇)瑶子孙”的来历之一。
(二)盘瓠出生地——豫东鲁西
高辛氏即帝喾,名喾,号高辛氏,是黄帝曾孙。帝喾生于穷桑(曲阜),母因踏巨人足迹而生。帝喾少小聪明好学,十二三岁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颛顼有功,封“有辛”之地(今河南商丘)。他以毫(今河南商丘)为都城,死后葬于故地辛,建有帝喾陵。
既然盘瓠是高辛养子,由其抱养成人,那么盘瓠居住地距“有辛”之地——亳,就应很近。
说到盘瓠出生地,就不能不谈瑶族的起源地。“苗瑶同源,先有苗后有瑶”,这几乎成为学界的共识。因此,讨论瑶族的起源,就必须先讨论苗族的起源。
关于苗族的起源,到目前仍然是一个正在探讨中的问题。我们认为,苗瑶来自黄河中下游的东夷九黎族。
在5000年前的远古时代,中华大地上有多个文明中心。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平原的是东夷九黎集团。东夷是华夏人对东方民族的泛称,是“东方人”之意,分布在今河南的东部、江苏省北部和山东省一带。
东夷是一个宽泛的称谓,由东方多个夷人部落组成,相传共有九部,每个部落有九个氏族,共有八十一个氏族。苗瑶族就是其中有亲缘关系的氏族。蚩尤是东夷九黎集团的首领,《尚书·吕刑》孔安国注:“九黎之君,号曰蚩尤”。《国语·楚语》韦昭注:“九黎,蚩尤之徒。”《战国策·秦策一》高诱注:“蚩尤,九黎民君子也。”这个“君子”就是“国君”之义。
蚩尤部落活动的中心在哪里?苗族历史文化研究专家伍新福先生经认真的考证,得出结论:九黎蚩尤部落活动的中心在山东曲阜。
吴荣臻主编的《苗族通史》也认为,“苗族始祖是蚩尤,他出生于鲁西南东平一带”。
可知,在四五千年前苗族生活在今山东西部。依据“苗瑶同源”的理论,我们可认定瑶族起源于豫东鲁西。此外,我们还有如下理由:
其一,有瑶族文献可证。瑶族文献《评皇券牒》中常说:“盘古瑶出世,住东京道,东岳昆仑天里宫中金石殿”(310页)。这个“东岳”应指山东泰山。
其二,有历史文献可证。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槃瓠。下令之后,槃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
这个“犬戎之寇”就是活动在山东泰沂山区的蚩尤集团中的“畎夷”来犯(详见下文)。
其三,山水名称相符。李本高先生考证:
历史证明,凡是一个民族居住过较长时间的地方,必然留下该民族的印记。瑶语名水为“汶”,《述异记》云:“泰山郡水皆名‘汶’。”有北汶、赢汶、柴汶、牟文、悟汶等河流。山东中南部有徂徕山,又名尤徕山。水山均用瑶语来命名,无可辩驳地证明瑶族先民曾在此居住过。
其五,语言相近。语言是判断和鉴别一个民族或民族关系的重要标准。苗与瑶,在远古时代是“兄弟氏族”。今苗瑶语言仍属于同一语系的同一语支,其在远古同源而往来密切,自是情理中。香港城市大学王士元教授和厦门大学的邓晓华先生,他俩在做“中国南方濒危语言研究”的课题时,运用词源统计分析法对苗瑶语族语言作数理分类,用100个词作为苗瑶语分类的标准,描述出苗瑶语族语言之间亲缘距离的程度,他俩得出结论:“就整个苗语支诸语言来说,川黔滇和滇东北跟勉瑶距离最近”。
《瑶族通史》说:“语言作为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瑶族主体语言的瑶语支语言、苗语支语言共属于同一个有亲缘关系的语族——苗瑶语族,清楚而确切的表明了苗族、瑶族的共源关系。盖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其重要特征是有相当的稳定性,不因社会的急速变化而发生急剧变化。虽然经历了数千年发展,苗语、瑶语已分裂成两个语支,甚至在两个语支内分化出不同方言、次方言,但是,在基本词汇方面,二者仍有30%是相同或相近的;在语法结构方面,二者的特征也是基本上相同的。”
张永国说:“从语言上看,畲语属苗瑶语族的苗语支,与苗语非常接近;瑶族约有40%人讲话接近苗语,而苗族也有一部分人讲话接近瑶语。”
这些论著的结论为“苗瑶同源”提供有力的佐证。由此,我们可以描述远古时的苗瑶关系:他们同源,共同在东夷的母体中发育成长。在距今五千年时,他们都属于蚩尤集团,是其“九部落八十一个氏族”中的两个成员。在豫东鲁西大地上,苗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关系,这是形成现今这两个民族在基本词汇30%-40%相同或相近的历史原因。
(三)盘瓠得名于器物
盘瓠本无姓名。瑶族文献中,有的称盘瓠为“李大护”、“李帛”、“评王”、“彭王”、“盘太宁”、“盘王”、“盘护”、“盘古王”等,没有形成固定统一的专称。不仅他本人无姓名,就是他生下的六男六女也无姓名,其后也是由评王赐姓,这是“盘瓠本无姓氏”的直接证据。 那么,盘瓠是如何得名的?
