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浓妆淡抹中找寻艺术之美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11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西方绘画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了解它们的绘画艺术特征,进而学会鉴赏,这是中职美术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同时在学习中,达到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目的。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作品的“比较鉴别法”。
  《秋艳》林风眠
  《阿让特伊的秋天》莫奈
  在中西方绘画欣赏教学时如果不很好地联系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往往认识模糊。在教学中,笔者选择一些中西方画家题材内容类似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中国画家的人物画与西方画家的肖像画(如中国侍女画唐伯虎的《秋风执扇图》和西方的肖像画哈尔斯的《吉普塞妇女》);中国画家的山水画作品与西方画家的风景画作品(如中国近代绘画大师林风眠《秋艳》和欧洲印象派杰出代表莫奈的《阿让特伊的秋天》),让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中西方绘画主要的区别与各自的艺术特征,运用实物的比较分析,使深奥理论形象化,加深了学生印象。下面以《秋艳》和《阿让特伊的秋天》)为例,指导学生在造型、透视、背景、综合艺术特征等几个方面找出它们的主要区别。
  一、中国绘画注重用线用墨描绘事物;西方绘画则重视形体与色彩的表现
  中国绘画注重用线用墨描绘事物,讲究笔墨情趣和深邃的意境。而西方绘画则重视形体、色彩的表现,讲究物体的光感。国画大师林风眠的作品《秋艳》展现的,是平原上的秋色风景。河边有一排高大的乔木,树上的黄叶和红叶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十分辉煌。暮色开始降临,逆光的树干、屋顶、河岸冥冥欲黑,恰与那灿烂余辉中的金红色的叶子形成强烈对比。墨与纯朱砂、纯中黄的对比,不仅比出了艳,也比出了浓厚的雄浑,让人感到喜悦和力量。近处的倒影也在深沉的暖色调中闪闪发光,给壮丽的画面增加了几分活泼神秘的色彩。它的基调是水墨,它的意境也和传统绘画一脉相通。而莫奈笔下的《阿让特伊的秋天》,则是力图捕捉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无处不洋溢着阳光灿烂的幻觉,丰富而真实的自然形态与质感在多样的笔法下表露无遗。树丛用粗硬的笔触一挥而就,长长的水平笔触让天空在水中的倒影活灵活现,而描绘天空则以稀薄的颜料、宽阔的笔触略施渲染,整个画面色彩异常丰富、真实,像一首极其美妙的色彩交响乐。
  二、中国绘画不定点写生,注重事物的神韵表现;西方绘画则是定点写生,讲究事物的真实性
  中国绘画不定点写生,注重事物的神韵表现,并与诗、书、印结合;西方绘画则是定点写生,运用焦点透视,讲究事物的真实性。《秋艳》中的景色是作者在移动观察中所得,是画家的综合感受。浓重的墨色与纯中黄、纯朱砂的对比,不仅画出了秋天的艳丽,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浓郁、壮阔的美。刚劲挺拔的竖直线充塞了整个画面,形成一种坚不可摧的气势,看似在描绘秋天的萧瑟与悲凉,实际上画家所要表现的是一种富有诗意和奋力抗争的美。而《阿让特伊的秋天》则是作者站在固定的视点上加以描绘的。西方画家为画一幅风景画,往往在每一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去写生,力求画出真实感、立体感。《阿让特伊的秋天》垂直画面的变线(有透视变化的线)在远处相交于一点,形成了焦点透视,表现了很有深度的空间感。
  三、中国绘画一般不画背景,而西方绘画则要画出深浅、虚实的背景
  中国绘画一般不画背景,而西方绘画则要画出深浅、虚实的背景等。《阿让特伊的秋天》的画面不留一点空隙,因为现实的空间是不存在空白和空隙的。因此天空占很大部分,作为全画的背景,并与地上风景保持了和谐。相反,东方绘画的水墨间和水墨之上则是空白,无背景。如《秋艳》就没有背景,但这空白决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它可以表现烟云,也可以表现远处的朦胧飘渺,与笔墨处虚实相间,相得益彰,具有同等的表现力。正如老子所说:“通常无为而无不为”以及“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即“虚”的意思。总之,中国水墨画在节色省笔这点上与欧洲风景画截然不同,表现手法也不是直接、写实的,而是更多地依赖鉴赏者的感受。另外,为了加深空白部分的内涵,绢和纸的质量也很重要,它们自身具丰富的质感——细腻而柔软,在上面下笔时要带有瞬间造型的意味,而用麻纤维制成的帆布就不具备这么微妙的质地,粗糙的表面需要长时间的描绘才能体现油画的浑厚凝重。
  四、總体风格:中国画“内敛”,西方画“奔放”
  从总体风格来说,中国画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显得含蓄而内敛,注重意境的表达,需要鉴赏者静静体会。而西方绘画由于文化底蕴的不同,画面往往处理得立体而真实,色彩艳丽而夸张,给鉴赏者很强的视觉冲击力。通过不同作品的比较,让学生加强了对中西方绘画基本艺术特征的认识。
  马克思曾说过:“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艺术的大众。”这就是说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艺术品,反过来又会对人起着美的教育作用,从而提高人们欣赏艺术的能力。而这种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就是通过艺术作品的鉴赏。对于艺术品看得越多的人,就越能提高鉴别和欣赏能力。“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器而后识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运用“比较鉴赏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欣赏水平的方法。真正体现出“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提高。”
  当然,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还要注意精心选择作品,注意作品的典型性、艺术性。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做个有心、用心、专心的教师,很多教学方法自然应运而生。
  责任编辑朱守锂
其他文献
