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
求知欲;积极性;求异思维;
【中图分类号】O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94-01
1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措施。在教学中,教師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充满诱惑和问题的情景。教师可根据教学内、生活实际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所产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景之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探索的动机。
例如我在教“长方形面积计算”一课时,我先拿两张形状不同的纸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并回忆比较方法。学生用重叠法,或摆小正方形法比较了两张纸片的大小后。紧接着我问:“2008年的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如果你是奥委会的一位专家,让你去比较两个体育馆的大小,那你用什么方法比呢?”有些会说摆正方形,于是我马上说:“那么大的体育馆,摆到什么时候?”让学生发表各种意见后,我引导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一种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你们想学吗?这时学生兴趣高涨,我适当地把握了时机,引导学生投入后面的探索学习中,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
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认识墙角的“角”可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
2科学引导着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1合理运用方法点燃思维火花
启发学生的思维是教师教学启发艺术的主旋律,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核心。一个好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教第六册教材中“三角形面积计算”一课时,我首先拿出一张三角形纸片,问学生,你能否计算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以此为课堂开始。让学生进行猜测,三角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当说到底和高时,又让学生猜测,有什么样的关系?在探究三角形计算公式时,当学生的思考没有方向时。我引导学生,能否用学习过的图形进行研究。师:能否把三角形同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边形,其中任一个联系起来,想想看谁最有办法?可以利用手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去摆摆看。在接下来的小组交流中,学生们纷纷交流自己的成果。当学生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边形时,很多学生已明白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积,就可以在学生自己的研究中推导出来了。这节课,我合理地运用了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学效果好。
2.2合理选材培养思维的“求异性”。
要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个思维的“空间”,给学生呈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很重要。
对于小学生来说,既要注意培养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2.3转换角度,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一些数学问题,尤其是思考题,它所呈现的条件和问题的方法与平时所说的有一定差异,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往往不能透过语言把握问题的实质,这时,不妨引导学生转换思维的角度,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就会使一些难题迎刃而解。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则更为重要。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维定势。
2.4变式引伸,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现在课本中,有一部分例题的“想一想”是把例题进行变式训练的,我们可以利用它们切实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3转化思想,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例如有些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题目特点确与工程问题相同,因此可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讨论时,有的解法需要学生用数学转化思想,才能使解题思路简捷,既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又训练了思路转化的思想。“转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题解题中,用转化方法,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的训练。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求知欲;积极性;求异思维;
【中图分类号】O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94-01
1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措施。在教学中,教師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充满诱惑和问题的情景。教师可根据教学内、生活实际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所产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景之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探索的动机。
例如我在教“长方形面积计算”一课时,我先拿两张形状不同的纸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并回忆比较方法。学生用重叠法,或摆小正方形法比较了两张纸片的大小后。紧接着我问:“2008年的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如果你是奥委会的一位专家,让你去比较两个体育馆的大小,那你用什么方法比呢?”有些会说摆正方形,于是我马上说:“那么大的体育馆,摆到什么时候?”让学生发表各种意见后,我引导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一种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你们想学吗?这时学生兴趣高涨,我适当地把握了时机,引导学生投入后面的探索学习中,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
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认识墙角的“角”可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
2科学引导着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1合理运用方法点燃思维火花
启发学生的思维是教师教学启发艺术的主旋律,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核心。一个好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教第六册教材中“三角形面积计算”一课时,我首先拿出一张三角形纸片,问学生,你能否计算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以此为课堂开始。让学生进行猜测,三角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当说到底和高时,又让学生猜测,有什么样的关系?在探究三角形计算公式时,当学生的思考没有方向时。我引导学生,能否用学习过的图形进行研究。师:能否把三角形同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边形,其中任一个联系起来,想想看谁最有办法?可以利用手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去摆摆看。在接下来的小组交流中,学生们纷纷交流自己的成果。当学生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边形时,很多学生已明白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积,就可以在学生自己的研究中推导出来了。这节课,我合理地运用了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学效果好。
2.2合理选材培养思维的“求异性”。
要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个思维的“空间”,给学生呈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很重要。
对于小学生来说,既要注意培养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2.3转换角度,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一些数学问题,尤其是思考题,它所呈现的条件和问题的方法与平时所说的有一定差异,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往往不能透过语言把握问题的实质,这时,不妨引导学生转换思维的角度,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就会使一些难题迎刃而解。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则更为重要。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维定势。
2.4变式引伸,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现在课本中,有一部分例题的“想一想”是把例题进行变式训练的,我们可以利用它们切实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3转化思想,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例如有些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题目特点确与工程问题相同,因此可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讨论时,有的解法需要学生用数学转化思想,才能使解题思路简捷,既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又训练了思路转化的思想。“转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题解题中,用转化方法,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的训练。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