中国古代人们姓名的由来,大体有如下几种:因居地而得名,因氏族而得名,因封国而得名,因职业而得名,因特长贡献而得名等。
盘瓠可能“因居住地”而得名。距山东泰安不远有一座山,名曰“盘龙山”,盘瓠可能是在此山上打猎、种瓠瓜而得名。
《盘王出世》唱:“最先出世是盘王,盘王出世在福江”。盘瓠生活和活动的范围在豫东鲁西,这里古时有一条河,名叫“瓠河”,又称“瓠子河”。《水经注·瓠子河注》中记载:瓠子河出东郡濮阳县北河,由董口镇入鄄城境,经鄄城城南东流,经雷泽湖北入郓城,然后汇入济水,史称“瓠河故渎”。我们认为“福江”就是“瓠河”,福瓠两字音近误写。
这“盘龙山”和“瓠子河”可能是盘瓠名称的来源,即是说盘瓠因居之所近山河而得名。
古人得名的另一个重要方式是因“特长贡献而得名”。如:钻燧取火而得名的“燧人氏”,构木为巢的“有巢氏”,教人厨艺的“庖牺氏”,教人农艺的“神农氏”等。
在盘瓠出生之前,在豫东鲁西就有一个以打猎捕兽为能事,以狗为图腾的部落,盘瓠从小时就生活在这个部落中。待他长大后,因善于种瓠,会制盘和制瓠器而成名,后人遂称之为“盘瓠”。这话有无依据?有的。
瓠是人们种植食用的葫芦瓜类,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由生食向熟食发展过程中所食用的素食食物之一。瓠易种,产量大,可供人们饱食。
在瑶族文献中,盘瓠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发明家。《连州歌》唱:
“起计盘王先起计,初撒苎麻叶带纹”——盘瓠发明种苎麻。
“初合高机叶带花”——盘瓠发明织布机。
“盘王起计斗犁耙”——盘瓠发明犁耙。
“盘王花巧作音沙”——盘瓠发明葫芦笙。
“盘王执木作音沙”——盘瓠发明唢呐。
盘瓠既然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发明家,我们说盘瓠“因善于种瓠,会制盘器和制瓠器而成名”,此话也应能成立。况且,制作葫芦笙就是用葫芦瓜来做材料的,这已经接近我们所言“善于种瓠,会制瓠器而成名”。三国人鱼豢说“盛瓠中,复之以槃……因名槃瓠”,这对盘瓠得名的解释已接近真谛,只因其神意太浓,被人们忽视了。
(四)少年盘瓠参加“涿鹿之战”
说到“涿鹿之战”,首先得说“阪泉之战”,否则就无法说明黄炎部落的兴起和势力范围,也无法交代“涿鹿之战”爆发的原因。
神农氏之后,中原出现两大部落联盟。其首领分别为炎帝和黄帝,据传他们皆少典氏之后裔。炎帝生于姜水(渭水支流,今陕西岐山东),以姜为姓。其族沿黄河流域向东发展,先进入中原,成为黄河中游地区的强大部落联盟。黄帝部落在姬水(今陕西境内的洛河),故以姬为姓。
黄帝出生年月,现史学界仍不能确定。我们推算是公元前2453年。理由如下:虞舜死后,禹即位,建立了夏王朝,按目前流行的说法是在公元前2070年。古人云“国不可一日无君”,我们以相对权威和可靠的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各帝在位时间来逆推。即:
舜避尧子丹朱3年后即位,在位50年;尧在位70年;帝挚在位9年;帝喾在位63年;颛顼在位78年;黄帝在位100年。以上6帝共计373年,即公元前2070年+373年=公元前2443年。
请注意,这个“公元前2443年”是黄帝即位之年,而不是他出生之年。《史记集解》说黄帝“在位百年而崩,年百十一岁”。即黄帝10岁登基,按此推算,黄帝出生之年当在公元前2453年。
黄帝部落起源于陕北的洛河,今陕北的黄陵县和黄帝陵是其故地。今本《竹书纪年》记“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黄帝)祭于洛水”。按此史料所言,黄帝在位50年时,他仍然生活在陕北的洛河流域,还未进入中原。他可能是在这年秋祭了天地祖宗之后,誓师出征,顺洛河而下,进入中原。此时,黄帝60岁,即是公元前2393年。我们推断,“阪泉之战”就发生在这一年。因为,从黄陵县到山西运城,地图上直线距离不过240公里,步行几天就到。这两个集团顺渭水和洛河而进入中原,山西运城又是陕西通往河南的要道,先期而来的炎帝部落早已据守于此,黄帝部落欲进入中原,必须开战,扫除前进障碍。因此说“阪泉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393年是极为可能的。
阪泉的地望,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说在今河北涿鹿县、怀来县一带,一说在今山西运城解(hai)州附近。我们认为以山西运城解州附近为是。其理由是:
其一,运城的解州镇,在春秋晋国时称解梁,汉代设置解县。据《解县志》记:“解梁,古时曾称作涿鹿。”运城的盐湖总面积为130平方公里,是中国自古以来有名的产盐地之一。食盐是人类的必需品,也是国家财政的最主要的收入,一向为兵家商人所争,炎帝和黄帝来此交战,目的明确。
其二,从地图上看,炎帝的都城是蒲阪,即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黄帝居于轩辕之丘”,即在今日的郑州市轩辕丘,而运城正好处于两者之间,离永济相当近。
而今河北的涿鹿、怀来两县,距“这两个集团顺渭水和洛河而进入中原”实在太远了,距炎帝的都城蒲阪也太远了。今河北涿鹿、怀来两县不是这两个集团交往接触之处,很偏僻,资源不丰富,地理位置不重要,交通不便,战争物资不易汇集,这两大集团没有必要选择那么偏僻之地开战。而山西运城解州附近,则完全具备这两大集团产生矛盾纠纷开战的条件和理由。
那么,“涿鹿”又在何处呢?三国魏人张晏说:“涿鹿在上谷”(《史记集解》引),即在今河北省涿县、怀来县,世人多从其说。但是,也有另一种说法,战国时编成的《世本》说:“涿鹿在彭城南”,即今徐州之南的铜山县。古语“涿鹿中原”,其原意为涿鹿位于中原地区,后来演化为“逐鹿中原”。徐州正处于中原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黄帝与蚩尤在此搏杀,完全是有可能。
在“阪泉之战”中,黄帝打败了炎帝,兼并了炎帝部落,力量增强了,然后顺黄河而下,进入豫东,与东夷的蚩尤集团接触。这两个集团从接触、产生矛盾纠纷,到最后爆发远古时代规模最大的战争——“涿鹿之战”,期间花费五六年的时间来准备是必要的。苗族传说,其祖先格蚩爷老与黄炎之战,“持续十三年,未分胜负”。 据此推测,“涿鹿之战”应发生在公元前2375年前后,即2393-(5+13)=2375,此时黄帝78岁。
涿鹿之战的原因是什么?史无记载。苗族文献《战争与迁徙》记:“尤娄氏族与沙窦氏族开亲,尤娄部落与沙窦部落联姻。”这涉及苗族历史上很著名的“猪心事件”。苗族传说:这两族联姻时,沙窦(似指黄炎集团)准备杀猪祭鬼祭神,来请尤娄(瑶苗)去当掌坛人。尤娄带亲弟和表弟去帮厨杀猪,因沙窦家的猪肉用鼎罐炖,想不到猪心猪脾粘在了锅底。沙窦找不到,就冤枉尤娄说:“猪心是你弟弟偷吃了,猪脾是你表弟偷食掉。”尤娄家族九代祖婆不会偷,尤娄亲族九代祖公不会盗,听说两弟偷吃猪心猪脾,尤娄感到良心受到了责备,怒火万丈冲天起。他提起锋利的刀,忍痛杀了亲弟和表弟,并划破他俩肚皮来查究竟。但是,瞧罢没有那回事,尤娄悲愤万分,去找沙窦来说理,沙窦沉默寡言不吭气。愤怒的尤娄回家,率军与沙窦战争,从此两族成了世仇。在没有其他可用史料的情况下,我们权将苗族传说的“猪心事件”当作此战争发生的原因吧。
公元前2376年,盘瓠15岁时,他参加了“涿鹿之战”,并在战争中杀敌立功。这有无证据呢?请看:
瑶族道经《先锋旗头》记平王战高王(高八同)时,年仅15岁的盘瓠担任先锋官,走上战场,杀敌立功,获得美女姑娘而归:
又叫先锋(战)高同八,急叫旗头名字官……
斩斩人丁十五岁,杀得官员无少数。
