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频遭质疑后,建设银行(下称“建行”,601939.SH;0939.HK)交了一份漂亮的半年报。
在上半年净利润增长14.57%的同时,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实现双降。这在整个银行体系普遍出现不良双升的背景下,建行数据一枝独秀。
不仅如此,上半年建行总资产规模达13.5万亿元,境内营业机构超过1.3万个,稳坐四大行第二位置。
但在这些业绩的表象背后,上半年建行逾期贷款额增加了247.58亿元,拨备覆盖率达262.38%,以及中江集团30亿贷款的损失,都折射出建行下半年的风险预期。
蹊跷不良率
在中国整体经济下行,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连续三个季度反弹后,建行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双降有些蹊跷。
据公开资料,建行在中江集团和江西赛维LDK两家企业上有共计74亿元的贷款损失,而对无锡尚德,其贷款数额也仅次于国开行。
截至今年6月底,建行正常类贷款占贷款总额为96.21%,较去年底的95.87%上升了0.85个百分点。关注类和次级类贷款分别较去年底下降0.25、0.11个百分点,可疑和损失类贷款仅微幅上升了0.03和0.01个百分点。
不良双降并没有引来市场投资者的青睐。在建行中期业绩公布的当天和次日,A股和H股市场均不温不火。
就在建行业绩公布现场,野村证券分析师Lucy指出,关注类贷款、不良贷款和逾期贷款“这三者间有没有交集”?中金公司分析师毛君华提出,江浙地区银行不良率何时能见顶?江浙地区最严峻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吗?
建行的资产质量“被怀疑”。
某股份制上市银行独立董事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不良双降,可能是因为不良资产的五级分类不严格,或者相对贷款总额增长的不良率下降。
2010年建行的贷款规模为5.67万亿元,2011年为6.33万亿元,至2012年中期已达6.88万亿元。其不良率从2010年的1.4%下滑至当前的1%。
浙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剑表示,不排除贷款总额的增长稀释了建行的不良比例。
在贷款五级分类上,银行业向来存在弊病。五级分类的主观性与不严谨在业内早已成常识。本刊记者采访的监管层和银行业界人士都提到,“五级分类主观性很强,有一定的操作空间。”
今年2月,银监会就开始向大型银行、中小商业银行部署以贷款五级分类检查为主的“贷款质量真实性检查”,其中国有银行是检查的重点。
9月2日,银监会内部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担心银行业不良率会“遏制不住地上升”,监管层对五级分类重新检查界定。“但从目前的检查进程来看,问题仍然存在,但监管难见效果。”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建行五级分类调整滞后于实际资产质量变化,下半年不良双升概率较大。
此外,多家机构分析师对本刊记者说,近几年建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与其处置不良资产的技术有关。
中报显示,建行本期核销客户贷款和垫款损失11.7亿元。“核销就是一个剥离不良贷款的过程,核销11.7亿,对应的是11.7亿的不良贷款。”王剑说。
针对市场的质疑,建行首席风险官黄志凌表示,建设银行的资产质量是“主动管理出来的”。
去年下半年以来,建行总行资产保全部就一直忙于对不良资产的清收。9月7日,建设银行给本刊记者发来的资料中显示,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的一年时间里,相关部门排查出350多亿的风险敞口并进行了及时回收。
预期风险
建行行长张建国表示,建行在浙江“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但建行浙江分行方面并不乐观。
建行的不良贷款集中在短期贷款方面。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建行短期贷款余额为1.56万亿元,不良贷款占到332.93亿元,不良率高达2.13%,与2011年同比增加0.32%,而中长期贷款的不良率仅为0.93%。
在对公业务中,建行在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以及房地产业方面的不良贷款率较高。分别为3.76%、2.38%和1.24%。
按地区,则分布在长三角地区。其中浙江、江苏是重灾区。截至6月末,长三角地区不良贷款248.1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7%。
建行浙江分行新闻处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建行浙江分行不良并没有双降。”
此外,因确认为不良的对公贷款发生逾期,建行逾期贷款增长较快,上半年逾期贷款较年初新增247.6 亿元,增长43.4%,从结构上看,在90天以内增加130亿元,90天至1年的增加105亿元。
