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安县位于东北松辽平原腹地,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幅员面积54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5万公顷,总人口120万,其中农业人口90万人。粮食产量一度跃上60亿、70亿、80亿斤阶段性水平,总产量占长春地区的三分之一,占吉林省的十分之一,连续多年排在全国前列。目前,全县有农村合作组织3600多个,家庭农场580多个,一直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近几年来,农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与县农业局、县农广校领导多次研究部署培育工作的具体事宜。作为培育工程的具体实施者,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为此,农安县进行多次研讨、论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严把“四关”,努力提升工作水平。
一是严把规划关
科学规划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基础 。为此,制定了科学的培育计划和教学计划,严格按照《农安县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农业广播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整体培育计划》。包括各专业培训人数、培训模式、培训时间、培育内容、培训教师、建立教学班、培训档案、分类经费预算、分期培育计划等。根据整体培育计划和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各个教学班的课时计划,经省农广校和县农业局确认后组织实施。
二是严把学员遴选关
学员的素质关系到培育工程的成败。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我们的原则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18至55周岁的农民。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筛选:即通过上年参加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的传帮带筛选。比如开安镇的合作社社长王忠全,是2014年的学员,今年通过他的宣传介绍我们招收了70多名学员;通过省里的“12316”、“12582”专家热线回馈筛选,我们也从中招收了不少有意愿、主动参加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学员;通过工商局查找备案登记的各个乡镇农业合作社的成员。逐一给他们打电话,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政策,有意愿参加学习的,进行初步登记,之后再逐步进行筛选。
我们把单位教师分成5组,对来报名的学员进行逐一核对,认真筛选,看他们是合作社骨干、家庭农场主还是专业大户,然后进行归类。合作社骨干、家庭农场主需要他们准备营业执照的复印件,专业大户需要当地的村委会开具土地证明,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面积必须达到50亩以上。
三是严把培训关
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对于培训的效果至关重要。按照国家教育培训规范,根据当地农业实际和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及服务领域需要,我们设置了与玉米生产服务有关的课程。同时聘请了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具有一定资质和丰富实践经验、感染力强的专家,担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师,并颁发聘书。总结几年来的经验,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安排课程,强化分类指导,做到“一班一案”,建立班主任制度,每班配备一名班主任。同时注重实践技能操作,推行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提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在培训教材选择上,积极与出版社联系,选择科学权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教材。在省校领导和单位领导的带领下,编写了两本教课书,并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教材方面我们得到了省农广校的大力支持,赠送给我们《新型职业农民掌中宝》和《新型职业农民风采》等书籍。
2016年,聘请多位省内知名专家共分3期,每期4天进行集中培训。广大学员求知若渴,希望与专家面对面的学习交流,各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为学员们讲解了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如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申请、农村土地流转以及确权的政策法规等。培训过的合作社社长,如王忠全、都广武、王清华等人,今年在原有承包土地的基础上,又多流转了一些土地,武向全得到了吉林省农机大户补贴;王清华承包了15亩地,盖上了房子,准备搞休闲农业。
按照务实高效的原则,采取课堂培训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分别对学员进行了分散指导和参观考察,带领400余名学员分3次去了山东寿光和北京四个合作社。参观了菜博会展厅和高科技大棚,参观中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三元朱村,参观了蔬菜果品交易区、蔬菜电子商务交易区、农资交易区、农产品加工区、物流配送区及配套服务区六大功能区。学员们对现代农业的理念、技术和模式有了更深的认识,让他们看到了中国玉米之乡的未来,纷纷表示,回到当地之后,一定要汲取经验,把自己的农产品质量搞上去。
四是严把管理关
有科学严密的教学管理才能达到理想的培训目的。在班级组建上,采取两种形式建立教学班,一是以合作社为依托,有场所场地直接建立教学班。二是以田间学校为依托建立教学班。2016年共建立10個教学班。每个教学班人数在40人左右,便于教学管理。在班级日常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教学班管理制度,各培训班配备班主任,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成立班委会,建立QQ群,加强学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和自我管理,保证培训工作顺畅有序地进行。在考核与认定管理上,每期培训结束时,我们组织参训学员进行考试考核,对考核合格者下一步要进行统一认定,通过认定的学员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在档案管理上,建立培训、考核、发证、后续服务指导等各个环节档案,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及时记录其接受教育培训情况。按照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要求,录入学员信息,进行计算机管理,并填写吉林省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工程培训台账,技术指导与后续服务。指定本单位或聘任的技术专家作为技术指导员,根据培育对象要求定期服务指导,及时解决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财务管理上,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规范资金使用,实行报账制,做到票据规范,实行专款专用,专人管理。在信息报送上,我们高度重视信息宣传报送工作,随时报送培育工作简讯、先进典型等宣传信息。