又杀官人(获)好姑娘……
《盘王古歌》记叙盘瓠在战斗中的表现:
人间官相斗,手执长茅枪。骑上马背马飞奔,闯入州城拼刀枪。始祖争天地,还争北斗星。钢刀落地旋旋转,打破一州又一州,四处金碑传英名。人说他好斗,手探挠子枪,骑上马背马飞奔,冲出城门拼刀枪。
盘瓠斩杀何方敌将呢?范哗《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槃瓠。下令之后,槃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大喜,而计槃瓠不可妻之以女,又无封爵之道,议欲有报而未知所宜。女闻之,以为帝皇下令,不可违信,因请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槃瓠。
这个“犬戎之寇吴将军”是何方敌将?长期以来人们搞不清,人们多数是将“犬戎”理解为来自中国西部甘陕的入侵者。然而,在我们看来这是不正确的,方向全错了。我们认为,这“犬戎”是东夷族的一支,即畎戎,其活动的范围在今山东泰沂山区。有如下证据:
《尚书·禹贡》载“岱畎丝台,铅松怪石”。这个“岱”就是指泰山。“畎”就是东夷族的一支,即“畎戎”族。又载:“羽畎夏翟,峄阳孤桐”。“羽畎”是指居于羽山的畎族,羽山位于山东临沭县与江苏东海县的交界。峄阳就是“峄山之阳”。峄山位于山东邹城东南。
由此推测,畎夷是四五千年前活动在山东泰沂山区一带的土著夷人。这个区域正是蚩尤集团活动的范围,因此范哗所说“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这个“犬戎之寇”就是蚩尤集团中的“畎夷”来犯。
我们说,盘瓠参加了“涿鹿之战”,还有如下理由:
其一,盘瓠从小就练就善于弓矢的本领,箭无虚发。春秋时期,已迁居楚国的陈音说:“黄帝之后,楚有弧父。弧父者,生于楚之荆山,生不见父母,为儿之时,习用弓矢,所射无脱。”(《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处传》)这个“弧父”就是盘瓠。盘瓠养父是高辛帝喾,而高辛帝是黄帝的曾孙,故曰盘瓠是“黄帝之后”。从帝喾到春秋时代,已有1800年,陈音已记不得盘瓠从何来,故误说“生于楚之荆山”(远古时,瑶族也曾居荆、淮)。这个弧父,“生不见父母”,是个弃儿,与瑶畲文献所记盘瓠是弃儿相符。
其二,地点相距不远。帝喾高辛氏生活在今商丘,这里距山东泰沂山区和徐州都不远,地图上的直线距离150-200公里,我们可把商丘视为黄炎集团的前线指挥部。盘瓠活动在豫东鲁西,是这场大战的中心区域,帝喾和盘瓠有条件参加战斗。
其三,时间相近。我们说“涿鹿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383——前2373年之间。盘瓠出生于公元前2391年,他15岁上战场,即是公元前2376年。这个纪年就在我们所估算的时间范围内。
从辈份上说,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盘瓠是高辛氏养子,则是黄帝的玄孙,第五代人,以每代15-20岁结婚生子计(在古代,这已是晚婚晚育的年龄了),即75-100年之间。既然,黄帝活了110岁,盘瓠完全有时间参加黄帝发动的这场大战。因此,我们说盘瓠15岁,以少年将军的身份参加战斗是可能的。
其四,符合逻辑推理。“涿鹿之战”是远古时代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盘瓠是高辛氏养子。从这种关系看,在这场关乎黄炎集团命运的决战中,必然涉及高辛氏,盘瓠也很难置身局外,他俩必然参加战斗。
其五,符合战后盘瓠部族政治出路的有关记叙。盘瓠等人参加了“涿鹿之战”,并立功,这在瑶畲文献皆有记载。战后盘瓠等人得帝喾高辛氏的封赏,分别到河南中西部的信阳、南阳、汝南、颍川,以及山东的滕州、兖州、博州、曹州等地为官。如果盘瓠等人没有参加战争,就不可能有这样的任职。
那么,盘瓠斩杀敌将是谁呢?所谓的“吴将军”,史书无载,但是民族文献却有另样的记录。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东陇瑶族流传这样的故事:
蓝狗公,仙身之人,半人半鬼。白日变狗,夜晚变成人。……潘喜、韦赵公欲反京城,皇帝出榜贴,不论君臣人等,但战杀得潘喜、韦赵,吾嫁七娘子,许他为妻。蓝狗公遇见榜,受(托)咐,入山打猎,几日之后,来到潘喜、韦赵家园,……杀倒潘喜、韦赵。回来至皇帝城外,霹雳惊动,皇帝诏问,何以城外有动?军臣议,烧火炳光,见二头于城外,就回皇帝日:蓝狗公战杀潘喜、韦赵,得头回来惊动。蓝狗公取得皇帝之姑娘,名唤七娘之氏,配合为妻。 这个“蓝狗公”就是盘瓠的别称。这个传说与瑶族文献《开天立地的故事》所记相似:“则(高)王与番王找仗,猴狗帮则王打败了番王,刚王将第五个女儿满妹嫁给了猴狗,猴狗要当皇帝同。刚王说:‘给他当皇帝不难,他住在南京,我住在北京,就叫他变人吧。’猴狗变成人,在南京做皇帝,生了六男六女。”
这“番”,“潘”是同音字,因形相近而误写。由此,我们可以推论,盘瓠斩杀敌将为“畎夷”之将潘喜、韦赵。
总之,盘瓠参加了“涿鹿之战”,并在战场杀敌立功,得到帝喾高辛氏的封赏,这应是历史的真实。
杀敌立功,封官授爵,赐婚公主,这是瑶族文献《评皇券牒》和《盘王大歌》所津津乐道的三件事。《盘王大歌》记盘瓠:
手举七星八宝剑,斩杀高王头离身。高王头体两截分,拖头过海回京城。进朝上殿拜评王,头脚血染湿淋淋。文武百官齐上朝,朝拜评王贺喜临。评王坐在金蛮殿,赐封盘护给金印。当朝偿金千百万,花英许配盘太宁……太宁花英退出殿,官差百万护随行。来到白云八仙峒,安居落住是瑶人。生下六男又六女,六男娶妇女赘亲
盘瓠杀敌立功,封官授爵,已如上文所述。那么,他娶的夫人是何方人士?瑶族文献记此姑娘为帝喾的“三公主”,但是史无明证。畲族文献说盘瓠的原配是萧氏,如此,盘瓠的夫人应叫萧花英,与高辛氏的姬姓并不相同,她很可能不是帝喾的三公主。萧(肖)姓与李、赵等族姓是少昊(嗥)氏之后,“少嗥之虚”在曲阜。又《通志·氏族略》记:“萧氏,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萧(肖)姓起源于此。从徐州到曲阜,地图上的直线距离约150公里,这个区域是“涿鹿之战”的战场,盘瓠此杀敌立功,帝喾将当地的一位姑娘或战俘赏给他为妻,作为立功的报答,这是有可能的。
广东潮安县畲族所收藏的《祖图记》:盘瓠与公主结婚,“二十年(岁)生三子一女”(544页),即盘瓠二十岁时已有四个子女。那么,盘瓠斩杀敌将,为国立功,也应在他十五六岁时,即公元前2376年左右。可能有人说,15岁尚是小男孩,少不更事,成不了大事。
古人早熟,十五六岁结婚生子,或走上战场,杀敌立功,并不少见。李白《长干行》诗曰:“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李颀《古意》诗:“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王维《洛阳女儿行》诗曰:“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夫君)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杜甫《兵车行》曰:“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至于干罗十二岁拜相,罗成十六岁挂帅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上引帝喾十五岁佐颛顼帝有功,封为“有辛”,那么为何就不准“盘瓠十五岁杀敌立功,结婚生子”?自古英雄出少年嘛!
