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满意度视角下的民办高校声乐混合式教学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合式教学方式是目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着手于混合式教学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此,本文尝试以学生满意度为视角,简单分析了民办高校声乐混合式教学现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部分亟需解决的问题,分析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后提出改进的措施,最后展开新思考,以补充我国民办高校声乐混合式教学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学生满意度  声乐  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4-0142-04
  民办高校声乐教学宗旨意在培养声乐教学人才,学生教学中理论知识必不可少,学生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民办高校各个学生性格能力差异大,若只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学生以后的教学需要,而混合式教學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用多种形式,从而使教学更加充实具体。
  一、我国高校传统声乐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传统声乐教学观念滞后,教学内容不丰富
  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传统声乐教学逐渐出现在各大高校中,各高等院校声乐教学大多以声乐理论、声乐演唱技法为主要授课内容,教育观念难有更新,比较滞后。中国高等院校逐年扩招,师生出现比例严重失调问题,教师们任务繁重,大多无精力深入研究声乐教学,导致声乐理念更新延迟,对于声乐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多元文化的交叉得不到学习与发展。
  (二)传统声乐教学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和现代音乐人的需求
  传统声乐教学一般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课后教师布置课下作业两者相结合进行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还分为一对一授课、小组授课和集体授课,教学方式一成不变,比较单一,教学效果不显著。专业声乐学生在课堂上对于重要的学习理论和技巧以及声乐器官解剖掌握不够透彻,课后练习不够准确,没有教师及时指出,很容易养成不好的演唱习惯,日复一日,难以修复。声乐学生自身学习有问题后压力越来越大,对声乐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甚至萌生转行的想法。传统声乐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信息量较少,与多元文化和多学科交叉分析少,没有将更多新知识融入到声乐教学当中去。怎样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有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是高等学校声乐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传统声乐教学模式课程性考核制度欠缺,学生学习质量不高
  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大都只有线下教学环节,教师讲解知识后学生练习然后完成课下作业。但是,学生课下是否认真练习完成作业,是否按照教师要求保质保量并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学生学习是否主动等等,这些教师都无从考证。专业教师一般从学生上课时的表现状态判断学生课下的练习情况,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学生过程性考核,导致学生课下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练习作业应付甚至不做,长此以往,大部分学生思考能力下降,对于专业课知识掌握不牢固,无益于应用型学生的培养。
  二、学生满意度视角下民办高校声乐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探索的兴趣,同时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模式可以通过多人小组合作式,以每组卡片任务的形式驱动教学,提升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与其他团队的竞争意识。
  第二,混合式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也比较新颖有趣,摸索的同时又是一种挑战,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实施方面都有着很大差别。教师准备一堂课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搜集资料和案例,进而优化搜集到的资源调整为适合本节课的教学资料,设计教学方案也比以往更加精细认真,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重担,也是一种机遇。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会有不同于课下教学的感受和收获,这有利于教师提出教学新思考,有利于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第三,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大特性,增强了混合式教学可行性:
   针对性。混合式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针对性更强,它从根本上对声乐人才的设计有了改变,传统声乐人才只是线下多人教唱练习,而混合式教学针对到个人教唱,综合全面的培养声乐人才,而且它紧跟时代潮流,根据新时代的要求进行设计再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培养。新型混合式教学在学生满意度的视角下有效地将线上线下的声乐课堂整合在一个平面上,两者同等重要,线下的不足线上来补充,巧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对学生思维的开阔以及学习都有很大帮助,这对学生的培养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它符合现代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效果相对传统线下授课好很多。
  系统性。声乐混合式教学将知识系统串联起来,具有稳定的系统模式,且教师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可以在教学的道路上让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混合式教学在帮助学生学习方面,能力提升后系统知识梳理也就方便了很多,知识的系统整理意味着学生学习不会乱,有规律有节奏的踏实学习,遇到问题可以及时拿出来使用,这样学生学习声乐知识更加系统,自身能力也会显著提高。
  实效性。声乐混合式教学相比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更具有时效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演唱问题,线上打出评语及改正要素,学生改正后教师也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声乐混合式教学方式,对学生能力及现有知识的定位更加准确,这符合普通民办高校对学生声乐学习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新时代青年声乐人的需要,还可以提升学生在声乐市场中的适应能力,为其在日后声乐市场激烈的角逐中打下坚实基础。
  三、主要措施及新思考
   (一)声乐混合式教学中也要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师教学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在活动设计方面也要按照不同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突破,针对不同的同学设计不同的方案,根据其嗓音特点及自身其他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训练。可以集中培养练习,比如大合唱的形式,同学们在一起大合唱练习,这种方法适合在后期同学们将声乐歌曲练习到一定程度,比较熟悉之后进行集中合唱;可以几个人一起练习,同学们互相探讨,找到自己的不足并相互帮助改正;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单独训练。无论什么训练模式,都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练习声乐的兴趣,培养他们从内心爱上声乐,并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人。    上课结束后的教学评价也非常重要,它是对教师上课的评价,同样也是对学生上课的评价,且更多方面的是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可以写一个课后评价总结,在反思中发现自己上课的不足,可以在评价中提升自己的声乐修养和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后也要对学生进行一个评价,可以是整体评价,也可以是个别评价,教师将自己的评价告诉学生,让学生们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给予建议,更好的让学生有正确的方法改正不足。老师在评价的时候,特别是评价学生,一定要以激励为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们大胆尝试、努力突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加强与学生之前的互动,与学生一起学习新时代的新知识,做出榜样并更多的为同学们作出示范动作,让他们更深刻的理解演唱中的细节。除了学生自身的评价和老师的评价,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价,学生互评可以让同学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吸收其他学生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让自己更上一层楼。这种评价方法主要是激励,通过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更喜欢声乐课,更喜欢学习声乐。
