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纳百川”语出清代民族脊梁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经典楹联。书家袁海涌深知古人遗训的博大精深道理,他在不断求索的道路上,认真观察学习各地书画创作风韵格调,广交天下书道朋友,不断践行“海纳百川”之真谛。
汉字起源于亦书亦画的图像范式。古有象形文字,局限于篆书,中锋行笔,纤细线条勾勒。袁海涌主张“路在无路处”“‘行万里路’,为的是寻找一片没有路的空地,另辟新径”。他在实践中独创运用焦墨写“画”的象形书法模式。书家笔下的象形书法,是用行草书侧锋的笔意,在创作中既不蘸水、不上彩、不渲染,完全运用干湿、轻重、疾迟等厚实墨法和运笔技巧,简练数笔,顷刻挥毫而就,形神兼备,妙趣天成。他在“十二生肖”象形书法的创作中,让笔墨紧跟时代审美艺术要求,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感、又标新立异的象形书法作品,体现了他对书道艺术创作的独特追求意趣,揭示了中国书法“书画同源”的真谛。
他在为淮河发源地桐柏山水帘洞创作的《猴·致远》写意书法作品中,将偏旁写为瘦弱机敏的小猴,将“候”部演变为大猴肩背着一个小猴的形态,使生活中的大猴与小猴形象,以及猴的聪明灵动与字体笔画巧妙地融合一体,达到既很好地表现字体的基本笔画、又彰显出书为心画的意境妙趣。
在《龙》字写意书作中,既有书写的章法,又由饱满的浓墨渐次自然转为飞白、枯涩的笔法,并在最后的枯笔时,运用顿挫笔法写出龙尾。整个大字宛如一条从天而降的硕大飞龙,气势恢宏,十分壮观。
在《龙马精神》的象形书法中,左边宛如昂首鸣叫的骏马,右边枯涩飞白龙身、龙尾与左边骏马巧妙地融合一体,呈现出一个似龙非龙的形象。下方空白处,题写的“龙马精神,民族精神,奥运精神”等小字落款,字体厚实有力,流畅自如,与龙马精神主题豪放粗犷的风格形成和谐统一,创作出了象形书法最佳的杰作。
他在另一幅《龙马精神》的行草书法创作中,中锋侧锋兼用,行笔迅疾处快似闪电,笔画迟缓处重如岩石;粗细结合,刚柔相济,书写出中国当代人神采奕奕的崭新面貌。
启功先生说:袁海涌师古不泥,另辟蹊径,以书入画,突破性独创象形书法,揭示了“书画同源”这一中国书法之真谛。的确,袁海涌用自己手中如椽巨笔,创造了新颖别致的象形书法艺术,他那富于亲和力贴近大众的艺术形式,为人所欢迎,也被人所称颂。
(责任编辑:李万全)
汉字起源于亦书亦画的图像范式。古有象形文字,局限于篆书,中锋行笔,纤细线条勾勒。袁海涌主张“路在无路处”“‘行万里路’,为的是寻找一片没有路的空地,另辟新径”。他在实践中独创运用焦墨写“画”的象形书法模式。书家笔下的象形书法,是用行草书侧锋的笔意,在创作中既不蘸水、不上彩、不渲染,完全运用干湿、轻重、疾迟等厚实墨法和运笔技巧,简练数笔,顷刻挥毫而就,形神兼备,妙趣天成。他在“十二生肖”象形书法的创作中,让笔墨紧跟时代审美艺术要求,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感、又标新立异的象形书法作品,体现了他对书道艺术创作的独特追求意趣,揭示了中国书法“书画同源”的真谛。
他在为淮河发源地桐柏山水帘洞创作的《猴·致远》写意书法作品中,将偏旁写为瘦弱机敏的小猴,将“候”部演变为大猴肩背着一个小猴的形态,使生活中的大猴与小猴形象,以及猴的聪明灵动与字体笔画巧妙地融合一体,达到既很好地表现字体的基本笔画、又彰显出书为心画的意境妙趣。
在《龙》字写意书作中,既有书写的章法,又由饱满的浓墨渐次自然转为飞白、枯涩的笔法,并在最后的枯笔时,运用顿挫笔法写出龙尾。整个大字宛如一条从天而降的硕大飞龙,气势恢宏,十分壮观。
在《龙马精神》的象形书法中,左边宛如昂首鸣叫的骏马,右边枯涩飞白龙身、龙尾与左边骏马巧妙地融合一体,呈现出一个似龙非龙的形象。下方空白处,题写的“龙马精神,民族精神,奥运精神”等小字落款,字体厚实有力,流畅自如,与龙马精神主题豪放粗犷的风格形成和谐统一,创作出了象形书法最佳的杰作。
他在另一幅《龙马精神》的行草书法创作中,中锋侧锋兼用,行笔迅疾处快似闪电,笔画迟缓处重如岩石;粗细结合,刚柔相济,书写出中国当代人神采奕奕的崭新面貌。
启功先生说:袁海涌师古不泥,另辟蹊径,以书入画,突破性独创象形书法,揭示了“书画同源”这一中国书法之真谛。的确,袁海涌用自己手中如椽巨笔,创造了新颖别致的象形书法艺术,他那富于亲和力贴近大众的艺术形式,为人所欢迎,也被人所称颂。
(责任编辑:李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