不管肖氏来历如何,他俩结婚后,夫妻生活是美满的,他们共同生活了十八年,据说生了三男一女,又说生育六男六女。
“涿鹿之战”是一场关系到东夷九黎族命运的决战。在这次战争中,盘瓠选择加入黄炎集团,正确站队,使瑶族避免了一场战争灾难,为这个弱小的民族赢得发展壮大的机会。而苗族因支持蚩尤,站队失误,战后被黄炎集团驱逐出鲁西,失去家园。正如苗族著名学者苗青先生所言:“这场战争的恶果有二:一是导致了苗族丢掉了自己原有的家园和财产,被迫进行一场震撼寰宇的长途大迁徙;二是以沙蹈(即炎黄集团——引者)为代表的势力占了优势,横冲直闯,以至形成后来的大民族主义,统治了中国数千年,使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跟着受苦受难。”
苗族的迁徙大概从山东的西部出发,经河南到达湖北的江汉平原。
从瑶族角度来说,此役后瑶族内部发生分化,一分为三。由于长期历史亲情关系,瑶族一部分随苗族来到江汉平原,一部分不愿迁徙,留在原地居住,瑶族的主体则随盘瓠到河南。更重要的是,“涿鹿之战”后瑶族摆脱了东夷九黎族的控制,从这个集团中分离出来,独自寻找民族发展之路,瑶族雏形形成了。因此,“涿鹿之战”乃是瑶族历史上民族分化迁徙的第一个波次。
[责任编辑:黄润柏]
【关键词】盘瓠;瑶族;起源
【中图分类号】C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4)04-0106-008
“盘王出世”是瑶族世代传唱《盘王大歌》中的经典篇章。它讲述的是盘瓠出生,杀敌立功,封官赐婚的故事。然而,在盘瓠出世的问题上,瑶族文献和历史文献记录都很神秘。《后汉书·南蛮传》说盘瓠“龙犬变人”。晋代干宝著《搜神记》说盘瓠是“妇耳顶虫变人”。畲族文献则记盘瓠是天上“金星降凡”。由于这些传说神意太浓,离奇怪诞,故学者大都认为不足采信。
最近,有人在网络上发表文章,得出新的结论说:“盘瓠很可能是古代一种多体毛,形态有点像狗,尚处在进化之中的但有较高智力的某种原始野人,相当于现代神农架地区不时显现行踪的‘红毛野人’。”
显然,在这类文献资料记述和某些学者的眼里,盘瓠要么是神,要么是半人半兽的怪物。
盘瓠是瑶族传说中的始祖,谈到“盘瓠出世”,就必然谈到瑶族的起源。关于瑶族的起源地,过去在一段很长的时期,人们大多认为在汉晋或隋唐时期来源于“长沙、武陵蛮”,或湘西“五溪蛮”,其范围大体不出今湖南省。此外,还有起源于“江浙赣闽说”、“氓山说”、“中原说”、“黄淮说”、“晋南说”等。这些看法,有一个共同点:有根无源,宽泛空疏,缺乏史料支持,主观猜测的成分大,结论难以令人信服。
于是,盘瓠传说是怎么一回事?瑶族起源到底在哪里?这两个问题就首先值得我们去考究了。
我们认为盘瓠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他有父母,有妻儿,有部族,有一番动人的事业。
我们考究的文献依据,除文中注名之外,大多取自黄钰辑注的《评皇券牒集编》一书(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为了简省,文中凡引用此书材料的,只注页码,不另注书名,特此说明。
(一)盘瓠出生于公元前2391年夏历五月初五,是帝喾高辛氏的养子
瑶畲同源,这是世所共知的常识。福建宁德县《畲族族谱》记盘瓠是“高辛帝四十五年五月初五日,正宫刘后所生”。
浙江省丽水市民族科所写的《畲族史源》一书则记:“龙麒(指盘瓠——笔者注)是高辛氏第五个妻子刘君秀所生的儿子,他出生时间是高辛帝在位四十五年五月五日。”
这两条民族文献材料所记应是可信的,至今畲族每年“五月初五”都举行祭龙麒(盘瓠)活动,纪念他的生日,可证。
方诗铭先生编《中国历史纪年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记:帝喾高辛氏在位时间是,公元前2436~前2367年,在位70年。
盘瓠既然出生于高辛帝在位的第四十五年,即2436-45=2391,即言之,盘瓠出生于公元前2391年。
这两条材料又说,盘瓠是高辛氏的亲儿子。这恐怕是编造。因为史书所记高辛帝喾既无第五个妻子,在儿子中也没有盘瓠之名。因此,所言“盘瓠是高辛氏的亲儿子”,不知有何依据,恐有攀附之嫌。
但是,若说盘瓠与高辛氏一点关系也没有,这恐怕也难令人信服,因为瑶族和畲族文献都记盘瓠在襁褓时,被高辛氏宫女妇人捡得抱养。有如下证据:
1 广西百色市龙川地区山子瑶收藏的《白录敕牒》:“龙犬……宫女襁褓,三月能玩,(聪明)才智,父母拾于(丢)都落路口。忽有一妇人邂逅见。拾抱妇乳养,未乃(喂奶)三岁,聪明无量,样如龙马。”
2 “评皇券牒”中常提到这样故事:龙犬盘瓠初生在东海刘引家,被刘弟男、刘称仕毒厄(黄钰注:毒厄,瑶语,即狠毒。328页)不养,丢在路边墙角。有一天,被一个妇人收养。(245、266、323、346、357、374页)。
瑶族传说盘瓠从小就被亲生父母抛弃,成为弃儿,被高辛氏宫女妇人捡回抚养成人。这一传说,与古籍文献记载也暗合:
1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和《后汉书·南蛮传》记:“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槃瓠。”
2 三国时人,魏鱼豢撰《魏略》,此书虽已佚,但部分内容已引入《太平御览》卷785,记:“高辛氏有老妇,居王室,得耳疾,挑之,得物,大如茧,妇人盛瓠中,复之以槃,俄顷化为术,其文五色,因名槃瓠。”
3 晋代郭璞注《山海经·海内北经第十二》记:“昔高辛氏时,有房王作乱,忧国危亡。帝乃召募天下有得房王首者,赐金千斤,分赏美女。群臣见房氏兵强马壮,难以获之。辛帝有犬,字曰盘瓠。”
4 晋代,干宝著《搜神记》:“高辛氏,有老妇人,居於王宫,得耳疾。历时,医为挑治,出顶虫,大如茧。妇人去后,置以瓠蓠,覆之以盘。俄尔顶虫乃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盘瓠。”
