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普及,素质教育的发展,对教学要求越来越严格。在教学中,要充分的考虑到社会的发展需求,给学生传授专业技能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能力的培养。教育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基础阶段,更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重要阶段。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好坏,要想让学生从小受益,就一定要在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的培养
要想陪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老师起到了关键而重要的作用。老师在接触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后,去了解学生的自身行为特征,根据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1 老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言传身教。
老师在课堂授课写板书的时候,一定要用规范的字去写,整个板书要整洁、利落,不要马马虎虎。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老师的示范下养成了了学习的好习惯。
(1)习惯的养成是从点滴开始的,因此,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入手,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说,老师在课堂授课的时候,对于不认真学习,调皮捣乱的学生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说惩罚就惩罚,不能因为孩子太小就不惩罚,这会让一些胆子大的学生趁机钻空子,每次上课都不学习,还影响身边的学生学习,反正老师也不管。久而久之,这种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就养成了,严重影响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说,老师在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持之以恒,时时刻刻以身作则,给小学生起到引领与感染的作用。
(2)老师要注重从正面进行引导,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好习惯。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固定的思维,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但是模仿能力强,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习惯,小学生都能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老师需要坚持,从正面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做对的事情,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好好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在这个培养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细心,有耐心,悉心教导,不要等学生出现了不良习惯时,再想办法给学生改正,这样不利于好习惯的培养。
2 老师要循序渐进,学生要持之以恒。
2.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能够启发学生乐于动脑,勤于思考,具有良好的交流习惯。通过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小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充分的发挥自己,不仅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还提升了课堂的效率。
2.2 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本文所说的听讲,不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听老师讲课,还要认真的听其他同学的发言,集中注意力,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去做出补充与更改。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特别注重学生发言的过程,在学生讲的过程中,让其他学生学习倾听,这一点是非常重要。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经过长久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如何捕捉信息,如何改正自己的坏习惯,促进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3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关键。
比如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笔记,好记性不如懒笔头呢,让学生们养成上课做笔记的习惯,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该时时刻刻观察每一名学生,看看他们的听了情况,课堂的了解情况,看看他们有没有在思考老师所提问的问题,有没有在听老师讲课,如果学生没有认真听讲,作为一名老师,就要用正确的方法,去提醒学生这样是不对的,告诉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时时刻刻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这样可以让学生觉得上课的时候有事情做而不是无所事事,不要让学生在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感到紧张和压抑,这样会事倍工半,并且告诉学生要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不然在考试的过程中好多学生就会因为紧张而书写不认真白白丢分,让小学生有打草稿的习惯可以大大的减少书写上的错误,现在又好多往往书写错误导致成绩下降,所以,老师应该告诉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 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从兴趣中培养习惯。
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兴趣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习惯,最重要的是学生本人。如果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主观努力,去改变自身的坏习惯,这还需要小学生具有坚定不移的意志。比如说,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入小故事,将故事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老师在课后备课的时候应该考虑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好的兴趣是学习成功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的发挥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在课堂中开设各种与数学有关的游戏,比如图形游戏,智力游戏一类的,让学生在游戏中感觉到学习的乐趣。还有,老师应该在课堂中为学生准备出一部分的自由时间,让学生们自由讨论,让学生们好好的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有能够解决的学生当然高兴,如果没有,老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方面回答。这样也从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地与人交流的能力。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感到学习的新鲜感,要是整节课下来,好多学生也会感觉到乏味,所以,老师在讲课中应该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操作,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使学习与现实生活更巧妙的联合起来,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4 结束语
学习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在小学的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小学生眼中的数学从枯燥乏味变成喜爱有用,让小学生对学習有一个更好的认识,通过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发展小学生的智力,发挥出教育真正的内涵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关鸿羽.习惯决定命运论坛.[J].少年儿童研究,2002(01).
[2]孙云晓.培养良好的习惯[J].素质教育(小学版),2002(03).