一、引言  “2 1”顶岗实习是通信类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实习的一种有效形式,在为期一年的时间中,学生深入企业真实工作岗位进行能力训练,提升专业综合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但由于通信技术工作岗位的特点,人员分散、流动性大,学校在实习阶段的教学管理存在一些难点问题,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两届学生的实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究,取得一定成效,对通信类学生“2 1”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二、通信类“2
一、前言  现行的中职教育采取三年制的培养方式,前两年在学校学习文化和专业基础知训,进行专业技能学习,第三年进行企业实习,按常规讲,第三年的实习应该是中职三年学习进程中的提高阶段,也是更重要的学习阶段,但从很多实际情况看,一方面是学生由学校推介到企业实习后,大部分教育和管理职能便由此转移,另一方面是接纳实习的单位一般把学生视为劳动力使用,真正的技能学习和培养很少。本文通过跟踪2013级民航班二十六
一、前言: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需要“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崭新的中国品牌,需要一支庞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工匠大军;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风尚,时代呼唤“工匠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当我们呼唤
摘要: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而学校作为这个工程的建设主体,需要家长和学生的联动合作,形成凝聚力,促使创业教育在实践中取得实质性成效,有效推动创业教育的实施和发展 。笔者提出了以学校为主导的政府扶持,企业支持,学生主动,家庭帮扶的“五位一体”创业教育机制,希望能为改善和破解创业教育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状况出一份绵力。  关键词:创业教育;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 “五位
清远市清新区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75年,曾先后用“清远县农机学校”“清远市机械技工学校”“清远市中等专业学校”冠名。2013年更名为“清远市清新区职业技术学校”。 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该校校园占地面积6299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3416平方米,实验实训设备总值3100多万元;有132个教学班,全日制在校生6834名,教职工300多名。分设机电、经信、艺术、汽修等四个专
摘要:以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核心课程—通信工程概预算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研究对象,应用知识管理中的SECI模型,研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管理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建构基于知识管理视角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模式及其流程,让其中的知识通过获取分享、整合、记录、存取、创新等过程,不断回馈到精品课程知识系统内,不间断地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进而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以适应本专业
立世德为首,育人品当先。时值职业教育方兴未艾,渐为人识之际,中职生道德失范现象却频频发生、屡见报端,如此反差,实为职教之困。因此,努力探寻适合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德育路径成为摆在每一位中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也成为当下职教学界研究的热点。笔者根据学者们研究视角和研究目的的不同,尝试对近年来国内外职教学界有关中职学校德育创新路径的研究成果予以梳理和简要分析,并以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为例,阐释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新媒体环境对电子商务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探讨新媒体环境下中职电子商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旨在推动电子商务教学的发展,让学校为社会经济活动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一、电子商务未来的人才需求分析  《2017年全球零售报告》数据显示,最近两年的实体店购物比例正在逐渐回升,每周至少去实体店购物一次的消费者比例经历了从2013年的42%降至3
摘要:在“互联网 ”时代的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改革、创新,迎接挑战,尤其在导入新课这个重要教学环节,要充分发挥导入新课在一节课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全面了解中职生这个特殊学生群体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在导入新课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采用以情入境,引人入胜;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利用微课导入新课;利用优秀的电视节目的开场白导入新课;案例导入新课等导入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章规定:“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強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的德育目标要求学生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因此,为培养出高素养、应用型和技能型的中职生,结合学校“三牧精神”(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