5 唐代樊绰著《蛮书》卷十引王通明《广异记》记:“高辛时,人家生一犬,初如小特。主怪之,弃于道下,七日不死,禽兽乳之,其形继日而大,主人复收之。当初弃道下之时,以盘盛叶覆之,因以为瑞,遂献于帝,以盘瓠为名也。后立功,啮得戎寇吴将军头。帝妻以公主,封盘瓠为定边侯。”
6 广东丰顺县畲族收藏的《护王出身祖图主》记:“附马王原系东海苍龙出世,于大耳婆左耳。请医,出耳卵一个,放殿阁,百鸟具朝,取与医割之,出一犬子。养大八个月,身长八尺,高四尺,有五色斑毛,行至大路中心,超群拔异,号盘瓠。”(544页) 上述6条材料所记,盘瓠要么是帝辛“畜狗”,要么是高辛氏老妇耳里“顶虫变人”。从表面上看,这是“人犬关系”,或“人虫关系”,实际隐喻瑶族先民与中原诸夏部落群体之间的密切交往与共生关系。我们认为,这抱养的妇人应是高辛氏的宫女或嫔妃刘氏。
瑶族文献所记,盘瓠由“金钟变身”的传说,也表明盘瓠与高辛氏有密切关系。没有高辛氏的“金钟蒸毛”,盘瓠就无法变身。但是,盘瓠变身并不完全,成了“狗头人身”,这也暗含盘瓠与高辛帝并非同一族类。因此,我们说盘瓠不是高辛氏亲生儿子,而是高辛养子,是符合情理的。
相传,帝喾高辛氏有两个儿子,兄叫阏伯,弟叫实沈。《左传·昭公元年》记这兄弟两人不和,“居於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沉於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这两弟兄争斗,亲情隔绝,不能相见。唐陈子昂《为义兴公求拜扫表》:“兄弟无故,并为参商。”帝喾为此伤心是肯定的,为不争气的儿子难过也是可预料的。在这种情况下,帝喾收养盘瓠或认盘瓠为义子,也是很有可能的。由于盘瓠是帝喾高辛氏的养子,这也是瑶族自称“王(皇)瑶子孙”的来历之一。
(二)盘瓠出生地——豫东鲁西
高辛氏即帝喾,名喾,号高辛氏,是黄帝曾孙。帝喾生于穷桑(曲阜),母因踏巨人足迹而生。帝喾少小聪明好学,十二三岁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颛顼有功,封“有辛”之地(今河南商丘)。他以毫(今河南商丘)为都城,死后葬于故地辛,建有帝喾陵。
既然盘瓠是高辛养子,由其抱养成人,那么盘瓠居住地距“有辛”之地——亳,就应很近。
说到盘瓠出生地,就不能不谈瑶族的起源地。“苗瑶同源,先有苗后有瑶”,这几乎成为学界的共识。因此,讨论瑶族的起源,就必须先讨论苗族的起源。
关于苗族的起源,到目前仍然是一个正在探讨中的问题。我们认为,苗瑶来自黄河中下游的东夷九黎族。
在5000年前的远古时代,中华大地上有多个文明中心。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平原的是东夷九黎集团。东夷是华夏人对东方民族的泛称,是“东方人”之意,分布在今河南的东部、江苏省北部和山东省一带。
东夷是一个宽泛的称谓,由东方多个夷人部落组成,相传共有九部,每个部落有九个氏族,共有八十一个氏族。苗瑶族就是其中有亲缘关系的氏族。蚩尤是东夷九黎集团的首领,《尚书·吕刑》孔安国注:“九黎之君,号曰蚩尤”。《国语·楚语》韦昭注:“九黎,蚩尤之徒。”《战国策·秦策一》高诱注:“蚩尤,九黎民君子也。”这个“君子”就是“国君”之义。
蚩尤部落活动的中心在哪里?苗族历史文化研究专家伍新福先生经认真的考证,得出结论:九黎蚩尤部落活动的中心在山东曲阜。
吴荣臻主编的《苗族通史》也认为,“苗族始祖是蚩尤,他出生于鲁西南东平一带”。
可知,在四五千年前苗族生活在今山东西部。依据“苗瑶同源”的理论,我们可认定瑶族起源于豫东鲁西。此外,我们还有如下理由:
其一,有瑶族文献可证。瑶族文献《评皇券牒》中常说:“盘古瑶出世,住东京道,东岳昆仑天里宫中金石殿”(310页)。这个“东岳”应指山东泰山。
其二,有历史文献可证。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槃瓠。下令之后,槃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
这个“犬戎之寇”就是活动在山东泰沂山区的蚩尤集团中的“畎夷”来犯(详见下文)。
其三,山水名称相符。李本高先生考证:
历史证明,凡是一个民族居住过较长时间的地方,必然留下该民族的印记。瑶语名水为“汶”,《述异记》云:“泰山郡水皆名‘汶’。”有北汶、赢汶、柴汶、牟文、悟汶等河流。山东中南部有徂徕山,又名尤徕山。水山均用瑶语来命名,无可辩驳地证明瑶族先民曾在此居住过。
其五,语言相近。语言是判断和鉴别一个民族或民族关系的重要标准。苗与瑶,在远古时代是“兄弟氏族”。今苗瑶语言仍属于同一语系的同一语支,其在远古同源而往来密切,自是情理中。香港城市大学王士元教授和厦门大学的邓晓华先生,他俩在做“中国南方濒危语言研究”的课题时,运用词源统计分析法对苗瑶语族语言作数理分类,用100个词作为苗瑶语分类的标准,描述出苗瑶语族语言之间亲缘距离的程度,他俩得出结论:“就整个苗语支诸语言来说,川黔滇和滇东北跟勉瑶距离最近”。
《瑶族通史》说:“语言作为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瑶族主体语言的瑶语支语言、苗语支语言共属于同一个有亲缘关系的语族——苗瑶语族,清楚而确切的表明了苗族、瑶族的共源关系。盖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其重要特征是有相当的稳定性,不因社会的急速变化而发生急剧变化。虽然经历了数千年发展,苗语、瑶语已分裂成两个语支,甚至在两个语支内分化出不同方言、次方言,但是,在基本词汇方面,二者仍有30%是相同或相近的;在语法结构方面,二者的特征也是基本上相同的。”
张永国说:“从语言上看,畲语属苗瑶语族的苗语支,与苗语非常接近;瑶族约有40%人讲话接近苗语,而苗族也有一部分人讲话接近瑶语。”