通过培训,为新一轮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转变经营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撑,极大激发了学员的创业热情,为更多农民尽快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省阳光办 供稿)
一是严把规划关
科学规划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基础 。为此,制定了科学的培育计划和教学计划,严格按照《农安县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农业广播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整体培育计划》。包括各专业培训人数、培训模式、培训时间、培育内容、培训教师、建立教学班、培训档案、分类经费预算、分期培育计划等。根据整体培育计划和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各个教学班的课时计划,经省农广校和县农业局确认后组织实施。
二是严把学员遴选关
学员的素质关系到培育工程的成败。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我们的原则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18至55周岁的农民。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筛选:即通过上年参加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的传帮带筛选。比如开安镇的合作社社长王忠全,是2014年的学员,今年通过他的宣传介绍我们招收了70多名学员;通过省里的“12316”、“12582”专家热线回馈筛选,我们也从中招收了不少有意愿、主动参加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学员;通过工商局查找备案登记的各个乡镇农业合作社的成员。逐一给他们打电话,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政策,有意愿参加学习的,进行初步登记,之后再逐步进行筛选。
我们把单位教师分成5组,对来报名的学员进行逐一核对,认真筛选,看他们是合作社骨干、家庭农场主还是专业大户,然后进行归类。合作社骨干、家庭农场主需要他们准备营业执照的复印件,专业大户需要当地的村委会开具土地证明,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面积必须达到50亩以上。
三是严把培训关
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对于培训的效果至关重要。按照国家教育培训规范,根据当地农业实际和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及服务领域需要,我们设置了与玉米生产服务有关的课程。同时聘请了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具有一定资质和丰富实践经验、感染力强的专家,担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师,并颁发聘书。总结几年来的经验,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安排课程,强化分类指导,做到“一班一案”,建立班主任制度,每班配备一名班主任。同时注重实践技能操作,推行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提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在培训教材选择上,积极与出版社联系,选择科学权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教材。在省校领导和单位领导的带领下,编写了两本教课书,并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教材方面我们得到了省农广校的大力支持,赠送给我们《新型职业农民掌中宝》和《新型职业农民风采》等书籍。
2016年,聘请多位省内知名专家共分3期,每期4天进行集中培训。广大学员求知若渴,希望与专家面对面的学习交流,各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为学员们讲解了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如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申请、农村土地流转以及确权的政策法规等。培训过的合作社社长,如王忠全、都广武、王清华等人,今年在原有承包土地的基础上,又多流转了一些土地,武向全得到了吉林省农机大户补贴;王清华承包了15亩地,盖上了房子,准备搞休闲农业。
按照务实高效的原则,采取课堂培训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分别对学员进行了分散指导和参观考察,带领400余名学员分3次去了山东寿光和北京四个合作社。参观了菜博会展厅和高科技大棚,参观中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三元朱村,参观了蔬菜果品交易区、蔬菜电子商务交易区、农资交易区、农产品加工区、物流配送区及配套服务区六大功能区。学员们对现代农业的理念、技术和模式有了更深的认识,让他们看到了中国玉米之乡的未来,纷纷表示,回到当地之后,一定要汲取经验,把自己的农产品质量搞上去。
四是严把管理关
有科学严密的教学管理才能达到理想的培训目的。在班级组建上,采取两种形式建立教学班,一是以合作社为依托,有场所场地直接建立教学班。二是以田间学校为依托建立教学班。2016年共建立10個教学班。每个教学班人数在40人左右,便于教学管理。在班级日常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教学班管理制度,各培训班配备班主任,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成立班委会,建立QQ群,加强学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和自我管理,保证培训工作顺畅有序地进行。在考核与认定管理上,每期培训结束时,我们组织参训学员进行考试考核,对考核合格者下一步要进行统一认定,通过认定的学员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在档案管理上,建立培训、考核、发证、后续服务指导等各个环节档案,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及时记录其接受教育培训情况。按照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要求,录入学员信息,进行计算机管理,并填写吉林省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工程培训台账,技术指导与后续服务。指定本单位或聘任的技术专家作为技术指导员,根据培育对象要求定期服务指导,及时解决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财务管理上,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规范资金使用,实行报账制,做到票据规范,实行专款专用,专人管理。在信息报送上,我们高度重视信息宣传报送工作,随时报送培育工作简讯、先进典型等宣传信息。
通过培训,为新一轮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转变经营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撑,极大激发了学员的创业热情,为更多农民尽快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省阳光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