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和谐学校;以人为本;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0(A)—0005—01
构建和谐学校是当前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理念和学校发展的着力点。构建和谐学校,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学校管理,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一是要尊重教师,激发教师的主动精神和参与意识。学校管理者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意见,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价值。调动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学校成为一个团结而富有活力的集体。
二是要关心教师,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学校领导应尽可能地为教师成长提供方便,为他们的成功创设条件,努力满足教师的生活需求。主动关心教师生活,积极为教师排忧解难,用真诚、亲善的情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是要信任教师,为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学校管理者要给教师以充分的信任,相信其能力,放开手脚,给教师一个宽松和谐的展现自我才能的空间,从而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要激励教师,充分挖掘和发挥教师的潜能。学校要不断完善评价制度,更加科学有效地评价教师,激励引导每个教职工在各自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创造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
一是要创建格调高雅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建设即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要重点抓好校园的美化、绿化,大到校舍布局、风格,小到字画、标牌,都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要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设施都富含人文因素,体现育人功能,使师生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校园环境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二是要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即制度文化建设,这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保障,它包括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要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不断修订、完善校园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常规管理;要努力提高教师群体作为制度建设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的综合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是要构建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教育、引导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教师之间要互相理解、团结协作,为学生树立榜样。
四是要培育催人奋进的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的总和,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师生恪守的办学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学校管理者要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凝炼、升华这种精神,使一种潜在的、无意识的、代表着学校价值取向的隐性文化,转化为全体师生员工崇尚的精神,并善于运用学校精神凝聚人心,引领教职工不断奋发向上,引导教职工用学校精神塑造自我,用学校精神影响、熏陶学生,从而促进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
充分张扬管理人员的人格魅力
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强化非权力因素的影响,淡化权力因素的影响,通过高尚完美的人格力量来影响和统率广大师生。
一是要深入开展学习。既要“博览群书”,不断学习,又要突出重点、联系实际,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坚持用先进的知识武装头脑,做一名素质优良、业务精良的学校管理行家。
二是要加强道德修养。所有管理人员一定要注重加强思想修养,努力做到道德高尚、胸襟开阔、表里如一、爱憎分明,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人格力量。
三是要坚持廉洁公正。学校管理者要切实做到作风正派、对人公平、处事公正;要严格执行校务公开制度,对教职工关心的学校建设、用人分配、评优树模、职称评聘等方面实行阳光操作,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充分尊重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是要发扬团队精神。要不断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引导领导成员之间和教职工之间能够互补、互助,将个体的力量统一起来,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保证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0(A)—0005—01
构建和谐学校是当前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理念和学校发展的着力点。构建和谐学校,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学校管理,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一是要尊重教师,激发教师的主动精神和参与意识。学校管理者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意见,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价值。调动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学校成为一个团结而富有活力的集体。
二是要关心教师,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学校领导应尽可能地为教师成长提供方便,为他们的成功创设条件,努力满足教师的生活需求。主动关心教师生活,积极为教师排忧解难,用真诚、亲善的情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是要信任教师,为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学校管理者要给教师以充分的信任,相信其能力,放开手脚,给教师一个宽松和谐的展现自我才能的空间,从而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要激励教师,充分挖掘和发挥教师的潜能。学校要不断完善评价制度,更加科学有效地评价教师,激励引导每个教职工在各自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创造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
一是要创建格调高雅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建设即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要重点抓好校园的美化、绿化,大到校舍布局、风格,小到字画、标牌,都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要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设施都富含人文因素,体现育人功能,使师生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校园环境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二是要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即制度文化建设,这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保障,它包括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要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不断修订、完善校园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常规管理;要努力提高教师群体作为制度建设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的综合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是要构建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教育、引导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教师之间要互相理解、团结协作,为学生树立榜样。
四是要培育催人奋进的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的总和,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师生恪守的办学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学校管理者要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凝炼、升华这种精神,使一种潜在的、无意识的、代表着学校价值取向的隐性文化,转化为全体师生员工崇尚的精神,并善于运用学校精神凝聚人心,引领教职工不断奋发向上,引导教职工用学校精神塑造自我,用学校精神影响、熏陶学生,从而促进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
充分张扬管理人员的人格魅力
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强化非权力因素的影响,淡化权力因素的影响,通过高尚完美的人格力量来影响和统率广大师生。
一是要深入开展学习。既要“博览群书”,不断学习,又要突出重点、联系实际,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坚持用先进的知识武装头脑,做一名素质优良、业务精良的学校管理行家。
二是要加强道德修养。所有管理人员一定要注重加强思想修养,努力做到道德高尚、胸襟开阔、表里如一、爱憎分明,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人格力量。
三是要坚持廉洁公正。学校管理者要切实做到作风正派、对人公平、处事公正;要严格执行校务公开制度,对教职工关心的学校建设、用人分配、评优树模、职称评聘等方面实行阳光操作,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充分尊重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是要发扬团队精神。要不断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引导领导成员之间和教职工之间能够互补、互助,将个体的力量统一起来,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保证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