这些论著的结论为“苗瑶同源”提供有力的佐证。由此,我们可以描述远古时的苗瑶关系:他们同源,共同在东夷的母体中发育成长。在距今五千年时,他们都属于蚩尤集团,是其“九部落八十一个氏族”中的两个成员。在豫东鲁西大地上,苗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关系,这是形成现今这两个民族在基本词汇30%-40%相同或相近的历史原因。
(三)盘瓠得名于器物
盘瓠本无姓名。瑶族文献中,有的称盘瓠为“李大护”、“李帛”、“评王”、“彭王”、“盘太宁”、“盘王”、“盘护”、“盘古王”等,没有形成固定统一的专称。不仅他本人无姓名,就是他生下的六男六女也无姓名,其后也是由评王赐姓,这是“盘瓠本无姓氏”的直接证据。 那么,盘瓠是如何得名的?
中国古代人们姓名的由来,大体有如下几种:因居地而得名,因氏族而得名,因封国而得名,因职业而得名,因特长贡献而得名等。
盘瓠可能“因居住地”而得名。距山东泰安不远有一座山,名曰“盘龙山”,盘瓠可能是在此山上打猎、种瓠瓜而得名。
《盘王出世》唱:“最先出世是盘王,盘王出世在福江”。盘瓠生活和活动的范围在豫东鲁西,这里古时有一条河,名叫“瓠河”,又称“瓠子河”。《水经注·瓠子河注》中记载:瓠子河出东郡濮阳县北河,由董口镇入鄄城境,经鄄城城南东流,经雷泽湖北入郓城,然后汇入济水,史称“瓠河故渎”。我们认为“福江”就是“瓠河”,福瓠两字音近误写。
这“盘龙山”和“瓠子河”可能是盘瓠名称的来源,即是说盘瓠因居之所近山河而得名。
古人得名的另一个重要方式是因“特长贡献而得名”。如:钻燧取火而得名的“燧人氏”,构木为巢的“有巢氏”,教人厨艺的“庖牺氏”,教人农艺的“神农氏”等。
在盘瓠出生之前,在豫东鲁西就有一个以打猎捕兽为能事,以狗为图腾的部落,盘瓠从小时就生活在这个部落中。待他长大后,因善于种瓠,会制盘和制瓠器而成名,后人遂称之为“盘瓠”。这话有无依据?有的。
瓠是人们种植食用的葫芦瓜类,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由生食向熟食发展过程中所食用的素食食物之一。瓠易种,产量大,可供人们饱食。
在瑶族文献中,盘瓠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发明家。《连州歌》唱:
“起计盘王先起计,初撒苎麻叶带纹”——盘瓠发明种苎麻。
“初合高机叶带花”——盘瓠发明织布机。
“盘王起计斗犁耙”——盘瓠发明犁耙。
“盘王花巧作音沙”——盘瓠发明葫芦笙。
“盘王执木作音沙”——盘瓠发明唢呐。
盘瓠既然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发明家,我们说盘瓠“因善于种瓠,会制盘器和制瓠器而成名”,此话也应能成立。况且,制作葫芦笙就是用葫芦瓜来做材料的,这已经接近我们所言“善于种瓠,会制瓠器而成名”。三国人鱼豢说“盛瓠中,复之以槃……因名槃瓠”,这对盘瓠得名的解释已接近真谛,只因其神意太浓,被人们忽视了。
(四)少年盘瓠参加“涿鹿之战”
说到“涿鹿之战”,首先得说“阪泉之战”,否则就无法说明黄炎部落的兴起和势力范围,也无法交代“涿鹿之战”爆发的原因。
神农氏之后,中原出现两大部落联盟。其首领分别为炎帝和黄帝,据传他们皆少典氏之后裔。炎帝生于姜水(渭水支流,今陕西岐山东),以姜为姓。其族沿黄河流域向东发展,先进入中原,成为黄河中游地区的强大部落联盟。黄帝部落在姬水(今陕西境内的洛河),故以姬为姓。
黄帝出生年月,现史学界仍不能确定。我们推算是公元前2453年。理由如下:虞舜死后,禹即位,建立了夏王朝,按目前流行的说法是在公元前2070年。古人云“国不可一日无君”,我们以相对权威和可靠的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各帝在位时间来逆推。即:
舜避尧子丹朱3年后即位,在位50年;尧在位70年;帝挚在位9年;帝喾在位63年;颛顼在位78年;黄帝在位100年。以上6帝共计373年,即公元前2070年+373年=公元前2443年。
请注意,这个“公元前2443年”是黄帝即位之年,而不是他出生之年。《史记集解》说黄帝“在位百年而崩,年百十一岁”。即黄帝10岁登基,按此推算,黄帝出生之年当在公元前2453年。
黄帝部落起源于陕北的洛河,今陕北的黄陵县和黄帝陵是其故地。今本《竹书纪年》记“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黄帝)祭于洛水”。按此史料所言,黄帝在位50年时,他仍然生活在陕北的洛河流域,还未进入中原。他可能是在这年秋祭了天地祖宗之后,誓师出征,顺洛河而下,进入中原。此时,黄帝60岁,即是公元前2393年。我们推断,“阪泉之战”就发生在这一年。因为,从黄陵县到山西运城,地图上直线距离不过240公里,步行几天就到。这两个集团顺渭水和洛河而进入中原,山西运城又是陕西通往河南的要道,先期而来的炎帝部落早已据守于此,黄帝部落欲进入中原,必须开战,扫除前进障碍。因此说“阪泉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393年是极为可能的。
阪泉的地望,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说在今河北涿鹿县、怀来县一带,一说在今山西运城解(hai)州附近。我们认为以山西运城解州附近为是。其理由是:
其一,运城的解州镇,在春秋晋国时称解梁,汉代设置解县。据《解县志》记:“解梁,古时曾称作涿鹿。”运城的盐湖总面积为130平方公里,是中国自古以来有名的产盐地之一。食盐是人类的必需品,也是国家财政的最主要的收入,一向为兵家商人所争,炎帝和黄帝来此交战,目的明确。