作者单位
四川省通江县烟溪乡中心小学 四川省通江县 636765
随着新课改的普及,素质教育的发展,对教学要求越来越严格。在教学中,要充分的考虑到社会的发展需求,给学生传授专业技能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能力的培养。教育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基础阶段,更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重要阶段。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好坏,要想让学生从小受益,就一定要在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的培养
要想陪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老师起到了关键而重要的作用。老师在接触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后,去了解学生的自身行为特征,根据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1 老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言传身教。
老师在课堂授课写板书的时候,一定要用规范的字去写,整个板书要整洁、利落,不要马马虎虎。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老师的示范下养成了了学习的好习惯。
(1)习惯的养成是从点滴开始的,因此,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入手,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说,老师在课堂授课的时候,对于不认真学习,调皮捣乱的学生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说惩罚就惩罚,不能因为孩子太小就不惩罚,这会让一些胆子大的学生趁机钻空子,每次上课都不学习,还影响身边的学生学习,反正老师也不管。久而久之,这种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就养成了,严重影响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说,老师在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持之以恒,时时刻刻以身作则,给小学生起到引领与感染的作用。
(2)老师要注重从正面进行引导,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好习惯。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固定的思维,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但是模仿能力强,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习惯,小学生都能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老师需要坚持,从正面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做对的事情,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好好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在这个培养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细心,有耐心,悉心教导,不要等学生出现了不良习惯时,再想办法给学生改正,这样不利于好习惯的培养。
2 老师要循序渐进,学生要持之以恒。
2.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能够启发学生乐于动脑,勤于思考,具有良好的交流习惯。通过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小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充分的发挥自己,不仅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还提升了课堂的效率。
2.2 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本文所说的听讲,不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听老师讲课,还要认真的听其他同学的发言,集中注意力,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去做出补充与更改。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特别注重学生发言的过程,在学生讲的过程中,让其他学生学习倾听,这一点是非常重要。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经过长久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如何捕捉信息,如何改正自己的坏习惯,促进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3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关键。
比如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笔记,好记性不如懒笔头呢,让学生们养成上课做笔记的习惯,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该时时刻刻观察每一名学生,看看他们的听了情况,课堂的了解情况,看看他们有没有在思考老师所提问的问题,有没有在听老师讲课,如果学生没有认真听讲,作为一名老师,就要用正确的方法,去提醒学生这样是不对的,告诉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时时刻刻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这样可以让学生觉得上课的时候有事情做而不是无所事事,不要让学生在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感到紧张和压抑,这样会事倍工半,并且告诉学生要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不然在考试的过程中好多学生就会因为紧张而书写不认真白白丢分,让小学生有打草稿的习惯可以大大的减少书写上的错误,现在又好多往往书写错误导致成绩下降,所以,老师应该告诉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 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从兴趣中培养习惯。
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兴趣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习惯,最重要的是学生本人。如果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主观努力,去改变自身的坏习惯,这还需要小学生具有坚定不移的意志。比如说,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入小故事,将故事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老师在课后备课的时候应该考虑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好的兴趣是学习成功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的发挥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在课堂中开设各种与数学有关的游戏,比如图形游戏,智力游戏一类的,让学生在游戏中感觉到学习的乐趣。还有,老师应该在课堂中为学生准备出一部分的自由时间,让学生们自由讨论,让学生们好好的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有能够解决的学生当然高兴,如果没有,老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方面回答。这样也从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地与人交流的能力。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感到学习的新鲜感,要是整节课下来,好多学生也会感觉到乏味,所以,老师在讲课中应该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操作,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使学习与现实生活更巧妙的联合起来,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4 结束语
学习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在小学的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小学生眼中的数学从枯燥乏味变成喜爱有用,让小学生对学習有一个更好的认识,通过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发展小学生的智力,发挥出教育真正的内涵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关鸿羽.习惯决定命运论坛.[J].少年儿童研究,2002(01).
[2]孙云晓.培养良好的习惯[J].素质教育(小学版),2002(03).
作者单位
四川省通江县烟溪乡中心小学 四川省通江县 636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