   (二)高校声乐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歌曲练唱教学两个部分,将其体现在混合式教学模式有以下三种形式:
   首先,单独培养式。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质特色,在混合式教学培养模式下,教师线下教学对每位学生声音形象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指导,线上对学生演唱练习及其作业做进一步指导,要求将每位学生的声音特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形成学生自己表达情感的方式,拥有自己的作品风格,这对于学生的再创造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对学生过程性评价机制也应尽快建立并完善,教师最后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进行总结,学生根据教师意见和建议反复练习、不断调整,同时每天总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以达到有自信并发挥最佳状态的效果。
   其次,小组练习式。教师将少数音色相似的学生分为一组,3-5人最佳,根据其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辅导,在此过程中,讲解各位同学们相似点以及可以互相学習补充的点,同学们可有效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学生们在团队学习中团结合作、共同进步。在小组练习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快地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让不同学生交流自己对于所学内容的看法、体会,组内观察记录重要信息,对于阶段性整理汇报有很大帮助,运用这个方式,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最后,集中训练式。通过大课方式集体授课,主要讲授理论知识。若线下讲授理论知识,学生人数不能过多,否则很多同学听不清记不下,而线上不同,学生多少对于教师讲解知识和学生接收知识影响不大。声乐教学主要包括传授声乐理论基础和呼吸的训练。集体练声有利于帮助同学们增强声音辨识能力,同时集中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组织意识,还能便于教师管理,弥补了师资不足等问题。
   (三)除了上述理论教学和歌曲练唱教学划分的模式之外,还有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按照上课顺序来分且每个环节环环相扣:
   首先,课前预习阶段。课前预习阶段共分为两方面,教师课前准备阶段和学生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准备主要是上课资料以及教具的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作出差异化目标,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在线上发出对应的技能训练任务。学生的课前预习阶段主要是课前观看教师在线上平台发布的教学课件、视频、MOOC等资源,对即将要上的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根据教师发布的课前任务进行简单的练习。教师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可实时监控学生的自学情况,利用个人、小组、集体等形式进行作答或者展示,作答或展示完毕后学生还可以自由讨论,促进了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
   其次,课堂教学阶段。在声乐课程教学中,课堂实施时间占比最多,且声乐专业教学课程形式多样,一般分为单人课型和小组课型。在单人课型方面,教师一对一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的进行指导,并及时作出技术训练调整。在小组课型中,教师更容易发现学生演唱的共性问题,统一示范指导后再逐一指导,有利于巩固学生演唱技术并形成歌唱机能记忆。小组课检验各个学生的歌唱技术,利用学生互评互助的方式解疑答惑,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
   最后,课后检测阶段。课后检测是教师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发布课后视频作业等,教师根据学生上交的视频作业,以课堂总结的形式发布到线上平台,并对作业中存在的演唱问题进行记录,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同时在线上指出同学们的不足之处并给予改正意见,提升学生的演唱技术。学生课后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在线上教学平台提问留言,并根据老师总结的要求再次练习巩固,更高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声方式提出建议,培养他们自己的作品风格,提升了学生自身学习的效率以及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整个声乐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出了更多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覃冬春.MOOC下混合式教学在高校声乐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北方音乐,2020(11):144-145.
  [2]张钰岚,罗京,汪晓万,韦敏.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混合式声乐课堂线上教学[J].大观(论坛),2020(05):122-123.
  [3]袁多艺.民办高校打造声乐混合式“金课”教学的对策研究[J].明日风尚,2020(05):92-93.
  [4]吕媚媚.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9(12):14-16.
  [5]吴沁柯.互联网时代下的声乐表演混合式教学探究——评《高校声乐教学的歌唱技法与历史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9(09):146.
  [6]马祯.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高职《声乐》课程为例[J].祖国,2019(13):217+219.
  [7]马兵,邱泽垣.在MOOC下混合式教学在高校声乐课程中的研究[J].黄河之声,2019(06):69-70.
  [8]史晓玲,王福朋.浅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混合式教学改革——对初中起点五年制音乐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8(24):197-198.
  [9]王淑芳.基于微信平台的声乐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艺术评鉴,2018(22):137-139.
  [10]董莹莹.探索声乐与语言艺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四川电影电视学院表演系为例[J].戏剧之家,2018(06):54-55.
其他文献
目前,在有关新失业群体研究中,一般都是将其视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群体.忽略了其在不同地域空间的差异性,尤其是在东北。本文主要是在辽宁省阜新这一特定区域.采取个案分析的研究方
5G网络建设多采用综合接入区BBU池方案,5G BBU大功率高散热的特性打破了原有机房空调制冷平衡状态,影响原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经多方案对比后在西安电信分公司某局试点试用
地方音乐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种类还被列入了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多数毕业生今后都要从事幼儿教育相关的工作,让他们在校
目前,太阳能、风能等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被广泛应用于电力企业发电工作,但太阳能和风能均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受到时间和外在天气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满足新能源发电需求,需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除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BP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观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三束重建治疗急性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确诊急性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者的临床病案资料,依照手术方
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意识方面呈现出多样、多元的状况.调查分析所反映出来的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既有大学生看到改革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带来的好处,积极拥护改革,又有看到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