其二,从地图上看,炎帝的都城是蒲阪,即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黄帝居于轩辕之丘”,即在今日的郑州市轩辕丘,而运城正好处于两者之间,离永济相当近。
而今河北的涿鹿、怀来两县,距“这两个集团顺渭水和洛河而进入中原”实在太远了,距炎帝的都城蒲阪也太远了。今河北涿鹿、怀来两县不是这两个集团交往接触之处,很偏僻,资源不丰富,地理位置不重要,交通不便,战争物资不易汇集,这两大集团没有必要选择那么偏僻之地开战。而山西运城解州附近,则完全具备这两大集团产生矛盾纠纷开战的条件和理由。
那么,“涿鹿”又在何处呢?三国魏人张晏说:“涿鹿在上谷”(《史记集解》引),即在今河北省涿县、怀来县,世人多从其说。但是,也有另一种说法,战国时编成的《世本》说:“涿鹿在彭城南”,即今徐州之南的铜山县。古语“涿鹿中原”,其原意为涿鹿位于中原地区,后来演化为“逐鹿中原”。徐州正处于中原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黄帝与蚩尤在此搏杀,完全是有可能。
在“阪泉之战”中,黄帝打败了炎帝,兼并了炎帝部落,力量增强了,然后顺黄河而下,进入豫东,与东夷的蚩尤集团接触。这两个集团从接触、产生矛盾纠纷,到最后爆发远古时代规模最大的战争——“涿鹿之战”,期间花费五六年的时间来准备是必要的。苗族传说,其祖先格蚩爷老与黄炎之战,“持续十三年,未分胜负”。 据此推测,“涿鹿之战”应发生在公元前2375年前后,即2393-(5+13)=2375,此时黄帝78岁。
涿鹿之战的原因是什么?史无记载。苗族文献《战争与迁徙》记:“尤娄氏族与沙窦氏族开亲,尤娄部落与沙窦部落联姻。”这涉及苗族历史上很著名的“猪心事件”。苗族传说:这两族联姻时,沙窦(似指黄炎集团)准备杀猪祭鬼祭神,来请尤娄(瑶苗)去当掌坛人。尤娄带亲弟和表弟去帮厨杀猪,因沙窦家的猪肉用鼎罐炖,想不到猪心猪脾粘在了锅底。沙窦找不到,就冤枉尤娄说:“猪心是你弟弟偷吃了,猪脾是你表弟偷食掉。”尤娄家族九代祖婆不会偷,尤娄亲族九代祖公不会盗,听说两弟偷吃猪心猪脾,尤娄感到良心受到了责备,怒火万丈冲天起。他提起锋利的刀,忍痛杀了亲弟和表弟,并划破他俩肚皮来查究竟。但是,瞧罢没有那回事,尤娄悲愤万分,去找沙窦来说理,沙窦沉默寡言不吭气。愤怒的尤娄回家,率军与沙窦战争,从此两族成了世仇。在没有其他可用史料的情况下,我们权将苗族传说的“猪心事件”当作此战争发生的原因吧。
公元前2376年,盘瓠15岁时,他参加了“涿鹿之战”,并在战争中杀敌立功。这有无证据呢?请看:
瑶族道经《先锋旗头》记平王战高王(高八同)时,年仅15岁的盘瓠担任先锋官,走上战场,杀敌立功,获得美女姑娘而归:
又叫先锋(战)高同八,急叫旗头名字官……
斩斩人丁十五岁,杀得官员无少数。
又杀官人(获)好姑娘……
《盘王古歌》记叙盘瓠在战斗中的表现:
人间官相斗,手执长茅枪。骑上马背马飞奔,闯入州城拼刀枪。始祖争天地,还争北斗星。钢刀落地旋旋转,打破一州又一州,四处金碑传英名。人说他好斗,手探挠子枪,骑上马背马飞奔,冲出城门拼刀枪。
盘瓠斩杀何方敌将呢?范哗《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槃瓠。下令之后,槃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大喜,而计槃瓠不可妻之以女,又无封爵之道,议欲有报而未知所宜。女闻之,以为帝皇下令,不可违信,因请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槃瓠。
这个“犬戎之寇吴将军”是何方敌将?长期以来人们搞不清,人们多数是将“犬戎”理解为来自中国西部甘陕的入侵者。然而,在我们看来这是不正确的,方向全错了。我们认为,这“犬戎”是东夷族的一支,即畎戎,其活动的范围在今山东泰沂山区。有如下证据:
《尚书·禹贡》载“岱畎丝台,铅松怪石”。这个“岱”就是指泰山。“畎”就是东夷族的一支,即“畎戎”族。又载:“羽畎夏翟,峄阳孤桐”。“羽畎”是指居于羽山的畎族,羽山位于山东临沭县与江苏东海县的交界。峄阳就是“峄山之阳”。峄山位于山东邹城东南。
由此推测,畎夷是四五千年前活动在山东泰沂山区一带的土著夷人。这个区域正是蚩尤集团活动的范围,因此范哗所说“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这个“犬戎之寇”就是蚩尤集团中的“畎夷”来犯。
我们说,盘瓠参加了“涿鹿之战”,还有如下理由:
其一,盘瓠从小就练就善于弓矢的本领,箭无虚发。春秋时期,已迁居楚国的陈音说:“黄帝之后,楚有弧父。弧父者,生于楚之荆山,生不见父母,为儿之时,习用弓矢,所射无脱。”(《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处传》)这个“弧父”就是盘瓠。盘瓠养父是高辛帝喾,而高辛帝是黄帝的曾孙,故曰盘瓠是“黄帝之后”。从帝喾到春秋时代,已有1800年,陈音已记不得盘瓠从何来,故误说“生于楚之荆山”(远古时,瑶族也曾居荆、淮)。这个弧父,“生不见父母”,是个弃儿,与瑶畲文献所记盘瓠是弃儿相符。
其二,地点相距不远。帝喾高辛氏生活在今商丘,这里距山东泰沂山区和徐州都不远,地图上的直线距离150-200公里,我们可把商丘视为黄炎集团的前线指挥部。盘瓠活动在豫东鲁西,是这场大战的中心区域,帝喾和盘瓠有条件参加战斗。
其三,时间相近。我们说“涿鹿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383——前2373年之间。盘瓠出生于公元前2391年,他15岁上战场,即是公元前2376年。这个纪年就在我们所估算的时间范围内。
从辈份上说,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盘瓠是高辛氏养子,则是黄帝的玄孙,第五代人,以每代15-20岁结婚生子计(在古代,这已是晚婚晚育的年龄了),即75-100年之间。既然,黄帝活了110岁,盘瓠完全有时间参加黄帝发动的这场大战。因此,我们说盘瓠15岁,以少年将军的身份参加战斗是可能的。