建行首席风险官黄志凌解释,逾期贷款的240亿元中有140亿元是不良贷款里面增加的逾期贷款,不会对资产质量构成影响,但在逾期贷款中,保证和抵押贷款居多,两者合计4.38万亿元,占贷款总额近61.98%,建行未来将面临抵押物贬值和担保链断裂的风险。特别是在宏观经济疲弱导致贷款收益率大幅下滑的趋势下,其资产质量易急剧恶化。
建行称,为充分评估宏观经济及调控政策等外部环境变化对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该行已足额计提了客户贷款和垫款损失准备。至今年6月末,其拨备覆盖率为262.38%,较上年末提高20.94个百分点。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秦荣生表示,拨备覆盖率的上升意味着建设银行实际的不良贷款增加正处在一个上升周期,正在为潜在不良贷款风险提前做准备,这也与行业发展趋势相同。
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已达290.2%,较一季度末提高2.8个百分点。
此外,建行中江集团事件仍在处理中。建行法规部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中江的事情不好说。”
目前,中江集团事件统一采用建行副行长朱洪波在《金融时报》的表态:建行在中江集团有30亿元人民币的债权,98%以上有抵押和担保,其中信贷债权有16亿元。目前,当地政府正对中江集团进行清理整顿,该集团的核心企业还在正常经营,建行的债权也主要集中在这些核心企业。
“建行式”困惑
“我们的盈利主要还是来自对公的基建贷款。”建行新闻处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上半年,建行实现净利润1064.94亿元,增长14.57%。其中公司业务利润总额662.9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55%;占集团利润总额的47.87%,为建设银行主要盈利来源。
在公司业务中,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余额2.04万亿,新增994.98亿元。占比31%。个人银行业务利润总额223.45 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57%,占集团利润总额的16.13%。
中间业务方面,截至6月末,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0.36 亿元。
建行的贷款结构一直是投资者诟病的焦点之一。2005年建行上市后,公司贷款比例曾高达73.4%,并集中在制造业、交通运输、电力和房地产开发这些对宏观经济敏感的行业。
建行2005年上市后,时任董事长郭树清在建行内部推进改革,使建行往零售业务、中小企业业务方向转型。但至今年6月末,建行在批发和零售业的贷款占比仅4.30%,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814.15亿元,仅占建行贷款总额的1.46%。目前,建行公司贷款在制造业、交通运输、电力和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占比仍高达42.84%,转型与调整缓慢。
广发银行银行业分析师沐华介绍,建行早年个人按揭贷款做得多,后来慢慢按揭也做得少了,零售这块由于没有很领先的想法,建行需要一些客户资源和经验的积累。由于高端客户上起步较晚,建行目前落后于其它银行。“向中间业务转型是建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报会上,黄志凌表示,建行一直坚持增加一些高信用级别的客户,上半年信用资产增加了3000亿元左右,大概占新增贷款一半以上。
在上半年净利润增长14.57%的同时,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实现双降。这在整个银行体系普遍出现不良双升的背景下,建行数据一枝独秀。
不仅如此,上半年建行总资产规模达13.5万亿元,境内营业机构超过1.3万个,稳坐四大行第二位置。
但在这些业绩的表象背后,上半年建行逾期贷款额增加了247.58亿元,拨备覆盖率达262.38%,以及中江集团30亿贷款的损失,都折射出建行下半年的风险预期。
蹊跷不良率
在中国整体经济下行,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连续三个季度反弹后,建行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双降有些蹊跷。
据公开资料,建行在中江集团和江西赛维LDK两家企业上有共计74亿元的贷款损失,而对无锡尚德,其贷款数额也仅次于国开行。
截至今年6月底,建行正常类贷款占贷款总额为96.21%,较去年底的95.87%上升了0.85个百分点。关注类和次级类贷款分别较去年底下降0.25、0.11个百分点,可疑和损失类贷款仅微幅上升了0.03和0.01个百分点。
不良双降并没有引来市场投资者的青睐。在建行中期业绩公布的当天和次日,A股和H股市场均不温不火。
就在建行业绩公布现场,野村证券分析师Lucy指出,关注类贷款、不良贷款和逾期贷款“这三者间有没有交集”?中金公司分析师毛君华提出,江浙地区银行不良率何时能见顶?江浙地区最严峻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吗?
建行的资产质量“被怀疑”。
某股份制上市银行独立董事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不良双降,可能是因为不良资产的五级分类不严格,或者相对贷款总额增长的不良率下降。
2010年建行的贷款规模为5.67万亿元,2011年为6.33万亿元,至2012年中期已达6.88万亿元。其不良率从2010年的1.4%下滑至当前的1%。
浙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剑表示,不排除贷款总额的增长稀释了建行的不良比例。
在贷款五级分类上,银行业向来存在弊病。五级分类的主观性与不严谨在业内早已成常识。本刊记者采访的监管层和银行业界人士都提到,“五级分类主观性很强,有一定的操作空间。”
今年2月,银监会就开始向大型银行、中小商业银行部署以贷款五级分类检查为主的“贷款质量真实性检查”,其中国有银行是检查的重点。
9月2日,银监会内部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担心银行业不良率会“遏制不住地上升”,监管层对五级分类重新检查界定。“但从目前的检查进程来看,问题仍然存在,但监管难见效果。”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建行五级分类调整滞后于实际资产质量变化,下半年不良双升概率较大。
此外,多家机构分析师对本刊记者说,近几年建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与其处置不良资产的技术有关。
中报显示,建行本期核销客户贷款和垫款损失11.7亿元。“核销就是一个剥离不良贷款的过程,核销11.7亿,对应的是11.7亿的不良贷款。”王剑说。
针对市场的质疑,建行首席风险官黄志凌表示,建设银行的资产质量是“主动管理出来的”。
去年下半年以来,建行总行资产保全部就一直忙于对不良资产的清收。9月7日,建设银行给本刊记者发来的资料中显示,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的一年时间里,相关部门排查出350多亿的风险敞口并进行了及时回收。
预期风险
建行行长张建国表示,建行在浙江“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但建行浙江分行方面并不乐观。
建行的不良贷款集中在短期贷款方面。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建行短期贷款余额为1.56万亿元,不良贷款占到332.93亿元,不良率高达2.13%,与2011年同比增加0.32%,而中长期贷款的不良率仅为0.93%。
在对公业务中,建行在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以及房地产业方面的不良贷款率较高。分别为3.76%、2.38%和1.24%。
按地区,则分布在长三角地区。其中浙江、江苏是重灾区。截至6月末,长三角地区不良贷款248.1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7%。
建行浙江分行新闻处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建行浙江分行不良并没有双降。”
此外,因确认为不良的对公贷款发生逾期,建行逾期贷款增长较快,上半年逾期贷款较年初新增247.6 亿元,增长43.4%,从结构上看,在90天以内增加130亿元,90天至1年的增加105亿元。
建行首席风险官黄志凌解释,逾期贷款的240亿元中有140亿元是不良贷款里面增加的逾期贷款,不会对资产质量构成影响,但在逾期贷款中,保证和抵押贷款居多,两者合计4.38万亿元,占贷款总额近61.98%,建行未来将面临抵押物贬值和担保链断裂的风险。特别是在宏观经济疲弱导致贷款收益率大幅下滑的趋势下,其资产质量易急剧恶化。
建行称,为充分评估宏观经济及调控政策等外部环境变化对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该行已足额计提了客户贷款和垫款损失准备。至今年6月末,其拨备覆盖率为262.38%,较上年末提高20.94个百分点。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秦荣生表示,拨备覆盖率的上升意味着建设银行实际的不良贷款增加正处在一个上升周期,正在为潜在不良贷款风险提前做准备,这也与行业发展趋势相同。
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已达290.2%,较一季度末提高2.8个百分点。
此外,建行中江集团事件仍在处理中。建行法规部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中江的事情不好说。”
目前,中江集团事件统一采用建行副行长朱洪波在《金融时报》的表态:建行在中江集团有30亿元人民币的债权,98%以上有抵押和担保,其中信贷债权有16亿元。目前,当地政府正对中江集团进行清理整顿,该集团的核心企业还在正常经营,建行的债权也主要集中在这些核心企业。
“建行式”困惑
“我们的盈利主要还是来自对公的基建贷款。”建行新闻处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上半年,建行实现净利润1064.94亿元,增长14.57%。其中公司业务利润总额662.9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55%;占集团利润总额的47.87%,为建设银行主要盈利来源。
在公司业务中,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余额2.04万亿,新增994.98亿元。占比31%。个人银行业务利润总额223.45 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57%,占集团利润总额的16.13%。
中间业务方面,截至6月末,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0.36 亿元。
建行的贷款结构一直是投资者诟病的焦点之一。2005年建行上市后,公司贷款比例曾高达73.4%,并集中在制造业、交通运输、电力和房地产开发这些对宏观经济敏感的行业。
建行2005年上市后,时任董事长郭树清在建行内部推进改革,使建行往零售业务、中小企业业务方向转型。但至今年6月末,建行在批发和零售业的贷款占比仅4.30%,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814.15亿元,仅占建行贷款总额的1.46%。目前,建行公司贷款在制造业、交通运输、电力和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占比仍高达42.84%,转型与调整缓慢。
广发银行银行业分析师沐华介绍,建行早年个人按揭贷款做得多,后来慢慢按揭也做得少了,零售这块由于没有很领先的想法,建行需要一些客户资源和经验的积累。由于高端客户上起步较晚,建行目前落后于其它银行。“向中间业务转型是建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报会上,黄志凌表示,建行一直坚持增加一些高信用级别的客户,上半年信用资产增加了3000亿元左右,大概占新增贷款一半以上。