其四,符合逻辑推理。“涿鹿之战”是远古时代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盘瓠是高辛氏养子。从这种关系看,在这场关乎黄炎集团命运的决战中,必然涉及高辛氏,盘瓠也很难置身局外,他俩必然参加战斗。
其五,符合战后盘瓠部族政治出路的有关记叙。盘瓠等人参加了“涿鹿之战”,并立功,这在瑶畲文献皆有记载。战后盘瓠等人得帝喾高辛氏的封赏,分别到河南中西部的信阳、南阳、汝南、颍川,以及山东的滕州、兖州、博州、曹州等地为官。如果盘瓠等人没有参加战争,就不可能有这样的任职。
那么,盘瓠斩杀敌将是谁呢?所谓的“吴将军”,史书无载,但是民族文献却有另样的记录。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东陇瑶族流传这样的故事:
蓝狗公,仙身之人,半人半鬼。白日变狗,夜晚变成人。……潘喜、韦赵公欲反京城,皇帝出榜贴,不论君臣人等,但战杀得潘喜、韦赵,吾嫁七娘子,许他为妻。蓝狗公遇见榜,受(托)咐,入山打猎,几日之后,来到潘喜、韦赵家园,……杀倒潘喜、韦赵。回来至皇帝城外,霹雳惊动,皇帝诏问,何以城外有动?军臣议,烧火炳光,见二头于城外,就回皇帝日:蓝狗公战杀潘喜、韦赵,得头回来惊动。蓝狗公取得皇帝之姑娘,名唤七娘之氏,配合为妻。 这个“蓝狗公”就是盘瓠的别称。这个传说与瑶族文献《开天立地的故事》所记相似:“则(高)王与番王找仗,猴狗帮则王打败了番王,刚王将第五个女儿满妹嫁给了猴狗,猴狗要当皇帝同。刚王说:‘给他当皇帝不难,他住在南京,我住在北京,就叫他变人吧。’猴狗变成人,在南京做皇帝,生了六男六女。”
这“番”,“潘”是同音字,因形相近而误写。由此,我们可以推论,盘瓠斩杀敌将为“畎夷”之将潘喜、韦赵。
总之,盘瓠参加了“涿鹿之战”,并在战场杀敌立功,得到帝喾高辛氏的封赏,这应是历史的真实。
杀敌立功,封官授爵,赐婚公主,这是瑶族文献《评皇券牒》和《盘王大歌》所津津乐道的三件事。《盘王大歌》记盘瓠:
手举七星八宝剑,斩杀高王头离身。高王头体两截分,拖头过海回京城。进朝上殿拜评王,头脚血染湿淋淋。文武百官齐上朝,朝拜评王贺喜临。评王坐在金蛮殿,赐封盘护给金印。当朝偿金千百万,花英许配盘太宁……太宁花英退出殿,官差百万护随行。来到白云八仙峒,安居落住是瑶人。生下六男又六女,六男娶妇女赘亲
盘瓠杀敌立功,封官授爵,已如上文所述。那么,他娶的夫人是何方人士?瑶族文献记此姑娘为帝喾的“三公主”,但是史无明证。畲族文献说盘瓠的原配是萧氏,如此,盘瓠的夫人应叫萧花英,与高辛氏的姬姓并不相同,她很可能不是帝喾的三公主。萧(肖)姓与李、赵等族姓是少昊(嗥)氏之后,“少嗥之虚”在曲阜。又《通志·氏族略》记:“萧氏,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萧(肖)姓起源于此。从徐州到曲阜,地图上的直线距离约150公里,这个区域是“涿鹿之战”的战场,盘瓠此杀敌立功,帝喾将当地的一位姑娘或战俘赏给他为妻,作为立功的报答,这是有可能的。
广东潮安县畲族所收藏的《祖图记》:盘瓠与公主结婚,“二十年(岁)生三子一女”(544页),即盘瓠二十岁时已有四个子女。那么,盘瓠斩杀敌将,为国立功,也应在他十五六岁时,即公元前2376年左右。可能有人说,15岁尚是小男孩,少不更事,成不了大事。
古人早熟,十五六岁结婚生子,或走上战场,杀敌立功,并不少见。李白《长干行》诗曰:“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李颀《古意》诗:“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王维《洛阳女儿行》诗曰:“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夫君)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杜甫《兵车行》曰:“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至于干罗十二岁拜相,罗成十六岁挂帅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上引帝喾十五岁佐颛顼帝有功,封为“有辛”,那么为何就不准“盘瓠十五岁杀敌立功,结婚生子”?自古英雄出少年嘛!
不管肖氏来历如何,他俩结婚后,夫妻生活是美满的,他们共同生活了十八年,据说生了三男一女,又说生育六男六女。
“涿鹿之战”是一场关系到东夷九黎族命运的决战。在这次战争中,盘瓠选择加入黄炎集团,正确站队,使瑶族避免了一场战争灾难,为这个弱小的民族赢得发展壮大的机会。而苗族因支持蚩尤,站队失误,战后被黄炎集团驱逐出鲁西,失去家园。正如苗族著名学者苗青先生所言:“这场战争的恶果有二:一是导致了苗族丢掉了自己原有的家园和财产,被迫进行一场震撼寰宇的长途大迁徙;二是以沙蹈(即炎黄集团——引者)为代表的势力占了优势,横冲直闯,以至形成后来的大民族主义,统治了中国数千年,使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跟着受苦受难。”
苗族的迁徙大概从山东的西部出发,经河南到达湖北的江汉平原。
从瑶族角度来说,此役后瑶族内部发生分化,一分为三。由于长期历史亲情关系,瑶族一部分随苗族来到江汉平原,一部分不愿迁徙,留在原地居住,瑶族的主体则随盘瓠到河南。更重要的是,“涿鹿之战”后瑶族摆脱了东夷九黎族的控制,从这个集团中分离出来,独自寻找民族发展之路,瑶族雏形形成了。因此,“涿鹿之战”乃是瑶族历史上民族分化迁徙的第一个波次。
[责任编辑:黄润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